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月考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已知甲、乙两种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Ⅱ9性染色体缺失了一条(XO),现对Ⅰ1、Ⅰ3、Ⅰ4的相关基因进行电泳(电泳可将不同类型的基因进行分离),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病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Ⅱ9患有乙病,则导致其染色体异常的原因只有可能是Ⅰ3的减数分裂过程发生异常
C.若Ⅱ6与Ⅱ7婚配,则生出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1/8
D.若对Ⅱ8的相关基因进行电泳,可得到3条条带
2.研究发现,Cyclin B3(蛋白)在雌性哺乳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当Cyclin B3缺失时雌性小鼠不能产生后代(个体)。为揭示Cyclin B3的作用机理,研究者对Cyclin B3缺失雌鼠和正常雌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观察对比,并绘制了下图。据此推测,Cyclin B3的功能是( )
A.促进纺锤体的形成 B.促进DNA的复制
C.促进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促进着丝粒的分裂
3.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发现细胞适应氧气供应变化分子机制的科学家。当细胞缺氧时,缺氧诱导因子( HIF-Iα)与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ARNT)结合,调节基因的表达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一种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蛋白质激素);当氧气充足时,HIF-1α羟基化后被蛋白酶降解,调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F-1α被蛋白酶降解后可以生成多种氨基酸分子
B.细胞合成EPO时,tRNA与m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C.HIF-lα与ARNT结合到DNA上,催化EPO基因转录
D.进入高海拔地区,机体会增加红细胞数量来适应环境变化
4.研究发现,水稻细胞中的基因A和P能通过控制雌配子的产生以及受精作用来控制生殖过程,具体表现为:含基因A的植株产生的所有雌配子染色体组成和基因型均与体细胞相同;含基因P的植株产生的所有雌配子可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个体。已知基因A和P不会影响雄配子的产生及受精卵的发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基因型为aaPp的植株作母本时其产生的子代均为单倍体
B.基因型为AaPp的植株作母本能使子代保持母本的基因型
C.基因型为aapp的母本植株与基因型为AaPp的父本植株杂交,子代有四种基因型
D.若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子代的基因型为AAAaa或AAaaa
5.科学家在人体快速分裂的活细胞(如癌细胞)中发现了DNA的四螺旋结构,形成该结构的DNA单链中富含G,每4个G之间通过氢键(解旋酶能打开该键)等作用力形成一个正方形的“G-4平面”,继而形成立体的“Q-四联体螺旋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G-四联体螺旋结构”是DNA单链螺旋而成的高级结构
B.该结构可能在转录过程中形成
C.该结构中的值与DNA双螺旋中的比值相等且都等于1
D.该结构的发现为癌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6.半乳糖血症是F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研究发现F基因有两个突变位点I和II,任一位点突变或两个位点都突变均可导致F突变成致病基因。如表是人群中F基因突变位点的5种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类型突变位点 ① ② ③ ④ ⑤
I +/+ +/- +/+ +/- -/-
Ⅱ +/+ +/- +/- +/+ +/+
注:“+”表示未突变,“-”表示突变,“/”左侧位点位于父方染色体,右侧位点位于母方染色体
A.若和类型的男女婚配,则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2
B.若和类型的男女婚配,则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4
C.若和类型的男女婚配,则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4
D.若和类型的男女婚配,则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2
7.某植物的叶色(绿色、紫色、红色和黄色)同时受E、e与F,f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E_ff的叶为绿色,基因型为eeF_的叶为紫色。将绿叶(♀)植株与紫叶(♂)植株杂交,F1全为红叶植株,F1自交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叶:紫叶:绿叶:黄叶=7:3:1:1。出现此现象最可能的原因为( )
A.基因型为Ef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B.基因型为eF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
C.基因型为Ef的雌配子和雄配子都致死 D.基因型为eF的雄配子和雌配子都致死
8.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s突变为ts,Ts对ts为完全显性。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为研究A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下表实验。选取实验一的抗螟植株自交,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雄株:非抗螟雌雄同株约为2:1:1。选取实验二的F1抗螟矮株自交,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约为3:1:3: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一:品系M(TsTs)×甲(Atsts)→F1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1
实验二:品系M(TsTs)×乙(Atsts)→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1:1
A.实验二的F1中非抗螟植株的性别表现为雌雄同株
B.甲中转入的A基因与ts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C.乙中转入的A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D.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低于预期值,原因最可能是含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
9.DNA甲基化是指DNA中的某些碱基被添加甲基基团,此种变化可影响基因的表达,对细胞分化具有调控作用。基因启动子区域被甲基化后,会抑制该基因的转录,如图所示。研究发现,多种类型的癌细胞中发生了抑癌基因的过量甲基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的内外环境因素均可引起DNA的甲基化
B.甲基化的启动子区更易暴露转录模板链的碱基序列
C.抑癌基因过量甲基化后会导致细胞不正常增殖
D.某些DNA甲基化抑制剂可作为抗癌药物研发的候选对象
10.某植物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型,为探究该植物花色的遗传规律,随机选取多对紫花和白花均为纯种的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亲本 F1 F1自交得到的F2
紫花×白花 紫花 紫花:白花=15:1
A.该植物花色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B.该植物花色遗传可能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a、B/b)
C.该植物花色遗传可能受一对基因(A/a)控制,但含a的花粉有6/7不育
D.该植物花色遗传可能受一对基因(A/a)控制,但aa个体有3/5致死
11.冠状病毒严重依赖一种名为“移码”的特殊机制来调节病毒蛋白的水平。“移码”是指冠状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合成蛋白质时,核糖体向前或者向后滑动一个或两个核苷酸的现象。据研究,这种情况几乎不在健康细胞中发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冠状病毒的“移码”过程出现异常,可能会导致病毒发生基因突变
B.冠状病毒的“移码”过程出现异常,可能会导致肽链变长
C.“移码”现象若在正常人体细胞中发生,可能导致有关性状的改变
D.“移码”通过调控翻译过程,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12.下面甲图为某动物的一对性染色体简图。和有一部分是同源区段(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基因;另一部分是非同源区段(Ⅱ1和Ⅱ2片段)。乙图为该动物的某些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以及性染色体形态都与人类相同
B.图乙的四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都不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
C.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等因素,乙图中ABC肯定不属于Ⅱ2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
D.甲图中同源区段I片段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无关
13.减数分裂Ⅰ时,若同源染色体异常联会,则可不分离进入1个子细胞,或正常分离进入2个子细胞,异常联会不影响配子存活及其他染色体行为。现有基因型为Aa的多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时,仅A、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异常联会且发生片段交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a所在的染色体未发生交换且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进入1个子细胞,则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a或不含A、a
B.若含A、a的片段发生交换且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进入1个子细胞,则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a
C.若含A、a的片段发生交换且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进入2个子细胞,则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均为Aa
D.若含A、a的片段未发生交换且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进入2个子细胞,则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
14.同源染色体联会时若不能准确配对,交换发生在不对应的位置上,会使一条染色体发生重复,而另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这种不等交换最早是在果蝇棒眼演化为重棒眼的研究中发现的。下图表示发生这一变化中的某一细胞,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果蝇重棒眼是由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
B.图示的不等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I过程中
C.雌果蝇体内该细胞产生的配子有4种
D.不等交换可使某些子代基因数量减少
15.栽培稻由野生稻驯化而来,但驯化过程使其失去多年生能力。我国科研人员将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培育出多年生栽培稻PR24,又通过PR24,将多年生相关基因引入栽培稻“楚粳28”,培育出多年生栽培稻新品系(如图),降低了劳动力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在DNA水平筛选含有多年生基因的植株
B.应将筛选出的植株与PR24回交,以逐步清除楚粳28的基因
C.连续多代自交是为了获得多年生性状稳定遗传的品系
D.保护野生稻等生物资源是维护国家生物安全的重要措施
二、不定项选择
16.某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植物雌雄异株,叶形阔叶和细叶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现有两株阔叶植株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为阔叶雌株:阔叶雄株:细叶雄株=2:1:1。已知带有d的精子与卵细胞受精后受精卵无法成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相对性状中,阔叶为显性性状,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亲代雌株能产生2种配子,判断依据是F1中的雄性有两种表现型
C.若F1中的雌、雄株相互杂交,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阔叶雌株:阔叶雄株:细叶雄株=3:2:1
D.若F1中的雌、雄株相互杂交,理论上F2中D的基因频率为13/24
17.图1是用DNA测序仪测出的某生物的一个DNA分子片段上被标记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排列顺序(TGCGTATTG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据图1推测,此DNA片段上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个4个
B.根据图1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排列顺序,分析图2显示的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序列为CCAGTGCGCC(从上往下排序)
C.图1所测定的DNA片段与图2所显示的DNA片段中A+G/T+C都为1
D.若用35S标记某噬菌体,让其在不含35S的细菌中繁殖5代,则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50%
18.番茄决定紫茎和绿茎的一对等位基因,与决定缺刻叶和马铃薯叶的一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利用三种不同基因型的番茄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杂交组合 P F1
第1组 紫茎缺刻叶× 绿茎缺刻叶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3:1
第2组 紫茎缺刻叶× 绿茎缺刻叶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3:1:3:1
A.由第2组可推断,紫茎对绿茎为显性,缺刻叶对马铃薯叶为显性
B.与杂交,子代中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3:1
C.第1组F1中的紫茎缺刻叶自交,相关性状之比为15:5:3:1
D.第2组F1中的绿茎缺刻叶随机交配,子代中1/8为绿茎马铃薯叶
19.取小鼠(2n=40)的1个精原细胞,诱导其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取其中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转入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至早期胚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Ⅰ前期形成10个四分体,每个四分体的DNA均被3H标记
B.减数分裂形成的每个精子中有10条染色体被3H标记,10条未被标记
C.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被3H标记的染色体有20条
D.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每个子细胞中被3H标记的染色体有10条
20.雌性小鼠在胚胎发育至4-6天时,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会有一条随机失活,经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子细胞中此条染色体仍是失活的。雄性小鼠不存在X染色体失活现象。现有两只转荧光蛋白基因的小鼠,甲为发红色荧光的雄鼠(基因型为XRY),乙为发绿色荧光的雌鼠(基因型为XGX)。甲乙杂交产生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F2。若不发生突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F1中发红色荧光的个体均为雌性
B.F1中同时发出红绿荧光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
C.F1中只发红色荧光的个体,发光细胞在身体中分布情况相同
D.F2中只发一种荧光的个体出现的概率是11/16
三、综合题
21、某雌雄同株二倍体植物的高秆和矮秆、抗病和易感病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A/a表示,后者用B/b表示),纯合高秆易感病植株与纯合矮秆抗病植株杂交,F1植株皆表现为高秆抗病。现将所得F1与二倍体矮秆易感病植株杂交,统计时发现有一株植株(记为N)的后代(数量足够多)中矮秆易感病个体占1/36。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针对上述实验结果提出假说:基因A/a与基因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植株N在产生配子时部分原始生殖细胞发生了染色体互换。部分原始生殖细胞发生染色体互换的时期为 。根据植株N杂交的结果可推知其产生的配子中ab所占比例为 。
(2)乙同学针对上述实验结果也提出了假说:基因A/a与基因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植株N因染色体加倍而成为四倍体。据此假说,植株N的基因型为 。依据乙同学的假说,N植株杂交后代中矮秆易感病个体占1/36,应满足的条件为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为进一步探究甲、乙同学哪种假说正确,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继续统计植株N与矮秆易感病植株杂交后代中其他植株的表型及所占比例。若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 ,则同学甲的假说正确。
取植株N与二倍体植株杂交得到子代植株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组,若观察到 个染色体组,则同学乙的假说正确。
22.真核生物中的非整倍体变异是指整倍体中缺少或额外增加一条或几条染色体的变异类型。在叙述非整倍体时常把正常的2n个体称为双体。双体多一条染色体使其中的某一对同源染色体变成三条称为三体;使某一对同源染色体变成四条同源染色体,称为四体。
(1)上述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整倍配子和正常配子(n)结合,或由它们相互结合便产生各种非整倍体,非整倍配子产生的原因通常是减数分裂异常所致。现有一基因型为Aa(2n)的个体减数分裂时产生了基因型为Aa的雄配子,则同时产生的其它三个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为 。四体进行减数分裂时能够形成_____________个正常的四分体。
(3)三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可以是 ,从理论上说,这些类型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实际上,以AAa为例,如用作母本,其所有配子类型均能正常存活,其配子及比例是 ;如用作父本,由于n+1的雄配子不育,故其可育配子的实际比例是_______________。若A对a完全显性,则AAa自交后代的预期表现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据此可以利用三体系统(7种野生型三体)把基因定位到某一条染色体上。例如在大麦(2n=14)中发现一个新的隐性突变,要把这个新的隐性基因定位到某条染色体上,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有斑、无斑受D、d基因控制,黄血、白血受2号染色体上的H、h基因控制。让一只有斑白血雌蚕和一只无斑黄血雄蚕进行杂交,F1全为有斑黄血蚕。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ZW染色体同源区段):
(1)对家蚕基因组测序应检测_____条染色体的核苷酸序列。
(2)亲本基因型为 。若让F1有斑黄血雌、雄蚕相互交配,F2中雌、雄蚕表型及比例均为有斑黄血:有斑白血:无斑黄血=2:1:1,据此结果,请在下图染色体上标注F1雌蚕相关基因的位置。
继续让F2中雌、雄蚕自由交配,F3的表型及比例为 。若F3中出现了无斑白血蚕,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 。
(3)野生型家蚕翅为白色,饲养过程中偶然发现一只黄翅雄蚕,让该黄翅雄蚕与多只野生型白翅雌蚕杂交,结果为子代雌蚕:雄蚕=1:1,雌雄子代中白翅:黄翅均为1:1.推测黄翅的出现属于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请利用上述子代家蚕为实验材料,设计两个独立实验判断黄白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Z染色体上。
实验一:杂交组合____ _,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___ 。
实验二:杂交组合_____ (只写出杂交组合即可)
24.细胞中基因表达过程受到多水平的调控,包括转录前调控、转录调控、转录后调控、翻译调控和翻译后调控,每一水平的调控都会实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下图表示几种调控的原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图2中表示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 (填序号)。
(2)淋巴细胞中的C、J、D、V等片段编码受体蛋白结构的不同部位,通过如图1所示方式,实现产生不同的受体,其原因是___________。基因的这种选择性表达,属于___________ 调控。
(3)由图2分析,线虫的早期发育过程中,Lin-4基因编码的miRNA与___________不完全互补配对,从而___________(填促进/抑制)Lin-14的翻译。基因的这种选择性表达,这属于___________ 调控。
(4)miRNA 在细胞中产生及发挥调控功能的过程如图3所示。
miRNA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过程需要__________酶。与DNA复制相比较,过程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形式是__________
RISC 中的miRNA能与靶 mRNA碱基配对,若两者之间完全配对,则__________;若两者之间只有部分区域发生了匹配,则__________。
25.水稻的粒形与产量和营养品质密切相关,研究粒形发育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对提高产量,改善营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野生型水稻,获得了1株水稻长粒单基因突变体。
(1)以突变体为父本,野生型为母本,杂交得F1,F1全为野生型,F1自交得F2,共有野生型326株,突变型106株。实验结果表明该突变为__________(“显性”或“隐性”)突变。
(2)SSR是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非同源染色体和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上的SSR都不相同,常用于染色体的特异性标记。为确定长粒基因在Ⅱ号还是Ⅲ号染色体上,用位于这两对染色体上的SSR进行基因定位。科研人员扩增(1)中亲本及若干F2个体的Ⅱ号和Ⅲ号染色体SSR序列,电泳结果如图所示。
图中F2的1-7号个体电泳结果说明长粒基因位于_________号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
请在下图的染色体上标出F1个体的粒形基因和SSR对应位置关系(分子标记:野生型:SSSⅡm、SSRⅢm,突变体:SSSⅡn、SSRⅢn)
少数长粒F2个体的电泳结果如上图8号个体,你认为最可能得原因是_________。
(3)为探究水稻粒形的调控机制,对野生型与突变体中某些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如下图。已知GS2基因通过调控细胞分裂来正向影响籽粒长度,TGW6基因通过抑制胚乳的发育影响粒长,这表面在野生型个体中A基因通过 来影响水稻粒长。
(4)香味稻具有其他品种不具备的特殊香味,该香味性状由V号染色体上的b基因控制,请以纯合的长粒突变体与香味稻为亲本,用最简捷的方法获得长粒香米,简述育种过程_________。
邹平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月考生物试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C D C B A C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B C B AB AD AD C ABD
21.(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1/36
(2)AAaaBBbb;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四条同源染色体随机均等分配到配子中、各种配子存活机会均等、子代个体存活机会均等(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3)1:17:17:1; 3
22.(1)染色体数目变异
(2) n+1、n-1、n-1或n-1、n、n n-1
(3) 双体、三体和四体 1:2:1 A:Aa:a:AA=2:2:1:1 A:a=2:1 17:1
让该隐性突变株作父本,分别和所有的7种野生型三体杂交,F1再进行自交,观察并统计F2的性状分离比
23.(1)29 (2) ①. DDhh和ddHH ②.
③. 有斑黄血:有斑白血:无斑黄血=2:1:1 ④. F2雌雄个体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发生了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产生dh的雌雄配子,该种雌雄配子结合产生无斑白血蚕
(3) ①. 显性
②. 实验一:♀黄翅雌蚕×♂黄翅雄蚕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无论雌雄黄翅:白翅都为3:1,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子代雌性中黄翅:白翅为1:1,雄性全为黄翅,则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实验二:♀黄翅雌蚕×♂白色雄蚕
(答案二:实验一:♀黄翅雌蚕×♂白色雄蚕 若子代无论雌雄黄翅:白翅都为1:1,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子代雌性全为白翅,雄性全为黄翅,则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实验二:♀黄翅雌蚕×♂黄翅雄蚕)
24.(1)②④ ⑥
(2)编码受体结构的不同部位DNA片段通过选择性重新组合,形成不同的受体基因 转录前
(3)(Lin-14基因编码的)mRNA 抑制 翻译
(4)脱氧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 A-U
靶mRNA被水解 匹配部分的mRNA不能正常翻译(抑制核糖体和mRNA的相互作用)
25. (1)隐性
(2) Ⅱ F2长粒个体的SSR与突变体Ⅱ号染色体的SSR相同,与Ⅲ号染色体的SSR无关联
作图略 F1产生配子时,Ⅱ号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产生a与SSRⅡm连锁的配子
(3)抑制GS2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分裂,抑制TGW6基因的表达来促进胚乳发育
(4)用纯合长粒突变体与香味稻杂交得F1,F1自交得F2,从中选出长粒香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