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实验学校共同体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
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14分)
信念是一座巍然yì lì的山峰,永远耸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坚实的土地;信念是 , 。人生没有信念,就会在前进的航程中迷失方向,生活就会变得黯淡无光。生命需要信念,如同花草需要yǎng fèn一样。其实,人生的道路难以一帆风顺,它布满荆棘,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看到希望与shǔ guāng。传说中的夸父以近乎疯狂的执著与信念,用生命酝酿了一曲追求者之歌。
人生如歌,信念如曲。愿信念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前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
5.用课文原句填空。(6分)
(1)得道多助, 。(《<孟子>二章》)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司马迁《陈涉世家》)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4)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陶渊明《桃花源记》)
(5)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从侧面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共6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7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 起
谷口春残黄鸟①稀,辛夷花②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①黄鸟:即黄莺。 ②辛夷花:木兰树上的花。
6. 此诗写诗人在暮春时节返回故山草堂的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见所感,“稀”“尽”“飞”三字渲染出 的气氛。(3分)
7.本诗后两句一改前两句气氛,形成鲜明对比。试简要赏析本诗的后两句。(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15分)
【古文阅读】 报恩塔①
明 张岱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 ( http: / / www.21cnjy.com )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③,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④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⑤,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⑥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 ( http: / / www.21cnjy.com )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②窑器:陶瓷器具。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④识:标记。⑤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8.解释下列句中加划线的词。(8分)
(1)则报恩塔是也( )
(2)闻烧成时 ( )
(3)半日方散 ( )
(4)必顶礼赞叹而去 (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10.学校文学社为正在重建的报恩塔征集对联,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出下联。(3分)
上联:造大窑器堪称奇迹
下联: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5题。(21分)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林清玄
①那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
②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③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么样的辛苦在维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④“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 ( http: / / www.21cnjy.com )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你打桨,我撑篙,欸乃一声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活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⑤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子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⑥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的子民工作了一天,不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
⑦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 ( http: / / www.21cnjy.com )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蛙,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得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再辛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
⑧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 ( http: / / www.21cnjy.com )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⑨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 ( http: / / www.21cnjy.com )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荷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选自《林清玄散文选》,有删节)
11、纵观全文,说说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4分)
12、第④段,作者引用《采莲谣》的意图是什么?(3分)
13、阅读⑤⑥段,分别用三字短语概括收获莲、藕的过程。(8分)
______ _____ 剥莲子 _____ ______
14、品读文中划线的句子,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2分)
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15、将本文与《荷》专题中的《爱莲说》进行比较,结合文本说说两文在表达主题方面的不同之处。(4分)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20题。(22分)
论 俗 气
尹荣方
⑴什么叫俗气?譬如一个大男人,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一根粗项链不算,手上另戴三个金戒,我们就觉得俗气。从前儒家的意见,只重富利,就是俗人。此人挂金戴金,不就是炫富重富,不是俗人又是什么?
⑵一味重富炫富,即显俗气,则节庆祝语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恭喜发财”、“大富大贵”之类,非俗气而何?今神州滔滔者皆是此类话语,则我们不能不说,现在的俗气,已如被污染的空气,浓烈而无处不在,使人欲避而不能了。
⑶中国有句古话“移风易俗”,风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必皆是良俗,不良的风俗应该移易,如舌尖上的浪费要移,无节制的乱放鞭炮要移,惟富利是尚的“恭喜发财”的习俗也要易也。
⑷苏东坡有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黄山谷也说:子弟诸病皆可医,惟俗不可医。苏、黄前辈,谆谆以俗为戒,此中意味,耐人寻思。
⑸常有学生问我:老师,学古文有什么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呢?对这样的问题,我又能作何回答呢?想起从前希腊的欧几里得教授学生几何,有一学生做了几道几何题后问他,我学了这些有什么用呢?欧几里得就叫来一个奴隶说,去拿两角钱来给这小子,因为他是一定要用他所学的东西来赚钱的。
⑹不能超越利害去学习,像欧氏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弟子那样的功利者,在我们这里更是比比皆是,多如牛毛的。还是用儒家的说法,俗人还意味着“不学问,无正义”,有意思的是,儒家把好学、追求学问看成不俗的表现,与古希腊人的意见不谋而合。而今到处讲功利,金钱权位至上,哪里还存好学的精神呢?柏拉图曾说,好学是希腊人的特性,正好像好货是腓尼基人与埃及人的特性一样。假如柏拉图活到今日,关于中国人的特性,他会如何说呢?
⑺我们可以说,荀子、苏东坡、黄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谷等人的不俗,还表现在他们的求道、求学问包括“游于艺”之中的。苏、黄他们之求道、求学问包括“游于艺”绝少今人那样的功利企望,所以他们视学问、诗文、书画为身心之物,须臾不离。对于苏黄“惟俗不可医”之说,有人提出只有读书可医俗,或也是从求道求学求艺着眼的吧。
⑻然而我们常听人发问,艺术有什么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呢?这类人进而更会发问,真理有什么用呢?道德有什么用呢?日本诗人荻原朔太郎说:“如果点数鱼篓子里的鱼,便能计算出渔夫一天的意义来,那么人生完全可以看作实利的东西。根据事物的完成结果来评判事物的本来意义,全然属于功利性的思考。而另外一种思考则相反。那一类懒惰的天才,是如何在其慵散中无为地度过一生的?隐居的孤独者的冥想,像昏暗墓地上燃烧的磷火,消失于空旷的无风草原。啊,有谁可曾望见。”
⑼假如世上全是功利性的思考,我们可以设想这个世界是何等乏味。功利的人生又是何等的无趣。此所以古人要慨叹“俗氛弥漫,教人难以况味”了。
⑽而古人论不俗,更强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临大节而不可夺”,坚持操守与正义。不俗者也就是孔子指出的能讲点真话、人话而绝不是依违两端、模棱两可的“乡愿”,孔子最痛恨乡愿,因为他们同乎流俗,合乎浊世,不分是非,唯唯诺诺,左右逢源,被认为“好人”,称誉乡里。孔子有取于狂狷,对乡愿却斥为“德之贼”,认为他们是人类品德中的败类。乡愿越多,说明这个社会的风气越成问题,这样的俗气俗氛,较之重钱重权之风,尤为恶浊,尤须我们痛视并努力匡正之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
滨海实验学校共同体九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13.(8分)答:摘(采)莲蓬、挖莲子、挑莲心、挖莲藕
14.(2分)答:内容: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看到了莲背后的辛劳付出,表达了对莲农辛勤劳作的同情及对他们生存状态的关切,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手法1: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从“三十个莲子”和“一碗莲子汤”两个角度,连续发问,增强了语气,强化了抒情的表达效果。手法2:运用对比手法,通过“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与“多少血汗”,以及将“一碗冰冻的莲子汤”与“多久的辛劳”进行对比,给人以具体而强烈的印象,让人感受到其中包含的莲农的血汗和辛劳,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与关爱。
15.(4分)答:《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手法来表现主题,通过对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特征的描写来表现它高洁的品质,从而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而本文的主题则是由莲到人,通过对种莲人种莲生活的描写,表现他们的艰辛,从而表达了对劳动者的赞美和敬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