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大战的爆发与扩大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大战的爆发与扩大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17 15:3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7张PPT)
1933年,德国建立希特勒纳粹独裁统治,推行扩军备战政策,并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互相勾结,世界大战在欧洲的策源地形成。
第6课二战的爆发与扩大
第6课二战的爆发与扩大
德国吞并奥地利1938年
一、走向战争——慕尼黑阴谋
1、背景
捷 克 斯 洛 伐 克
波 兰
1938年9月英、法、德、意通过慕尼黑协定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张伯伦
达拉第
希特勒
墨索里尼
绥靖政策的顶峰
第6课二战的爆发与扩大
德国吞并奥地利1938年
一、走向战争——慕尼黑阴谋
1、背景
德国吞并苏台德区和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
第6课二战的爆发与扩大
一、走向战争——慕尼黑阴谋
1、背景
2、慕尼黑会议(1938年9月)
英、法、德、意
内容: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绥靖政策:无原则妥协让步,牺牲弱小,保全自己
第6课二战的爆发与扩大
一、走向战争——慕尼黑阴谋
二、二战的全面爆发——“白色闪电”
1、德国闪击波兰
1939年4月“永远消灭波兰”
(1)“适时”;(2)出人意料的主攻地点;
  (3)欺骗活动;
  (4)新的坦克“战术”。
  (5)陆军拥有优势空中支援
闪电战
lightening war


德军越过边境,侵入波兰
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绥靖政策的尾声
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德国
英 法
苏 联
捷克斯洛伐克
慕 尼 黑
会 议
(纵容)
(祸水东引)
(牺牲)
(签订条约)
(不信任英法,构筑集体安全失败。)
德军波兰战役中的兵力:
军队:160万;
坦克:2800辆;
飞机:2000架;
火炮:6000门。
德法边境“静坐战争”
占领波兰后德国为何停止了向东进攻?
第6课二战的爆发与扩大
一、走向战争——慕尼黑阴谋
二、二战的全面爆发——“白色闪电”
1、德国闪击波兰
lightening war
2、波兰迅速败亡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波兰迅速覆亡的原因
德军实力强大、战术先进;
波兰武器、战术落后;
英法坐视不救,波兰孤军奋战;
苏联趁火打劫,建立“东方战线”。
“波兰记者”:斯大林先生,当波兰人民处在危难时,你命令苏军开进波兰东部,这不是趁火打劫吗?
“斯大林”(“委屈”):
苏军进入波兰东部,一是解放波兰人民,二是构筑 “东方战线” 阻挡法西斯,这不是侵略!
东方战线
积极作用:增加防御空间
消极作用:大国沙文主义,有损社会主义
国家声誉
1. 根本原因:不平衡规律
2.具体原因:
①凡—华体系是祸根
②大危机是烈火
③法西斯是干柴
④英法绥靖、美国中立、苏联自保是吹火筒
⑤局部战争孤立无援
历史探源:人类劫难谁之过 拨云去雾现真相
绥靖政策的破产之一
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苏联建立“东方战线”
苏联趁德军侵入波兰之际,从1939年9月到1940年8月,开始向西扩展疆域,建立了一条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东方战线”。
苏 联
占领波兰东部大部领土
从芬兰割得一部分土地
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国并入苏联
占领罗马尼亚的比萨比亚等地
“法国记者”:斯大林先生,请谈谈对这幅漫画的感想。
“斯大林”(“恼怒”):
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没有帮助法西斯,怎么把我画成希特勒的伴侣?
“荒唐的伴侣”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斯大林这样做,就是回到古老的俄国争取喘息时间政策上来。…… 1939年,俄国还没有充分准备以抵挡德国的军事力量,它需要时间弥补军备规划中的差距。”
——贝内特(英国史学家)
“英、美、法的计划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它们自己‘坐山观虎斗’,让苏、德打得精疲力竭之后,它们出来收拾时局,这种阴谋,被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击破了。”
——毛泽东
第6课二战的爆发与扩大
一、走向战争——慕尼黑阴谋
二、二战的全面爆发——“白色闪电”
1、德国闪击波兰
lightening war
2、波兰迅速败亡的原因
3、德国对北欧、西欧的进攻
德国
苏 联
比利时
丹麦
荷兰
挪威
卢森堡
波 兰
1939、9月突袭波兰,二战爆发
扩张疆域
建立东方阵线
英 国


1939、9月对德宣战
1940年4、5月间
绕过马奇诺防线
1940年6月
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
6月22日法国投降
1941年2月隆美尔出兵北非
1940年9月三国正式结盟
1941年相继控制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希腊
绥靖政策的破产之二
1940年5月
1940年5月27日至6月4日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走33万军队
捷克二战老兵奥塔卡尔·里格尔重返法国敦刻尔克海滩
【新闻链接】  1940年5月7日,80岁的捷克二战老兵奥塔卡尔·里格尔重返曾经战斗过的法国敦刻尔克海滩。奥塔卡尔·里格尔在二战期间曾作为英军的一员参加了敦刻尔克战役。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英法海军冒着德军飞机和炮火的轰击,将33万8千余名英法及其它同盟国士兵从法国北部城市敦刻尔克撤离,渡过英吉利海峡,保存了实力。
敦刻尔克
德国西线进攻和敦克尔刻撤退
1940年4、5月
丹 麦
丹 麦
丹 麦
丹 麦
丹 麦
丹 麦
挪威
挪威
挪威
挪威
挪威
丹 麦
挪威
卢森堡
卢森堡
卢森堡
卢森堡
卢森堡
卢森堡
卢森堡
荷兰
荷兰
荷兰
荷兰
荷兰
荷兰
荷兰
比利时
比利时
比利时
比利时
比利时
比利时
比利时
马奇诺防线
在敦刻尔克被德军俘虏的英国士兵
敦刻尔克撤退
法国沦陷
色当
斯特拉斯堡
巴黎
维希
日内瓦
马赛
诺曼底


1940年6月17日战线
根据停战条款德国占领区域
1940年6月14日,德军进入巴黎。
以戴高乐将军为首的一批爱国者流亡英国,组织“自由法国”运动,坚持抗德斗争。
为什么号称世界强国的法国,很快就败亡了?
绥靖政策
军事思想落后
1、凭借马奇诺防线消极防御
2、对德军的“闪击战”认识不足
3、对德军主攻方向判断失误
根本原因?
主要原因?
遭空袭的伦敦街道
英国抗战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议院的演说
1940年7—10月,德军对英国发动了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企图迫使英国屈服。
德军共出动飞机416万多架次,向英国投掷6万吨炸弹,炸死炸伤英国居民8.6万余人,炸毁100多万栋建筑物…
英军以915架飞机和414名飞行员的代价摧毁了1733架德机,击毙和俘获6000名德国飞行员…“海狮计划”不得不无限期推迟…
  战争史上, 还从来不曾有如此多的人(英国人民)从如此少的人(飞行员)那里得到如此大的好处。
——丘吉尔在国会讲话
英国斗牛犬的身子,丘吉尔的头,人们眼中,丘吉尔是忠诚和勇气的象征。
英国妇女们响应丘吉尔的号
召,积极参加各行各业的劳动
德国为什么没有达到作战目的?这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一家被炸得七零八落的餐馆的门上,“照常营业”的招牌依然在诱惑着顾客。
原因:
英国方面:
1、空军数量处于劣势,但本土作战,民心士气高涨
2、政府抵抗决心坚定
3、军事设施先进(雷达等)
德国方面:
空军处于优势,但他过领土作战,且作战目标的制定带有随意性
影响:
1、迫使德军回头对付苏联,从而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2、为后来第二战场的开辟和盟军反攻提供根据地;
3、打击了德国等法西斯国家的嚣张气焰,也鼓舞了各地的反法西斯斗争。
4、美国正式放弃中立政策而与英国结盟
希特勒在对着月亮高喊:“进攻英国!”
德国为什么没有达到作战目的?这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6课二战的爆发与扩大
一、走向战争——慕尼黑阴谋
二、二战的全面爆发——“白色闪电”
三、二战的扩大
1、德军突袭苏联(1941年6月22日)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1、德国突然袭击苏联
德国
苏 联
比利时
丹麦
荷兰
挪威
卢森堡
波 兰
1939、9月突袭波兰,二战爆发
扩张疆域
建立东方阵线
英 国


1939、9月对德宣战
1940年4、5月间
绕过马奇诺防线
1940年6月
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
北方集团军群
中央集团军群
南方集团军群
列宁格勒
莫斯科
乌克兰
第6课二战的爆发与扩大
一、走向战争——慕尼黑阴谋
二、二战的全面爆发——“白色闪电”
三、二战的扩大
1、德军突袭苏联(1941年6月22日)
2、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10月2日)
苏德战争的第一大会战
莫斯科
斯大林格勒
列宁格勒
黑 海
苏 联


罗马尼亚
保加尼亚
芬 兰
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夏,白俄罗斯地区一栋房子被德军击中燃烧
1941年6月到11月,德军占领了苏联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控制了苏联大约百分之四十的人口以及大部分工业区。
1941年10月莫斯科保卫战开始
1941年11月7日莫斯科红场上的阅兵式
钢铁般的勇士们,把侵入我们祖国领土的所有德国人--占领者一个不剩地歼灭掉!--斯大林
莫斯科保卫战:其胜利具有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意义,它粉碎了希特勒闪击速胜的企图,在二战中使德军第一次遭到重大失败,为战争形势的根本扭转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20世纪“一个冬天的神话”。
莫斯科保卫战期间的朱可夫
莫斯科没有眼泪
——母亲送儿子
保卫莫斯科的苏联士兵
苏联红军在莫斯科近郊的反击
(1941年12月)
第6课二战的爆发与扩大
一、走向战争——慕尼黑阴谋
二、二战的全面爆发——“白色闪电”
三、二战的扩大
1、德军突袭苏联(1941年6月22日)
2、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10月2日)
苏德战争的第一大会战
苏德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珍珠港事件
1、珍珠港是哪国海军基地?
2、日本和美国有无矛盾?何时开始的?有何加深?
是什么导致日本偷袭珍珠港?
3、珍珠港事件导致了什么后果?

有,1853年美国打开日本的门户
《华盛顿会议》美国抑制了日本在太平洋的势力
日本向东南亚扩张,美国冻结日本在美的资产
太平洋战争爆发
最大规模
第6课二战的爆发与扩大
一、走向战争——慕尼黑阴谋
二、二战的全面爆发——“白色闪电”
三、二战的扩大——德军突袭苏联
四、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
“大东亚共容圈”计划
1940年
确 立
日美矛盾的激化
亚 洲各 国
严重损害了英美
这一地区的利益
增 加 援 助
限制乃至禁止向日本出口战略物资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突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微小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
1941年12月7日6时,日军第一波飞机183架起飞,7时55分开始攻击。美军发现大批飞机抵临,误认为是己方飞机,未予重视。7时15分 ,日军第二波飞机171架起飞,8时55分开始攻击。整个袭击持续约两小时,只遇到轻微抵抗。
日军以损失飞机29架、潜艇1艘和特种潜艇5艘的微小代价,击毁击伤美国太平洋舰队停泊在港内的全部8艘战列舰和10余艘其他主要舰只,击毁美机232架,毙伤美军3681人。
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血和泪推动着战争的进程
——二战最大规模
走向战争1938
吞并奥地利
慕尼黑阴谋
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全面爆发1939
突袭波兰
控制欧洲
扩大1941
苏德战场
太平洋战场
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亚洲战场
欧洲战场
个人不可能缔造历史,历史也不会因为个人而改变,即使没有希特勒,帝国主义国家受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支配,原有的“均势”一旦被打破,战争仍将不可避免。
假如没有希特勒
——二战会不会爆发?
“二战”可否避免?
不可避免
“凡——华”体系下隐藏的矛盾
德、日、意建立法西斯专政
根源: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