课件26张PPT。第五课
和同为一家课前小测1.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请分别写出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在完善科举制方面所做的贡献?
3.科举制对我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历史上的藏族 藏族的先民自远古时就居住于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6世纪山南雅隆部落首领,成为当地诸部的领袖,号称“赞普”,建成自称为“博”的奴隶制王朝。7世纪初,赞普松赞干布统一整个西藏地区,定都逻娑(今拉萨),在汉文史籍中称为“吐蕃”。 公元641年赞普松赞干布与唐朝的文成公主联姻,被唐封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公元71O年,犀德祖赞又与唐朝的金城公主联姻,由于与中原地区的密切交往,西藏社会逐步发展起来。元朝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物。这是中央在西藏设官建制的开始。清朝统一中国后,任命驻藏大臣会同地方办理西藏事务。新中国成立后,1965年建立了西藏自治区。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一、松赞干布与吐蕃的崛起
松赞干布(617–650)13岁即赞普位,平息各地叛乱后统一各部,定都逻些(今拉萨)。建立了以赞普为中心高度集权的吐蕃奴隶制政权。采取了许多措施发展农牧业生产,使吐蕃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迅速呈现中兴之势。他还派人到印度求学,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藏文。与文成公主成婚后,广泛接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大大促进了吐蕃的进步。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二、文成公主入藏文成公主(625-680),名李雪雁,唐太宗宗室女。7世纪,吐蕃崛起,唐太宗为了安定国家边陲同意了松赞干布的求婚,文成公主主动应征入藏。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纺织、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医典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 看《步辇图》指出图上哪位是唐太宗,哪位是禄东赞?然后从他们的表情、神态,对他们的心情进行分析。 禄东赞有些紧张,神态十分恭敬,说明他对求婚这件事十分重视,生怕遭到拒绝。唐太宗则很安详,说明他已胸有成竹,准备答应吐蕃的求婚。 日月山倒淌河文成公主之后,唐和吐蕃还有哪些友好交往?找一找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书称: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唐蕃会盟碑想一想唐和吐蕃的友好关系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和亲 签订盟约自从贵主和亲后,
一半胡风似汉家。
-----陈陶《陇西行》A少数民族势力迅速膨胀
B汉族被少数民族同化
C民族交流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D少数民族深受汉文化影响√云南王怀仁可汗渤海郡王家突厥吐蕃南诏唐 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和亲
册封回纥崇圣寺三塔同步练习1. 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反映的是( )
A.西晋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
B.东晋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
C.隋朝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
D.唐朝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
2.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吐蕃位于右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DA3.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 )
A.遣唐使来华 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游天竺 D.文成公主入藏
4. 641年,文成公主由唐大臣护送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当时的唐朝皇帝是( )
A.唐高祖 B.唐高宗 C.唐太宗 D.唐玄宗
5.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有一少数民族首领曾给唐朝皇帝写信:“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据此判断该民族是( )
A.回纥 B.吐蕃 C. 靺鞨 D.匈奴
6.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
A.藏族 B.满族 C.回族 D.白族 DCBC7. 1988年著名学者费孝通在香港中文大学发表讲演的时候说:“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列举反映汉朝、唐朝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典型事件各两例。
汉朝: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昭君出塞;张骞出使西域;设立西域都护。
唐朝: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设立安西都护府;设立北庭都护府;册封怀仁可汗、渤海郡王、云南王等。(以上每个朝代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说一说汉、唐时期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几种方式。
友好交往;武力;和亲;册封;设立机构等。(答对任意三点即可满分)
(3)中国共产党一直非常重视民族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施的基本国策是什么?意义何在?
基本国策:民族区域自治;
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唐朝的衣食住行中能反映出“和同为一家”的史实有哪些?1、饮茶风俗风靡全国
2、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3、中原地区的饺子、点心等食品传到边远地区;一些少数民族的食品成为中原普遍流行的名食
4、唐人喜欢穿胡服、戴胡帽、登胡靴多彩世界民族融合的形式第一 落后民族接受先进民族文化。如:少数民族被汉族先进文化所吸引,主动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和生活习惯,最后与汉族没差别:鲜卑族已经消失;宋元时期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都被称为“汉人”。
第二 几个民族经过长期通婚,最后形成新民族。如:元朝时,我国开始形成一个新民族——回族。
第三 各民族经过长期交往,在生活习惯上互相影响。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等现象。 民族融合的原因: 第一、民族迁徒第二、联合斗争 第三、友好交往 第四、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 第五、“和亲”、“册封”促进民族融合 第六、兼并战争 唐太宗为什么能赢得少数民族的拥戴?想一想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你怎样评价这种开明的民族政策?1、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融合的原因第一:隋唐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力第二:隋唐时期,统治者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第三:隋唐交通发达2、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融合的表现第一:各族承认唐朝皇帝是“天可汗”,接受册封第二:唐朝在一些民族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直接统治第三:各族通过和亲、贸易、学习等方式,联系第四:唐朝疆域空前辽阔第五:民族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末有的动动脑第5课 “和同为一家”
一、选择题
1. 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反映的是( )
A.西晋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
B.东晋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
C.隋朝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
D.唐朝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
2.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吐蕃位于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3.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 )
A.遣唐使来华 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游天竺 D.文成公主入藏
4. 641年,文成公主由唐大臣护送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当时的唐朝皇帝是( )
A.唐高祖 B.唐高宗 C.唐太宗 D.唐玄宗
5.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有一少数民族首领曾给唐朝皇帝写信:“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据此判断该民族是( )
A.回纥 B.吐蕃 C. 靺鞨 D.匈奴
6.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
A.藏族 B.满族 C.回族 D.白族
二、非选择题
7. 1988年著名学者费孝通在香港中文大学发表讲演的时候说:“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列举反映汉朝、唐朝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典型事件各两例。
(2)说一说汉、唐时期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几种方式。
(3)中国共产党一直非常重视民族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施的基本国策是什么?意义何在?
参考答案
一、DADCBC
二、7. (1)汉朝: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昭君出塞;张骞出使西域;设立西域都护。
唐朝: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设立安西都护府;设立北庭都护府;册封怀仁可汗、渤海郡王、云南王等。(以上每个朝代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友好交往;武力;和亲;册封;设立机构等。(答对任意三点即可满分)
(3)基本国策:民族区域自治;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教学设计
福建省龙岩市小池初级中学 林庆元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和有关文字资料,培养学生阅读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对唐朝与边疆各族交往关系进行概括时,引导学生从相似方面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是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本课的难点是:唐太宗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态度。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唐朝与吐蕃的和亲、唐玄宗册封回纥、、与南诏等少数民族首领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通过课前导入框中的内容导入。
3)讲授新课:
一、突厥汗国的兴衰:
1、6世纪建立痰厥汗国后来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
2、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给予适当安置。东突厥灭亡。唐高宗时灭西突厥。
3、北方各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4、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西突厥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对西域进行管辖。
二、回纥
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8世纪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各部。唐玄宗封回纥族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三、靺鞨
隋唐时,居住着靺鞨族。7世纪末粟末部首领大祚荣统一各部,后来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还被称为“海东盛国”
四、南诏:
1、在云南生活着六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2、后来,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3、著名的建筑是千寻塔。
五、吐蕃
1、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
2、7世纪吐蕃的杰出的政治家松赞干布做了赞普,他统一了青藏高原;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4、8世纪初,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番和唐朝已和同为一家。
4)小结:建议教师与学生共同制作唐朝与各民族交往状况表,进行本课的小结。(可播放多媒体VCD)
主要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与唐朝交往情况
吐蕃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的和亲
回纥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
靺鞨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
南诏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5)练习: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6)作业:如果你跟随文成公主入吐蕃,你能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
?附:板书设计
一、突厥汗国的兴衰:
1、6世纪建立痰厥汗国后来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
2、北方各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3、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西突厥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对西域进行管辖。
二、回纥: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
三、靺鞨族:唐玄宗在那里设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封渤海郡王。
四、南诏: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五、吐蕃: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后来唐朝又将金城公主远嫁吐蕃。吐蕃和唐朝已和同为一家。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