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课前小测
1.为加强君主集权,明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2.为加强君主集权,明成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3.与以往朝代相比,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1、汉朝时,汉武帝派_______出使西域,沟通了西域各国与汉朝的联系。
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_____________总管西域事务。
3、汉朝时开通的以长安为起点,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称为___________.
4、唐朝对外交往中最为频繁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唐与日本交往过程中,主要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
6、唐与天竺的交往过程中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
友好往来
——明朝的对外关系
交往:
郑和下西洋
冲突: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再现“郑和下西洋”一幕
郑和下西洋
三宝庙(泰国)
三宝庙(印尼爪哇岛)
三宝庙(马来西亚)
江苏太仓浏河镇郑和纪念馆
江苏苏州郑和纪念馆
郑和生平-----
姓名:
国籍:
出生时代:
民族:
职业: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文莱
阅读教材和下面材料,思考:郑和为何要下西洋?
材料一: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材料二: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宣扬明朝的国威
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的条件?
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极盛。
材料二: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路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
物质前提:
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技术条件:
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应用
个人因素:
郑和具备相当的地理和航海知识、坚强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及组织能力。
起止时间:
1405——1433年
主要人物:
郑和
刘家港
出发地点:
次 数:
先后七次
到达地区: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郑和下西洋的盛况
郑和下西洋的盛况
假如你是郑和船队的船员,
“郑和在远航的过程中可能遇
到什么困难”,你从他身上学
到什么精神?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他百折不挠、积极进取、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和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纪念邮票
第1枚:在东南亚,郑和同国王乘坐大象接受当地居民的欢迎。
第2枚:在阿拉伯进行商品贸易。
第3枚:在非洲受到当地黑人的热烈欢迎。
材料二: 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仅1423年就有16国使节率1200人随郑和来华。同时,郑和下西洋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南洋的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意义: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时间 1404—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船数 大船62艘
(连小船共有200艘) 17艘 4艘
船只大小 长44丈(151.8米)宽18丈(61.8米) 100吨
长24.5米
宽6米 120吨、
100吨
50吨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洲 印度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与哥伦布、达伽马远洋航行对照表
次数多
规模大
到达的国家多
时间早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1、倭寇指什么?
2、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
3、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沿海人民称他们为“倭寇”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
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
产惨遭损害
自学提示
民族英雄——戚继光
抗倭形势图
二、戚继光抗倭
台州九捷
2、经过
1、背景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你认为戚继光有哪些高尚 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七
子
之
歌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明朝时期,攫取我国澳门居住权
的侵略者是__________.
2、澳门居住权被攫取的时间是在
_________年。
本课小结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
明中后期——国势衰落
冲突
交往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
反映
同步练习
1.600多年前,先后七次远洋航行的中国航海家是( )
A.岳飞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2.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⑤“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⑥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②①③④⑥⑤ B. ②③①④⑥⑤
C. ②③④①⑥⑤ D. ②①③⑥④⑤
3.戚继光是伟大的抗倭民族英雄,他生活的时代是( )
A.隋朝 B.西夏 C.元朝 D.明朝
√
√
√
4.小芳同学在班级举行历史人物图片展,下列图片符合“民族英雄”主题的是( )
①岳飞 ②戚继光 ③郑成功 ④林则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指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 )
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6.有学者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与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不同的是( )
A.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B.进行环球航行
C.进行殖民掠夺 D.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
√
√
7.沿着以丝绸命名的中外交往通道,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展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罗马帝国,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遥远的西方。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加强了东西方联系;促进了东西贸易;传播了东西文化。
材料二 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据泉州商人李充的原文报告“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
——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丝绸贸易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
变化:民间海外丝绸贸易发展。
原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材料三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刘志达《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3)据材料三,郑和与海外各国交流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特点:和平交往,公平贸易。
影响:加强了中外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选择题
1.600多年前,先后七次远洋航行的中国航海家是( )
A.岳飞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2.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⑤“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⑥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②①③④⑥⑤ B. ②③①④⑥⑤ C. ②③④①⑥⑤ D. ②①③⑥④⑤
3.戚继光是伟大的抗倭民族英雄,他生活的时代是( )
A.隋朝 B.西夏 C.元朝 D.明朝
4.小芳同学在班级举行历史人物图片展,下列图片符合“民族英雄”主题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岳飞 ②戚继光 ③郑成功 ④林则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指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 )
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6.有学者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与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不同的是( )
A.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B.进行环球航行
C.进行殖民掠夺 D.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二、非选择题
7.沿着以丝绸命名的中外交往通道,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展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到罗马帝国,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遥远的西方。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材料二 中国丝绸从海路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据泉州商人李充的原文报告“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
——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丝绸贸易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
材料三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 ( http: / / www.21cnjy.com )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刘志达《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3)据材料三,郑和与海外各国交流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一、BBDBDD
二、7.(1)加强了东西方联系;促进了东西贸易;传播了东西文化。
(2)变化:民间海外丝绸贸易发展。
原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3)特点:和平交往,公平贸易。
影响:加强了中外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教学设计
福建省龙岩市小池初级中学 林庆元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借助地图来掌握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引导学生结合郑和下西洋的概况,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况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郑和下西洋。
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教师可将《郑和下西洋路线》等做成多媒体教学软件,将航行路线动态地显示出来,这样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并把历史事件与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教师可利用教材“导入框”中的内容及提出的问题导入新课。
3)讲授新课:
一、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1405,14 ( http: / / www.21cnjy.com )33年,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教师应充分利用《郑和下西洋路线》计算机课件等,明确地讲解出“西洋”的历史范围。
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教师结合《郑和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洋路线》图,讲明郑和第一次航海的经过,和七次远航到达的地区,随后,师生共同完成《郑和下西洋盛况》表。)
二、戚继光抗倭:
1、元末明初,日本的海盗经常侵袭中国沿海地区,称它们为倭寇;
2、明朝派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进攻,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封侯非我薏,但愿海波平”
1)这是戚继光的话,大意是:作官不是我的愿望,我的愿望是平定倭寇2)主要事迹是:1561年在台州抗倭
(先明确交待抗倭的历史背景,结合《戚家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抗倭形势》计算机课件,首先阐明“倭寇”的概念,再让学生搞清楚明朝中期倭患严重的原因,指导学生观看《戚家军抗倭形势》图,以对倭寇的骚扰范围之广、危害之深有一个形象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出示有关材料,启发学生思考: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明确了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就为正确认识戚继光的抗倭斗争,以及更好地评价抗倭斗争的性质做好了铺垫。)
三、西方殖民者和传教士的东来;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了我国的澳门,欧洲最著名的传教士是:利玛窦。
4)巩固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明朝对外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中的几件大事,联系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对明朝对外关系的走势加以分析。明前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七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明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后两者表现为冲突和战争。明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
5)练习:
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联系课文中他的诗句,你认为他有什么高尚的品质值得人们学习
6)作业:
材料分析与比较:文献材料:“(16世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期)番彝伊朗机假朝贡,占据屯门海澳,时肆剽掠,屠食婴儿。”请将文献材料记载的葡萄牙殖民者的侵略行径同郑和下西洋活动进行比较,说明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一、郑和下西洋:
1、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
2、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3、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二、戚继光抗倭:
1、元末明初,日本的海盗经常侵袭中国沿海地区,称它们为倭寇;
2、明朝派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进攻,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封侯非我薏,但愿海波平”
三、西方殖民者和传教士的东来;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了我国的澳门;欧洲最著名的传教士是:利玛窦。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