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赤壁赋》同步练习
【必做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戌(rén) 酾酒(shī) 嫠妇(lí) 扁舟(biǎn)
B.扣舷(xuán) 桂棹(zhào) 愀然(qiǎo) 渔樵(qiáo)
C.舳舻(zhú) 枕藉(jí) 更酌(zhuó) 匏尊(póo)
D.属客(zhǔ) 星宿(xiù) 江渚(zhǔ) 窈窕(tiǎo)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举酒属客 (属,通“嘱”,劝人饮酒)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音hè,同声相应,唱和)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往下游走)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缭,盘绕)
3.下列各项中通假字最多的一项是( )
A.山川相缪 举匏樽以相属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物各有主 而未尝往也 举酒属客
C.夙遭闵凶 杯盘狼籍 逝者如斯
D.知不可乎骤得 侣鱼虾而友麋鹿 哀吾生之须臾
4.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5.下列各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徘徊于斗牛之间 虽一毫而莫取
B.杯盘狼籍 如怨如慕
C.凌万顷之茫然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D.驾一叶之扁舟 可怜体无比
6.下列句子中和其他句子句式不同的 一句是( )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酾酒临江
C.而今安在哉 D.徘徊于斗牛之间
7、写出各句中“而”的用法
①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②侣鱼虾而友糜鹿( )
③耳得之而为声( )
④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
8、名句名篇填空。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
(2)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12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21cnjy.com
9.下列词语中加点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子愀然. 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坐 端正
B.下.江陵 向下游到 顺流而东. 向东进发
C.酾酒临江 斟酒 渔樵于江渚之上 江中小岛
D.驾一叶之扁舟.小船 渺沧海之一粟 眼泪
解析:B下,攻占;C渚,江中小洲;D渺,渺小得像。
10.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
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驾一叶之扁舟 ⑥渺沧海之一粟 ⑦哀吾生之须臾 ⑧羡长江之无穷
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 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 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www.21-cn-jy.com
11.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2·1·c·n·j·y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12.翻译句子。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做题】
1、在赋体文章中,结构相似的上下两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或相同、或相反,这种现象叫做“对文”。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相互关系,请你从本文中再找出几例加以说明,并仔细品味句子的韵味。21·世纪*教育网
2、下面是《后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仔细阅读,体会它与本文所描绘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www-2-1-cnjy-com
3、说说课文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4、就感情线索而言,课文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具体说说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由乐入悲,又是怎样转悲为喜的。2-1-c-n-j-y
《赤壁赋》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必做题】
1【解析】 A.“扁”读piān;B.“舷”读xián;C.“藉”读jiè。
【答案】 D
2 C
3 【解析】 A项中“缪”通“缭”,“属”通“嘱”,“冯”通“凭”;B项只有“属”通“嘱”;C项中“闵”通“悯”;D项无通假字。21·cn·jy·com
【答案】 A
4解析:①②都是名词作动词,③是名词意动用法,④是名词作状语。 答案:C
5 【解析】 A项中“虽”古义为即使;C项中“茫然”的古义是模糊不清的样子,“知”为了解;D项中“可怜”古义是“可爱”。【来源:21cnj*y.co*m】
【答案】 B
6【答案】 C
7转折 并列 承接 修饰
8 【答案】 (1)侣鱼虾而友麋鹿 举匏尊以相属
(2)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4)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9 答案:A解析:B下,攻占;C渚,江中小洲;D渺,渺小得像。
10解析:①③④⑥都是助词,的;②⑦⑧主谓间取消独立性;⑤助词,无义。 答案:C
11解析:流露的是不能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苦闷。 答案:D
12【答案】
(1)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2)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
【选做题】
1、在赋体文章中,结构相似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上下两句,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或相同、或相反,这种现象叫做“对文”。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相互关系,请你从本文中再找出几例加以说明,并仔细品味句子的韵味。21教育网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结构相同,“横”和“接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是动词,意义相近,都有宽阔、广远的意味。“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结构相似,“纵”和“凌”都有任意飘动的意味。“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和“友”是近义词,都是名词用做动词。“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加点词语的意义是相反的,蜉蝣渺小,沧海博大;须臾短暂,无穷永恒。“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声色相对,无禁和不竭意思相近。韵味相同、相对或相反的词语和句子,构成形式和意义上的对举,起到对比、突出、强调的作用,读起来也音韵铿锵,琅琅上口。
2、下面是《后赤壁赋》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段文字,仔细阅读,体会它与本文所描绘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21*cnjy*com
参考答案: 《赋》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的主要句子是:前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后赋:“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前赋所写之景,限于舟中,字字初秋之色;后赋所写之景,多观于岸上,句句初冬之状。【版权所有:21教育】
3、说说课文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赤壁赋》是一篇游记散文,但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绝不是为了记游,而是重在抒情和说理。苏轼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将抒情和说理都依托于景物描写,因景而生情,借物而喻理,写景、抒情、说理三者结合得非常紧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文中描绘清风、江水、明月的写景句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1*cnjy*com
文中抒情的部分,始终不离开这几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景物描写,这就是因景而生情。作者正是在看到江上的清风明月之后,产生了“遗世独立”之情:“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之情。
文中说理部分也紧紧扣住这几处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描写,用自然景物来隐喻哲理,阐发哲理。这就是借物而喻理。如第二段中“客”关于人生无常的议论,都离不开自然景物,“羡长江之无穷”一句扣住江水,“抱明月而长终”一句扣住明月,“托遗响于悲风”一句扣住清风。这几句表明了“客”虚无消极的人生观,它的内涵无不借助这一具体而实在的自然景物表达出来。
4、就感情线索而言,课文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具体说说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由乐入悲,又是怎样转悲为喜的。
本文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内在线索,这就是:“于是饮酒乐甚”──“托遗响于悲风”──“客喜而笑”,也就是由乐而悲、由悲而喜,课文一开头便表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如此良辰美景,作者油然而生飘飘欲仙之喜。
接下来顺转:由饮酒放歌的欢乐中伴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了悲凉的箫声。箫声起,悲意生。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嫠妇泣,六个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入悲哀。 【出处:21教育名师】
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作者在此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
以明月江水作比,完成了由悲转喜的过渡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界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进而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