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认识元角分》
在
生
活
中
应
用
数
学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
目录页/Contents
01
教材分析
02
学情分析
03
教法学法
04
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不同教材内容对比:
人教版
没有找钱的内容
有购物的图片导入,但是没有购物的情景
北师大版
找钱的内容
通过具体的购物场景引入
苏教版
没有找钱的内容
通过具体的购物场景引入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基本结构: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例1:人民币单位及进率
例2:认识5角、5分、2分
例3:认识5元、10元,
20元、50元、100元
练习十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的基本结构:
认识人民币,探索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认识人民币
换币活动
付币活动
巩固人民币知识
二、学情分析
调研题目
具体内容
学生困难
1、认识哪些1元以内的小面额人民币。
2、对于元角分的换算知道多少。
3、学生能否进行人民币的一些等价交换。
一、你认识下面这些钱吗?
3
4
二、你会换零钱吗?
一张 可以换( )张
一张 可以换( )张
一张 可以换( )个
01
02
03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面值是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使学生经历换币、付币、找币、计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获得一些简单的购物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参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法
学法
三、教法学法
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法、合作交流
情景教学法
灵活调整教材内容,充分利用相关教学素材展开教学活动。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活经验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三)组织练习,生活应用
教材
学情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景导入,激活经验(3分钟)
——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使用人民币的生活经验。
图中是什么地方?
你们去商场买过东西吗?
买东西要用到什么?
四、教学过程
环节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20分钟)
第一层次——认识人民币。
1、相互介绍信封里的人民币(合作交流)
2、重点认识不同的纸币和硬币。(观察法)
通过数字和汉字等区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单位和币值。
——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提高了合作探究的意识。
币值一样
第二层次——探索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初步积累换币经验。
四、教学过程
环节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20分钟)
1、教学1元=10角。1角=10分。
第二层次——探索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初步积累换币经验。
类比推导
——结合购物活动的场景,组织讨论1元与1角之间的进率,由此类推1角和1分之间的进率。
10角就是1元。
练习本1元钱,我付10角可以吗?
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吗?
1元=( 10 )角
1角=( 10 )分
四、教学过程
环节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20分钟)
2、猜信封里的人民币。
第二层次——探索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初步积累换币经验。
小组交流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加深对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了解,初步积累换币经验,同时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信封里面放了哪些人民币呢?
1元
5角
5分
四、教学过程
回顾反思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帮助学生在反思中构建知识体系,巩固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加强生活中的换币经验。
环节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20分钟)
四、教学过程
第一层次: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
第二层次: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环节三:组织练习,生活应用(17分钟)
四、教学过程
第三层次:我会用,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第一层次: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
巩固人民币的认识,体现人民币的实际价值。
环节三:组织练习,生活应用(17分钟)
加深人民币的认识,感受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虽然只有几种,但可以组成不同的金额。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付币、找币提供支持。
四、教学过程
第三层次:我会用,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第二层次: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结合生活情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巩固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同时积累一些付币经验。
进一步掌握元和角之间的进率,体会1元的实际价值。
环节三:组织练习,生活应用(17分钟)
板书设计
认识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元
1元
角
5角
1角
分
5分
2分
1分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