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自主预习
1.
( )年( )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 )召开,大会选举( )为总理。
1905
2. 三民主义的内容是( )( )、( )。
3.( )年是旧历的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 )。
8
日本东京
孙中山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辛亥革命
1911
考点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中国同盟会和三民主义 √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 √ √
孙中山名文,号逸仙,1866年出生在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受其大哥孙眉资助到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毕业后成为一个高明的医生,但后来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放弃了医生的职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孙中山
在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下,中国面临着被瓜分豆剖的局面。清政府已成 “洋人的朝廷”。 为了拯救中国,必须推翻清政府。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8课 辛亥革命
背景
创办兴中会
时间:
地点:
性质:
革命纲领:
1894年
美国檀香山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894年兴中会成立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华兴会
光复会
共进会
日知会
文学会
兴中会总会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名称 时间、地点 领导人
兴中会 1894 檀香山 孙中山
华兴会 1904 长沙 黄兴、宋教仁
光复会 1904 上海 蔡元培
日知会 1906 武昌 刘静庵
背景
时间:
地点:
性质:
革命纲领:
1905年8月
日本东京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同盟会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指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政府,
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
反对的不是整个满族,而是
反对满洲贵族统治者。
“创立民国”
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推翻清朝之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给人民以民主
和自由。
“平均地权”
指在革命取得成功之后,由国家
来重新核定地价,逐步向地主收买土
地,实现土地国有化,以做到“天
下田应为天下人同耕”。
同盟会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是
比
较
完
整
的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纲
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目标
推翻清政府统治
推翻君主制 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解决土地问题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前提
核心
三民主义的作用: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一个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它反映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起义
背景
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浙皖起义
萍浏醴起义
镇南关起义
黄花岗起义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起义名称 时间 领导人 结果
萍浏醴起义
1906
刘道一
失败
浙皖起义
1907
秋 瑾徐锡麟
失败
失败
失败
镇南关起义
1907
孙中山黄 兴
黄花岗起义
1911
孙中山黄 兴
楚望台军械库 湖广总督衙门 占领武昌城
占领汉口、汉阳(武汉三镇被占)
1911年10月10日
时间:
经过:
结果:
爆发—武昌起义
1.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告独立;
2.清政府陷入完全的孤立境地.
3、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15个省宣布独立
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清政府土崩瓦解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起义
2、武昌起义
3、中华民国的成立
高潮—中华民国
时间:
总统:
国旗:
国都:
纪元: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
五色旗
南 京
中华民国纪年
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袁世凯垂钓于洹水之上,貌似“隐居”,确仍遥控着北洋军
清宣统帝
爱新觉罗·溥仪
袁世凯在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起义
2、武昌起义
3、中华民国的成立
4、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作用: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辛亥革命的教训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资产阶级没有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1、【2014广东】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课堂反馈
B
2、【2014广东揭阳】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阐述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以下最能体现“民生主义”的一项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D
3、【2014年潍坊】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立即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后畅销不衰。这反映了当时
A. 书籍报刊出现更名热潮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宣传共和报刊大量创办 D. 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B
4、【2014年济宁市】中国近代史上救亡图存的探索都以思想传播为先导,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维新思想—戊戌变法 B.“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C.三民主义--北伐战争 D.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诞生
C
5、【2014年济宁市】革命家的胸怀和奋斗目标对革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右边材料出自
A.孙中山
B.黄兴
C.严复
D.康有为
A
6、【2014 湖北省荆门市】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巨变”是指辛亥革命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
7、【2014江苏无锡】一位历史知名人士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 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横线处所说的应该是
A.维新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C
8、【2014江苏扬州】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D
9、【2014重庆】“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事件
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④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③④
C
10、【2014天津】1903年,在美国檀香山的一次集会中,演讲者提出“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据此推断演讲者是
A.林则徐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