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挑山工
1课时
关于泰山上的“挑山工”,你有哪些了解?
“挑山工”就是往来山上山下,帮助别人运送货物或者行李的人。
补充资料:泰山挑山工起源于哪个年代已无从考证,大概自有了香客游人起就有了挑山工吧。泰山海拔1540多米,足有6000多级石级,山顶上游客、道士的日常用品,庙宇、山路维修改造原料,大都是挑山工用双肩挑上去的。
一根扁担,一身黝黑的肌肤,挑山工用脚步丈量着泰山的高度,也成了泰山的一道特殊风景。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认识“泰、杖”等5个生字。
2.能结合课文,说出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3.联系上下文,理解挑山工话中包含的哲理。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自读任务
1.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识记生字,交流易错字的识记方法。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布置作业
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遇到一个挑山工,矮个子,脸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他扁担一头拴着几张木凳子。另一头捆着五六个青皮西瓜。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扁担两头的绳子挂着沉甸甸的货物。登山的时候,他们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条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使身体保持平衡。
我们累了,舒展身子躺在一块被山风吹得干干净净的大石头上歇歇脚。
随文识字
héng
平衡
diàn
沉甸甸
ǎi
矮个子
chǎng
敞开
guà褂子
xiē
歇歇脚
yǒu
黑黝黝
zhàng
青竹杖
shuān
拴着
tài
泰山
他把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布置作业
这位山民倒不拘束,挺爱说话。他告诉我,他家住在山脚下,他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二十年了,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
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没等我细细体味,他担起挑子又起程了。
“……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dān
耽误
yùn
包蕴
jū
拘束
随文识字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布置作业
杖
zhàng
集中识字
敞
chǎng
拘
jū
蕴
yùn
泰
tài
杖( ):
木字旁,说明它和木头有关。
文中的“青竹杖”指“青竹制的扶着走路的棍子”。
zhàng
敞( ):
本义是“宽绰,没有遮拦”或“张开,打开”。
chǎng
形近字辨析:
泰( )
秦( )
泰山
秦国
泰山:是“五岳”之一,在山东省泰安市。
敞→常→躺
熟字换偏旁: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布置作业
集中识字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布置作业
蕴( ):
本义是指“积聚,蓄藏”。
可组词“包蕴、蕴含、蕴藏”等。
yùn
拘( ):
文中“拘束”的意思是“神态、言行因受约束而不自然”。
反义词有“洒脱、大方”等。
jū
杖
zhàng
敞
chǎng
拘
jū
蕴
yùn
泰
tài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借助“职业名片”梳理信息,感受人物形象。
探究任务
合作探究
快速默读课文,借助“职业名片”梳理信息。
聚焦挑山工的动作描写,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小组代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归纳、总结。
探究过程
挑山工职业名片
职业名称
劳动器材
登山动作
行走路线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泰山上的“挑山工”到底是个怎样的职业?他们又是怎样登山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1—2自然段,提取课文信息,完善“挑山工职业名片”。
挑山工职业名片
职业名称
劳动器材
登山动作
行走路线
挑山工
一根光溜溜的扁担
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条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使身体保持平衡。
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转一次身,扁担换一次肩。
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默读第1自然段,圈画出挑山工挑货登山时的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扁担两头的绳子挂着沉甸甸的货物。登山的时候,他们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条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使身体保持平衡。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转一次身,扁担换一次肩。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到台阶,还可以省些力气。
保持平衡
走得更快
具有节奏感
路程漫长劳累辛苦
............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你能不能结合相关语句,画一画挑山工的行走路线?
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的路线呢?这样登山有什么优缺点?
起步
转身
转身
转身
斜行向上、登上六七级
反向斜行、登上六七级
斜行向上、登上六七级
优点:使挂在前面的货物不会碰到台阶,还可以省些力气。
缺点:路线曲折,路程加长了一倍。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为什么挑山工挑着沉甸甸的货物,走的路程还比游人多一倍,花的时间却不比
游人多呢?
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了一倍,那速度怎么样呢?阅读第2自然段,你有什么想问的?
奇怪的是挑山工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你轻快地从他们身边走过,以为把他们远远地甩在后边了。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他们已经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前头去了。等你发现,你会大吃一惊,以为他们像仙人那样,是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借助表格,比较挑山工与游人登山的不同,思考:挑山工的话包蕴着怎样的哲理。
探究任务
合作探究
结合挑山工的语言,想想挑山工与游人登山的不同,填写表格。
结合表格,联系上下文说说挑山工的话包蕴的哲理。
探究过程
挑山工
游人
探究活动
默读课文,找出挑山工的语言,思考: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与游人登山有什么不同?并填写表格。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他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走的同一条道?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挑山工
游人
探究活动
默读课文,找出挑山工的语言,思考: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与游人登山有什么不同?并填写表格。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挑山工
游人
挑着沉甸甸的货物
走得慢
没有挑子
走得快
一个劲往前走
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总得停下来
步步踩实
不能耽误功夫
随便
高兴怎么就怎么
探究活动
比较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时的不同表现,你感悟到了什么哲理?
脚踏实地
绝不耽误功夫
认定目标
一个劲地往前走
总不停歇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挑山工
探究活动
“一个劲”就是“别的什么都不想,专心致志”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想一想:你有没有“一个劲”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结果怎么样?
我参加长跑比赛时,什么也不想,只是一个劲地向前冲,不知不觉就成功跑到了终点。
有一次我收到了一幅难度很高的拼图,别人都劝我放弃,可我不管白天黑夜,一个劲地拼,不知不觉真的拼成了。
脚踏实地,不半途而废;坚持不懈,不三心二意。这就是挑山工话中包含的意味深长的哲理。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像挑山工一样,看准目标,一个劲地向前走。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这位平凡的挑山工,给了作者莫大的启示,怪不得作者说——
(齐读)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走得慢
走得快
一个劲往前走
总得停下来
步步踩实
高兴怎么就怎么
挑山工
坚持不懈
游人
脚踏实地
挑山工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桃花心木
林清玄
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儿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
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①我很疑惑,仅及膝盖的小苗是怎样长成几丈高的树林的呢?是因为种树人照料得好吗?
拓展链接
②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二是浇水的量不确定。这句话为后文作者探明原因作了铺垫。
①
②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应该不会枯萎吧?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③树木的“不确定”是指树木在生长过程中遇到的干旱、风雨等恶劣的天气与环境。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能自己扎根找水源的树才能茁壮成长。
拓展链接
③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④人的“不确定”是指人的生活中不可预料的坎坷、磨难、曲折。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得起风风雨雨的考验的人,才能成为坚强、有作为的人。
拓展链接
⑤如种树人所愿,现在他不再来,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
④
⑤
课后作业
阅读李汉荣的文章《外婆的手纹》,小组合作,说说:你从奶奶的针线活中感悟到了怎样的真情。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