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
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大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
产党反帝反封建主张。
国民党一大会址,即现在的广州市东山区文明路125号。
孙中山与代表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黄埔军校是在谁的帮助下,何时何地建立的
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
创办初期它的主要领导人都是谁
它的创办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
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迁往台湾,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41386人。这些来自于五湖四海的青年后来大部分成为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在此后20余年的岁月中他们曾经并力克敌,内驱军阀、外抗强敌。也曾因为各自的理想与追求不同而争锋沙场,角逐民心,最后由历史和人民在他们中间作出抉择。
因此,黄埔军校是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地 点
时 间
领导人
全 称
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军事)
作 用
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后期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校领导
蒋介石
孙中山
周恩来
校总理
校长
政治部主任
黄埔军校开学典礼
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革命者来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培养不怕牺牲,一心做救国救民事业,有理想的革命军人。
国民党中出身黄埔的光上将就有近40人;而共产党光十大元帅就4人(林彪、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出自黄埔军校。而最让人注目的是黄埔系中“黄金二期”——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生, 600名学员中就产生了325名将军。将军成长率高达50%以上,这在世界军校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
讨论归纳: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活动主要有哪些?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赞扬孙氏“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
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尊称其为“中华
民国国父”。孙文被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中国国民党和中国
共产党都称他为“革命先行者”。在中国大陆也有人称他为“现代中国之
父”,而台湾和大陆民间普遍称他为“国父”,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领袖,
台湾地区的民主象征。
评价: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国父。
2.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作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
3.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
4.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5.1924年创立黄埔军校。
6.1924年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
1.1894年成立兴中会。
为了统一全国,1925年7月1日在广州正式成立国民政府,取消各地方部队名称,统一称作国民革命军,计划北伐。
(军事)
孙中山先生领导了 , 推翻了 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 。但是,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 窃取了。
辛亥革命
清朝
封建帝制
袁世凯
北洋军阀分裂,各派军阀纷纷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他们对外依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主权和各种权益,充当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代理人”。对内,为了争夺地盘和扩充势力,连连混战,民不聊生。
1926年,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正式北伐。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北伐宣言》
国民革命歌
一个目的(北伐)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统一全国
一支先锋
叶挺独立团
两个主战场
湖南、湖北
三个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三个战役
汀(tīng )泗桥战役、贺胜桥
战役、武昌战役
推进路线(河流)
政府迁址(城市)
北伐战争前形势及对象图
浙江
福建
河南
上海
北京
江
西
江苏
直隶
广东
广西
湖南
安
徽
山东
黑
吉
辽
直系:吴佩孚 兵力20万
湖北
广东
广西
孙传芳
兵力20万
奉系:张作霖 兵力35万
面对强大的军阀,国民政府该如何北伐呢?
叶挺:北伐第四军先遣独立团团长,以铁军著称
值得注意的是,北伐军中,共产党员有1500多人,如周恩来、林伯渠
等,作为北伐的先锋功勋显赫的叶挺独立团中,有85%官兵为共产党
员,共青团员。正是他们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并在10年之后,
铁军的战旗又一次在抗日战场上高高飘扬。
北伐战争进军示意图
广州
浙江
福建
郑县
北京
南昌
桂林
南京
直隶
广州
桂林
长沙
安
徽
山东
黑
吉
辽
武昌
武昌
汉口
汉阳
╳
╳
╳
安
徽
湖南
江
西
福
建
湖北
浙江
安
徽
河
南
江
苏
3个北伐对象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两湖战场(主)
江西战场
闽浙战场
上海
汀泗桥
贺胜桥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
×
挥师北上
国民革命军顺应民心民意,所向披靡。而北洋军阀失道寡助,节节败退 。
一个目的(北伐)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统一全国
一支先锋
叶挺独立团
两个主战场
湖南、湖北
三个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三个战役
推进路线(河流)
汀tīng 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武昌战役
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政府迁址(城市)
从广州迁到武汉
1927年1月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北伐军出师不到
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
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2、制定正确的北伐方针,目标明确
4、广大官兵英勇作战,
共产党员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5、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
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
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被屠杀的共产党人
共产党人被砍头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与工人群众。
上海街头的电线杆上,挂着被杀害者的头颅。
据不完全统计,在政变的三天中,有300多人被杀,500多人被捕,流亡失踪人数达到5000多人。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公开反共,成为反革命的中心人物。表明国共合作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汪精卫
卿本佳人 奈何做贼
南京国民政府
武汉国民政府
蒋介石
汪精卫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它代表 利益,
对外 ,
对内 。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投靠帝国主义
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思考:国民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呢?
北伐虽然打垮了旧军阀,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又出现了。新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者。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1、大革命期间有不少将领称蒋介石为“校长”,这里的“校”是指( )
A、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B、黄埔军校
C、西点军校 D、抗日军政大学
2、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突出的革命成果是
( )
A、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B、国民政府建立并迁都武汉
C、建立了一支几十万人的国民革命军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