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人教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1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人教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03 10:3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新人教版 化学 必修一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1课时)
内容导览
2
1
了解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3
掌握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新课导入
图书馆里有那么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很快就找到你需要的书呢?
超市里有那么多的商品,为什么你能很快就找到你要买的零食呢?
新课导入
分类: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和层次的科学方法。
为了方便人们查找,图书馆中数不胜数的图书和超市成千上万的商品都会分类陈列,分类处理能提高工作效率。 同样,为了认识和研究的方便,对于数以千万计的物质, 人们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或用途等进行分类。
联系实际,谈谈日常生活生活中应用分类法的例子,并讨论对它们进行分类的意义?那么在化学中的意义?
什么是分类?
新课导入
日常生活生活中应用分类法的例子:
菜单分类
垃圾分类
新课导入
据《化学文摘》统计:
无机物大约10多万种
有机物达到3 500万种以上。
化学中分类的意义: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物质的种类繁多,运用分类可以将许多具有共性的物质归为一类,触类旁通,避免重复研究,而且可以更深刻领会物质的内在的区别与联系。
要想对各物质物有条不紊地进行研究,就必须对物质分类.
一、化学中常用的分类方法:
①树状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②
新课讲解
树状分类法是按照一定标准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这种分类方法逻辑性很强,有利于从整体上认识问题。
交叉分类法是按照不同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有利于获得更多的信息。
新课讲解
1.树状分类法:对同一类事物按照属性进一步进行细化分类的方法,分级,递进,
每一级一个分类标准。
新课讲解
从是否含氧分
无氧酸
中强酸
弱酸
含氧酸
强酸
从酸性强弱分
按有无挥发性
挥发性酸
难挥发性酸

H2SO4、HNO3、H3PO4、H2CO3
HCl
H2SO4、HNO3、HCl、HBr、HI、HClO4、HClO3
H3PO4
H2CO3
HCl、HNO3
H2SO4、H3PO4
(高中常见7种强酸)
【思考1】利用树状分类法对酸进行分类,可以怎样分类?并举例说明。
新课讲解
从是否溶于水分
弱碱
强碱
从碱性强弱分

难溶碱
可溶碱
NaOH、KOH、Ca(OH) 2、Ba(OH)2、NH3·H2O
Cu(OH)2、Mg(OH)2、Fe(OH) 3
NaOH、KOH、Ca(OH) 2、Ba(OH)2
NH3·H2O 、Cu(OH)2、Mg(OH)2、Fe(OH) 3
【思考2】利用树状分类法对碱进行分类,可以怎样分类?并举例说明。
(高中常见7种强酸)
新课讲解

是否溶于水分
按阴阳离子分
按酸根是否含氧分
按盐的组成分
无氧酸盐
含氧酸盐
钠盐
钾盐
铵盐
硫酸盐
碳酸盐
硝酸盐
可溶盐
难溶盐
CaCO3、BaSO4、AgCl
KNO3、KMnO4、FeSO4
NaCl、CaCl2
……
正盐
碱式盐
酸式盐
Cu2(OH)2CO3
NaHCO3、NH4HCO3、NaHSO4
KNO3、KMnO4、FeSO4 、 NaCl、CaCl2
KNO3、FeSO4 、 NaCl、CaCl2
【思考3】利用树状分类法对盐进行分类,可以怎样分类?并举例说明。
新课讲解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 SO2、CO2 、Mn2O7)
( Na2O、CaO、BaO)
( SO2、CO2 、CO、NO2)
( Na2O、CaO)
不成盐氧化物
( CO、NO、NO2)
氧化物
按组成分
按性质分
【思考4】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氧化物进行分类,可以怎样分类?并举例说明。
新课讲解
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只生成相应价态的酸,如:SO2 + H2O =H2SO3;
或与碱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如: SO2 + 2NaOH = Na2SO3 + H2O
已知 3NO2 + H2O = 2HNO3 + NO,NO2 是酸性氧化物吗?
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只生成相应价态的碱,如: Na2O + H2O = 2NaO
或与酸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如:Na2O + 2HCl =2NaCl + H2O
已知 2Na2O2 + 2H2O = 4NaOH + O2↑,Na2O2 是碱性氧化物吗?
新课讲解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
(2)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3)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
(4)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明辨是非

×
×
×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如 Mn2O7等。
如 CO、NO等。
如 CaO等。
如 Mn2O7等。
新课讲解
根据________的分类标准,对__________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不同
同一事物
2.交叉分类法
Na2SO4
Na2CO3
K2CO3
K2SO4
钠盐
钾盐
硫酸盐
碳酸盐
新课讲解
【思考5】应用交叉分类法将下列Ⅰ中的物质与Ⅱ中的物质类型用短线连起来。
答案
Ⅰ Ⅱ
Na2SO4 含氧酸盐
KHSO4 无氧酸盐
NaCl 钠盐
BaSO4 硫酸盐
NaHCO3 酸式盐
交叉分类法中类别之间存在交叉关系;
如Na2SO4、K2SO4分别属于钠盐和钾盐,但它们都属于硫酸盐。
树状分类法中的物质类别之间存在从属关系;
如盐属于化合物,而化合物又属于纯净物。
分类的意义: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可能发生的变化。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标准将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等宏观视角,拓展到物质的构成、结构和参加化学反应的粒子等微观视角。
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有什么区别?
新课讲解
课堂拓展
同素异形体
1. 定义: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 实例:金刚石、石墨和C60;O2和O3;红磷和白磷。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O2)和臭氧(O3)的混合物。
1.下列每组物质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1)NaCl、KCl、NaClO、Ba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ClO3、KClO3、Cl2、NaCl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3PO4、H4SiO4、HCl、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浊液、溶液、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空气、氮气、HCl气体、CuSO4·5H2O__________________。
(6)铜、金、汞、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aClO (2)Cl2 (3)HCl(或H4SiO4) (4)水 (5)空气(或CuSO4·5H2O) 
(6)钠(或汞)
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2.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混合物:氯水、水银、澄清石灰水、淀粉
B.NaHSO4、HCl、HNO3在水中能电离出氢离子,按分类属于酸
C.非金属氧化物CO2、CO、SO3均为酸性氧化物
D.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
【答案】D
课堂检测
3.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酸 碱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磷酸 氢氧化铜 过氧化钠 二氧化硫
B 硝酸 消石灰 氧化铝 一氧化碳
C 醋酸 纯碱 生石灰 五氧化二磷
D 碳酸 烧碱 氧化镁 三氧化硫
【答案】D
课堂检测
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CaCO3、Ca(HCO3)2、Cu2(OH)2CO3都属于碳酸盐
B.HCl、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C.蓝矾(CuSO4·5H2O)和干冰属于化合物,铁矿石属于混合物
D.通过化学反应,可由Ba(OH)2一步转化生成NaOH
答案:B
解析:A中CaCO3是碳酸的正盐、Ca(HCO3)2是碳酸的酸式盐、Cu2(OH)2CO3是碳酸的碱式盐,三者都属于碳酸盐;B中纯碱属于盐类;C中蓝矾是含结晶水的化合物,干冰是固态CO2,二者都属于化合物;D中,Ba(OH)2+Na2CO3===BaCO3↓+2NaOH,可一步转化生成NaOH。
课堂检测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Na2O、Fe2O3、A12O3属于碱性氧化物,CO2、SO2、NO2都能和碱溶液发生反应属于酸性氧化物
②碳酸钠、氢氧化钡、氯化铵、过氧化钠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③蔗糖、硝酸钾和硫酸钡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④醋酸、烧碱、纯碱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⑤NaHCO3是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Na2CO3可冶疗胃酸过多。
⑥盐酸属于混合物,而液氯、冰醋酸均属于纯净物
A.①③⑤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⑥
【答案】D
课堂检测
6、根据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等可将物质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a2CO3既属于钠盐又属于碳酸盐
B.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
C.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C
课堂小结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1课时
树状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
分类的意义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