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第二册 8.3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第二册 8.3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03 14:1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章 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CO2属于大气污染物
B.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
C.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2. 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
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3. 以节能减排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下列做法违背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
A.发展氢能和太阳能
B.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
C.提高原子利用率,发展绿色化学
D.尽量用纯液态有机物代替水作溶剂
4. 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词语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酸雨  ④光化学污染  ⑤臭氧空洞 
⑥水俣病  ⑦潮汐 ⑧大脖子病 ⑨水华
A.①③④⑨ B.⑦⑧
C.⑥⑦⑧ D.②⑤⑦
5. 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下列反应类型能体现“原子经济性”原则的是(  )
①置换反应 ②化合反应 ③分解反应 ④取代反应 ⑤加成反应 ⑥加聚反应 ⑦酯化反应
A.②⑤⑥ B.②④⑤
C.只有⑥ D.只有⑥⑦
6. 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CO2、CH4、N2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B.使用清洁能源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C.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D.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
7. 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  )
A.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污染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
D.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速度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采用原煤脱硫技术,可减少燃煤燃烧时产生的SO2
B.自来水可用氯气来杀菌消毒,说明氯气无毒
C.氮氧化物可以破坏臭氧层,也能形成酸雨
D.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CO2,会导致温室效应
9. 最近,国际上提出的“绿色化学”是指化学工业生产中(  )
A.对废水、废气、废渣进行严格处理
B.化学生产中不排放任何有害物质
C.化工厂及周围种草、种树、种花,使工厂成为花园式工厂
D.以绿色植物为原料,以生物催化剂实现化工生产过程的化学
10.常见的污染分为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二次污染是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所生成的新污染物,如反应2NO+O2===2NO2中,二氧化氮为二次污染物。下列三种气体:①二氧化硫;②二氧化氮;③硫化氢。其中能生成二次污染物的是(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③ D.①②③
11.以下非金属氧化物与其引起的环境问题及主要来源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氧化物 环境问题 主要来源
A CO2 破坏臭氧层 化石燃料的燃烧
B SO2 温室效应 汽车尾气的排放
C NO2 光化学烟雾 工厂废气的排放
D CO 酸雨 汽车尾气和化石燃料 的不完全燃烧
12.我们饮用的水是由源水净化所得。已知,明矾能将水中的悬浮物凝聚而沉淀,氯气可杀菌。家庭饮用水的净化过程正确的是(  )
A.源水→过滤→加氯气→加明矾→沉淀→净水
B.源水→加氯气→过滤→加明矾→沉淀→净水
C.源水→加明矾→加氯气→过滤→沉淀→净水
D.源水→加明矾→沉淀→过滤→加氯气→净水
13.“绿色化学”是人们最近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主要内容之一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作用。下列化学反应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  )
A.制CuSO4:Cu+2H2SO4(浓)CuSO4+SO2↑+2H2O
B.制CuSO4:2Cu+O22CuO CuO+H2SO4(稀)===CuSO4+H2O
C.制Cu(NO3)2: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D.制Cu(NO3)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14.“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①实验室中收集氨气采用图甲所示装置
②实验室中做氯气与钠反应实验时采用图乙所示装置
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的实验
④实验室中采用图丙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近几年来,冠以“绿色”的新概念不断产生,如绿色食品、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绿色化学等,这里的“绿色”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象表达。“绿色化学”要求从经济、环保和技术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据此,由单质镁制硝酸镁的下列四个方案中,你认为可行而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方案是(  )
A.MgMg(NO3)2
B.MgMgCl2Mg(OH)2Mg(NO3)2
C.MgMgOMg(NO3)2
D.MgMgSO4Mg(NO3)2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40分)
16.(12分)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它的目标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化工生产各个环节中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
(1)下列各项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__________。
A.处理废弃物 B.治理污染点
C.减少有毒物 D.杜绝污染源
(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某地为筹建一大型化工基地,征集到下列方案,其中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______。
A.建在西部干旱区可以脱贫致富
B.应建在水资源丰富和交通方便且远离城市的郊区
C.企业有权自主选择厂址
D.不宜建在人口稠密的居民区
(3)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Mg2+、Fe3+、Cu2+、Hg2+四种离子。某同学设计了从该污水中回收纯净的金属铜的方案。
在能制得纯铜的方案中,哪一步操作会导致环境污染?__________。
应增加哪些措施防止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4分)为了防治酸雨,减少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SO2,工业上采用生石灰和含硫的煤混合使用以“固硫”(避免硫的化合物进入大气),最后生成石膏。试回答:
(1)整个“固硫”反应所涉及的反应类型包括:①化合反应②分解反应 ③置换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 ⑤氧化还原反应 ⑥非氧化还原反应 ⑦离子反应 ⑧非离子反应(分子反应)。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⑤⑥⑦ B.①②③⑤⑧
C.①⑤⑥⑧ D.②④⑤⑦
(2)第一步“固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所需气态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  )
A.1 B.2 C.3 D.4
(3)比较此法与石灰石粉末与含硫煤混合法哪个更好些________(A.生石灰 B.石灰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把工厂的烟囱造高 ③先将燃料煤脱硫 ④在土壤中加石灰防止酸化 ⑤开发新能源,避免含S、N的氧化物大量排放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18.(14分)煤是一种常用的燃料。由于煤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SO2、NO2和NO等多种有害气体和烟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需要对煤进行加工后再燃烧,或将废气净化后再排放。
(1)将煤直接进行燃烧,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形成硝酸型酸雨。
①写出有关物质转化为硝酸的化学方程式 。
②以下是对硝酸型酸雨的评价,其中正确的是 (用字母填空)。
a.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b.对电线、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
c.破坏臭氧层
d.硝酸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发生作用转化为硝酸盐,向植物提供氮肥
(2)煤燃烧产生的废气要进行常温脱硫处理。检验脱硫后的废气中是否含有SO2的简单方法是 。
1.答案:D
解析: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有:颗粒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碳氢化合物等。二氧化碳不属于大气污染物,A项错误;酸雨是pH小于5.6的降雨,B项错误;酸雨是由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引起的,二氧化碳不会引起酸雨,C项错误;全球气温变暖的温室效应,城市中的热岛效应,还有海洋中的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等其产生都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关系,D项正确。
2.答案:A
解析:A项石灰石在煤燃烧过程中分解为CaO,CaO和SO2结合为CaSO3,进一步转化为CaSO4,可减少SO2污染;B项当空气中臭氧的含量超过10-5%(体积分数)时,就会对人体、动植物及暴露在空气中的物质造成危害;C项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D项含磷合成洗涤剂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形成“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
3.答案:D
解析: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氢能和太阳能、限制塑料的使用和发展绿色化学,都符合低碳经济。
4.答案:B
解析:⑦潮汐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自然现象,⑧大脖子病是人体缺碘引起的,它们与环境污染无关。
5.答案:A
解析:据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定义即判断出只有化合反应产物唯一。在有机反应类型中,取代反应、酯化反应、水解反应的产物均不唯一而加成产物、加聚产物唯一,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成期望的最终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
6.答案:A
解析:N2不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7.答案:D
解析:以环保为主题,是一道融合多个考点的综合题。联系题给的信息“蓝天工程”,再结合选项中的“污染物质”,很容易得出正确结论。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往往忽略“不利于”三个字,而选错答案。
8.答案:B
解析:氯气有毒,自来水可用氯气来杀菌消毒是因为Cl2与H2O反应生成了HClO,B项错。
9.答案:B
解析:绿色化学的研究重点有四个:一是选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危害小的、淘汰有毒的反应起始物(原材料);二是选择最佳的反应(生产)条件,以实现最大限度地节能和零排放;三是研究最佳的转换反应和良性的试剂(含催化剂);四是合成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更安全的目标化合物(最终产品)。
10.答案:D
解析:题中给出了二次污染物的定义是指一次污染物经过变化后还能生成污染物的物质。其中SO2和NO2本身都是有毒气体,是污染物,而它们与雨水反应生成酸雨,是二次污染物;H2S被氧化后的产物是SO2气体,因而也能产生二次污染。
11.答案:C
解析:化石燃料燃烧主要排放二氧化碳气体,与温室效应有关,而与破坏臭氧层无关,故A错误; 汽车尾气的排放产生大量二氧化硫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而温室效应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故B错误;工业废气排放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故C正确;酸雨的形成与二氧化硫及氮的氧化物有关,CO是一种有毒气体,与酸雨无关,故D错误。
12.答案:D
解析:净水的过程一般为混凝沉淀→过滤→杀菌消毒。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浓硫酸和硝酸与金属反应的产物特点、制取方案的优化和绿色化学知识。思考时注意反应物和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考虑其是否会带来污染、是否额外消耗能量、是否有腐蚀性、毒性、爆炸危险以及成本等,注意采用对比的方法。在选项A、C、D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有毒且污染环境,硫酸和硝酸的利用率低。而B选项没有气体产物,无污染物排放,硫酸的利用率高。
14.答案:C
解析: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氨气溶于水呈弱碱性,可以使滴有酚酞的水变红,①符合“绿色化学”;氯气有毒,与钠反应后,多余的氯气被碱液吸收,②符合“绿色化学”;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有毒,一氧化氮可以用气球收集,④符合“绿色化学”;浓盐酸和浓氨水都易挥发,③不符合“绿色化学”。
15.答案:C
解析:据题意,“绿色化学”要求从经济、环保和技术三个方面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从经济角度考虑,B项最不合算,除Mg外还用了三种试剂;D项不合算,用了两种较贵的试剂浓硫酸和Ba(NO3)2。从环保角度考虑,A、D两项分别产生了污染环境的氮氧化物和SO2,B项也使用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Cl2。从技术角度看,D项中Ba(NO3)2溶液的加入量较难控制。综上所述,可知只有C项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16.答案:(1)D (2)B、D (3)第③步 增加冷凝回收装置
解析:(1)根据题干描述: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因此应从“源头”上杜绝。
(2)化工基地的筹建首先不宜建在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同时要考虑水资源和交通问题。
(3)第③步由于汞的沸点低、易挥发、有毒,因此会造成环境污染。
17.答案:(1)C (2)A (3)A 此法节约煤,成本低 (4)C
解析:(1)在含硫的煤中加生石灰“固硫”的反应是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可见所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和非离子反应。(2)易错选B。主要是不清楚哪一个反应是第一步“固硫”反应。(3)有的学生误答石灰石粉末与含硫煤混合法更好。忽略了石灰石分解为CaO需消耗很高能量,浪费煤,使生产成本提高。(4)易错选A、B或D。错误的原因是不能正确应用已有知识来全面分析具体问题。把烟囱造高不能减少SO2的排放量;在土壤中施加石灰虽可中和酸雨造成的酸性,但不属于减少酸雨而采取的措施。
18.答案:(1)①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②a、b、d
(2)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品红溶液是否褪色,品红褪色,说明废气中还含有SO2;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废气中不含SO2
解析:(1)形成硝酸型酸雨,这说明煤燃烧生成了NO和NO2等氮氧化物,NO与O2反应生成NO2,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硝酸型酸雨有它的危害性,但它所含有的氮元素又是植物所需要的主要元素之一。因此应该一分为二地评价酸雨的利与弊。这里不是对NO和NO2的评价,而是对硝酸型酸雨的评价,该酸雨对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2)检验SO2的高效试剂是品红溶液,并且这里没有干扰因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