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第十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测试
历史(学考科目)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中国是远古人类的起源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器时代人类先后以打制和磨制的石器作为工具
B.距今约 170 万年的元谋人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C.新时期时代的人们开始学会用火,生活逐渐稳定
D.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河姆渡文化出土了精美的玉器
2.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为了加强周天子的政治统治,西周实行了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内外服制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是
A.克己复礼,民贵君轻 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法不阿贵,以法治国
4.在中国古代的“盖棺定论”中,常常用一两个字对帝王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如“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而“惠”似乎为平庸,“哀”“思”有点同情,“厉”“炀”非善义。这种对帝王评价性的字词属于( )
A.年号 B.谥号 C.尊号 D.庙号
5.“《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为此,董仲舒主张
A.建立刺史制度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中外朝制度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A.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 B.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
C.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 D.民族交融与政权更迭
7.唐朝规定每丁每年要服徭役20天,如不能服役,则按日计算,每天交绢3尺或布3.75尺,代替徭役,这叫输庸代役。输庸代役
A.使农民负担暴增 B.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时间
C.简化了税收名目 D.解决了政府的财政问题
8.如图是宋代词人分布图,据此判断影响宋代诗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宋代
①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②政治中心的东移南迁
③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 ④科举取士以诗赋为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清朝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画家以人物、花卉画居多,趣味的表现自由,颜色鲜明,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甚至把书法、诗、绘画完美结合,形成这种艺术风格的主要原因是
A.明清中期工商业的发达 B.中国文化的浓厚地域性
C.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D.画家们开放的社会心态
10.鸦片战争后,各国在华通商口岸设立工厂是非法的。1882年,美国曲解中法等条约中“工作”一词,声称包括美国在内的有约国人享有在华通商口岸“设立工厂”的权利,为清政府拒绝。列强最终取得在华设厂的合法权始于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这里的“它”是
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12.有史料记载:“四川铁路风潮日形紧张。革命潮流亦随之播荡,日甚一日。留东革命党人,向内地进发者,日有多起,不久或将有大事发生。”材料中的“大事”很快就爆发了。据此可知,该事件
A.促使学生成为革命先锋 B.加速满清政府的覆灭
C.动摇列强在华统治根基 D.打响北伐战争第一枪
13.下图是一幅革命题材的绘画作品,其名称是
A.武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南昌起义 D.强渡大渡河
14.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
A.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解放,踊跃参加解放军
B.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摧毁封建统治的根基
C.通过土地改革使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D.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国粮食产量提高
15.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6.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其中提到:“辛亥革命战争,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A.意识到要对现行纲领进行调整
B.对时局的认识脱离实际
C.注重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属性
D.有一定的“左”倾倾向
17.2020年1月连任台湾地区领导大的蔡英文,早在9年前就抛出了“台湾就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就是台湾”的“台独”言论,这从根本上背离了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国策。这一基本国策是( )
A.独立自主 B.和平共处 C.一国两制 D.多边外交
18.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通电针对的事件是
A.华北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19.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说:“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袁隆平
A.研究与发展了杂交水稻技术 B.研制了“两弹一星”
C.研制了银河一I型计算机 D.研制了“神舟”飞船
20.下图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某一军事战略形势示意图,实施此战略行动的意义是
A.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 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21.7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先知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他以“安拉是唯一的真神”为口号,提出“禁止高利贷”“施舍济贫”“和平安宁”等主张。据此可知,伊斯兰教的创立( )
A.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要求 B.宣扬了民本主义的理念
C.减轻了阿拉伯人的苦难 D.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愿望
22.据记载,为使探险更有成效,西班牙国王曾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总收入的1/10;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新发现地区总收入的1/20。这一记载说明( )
A.西班牙最早开展了航海探险 B.航海人才受到西班牙的重视
C.良好竞争机制促使探险成功 D.新航路开辟得益于王权鼓励支持
23.如表为19世纪60年代重要革命或改革简表。该表反映了这一时期各国共同的时代主题是( )
时间 革命或改革 主要内容 改革者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废除农奴制,农民赎买份地 亚历山大二世
1861年起 中国洋务运动 兴办近代工业,创办新式学堂等 恭亲王奕 等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 废藩置县,文明开化等 明治天皇
A.争取民族独立 B.追求近代化
C.发展资本主义 D.崇尚民主自由
24.法国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说:“卢梭目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他们批评从古以来天经地义的道理”。罗丹所说的“共同性格”是指
A.反对君主专制 B.强调社会契约 C.主张主权在民 D.倡导开明君主实行立宪
25.世博会被称为“经济奥林匹克盛会”,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集中展示地。世博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编年史。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举办时间 举办城市 主要展品
1851年 英国伦敦 ①
1878年 法国巴黎 ②
1904年 美国圣路易斯 ③
A.①火车机车、留声机 ②电话、汽车 ③蒸汽引擎、飞机模型
B.①火车机车、蒸汽引擎 ②电话、留声机③汽车、飞机模型
C.①蒸汽引擎、电话 ②留声机、汽车③火车机车、飞机模型
D.①蒸汽引擎、飞机模型 ②留声机、电话③火车机车、汽车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藏海舡(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明实录》
材料二 顺治年间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禁海令。顺治十八年的禁海令写道∶“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监桩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摘编自《台湾外记》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政府推行这些政策的社会经济根源。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
27.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组织召开的一系列会议对中国为革命的最终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这一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2)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及时召开了什么会议进行纠错和调整大政方针?这次会议确定了怎样的总方针?
(3)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
(4)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这次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大会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什么?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77 年5月24日,邓小平在同中央两位负责同志谈话时讲道:“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1977年8月8日,邓小平在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师资培训工作,把师资培训列入规划.高等院校学生来源于中学,中学学生来源于小学,要重视中小学教育.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1978年4月22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说:教育工作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要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据材料,概括邓小平的教育思想。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意义。
29.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广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
参考答案
1-25 ABBBD DBCCC BBBBC ACBAB ADBAB
26.
(1)实行“海禁”政策,禁止或限制正常的海外贸易。
(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不利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7.(1)意义: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2)会议:八七会议;方针: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3)会议:遵义会议;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主要目的:筹建新中国的工作(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准备工作)
文件:《共同纲领》
28. (1)思想:教育和科技一起抓;重视师资培训;重视基础教育,强调学生全面发展;主张教育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意义:推动科技发展;有助于推动师资培养;有助于基础教育发展;推动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9.(1)差异:文艺复兴:强调人性;未摆脱神学观。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强调科学。
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
(2)内容: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则(反对享乐主义和过分强调人的作用);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提倡科学的人性化。
(3)评析:消除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对立;防止滥用科学;赋予科学主义以人文精神(情愫)。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