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第二节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共40分)
1. 中国古代就发现将果实放在燃烧香烛的房子里可以促进采摘果实的成熟。发现橘子产生的气体能催熟与其混装在一起的香蕉。直到1934年甘恩(Gane)才首先证明植物组织确实能产生乙烯。
能证明乙烯分子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事实是( )
A.乙烯分子里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B.乙烯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等
C.乙烯易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且1 mol乙烯完全加成需消耗1 mol溴单质
D.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乙烯分子组成和结构推测含一个碳碳双键的单烯烃的通式为CnH2n
B.乙烯的电子式为
C.从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可知乙烯分子的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不稳定,易发生断裂
D.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与甲烷不同的原因是乙烯的含碳量高
3. 科学佩戴口罩对防控流感病毒有重要作用。生产一次性医用口罩的主要原料为聚丙烯树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B.由丙烯合成聚丙烯的反应类型为缩聚反应
C.聚丙烯为热塑性合成树脂
D.聚丙烯在自然环境中不容易降解
4. 下列关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塑料的成分是合成树脂,如聚丙烯、酚醛树脂
B.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都可制成薄膜,但前者可制成食品包装袋
C.线型结构的橡胶与硫作用可得到网状结构的硫化橡胶,该橡胶适合制造轮胎
D.以棉花、羊毛等农林产品中的纤维素为原料可制成再生纤维,以化石燃料为原料可制成合成纤维,航天服使用了多种合成纤维
5. 某烯烃与H2加成后的产物为,则该烯烃的结构简式可能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6. 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苯的分子式为C6H6,属于饱和烃
B.从苯的结构简式()看,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应属于烯烃,也属于环状烃
C.苯易溶于水
D.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个碳原子之间的价键完全相同
7. 角鲨烯是一种高度不饱和烃类化合物,最初是从鲨鱼的肝脏中发现的,分子中含有多个双键,分子式为C30H50,具有生物氧化还原作用,从而增强机体的耐力与改善心脏功能,可用于癌症的防治,是一种无毒性的具有防病治病作用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下列叙述中正确是( )
①角鲨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角鲨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③角鲨烯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④角鲨烯易被氧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 不粘锅的出现解决了人们生活中的不少困扰。聚四氟乙烯可以作为不粘锅的内衬,除此之外还有广泛的用途,如可以用来制造垫片。
那么聚四氟乙烯链节是( )
A. B. C. D.
9. 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结构简式为,它一般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有机溶剂
B.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黑烟
C.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与4倍物质的量的氢气加成
10.柑橘是我们生活中喜爱的一种水果,柑橘,是橘、柑、橙、金柑、柚、枳等的总称。中国是柑橘的重要原产地之一,柑橘资源丰富,优良品种繁多,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从柑橘中炼制萜二烯,下列有关它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
A.它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常温下可能为液态,难溶于水
C.分子式为C10H14
D.与过量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后产物为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60分)
11.(6分)下列是关于有机物A的信息:
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②空间填充模型为 ③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生成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写出在一定条件下,A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
(2)A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
①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 ②有毒 ③难溶于水
④密度比空气大 ⑤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
⑥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
12.(12分)某烃A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A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A可发生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其中①②③属于同种反应类型。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D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②、⑤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② ,反应类型 。
⑤ ,反应类型 。
13.(8分)聚氯乙烯(PVC)保鲜膜的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PVC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于塑料中残留的PVC单体以及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增塑剂DEHA。
工业上用乙烯和氯气为原料经下列各步合成PVC:
乙烯乙PVC
(1)乙是PVC的单体,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写出以下反应类型:反应① ; 反应③ 。
14.(14分)为探究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用乙醇和浓硫酸为原料制取乙烯(CH3CH2OHCH2CH2↑+H2O),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
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推测在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提出必须先除去杂质,再与溴水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其理由是 。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烯
(2)乙同学推测此乙烯中必定含有一种杂质气体是________,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在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为此,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Ⅰ、Ⅱ、Ⅲ装置中可盛放的试剂是:
Ⅰ________、Ⅱ________、Ⅲ________(填字母)。
A.品红溶液 B.NaOH溶液 C.溴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3)为验证这一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丙同学提出可用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性,理由是 。
15.(20分)Ⅰ.如图是实验室制乙烯的发生装置和乙烯性质实验装置,反应原理为:CH3CH2OHCH2===CH2↑+H2O,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仪器①、②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乙烯气体最好的方法是 。
(3)向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通入乙烯(如图2),溶液的颜色很快褪去,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反应类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装置盛放的试剂是下列中的(将正确选项填入空格内):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A.品红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浓硫酸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2)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装置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装置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确证含有乙烯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选C。分子中的碳氢原子个数比只能说明烃的组成,不能说明其结构特点;燃烧和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不能说明乙烯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1 mol乙烯只能与1 mol溴单质加成,说明乙烯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
2.【解析】选B。选项A,乙烯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比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少两个,因此单烯烃通式为CnH2n;选项B,乙烯分子式为C2H4,每个碳原子分别与两个氢原子形成两个CH共价键,每个碳原子还有两个未成对电子相互共用形成碳碳双键,使每个碳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选项C,对比乙烯的加成反应生成物的结构可以明显看出,乙烯分子中的碳碳双键经加成反应后变为碳碳单键,即反应时碳碳双键中断裂一个键,此键相对于烷烃分子中的碳碳单键来说不稳定,易发生断裂;选项D,乙烯燃烧时伴有黑烟现象是碳不完全燃烧导致的,这是因为乙烯中含碳碳双键,使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增大,含碳量增大。
3.【解析】B A项,聚丙烯由丙烯(CH2===CHCH3)通过加聚反应制得,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正确;B项,聚丙烯由丙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错误;C项,由聚丙烯的结构可知聚丙烯为线型结构,具有热塑性,正确;D项,聚丙烯结构中的化学键为单键,不易被氧化、不能水解,因此聚丙烯在自然环境中不容易降解,正确。
4.【解析】选A。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如聚丙烯,酚醛树脂,此外,还需加入一些具有特定作用的添加剂,如增塑剂、防老剂、着色剂等,故A项错误。
5.【解析】选C 解决此问题常采用还原法,根据加成反应的特点,分子中可存在双键的位置,必定是产物中相邻的两个碳原子都至少含有一个氢原子。我们在两个含有氢原子的碳原子之间加上C===C即可,如在①②③④处加上CC,但①②两者位置是等效的,所以该烯烃的结构简式可能有3种。
6【解析】选D。从苯的分子式C6H6看,其氢原子数远未达饱和,应属不饱和烃;并未反映出苯的真实结构,只是由于习惯而沿用,不能由其来认定苯分子中含有双键,因而苯也不属于烯烃;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其分子中6个碳原子之间的价键完全相同。苯属于烃类,难溶于水。
7【解析】选D。角鲨烯含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易被氧化;由分子式可知,角鲨烯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8【解析】选B。四氟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F2CF2,聚四氟乙烯为,其链节是。
9【解析】选A 因苯乙烯为烃类,故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A错误;其分子式为C8H8,与苯(C6H6)具有相同的最简式,故燃烧时现象相同,B正确;因分子中含有,故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C正确;1 mol 能与3 mol H2加成,1 mol 能与1 mol H2加成,故D正确。
10【解析】选C。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正确;分子中碳原子数大于4,常温下可能为液态,难溶于水,B正确;分子式为C10H16,C错误;碳碳双键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11.答案:(1)CH2BrCH2Br nCH2CH2 (2)①③⑤⑥
【解析】由信息知,A是乙烯。乙烯存在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CH2CH2+Br2 CH2BrCH2Br,还能发生加聚反应:nCH2CH2。乙烯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的密度稍小,难溶于水。乙烯可与氢气、卤素单质、水等发生加成反应,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其褪色。
12.答案:(1)CH2CH2 CH3CH3 CH3CH2Cl CH3CH2OH
(2)②CH2CH2+HClCH3CH2Cl 加成反应
⑤CH3CH3+Cl2CH3CH2Cl+HCl 取代反应
【解析】根据烃A的用途知A为CH2CH2,则B为CH3CH3,C为CH3CH2Cl,D为CH3CH2OH。反应②和⑤均能制得CH3CH2Cl,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2CH2+HClCH3CH2Cl, CH3CH3+Cl2CH3CH2Cl+HCl。
13答案: (1)CH2CHCl (2)nCH2CHCl
(3)加成反应 加聚反应
【解析】由聚氯乙烯的名称可知其结构简式为;单体为CH2C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CH2CHCl,属于加聚反应;CH2CH2和Cl2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14.答案:(1)不能 AC (2)SO2 SO2+Br2+2H2OH2SO4+2HBr B A C (3)如果发生取代反应,必定生成HBr,溶液酸性将会明显增强,故可用pH试纸验证
【解析】在实验室制备乙烯的过程中,由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一部分乙醇氧化,本身被还原成SO2,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将溴水还原,所以,要证明乙烯能与溴水反应,必须除去SO2。一般来说,除SO2用NaOH溶液,验证SO2有没有被彻底除去,在Ⅰ装置后必须加一个盛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Ⅱ中盛放的是品红溶液。在确认完全除去SO2后,将气体通入盛有溴水的试管中,溴水褪色,则一定是乙烯与溴水反应的结果。但不能认为,乙烯与溴水发生的一定是加成反应,证明二者发生的不是取代反应,根据两种反应的特点,加成反应只有一种产物,而取代反应除了有机产物外,还有HBr生成,可以设法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无HBr,则可知二者发生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
15.答案: Ⅰ.(1)温度计 烧瓶(或圆底烧瓶) (2)排水集气法 (3)加成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
Ⅱ.(1)A B A D
(2)装置①中的品红溶液褪色
(3)除去SO2气体,以免干扰乙烯的检验
(4)验证SO2已被除尽
(5)装置③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④中的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