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3 第2课时 乙酸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常温下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B.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分子里含有4个氢原子,所以乙酸是四元酸
C.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D.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2. 如图是某种有机物的简易球棍模型,该有机物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下列有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式是C3H6O2
B.不能和NaOH溶液反应
C.能发生酯化反应
D.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3. 乙酸分子的结构式为,下列反应及断键部位正确的是( )
①乙酸的电离,是①键断裂
②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是②键断裂
③在红磷存在时,Br2与CH3COOH的反应:CH3COOH+Br2CH2Br—COOH+HBr,是③键断裂
④乙酸变成乙酸酐的反应:是①②键断裂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 图表为某有机物与各种试剂的反应现象,则这种有机物可能是( )
试剂 钠 溴水 NaHCO3溶液
现象 放出气体 褪色 放出气体
A.CH2CH—CH2—OH B.
C.CH2CH—COOH D.CH3COOH
5. 下列除去括号内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用试剂 方法
A 甲烷(乙烯)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洗气
B 乙醇(水) 生石灰 分液
C 乙醇(乙酸) 氢氧化钠溶液 分液
D 乙酸乙酯(乙酸) 饱和碳酸钠溶液 分液
6. 枸椽酸乙胺嗪可用于驱除肠道虫病,其结构简式为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枸椽酸乙胺嗪反应的是( )
A.乙酸 B.乙醇
C.碳酸钠溶液 D.溴水
7. 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
8. 实验室常用乙酸与过量的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合成乙酸乙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类型为加成反应
B.乙酸乙酯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三种
C.可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鉴定体系中是否有未反应的乙酸
D.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大乙醇的量可提高乙酸的转化率
9. 实验室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实验结束后,取下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再沿该试管内壁缓缓加入紫色石蕊溶液1 mL,发现紫色石蕊溶液存在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层与乙酸乙酯液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试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制备的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和乙醇杂质
B.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和吸水
C.饱和碳酸钠溶液主要作用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及吸收乙醇、中和乙酸
D.石蕊层为三环,由上而下是蓝、紫、红
10.某有机物结构如图所示,该有机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①能发生消去反应 ②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③能发生酯化反应 ④发生水解反应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实验室中欲分离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混合物,如图是分离操作流程图
A.①蒸馏 ②过滤 ③分液 B.①分液 ②蒸馏 ③结晶
C.①蒸馏 ②分液 ③分液 D.①分液 ②蒸馏 ③蒸馏
12.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M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M与金属钠完全反应时,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M与碳酸氢钠完全反应时,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M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M既能与乙酸反应,又能与乙醇反应
13.化合物X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化合物X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中两个苯环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B.不能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
C.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水解产物只有一种
D.1 mol化合物X最多能与2 mol NaOH反应
14.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这种有机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①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②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③能与NaOH溶液反应
④能与乙醇反应
⑤能发生取代反应
⑥能发生置换反应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除④外 D.除⑥外
15.如图为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属于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B.该有机物含有三种官能团
C.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且只生成一种有机物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40分)
16.(12分)回答下列问题:
Ⅰ.断①键发生________反应,乙酸能使石蕊溶液变________色,其酸性比碳酸强。
(1)与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氧化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碳酸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断②键发生________反应,与CH3CH2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4分)A是实验室中常见的有机物,它易溶于水,具有特殊香味,并能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多种反应,已知C中所含碳原子数是A中的2倍。
(1)A的分子式为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反应①与钠和水反应的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4分)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1:
已知:A中放有浓硫酸;B中放有乙醇、乙酸;D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
有关有机物的沸点如下表:
试剂 乙醚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沸点/℃ 34.7 78.5 118 77.2
请回答:
(1)浓硫酸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2)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其作用有冷凝乙酸乙酯和____________,若反应前向D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呈红色。实验完毕后,将烧杯D中的溶液充分振荡、静置,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同位素18O标记乙醇中的氧原子以确定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写出能表示18O位置的化学方程式: 。
(4)现拟分离含少量乙醇和乙酸的乙酸乙酯粗产品,如图2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
图2
则试剂a是___________,试剂b是________,分离方法Ⅰ是________,分离方法Ⅱ是 。
1.答案:B
解析:乙酸分子中只有—COOH上的H可以电离出来形成H+,所以乙酸为一元酸。
2.答案:B
解析: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能和NaOH溶液反应。
3.答案:B
解析:乙酸电离出H+时,断裂①键;在酯化反应时酸脱羟基,断裂②键;与Br2的反应,取代了甲基上的氢,断裂③键;生成乙酸酐的反应,一个乙酸分子断①键,另一个分子断②键,所以B正确。
4.答案:C
解析:由信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应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及羧基,故只有C项满足条件。
5.答案:D
解析:甲烷中混有杂质乙烯,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乙烯被氧化为CO2,仍然存在杂质,A错误;乙醇中混有水,加入生石灰,水反应变为离子化合物,熔、沸点高于乙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得到,B错误;乙醇中混有乙酸,若能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与乙酸发生反应变为乙酸钠,但是乙醇能够溶于该溶液中,不能使用分液的方法分离,C错误;乙酸乙酯混有杂质乙酸,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杂质发生反应变为易溶于水的物质,而乙酸乙酯难溶于水,分层,因此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提纯,D正确。
6.答案:D
解析:枸椽酸乙胺嗪中所含有的官能团是—COOH、—OH,故能与乙醇、乙酸发生酯化反应;—COOH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7.答案:D
解析: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根据乙酸乙酯的性质,产品中含在的杂质,结合选项解答。A项,反应物均是液体,且需要加热,因此试管口要高于试管底,A正确;B项,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注意导管口不能插入溶液中,以防止倒吸,B正确;C项,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液即可实现分离,C正确;D项,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不能通过蒸发实现分离,D错误。答案选D
8.答案:D
解析:A. 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是酯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不符合题意;B. 乙酸乙酯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酯类的有甲酸丙酯、甲酸异丙酯,还有丙酸甲酯共三种,但乙酸乙酯的同分异构体不只是酯类,还可能是羧酸类等,因此同分异构体大于三种,不符合题意;C.由于该反应需要在加热的情况下进行,本身会挥发出乙酸到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因此不能鉴定,不符合题意;D.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大乙醇的量平衡正向移动,乙酸的转化率升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9.答案:D
解析:A项,在乙酸乙酯挥发过程中,乙酸、乙醇也挥发,A正确;B项,浓硫酸起催化作用,同时吸收生成的水,使反应平衡正向移动,B正确;C项,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乙酸、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分离,C正确;D项,由于乙酸乙酯密度小于水,三层顺序为乙酸乙酯、石蕊、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酸乙酯中有乙酸使石蕊变红,碳酸钠水解显碱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从上到下颜色为红、紫、蓝,D错误。
10.答案:C
解析:因为具有碳碳双键,所以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具有羟基、羧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但是消去反应的前提是羟基所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上要有氢,该物质不符合,也没有能够水解的官能团。
11.答案:D
解析: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分离;分离互溶但沸点差异较大的液体混合物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乙酸、乙醇溶于碳酸钠溶液,乙酸乙酯不溶于碳酸钠溶液,所以试剂a是饱和碳酸钠溶液,①可以采用分液方法分离;得到的B溶液中含有碳酸钠、乙酸钠和乙醇,碳酸钠和乙酸钠是盐,沸点高,乙醇沸点低,所以②可以根据沸点不同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C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乙酸钠,试剂b是硫酸,与碳酸钠、乙酸钠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硫酸钠和乙酸,二者沸点不同,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将乙酸蒸出,从而将硫酸钠和乙酸分离,则③为蒸馏。答案选D。
12.答案:C
解析:1 mol M与Na完全反应时—COOH、—OH各消耗1 mol Na,A项正确;1 mol —COOH只能与1 mol NaHCO3反应,B项正确;1 mol —COOH消耗1 mol OH-,—OH不与OH-反应,C项错误;M中既含有—OH,又含有—COOH,所以既能与乙酸反应,又能与乙醇反应,D项正确。
13.答案:C
解析:A、根据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两个苯环均连在同一个饱和碳原子上,由于单键可以旋转,两个苯环不一定共面,A错误;B、X中含有羧基,能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B错误;C、由于是环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水解产物只有一种,C正确;D、X的水解过程中,2个羧基和1个酚羟基都能与NaOH反应,故1 mol化合物X最多能与3 mol NaOH反应,D错误。答案选C。
14.答案:B
解析: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苯环,一定条件下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分子中含有羧基,能与NaOH溶液反应,也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分子中含有羟基、羧基,能与Na发生置换反应。
15.答案:A
解析:根据甲醇、乙醇、甘油等含羟基的有机物能溶于水,可推测维生素C能溶于水,A项错误;维生素C含有羟基、酯基和碳碳双键三种官能团,B项正确;维生素C含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C项正确;维生素C为环状酯类物质,能发生水解反应,从酯基中的碳氧单健处断裂化学键,产物只有一种,D项正确。
16.答案:Ⅰ.取代 红
(1)2CH3COOH+2Na→2CH3COO-+H2↑+2Na+
(2)CH3COOH+OH-→CH3COO-+H2O
(3)2CH3COOH+CuO→2CH3COO-+Cu2++H2O
(4)2CH3COOH+CaCO3→2CH3COO-+Ca2++H2O+CO2↑
Ⅱ.酯化或取代
17.答案:(1)C2H6O
(2)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2CH3CH2OH+O22CH3CHO+2H2O
(3)有无色气体产生,有热量放出 乙醇与钠反应时,钠沉在容器底部,反应更平缓
解析:A是CH3CH2OH,C是CH3COOC2H5,D是CH3CHO,E是CH3CH2ONa。
18.答案: (1)催化剂、吸水剂
(2)球形干燥管(或干燥管) 防止倒吸 振荡产生气泡,红色变浅或褪去,静置后出现分层,上层是无色透明油状液体且有特殊香味
(3)CH3COOH+CH3CH218OH CH3CO18OC2H5+H2O
(4)饱和Na2CO3溶液 浓硫酸 分液 蒸馏
解析:(1)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2)仪器C具有球形特征,为球形干燥管(或干燥管),乙酸、乙醇易溶于碳酸钠溶液,会导致装置内气体减少,球形干燥管的管口伸入液面以下会发生倒吸,但球形干燥管体积大,可冷凝乙酸乙酯,也可以防止倒吸;碳酸钠溶液显碱性,遇到酚酞变红,实验完毕后,将烧杯D中的溶液充分振荡、静置,乙酸和碳酸钠反应而使溶液红色变浅,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密度比水小,溶液分层,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3)羧酸与醇发生的酯化反应中,羧酸中的羧基提供—OH,醇中的羟基提供—H,相互结合生成水,其他基团相互结合生成酯,同时该反应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18OHCH3CO18OC2H5+H2O;(4)由分离流程可知,所加试剂a为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方法Ⅰ为分液,油层含乙酸乙酯和水,加无水硫酸钠可吸收水,A为乙酸乙酯;水层含乙醇、乙酸钠、碳酸钠,分离方法Ⅱ为蒸馏,E为乙醇,C中含乙酸钠、碳酸钠,加试剂b为浓硫酸,分离方法Ⅲ为蒸馏,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饱和Na2CO3溶液,Ⅰ为分液,Ⅱ为蒸馏,b为浓硫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