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年中考地理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年中考地理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3.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03 15:00:27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年中考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
(2023·连云)如图为“某节气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此时,太阳直射在(  )
A.南回归线 B.赤道 C.北回归线 D.北极圈
2.该节气为(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答案】1.C
2.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读图分析可知, 此时,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因此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读图分析可知, 此时,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因此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3·连云)如图为“太行山南段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3.大致自西向东流的河段是(  )
A.L1 B.L2 C.L3 D.L4
4.该地早期形成的村落可能位于(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3.B
4.C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点评】(1)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3.读图分析可知,图中有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方。 因此大致自西向东流的河段是L2。 L1、L3河段大致自西北向东南流;L4河段大致自北向南流。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读图分析可知, 该地③处地形平坦,而且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因此早期形成的村落可能位于该地。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3·连云)如图为“非洲气候和主要河流分布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5.能反映热带雨林气候特征的是(  )
A. B.
C. D.
6.流量最大的河流是(  )
A.尼罗河 B.尼日尔河 C.刚果河 D.赞比西河
【答案】5.A
6.C
【知识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非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解析】【点评】(1)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主要分三步:首先根据最高气温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7月左右气温最高是北半球,1月左右气温最高是南半球;然后依据一月均温(指北半球)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后依据年降水量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2)刚果河是世界上水能最丰富的河流,自东向西注入大西洋,位于非洲中西部。全长约4640千米,流域面积约370万平方千米,为非洲第二长河,仅次于尼罗河。刚果河流域拥有仅次于南美亚马孙雨林的世界第二大热带雨林,面积为370万平方公里,占非洲热带雨林总面积的70%,占全世界热带雨林总面积的25%,生物资源非常丰富。
5.读图分析可知,A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B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属于热带季风气候;C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属于热带草原气候;D全年炎热干燥,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非洲流量最大的河流是刚果河,因为该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3·连云)如图为“某铁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7.该铁路线是(  )
A.青藏铁路 B.川藏铁路 C.成昆铁路 D.宝成铁路
8.该铁路线经过(  )
A.昆仑山脉 B.祁连山脉 C.横断山脉 D.喜马拉雅山
9.该铁路线沿线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其原因是受到(  )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的影响
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的影响
C.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的影响
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的影响
【答案】7.B
8.C
9.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我国主要山脉;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和枢纽
【解析】【点评】(1)川藏铁路是中国境内一条连接四川省与西藏自治区的快速铁路,呈东西走向,东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是中国国内第二条进藏铁路,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干线铁路之一。
(2)我国主要山脉有: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脉、六盘山;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脉、祁连山;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7.读图分析可知, 该铁路线从西藏拉萨到四川成都,是川藏铁路。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读图,结合中国地形图分析可知,川藏铁路经过横断山脉,没有经过昆仑山、祁连山和喜马拉雅山。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可知,川藏铁路线沿线地区因受到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的影响,地壳运动活跃,地质条件复杂,容易发生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3·连云)如图为“巴西人口、主要城市、矿产资源和部分农作物分布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0.贝洛奥里藏特、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所在的三角地区,其主要工业部门是(  )
A.钢铁工业、纺织工业 B.造船工业、化学工业
C.木材工业、汽车工业 D.石油工业、食品工业
11.与科伦巴地区相比,该三角地区发展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①矿产多样
②能源丰富
③海运便利
④人口众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0.A
11.D
【知识点】巴西发展中的工农业
【解析】【点评】(1)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等。巴西的铁矿储量巨大,且大部分是富铁矿,铁矿石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2) 本题考查与科伦巴地区相比,巴西东南沿海三角地区发展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0.读图分析可知, 贝洛奥里藏特、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所在的三角地区,煤、铁等矿产资源和棉花丰富,因此其主要工业部门是钢铁工业和纺织工业。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读图分析可知,与科伦巴地区相比,该三角地区发展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③海运便利、④人口众多。 ①矿产多样是两地区共同的有利条件;科伦巴地区靠近伊泰普水电站,能源丰富。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3·连云)如图为“呼伦贝尔市地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2.从博克图到呼伦贝尔,沿途自然景观的主要变化(  )
A.草原→荒漠 B.草原→森林 C.荒漠→草原 D.森林→草原
13.影响该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 B.水分 C.热量 D.光照
【答案】12.D
13.B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1)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森林是我国湿润地区的主要植被,森林、草原是我国半湿润地区的主要植被,草原是我国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荒漠草原、荒漠是我国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
(2)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区域叫季风区, 受夏季风不影响明显的区域叫非季风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以东属于季风区,以西属于非季风区。
12.读图分析可知,博克图位于大兴安岭山区,主要自然景观是森林;呼伦贝尔位于呼伦贝尔高原,主要植被类型是草原。即所以沿途自然景观的主要变化是森林一草原。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兴安岭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其东侧受季风影响显著,降水较多;西侧位于非季风区,降水较少,因此两侧景观不同。即所以影响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土壤、热量和光照条件都不是导致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3·连云)如图为“柴达木盆地地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4.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的原因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稀土资源丰富
C.生物资源丰富 D.森林资源丰富
15.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该地应治理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耕地退化 B.湿地退化 C.林地退化 D.草地退化
【答案】14.A
15.D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
【解析】【点评】(1)柴达木盆地为高原型盆地,地处青海省西北部,主要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一个
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山脉环抱的封闭盆地,介于90°16'E-99°16'E、35°00'N-39°20N之间。盆地略呈三角形,东西长约800千米,南北宽约300千米,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为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
(2)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14.读图分析可知,柴达木盆地有丰富的煤、铁、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因此被称为"聚宝盆"。柴达木盆地稀土资源不丰富。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地区,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农业生产部门以畜牧业为主。近年来,该地区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所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该地应治理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草地退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
16.(2023·连云)如图1为“中亚在世界的位置图”,图2为“中亚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评价中亚的地理位置。
(2)填空,完成对咸海形状变化原因的推测。
①   。
②   。
【答案】(1)优势: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是联系亚洲与欧洲的陆上交通要冲等。劣势:地处内陆,距海远,不便通过海洋交通开展对外交往等;
(2)减少;加剧
【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
【解析】【分析】(1) 读图分析可知,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是联系亚洲与欧洲的陆上交通要冲,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等。但由于地处内陆,距海远,不便通过海洋交通开展对外交往等。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咸海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入湖淡水径流,而该地区气候干旱,对河流淡水需求量大,由于阿姆河、锡尔河沿岸地区用水量大增,导致如湖河水减少;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气温升高,导致湖水蒸发加剧,使咸海水位下降;另外由于湖床地形不平坦,因此导致咸海面积缩小并分成多个湖区。
故答案为:(1)优势: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是联系亚洲与欧洲的陆上交通要冲等。劣势:地处内陆,距海远,不便通过海洋交通开展对外交往等; (2)减少;加剧。
【点评】(1) 中亚地处中纬度温带地区;深居内陆,距离海洋遥远;西临里海,其他三面与中国、俄罗斯及西亚国家相邻;是东亚通往欧洲等地陆地上的重要通道。
(2)咸海是位于中亚的咸水湖,原为世界第4大湖,湖水主要依赖阿姆河和锡尔河补充,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共有,但如今阿姆河基本不流进咸海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土库曼斯坦建成卡拉库姆运河后,入咸海水量减少至70亿立方米。咸海面积缩小了一半,水中含盐量增加了三倍,沿海沼泽面积大大缩小,大量灌木消失。锡尔河三角洲鸟类减少了135种,咸海鱼类由24种减少到4种。
17.(2023·连云)如图为“中国主要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部地区主要以   (农业生产部门)为主,东部地区主要以   (农业生产部门)为主。
(2)东部地区中,甲、乙、丙三地发展农业共同的优势气候条件是   。
(3)位于西部地区的甘肃省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该省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利用   (水源),在绿洲地区发展   (农业)。
【答案】(1)畜牧业;种植业
(2)雨热同期
(3)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农业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 西部地区主要位于非季风区,降水少,以畜牧为主;东部地区主要位于季风区,降水多,以种植业为主。
(2)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东部地区中,甲、乙、丙三地都位于季风区,发展农业共同的优势气候条件是雨热同期,但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3)甘肃省位于西部内陆地区,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利用祁连山冰雪融水,在绿洲地区发展了灌溉农业。
故答案为:(1)畜牧业;种植业;(2)雨热同期;(3)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农业。
【点评】(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以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湿润的地方,发展种植业;在地形陡峭的山区,发展林业;在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牧草广布,发展畜牧业;在水资源丰富,地势低洼的地方挖鱼塘养鱼,发展渔业等。
(2)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区域叫季风区,受夏季风不影响明显的区域叫非季风区。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以东属于季风区,以西属于非季风区。
(3)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和河西走廊,主要农作物为春小麦。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引黄河水,有"塞上江南"之称。河西走廊依靠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18.(2023·连云)如图为“黄河流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上河”主要位于黄河   (河段)。
(2)分析“地上河”的形成原因。
(3)简述治理“地上河”的主要措施。
【答案】(1)下游
(2)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3)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保持。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1)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2)黄河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3)地上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时携带了大量泥沙
【点评】(1)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是内蒙古的河口,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桃花峪。
(2)本题考查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3)要实现黄土高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年中考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
(2023·连云)如图为“某节气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此时,太阳直射在(  )
A.南回归线 B.赤道 C.北回归线 D.北极圈
2.该节气为(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023·连云)如图为“太行山南段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3.大致自西向东流的河段是(  )
A.L1 B.L2 C.L3 D.L4
4.该地早期形成的村落可能位于(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023·连云)如图为“非洲气候和主要河流分布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5.能反映热带雨林气候特征的是(  )
A. B.
C. D.
6.流量最大的河流是(  )
A.尼罗河 B.尼日尔河 C.刚果河 D.赞比西河
(2023·连云)如图为“某铁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7.该铁路线是(  )
A.青藏铁路 B.川藏铁路 C.成昆铁路 D.宝成铁路
8.该铁路线经过(  )
A.昆仑山脉 B.祁连山脉 C.横断山脉 D.喜马拉雅山
9.该铁路线沿线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其原因是受到(  )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的影响
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的影响
C.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的影响
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的影响
(2023·连云)如图为“巴西人口、主要城市、矿产资源和部分农作物分布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0.贝洛奥里藏特、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所在的三角地区,其主要工业部门是(  )
A.钢铁工业、纺织工业 B.造船工业、化学工业
C.木材工业、汽车工业 D.石油工业、食品工业
11.与科伦巴地区相比,该三角地区发展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①矿产多样
②能源丰富
③海运便利
④人口众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3·连云)如图为“呼伦贝尔市地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2.从博克图到呼伦贝尔,沿途自然景观的主要变化(  )
A.草原→荒漠 B.草原→森林 C.荒漠→草原 D.森林→草原
13.影响该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 B.水分 C.热量 D.光照
(2023·连云)如图为“柴达木盆地地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4.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的原因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稀土资源丰富
C.生物资源丰富 D.森林资源丰富
15.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该地应治理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耕地退化 B.湿地退化 C.林地退化 D.草地退化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
16.(2023·连云)如图1为“中亚在世界的位置图”,图2为“中亚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评价中亚的地理位置。
(2)填空,完成对咸海形状变化原因的推测。
①   。
②   。
17.(2023·连云)如图为“中国主要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部地区主要以   (农业生产部门)为主,东部地区主要以   (农业生产部门)为主。
(2)东部地区中,甲、乙、丙三地发展农业共同的优势气候条件是   。
(3)位于西部地区的甘肃省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该省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利用   (水源),在绿洲地区发展   (农业)。
18.(2023·连云)如图为“黄河流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上河”主要位于黄河   (河段)。
(2)分析“地上河”的形成原因。
(3)简述治理“地上河”的主要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读图分析可知, 此时,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因此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读图分析可知, 此时,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因此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答案】3.B
4.C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点评】(1)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3.读图分析可知,图中有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方。 因此大致自西向东流的河段是L2。 L1、L3河段大致自西北向东南流;L4河段大致自北向南流。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读图分析可知, 该地③处地形平坦,而且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因此早期形成的村落可能位于该地。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答案】5.A
6.C
【知识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非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解析】【点评】(1)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主要分三步:首先根据最高气温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7月左右气温最高是北半球,1月左右气温最高是南半球;然后依据一月均温(指北半球)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后依据年降水量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2)刚果河是世界上水能最丰富的河流,自东向西注入大西洋,位于非洲中西部。全长约4640千米,流域面积约370万平方千米,为非洲第二长河,仅次于尼罗河。刚果河流域拥有仅次于南美亚马孙雨林的世界第二大热带雨林,面积为370万平方公里,占非洲热带雨林总面积的70%,占全世界热带雨林总面积的25%,生物资源非常丰富。
5.读图分析可知,A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B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属于热带季风气候;C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属于热带草原气候;D全年炎热干燥,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非洲流量最大的河流是刚果河,因为该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答案】7.B
8.C
9.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我国主要山脉;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和枢纽
【解析】【点评】(1)川藏铁路是中国境内一条连接四川省与西藏自治区的快速铁路,呈东西走向,东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是中国国内第二条进藏铁路,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干线铁路之一。
(2)我国主要山脉有: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脉、六盘山;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脉、祁连山;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7.读图分析可知, 该铁路线从西藏拉萨到四川成都,是川藏铁路。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读图,结合中国地形图分析可知,川藏铁路经过横断山脉,没有经过昆仑山、祁连山和喜马拉雅山。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可知,川藏铁路线沿线地区因受到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的影响,地壳运动活跃,地质条件复杂,容易发生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答案】10.A
11.D
【知识点】巴西发展中的工农业
【解析】【点评】(1)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等。巴西的铁矿储量巨大,且大部分是富铁矿,铁矿石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2) 本题考查与科伦巴地区相比,巴西东南沿海三角地区发展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0.读图分析可知, 贝洛奥里藏特、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所在的三角地区,煤、铁等矿产资源和棉花丰富,因此其主要工业部门是钢铁工业和纺织工业。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读图分析可知,与科伦巴地区相比,该三角地区发展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③海运便利、④人口众多。 ①矿产多样是两地区共同的有利条件;科伦巴地区靠近伊泰普水电站,能源丰富。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12.D
13.B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1)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森林是我国湿润地区的主要植被,森林、草原是我国半湿润地区的主要植被,草原是我国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荒漠草原、荒漠是我国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
(2)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区域叫季风区, 受夏季风不影响明显的区域叫非季风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以东属于季风区,以西属于非季风区。
12.读图分析可知,博克图位于大兴安岭山区,主要自然景观是森林;呼伦贝尔位于呼伦贝尔高原,主要植被类型是草原。即所以沿途自然景观的主要变化是森林一草原。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兴安岭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其东侧受季风影响显著,降水较多;西侧位于非季风区,降水较少,因此两侧景观不同。即所以影响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土壤、热量和光照条件都不是导致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答案】14.A
15.D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
【解析】【点评】(1)柴达木盆地为高原型盆地,地处青海省西北部,主要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一个
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山脉环抱的封闭盆地,介于90°16'E-99°16'E、35°00'N-39°20N之间。盆地略呈三角形,东西长约800千米,南北宽约300千米,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为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
(2)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14.读图分析可知,柴达木盆地有丰富的煤、铁、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因此被称为"聚宝盆"。柴达木盆地稀土资源不丰富。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地区,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农业生产部门以畜牧业为主。近年来,该地区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所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该地应治理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草地退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答案】(1)优势: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是联系亚洲与欧洲的陆上交通要冲等。劣势:地处内陆,距海远,不便通过海洋交通开展对外交往等;
(2)减少;加剧
【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亚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地理分区)
【解析】【分析】(1) 读图分析可知,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是联系亚洲与欧洲的陆上交通要冲,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等。但由于地处内陆,距海远,不便通过海洋交通开展对外交往等。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咸海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入湖淡水径流,而该地区气候干旱,对河流淡水需求量大,由于阿姆河、锡尔河沿岸地区用水量大增,导致如湖河水减少;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气温升高,导致湖水蒸发加剧,使咸海水位下降;另外由于湖床地形不平坦,因此导致咸海面积缩小并分成多个湖区。
故答案为:(1)优势: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是联系亚洲与欧洲的陆上交通要冲等。劣势:地处内陆,距海远,不便通过海洋交通开展对外交往等; (2)减少;加剧。
【点评】(1) 中亚地处中纬度温带地区;深居内陆,距离海洋遥远;西临里海,其他三面与中国、俄罗斯及西亚国家相邻;是东亚通往欧洲等地陆地上的重要通道。
(2)咸海是位于中亚的咸水湖,原为世界第4大湖,湖水主要依赖阿姆河和锡尔河补充,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共有,但如今阿姆河基本不流进咸海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土库曼斯坦建成卡拉库姆运河后,入咸海水量减少至70亿立方米。咸海面积缩小了一半,水中含盐量增加了三倍,沿海沼泽面积大大缩小,大量灌木消失。锡尔河三角洲鸟类减少了135种,咸海鱼类由24种减少到4种。
17.【答案】(1)畜牧业;种植业
(2)雨热同期
(3)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农业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 西部地区主要位于非季风区,降水少,以畜牧为主;东部地区主要位于季风区,降水多,以种植业为主。
(2)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东部地区中,甲、乙、丙三地都位于季风区,发展农业共同的优势气候条件是雨热同期,但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3)甘肃省位于西部内陆地区,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利用祁连山冰雪融水,在绿洲地区发展了灌溉农业。
故答案为:(1)畜牧业;种植业;(2)雨热同期;(3)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农业。
【点评】(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以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湿润的地方,发展种植业;在地形陡峭的山区,发展林业;在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牧草广布,发展畜牧业;在水资源丰富,地势低洼的地方挖鱼塘养鱼,发展渔业等。
(2)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区域叫季风区,受夏季风不影响明显的区域叫非季风区。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以东属于季风区,以西属于非季风区。
(3)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和河西走廊,主要农作物为春小麦。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引黄河水,有"塞上江南"之称。河西走廊依靠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18.【答案】(1)下游
(2)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3)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保持。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1)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2)黄河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3)地上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时携带了大量泥沙
【点评】(1)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是内蒙古的河口,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桃花峪。
(2)本题考查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3)要实现黄土高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