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03 14:3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程标准: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等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知道洋务运动的相关事实及历史意义
3.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
本课框架
本课时间轴
----太平天国运动-------------
------

探索出路

危机加剧
天国梦--农民阶级
中兴路--地主阶级洋务派
边疆危机重
甲午战争伤
瓜分狂潮痛
瓜分中国的狂潮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地主阶级的探索—洋务运动
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
目录
01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步破坏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手工业。鸦片输入年年激增。由它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为严重。
——李侃《中国近代史》
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材料二:满洲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是欲我中国之人贫穷也。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是使我中国之英俊抑郁而死也。
——《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内部原因:清政府腐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材料三:1846至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都连续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两广地区也是水、旱、蝗灾不断。人祸天灾,使人民陷入失业、破产、饥饿、死亡的困境。
——李侃《中国近代史》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频发
注意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激化,鸦片战争后的资本主义侵略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运动过程
太平天国运动示意图
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
永安建制: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后,相继建立各项制度,并分封诸王;
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
北伐西征:定都天京后,经过北伐西征,军事上达到全盛;
天京变乱: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太平天国开始衰落;
后期防御:陈玉成、李秀成在后期军事作战的成败;
天京陷落: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土地分配问题
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产品分配问题
分配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分配方法: 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
进步性
①是几千年农民反封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②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局限性
空想性:①主观上体现的是一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绝对平均主义;②客观上,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落后性:③将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经济的范畴。
评价
辩证地看待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1859年)
内容
政治: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
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文教:设立新式学堂;
外交: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但不准干涉中国内政。
评价
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是,迫于形势,因此未能真正实行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不同点 产生背景 全盛时期 衰落时期
社会经济主张 企图在分散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 主张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群众基础 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迫于当时形势没有实施
历史地位 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但反映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只能是空想 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时代特点 几千年来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农民阶级能够接受新事物
相同点 都是具有反封建性质的方案;都没有真正付诸实施 对比:《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失败原因
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中外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
经验教训: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要战胜中外反动派就必须以一切革命者的团结来对付反革命的联合,只有在先进阶级的领导下,才有可能获得彻底的胜利。
失败原因经验教训
性质: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地方势力抬头,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促进洋务运动的兴起
意义
湘军统帅曾国藩画像图
02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背景
内忧
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清朝的半壁江山,给清朝统治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这使得部分清朝统治者开始思考国家治理改革的问题。
外患
1856年,英法联军掀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的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为了挽救国家颓势,部分官员开始思考摆脱这一困境的出路。
材料六: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1864年)李鸿章:《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归纳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中体:文武制度;西用:火器)
学习内容:学习西方的“火器”,即西方的军事与生产技术
两大旗号:“自强”(前期)、“求富”(后期)
变法目的:“可以绞发逆,可以勤远略”,维护清王朝统治
目的与方式
操练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参与洋务运动,积极倡建近代海军、建立北洋水师
李鸿章
洋务运动领导人物
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
曾国藩
洋务运动领导人物
镇压太平天国,兴办洋务,平定陕甘,收复新疆,建设西北
左宗棠
洋务运动领导人物
发展军工重工业;创办自强学堂等学校;参与推动晚清新政
张之洞
洋务运动领导人物
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办理外交事务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成就
创办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等
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开平煤矿等
筹划海防: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创办新式教育: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等
它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
北洋海军
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它是清末最早设立的″洋务学堂″,是清政府通过同文馆的翻译、印刷出版活动了解西方世界的窗口。
京师同文馆
致远舰概述图
京师同文馆学生学习英文的场景
结果
结果: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北洋舰队的全军覆灭最终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触及封建统治基础,在维护清朝统治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从根本进行改革。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的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采用的是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
外交
总理衙门的设立推进了外交向近代化转变
军事
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海军的创办开启了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新式学堂的创办、近代人才的培养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教育
经济
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促进了中国工业化的引入与推进
思想
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客观上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归纳: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虽然自我标榜“自强新政”,但由于他们都是封建传统思想的卫道者,根本无意于学习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极力反对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国的藩篱中自认为有所新创而洋洋得意,所以最终也没能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表现出“自强”、“中兴”。相反,在列强侵略势力的进攻下,这些封建思想的卫道者们所举行的“壮举”迅速归于失败。
局限性
经远舰沉没图
01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新疆
背景:19世纪60年代以后,列强加紧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边疆危机。
左宗棠收复新疆
中法战争
边疆危机
背景:①1864年,新疆地区形成内乱局面;英国支持的浩旱国军事首领阿古柏乘机侵入新疆,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概况: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平乱;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结果: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使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
左宗棠收复新疆
中法战争爆发
1883年底
法军进攻台湾,刘铭传带领当地军民多次击败法军
1884年
法军偷袭马尾军港,中国损失惨重
1884年
清军在冯子材的率领下抗法,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
1885年
中法战争
不败而败的一次战争
1885年,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了中法《越南条约》,承认法国占领越南,中国的西南门户被打开,同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材料九:19世纪末年,正在迅速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各资本主义强国,把侵略目光越来越集中到还没有被完全分割的少数地区。中国和邻近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成为它们在远东争夺的焦点。
——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十: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国内市场狭小,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合作探究:甲午中日战争背景分析
中国方面
面对日本不断增强的军事威胁,清政府反应迟钝,措施不力,内部又矛盾重重,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的战备和自卫。
帝后两党的斗争
04
01
02
03
一触即发
日本方面
日本经历明治维新后,国力显著增强。为应对国内市场狭小和原料不足,日本颁布大陆政策,蓄谋已久。
中国方面
清政府统治日益腐朽没落,统治阶级内部内斗不断。但清朝经历洋务运动后,实力大大增加。
世界方面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默许、纵容的态度
朝鲜方面
东学党起义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背景
战争过程
1.爆发:1894年7月,丰岛海战,日军清军运兵船,战争开始;
2.继续:1894年9月,平壤陆战,清军失败,退回国内;
3.损失:1894年9月,黄海海战,清军失败,丧失黄海制海权;
4.危机:1894年11月,旅顺大屠杀;
5.失败:1895年初,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清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条款 内容 危害
割地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放通商口岸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投资设厂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突破重难点:
蛇吞象的甲午中日战争,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对中国:
列强侵略进入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给中国人心理带来极大伤害;
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促进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各阶层掀起救亡图存的运动。
对日本:
增强了综合国力,刺激了进一步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
对列强:
打破东亚旧格局,远东矛盾加剧,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时间:1895年5-10月
代表人物:刘永福
概况: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展开了多起反日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
不屈服于日本人的坚强意志
反割台斗争
02
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在签署《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予日本国。六日后,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为了自身利益,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清政府,日本则趁机勒索清政府三千万两白银作为赔偿。
背景: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大大助长了清政府侵略中国的野心
表现: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俄国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九龙,法国租广州湾。列强还在中国掠夺铁路和工矿权利
影响:中国面临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瓜分中国的狂潮
对中国:
列强侵略进入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给中国人心理带来极大伤害;
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促进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各阶层掀起救亡图存的运动。
对日本:
增强了综合国力,刺激了进一步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
对列强:
打破东亚旧格局,远东矛盾加剧,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谢谢聆听
下节预告: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