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考真题】北京市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地 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2023·北京)某校开展“时空智能,因融至慧”跨学科主题学习系列活动。结合2023年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同学们展示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作品。图是学生设计创作的网页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观天察地、认识自然的智慧结晶,客观反映了( )
①太阳活动②四季变化③降水总量④物候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据图推断( )
A.甲地种冬小麦正值梅雨时节 B.可以通过遥感监测乙地涝灾
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比乙地大 D.昼长周年变化甲地小于乙地
【答案】1.C
2.B
【知识点】地球公转及其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二十四节气;遥感(RS)
【解析】【点评】遥感技术(RS)能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BDS、GPS)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授时、测速。地理信息系统(GIS)有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叠加分析。
1.①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各种活动和变化的总称,太阳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与年内的二十四节气关系不大,①错误;
②④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年内四季交替的时间以及农业物候等自然现象和规律,②④正确;
③二十四节气没有直接反映降水总量,③错误。
综合上述分析,①③错误,②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A、我国梅雨现象出现在6、7月份的江淮地区,甲地是山西省,没有梅雨现象,且冬小麦一般在秋末种植,A错误;
B、遥感信息可以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可用于监测涝灾,B正确;
C、由区域轮廓可知,甲地是山西省,乙地是湖南省,两地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甲地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较小,C错误;
D、由区域轮廓可知,甲地是山西省,乙地是湖南省,甲地纬度较高,昼夜长短的年内变幅大,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北京)数据中心建设应考虑低碳、安全、清洁、水源等多种因素。图为某区域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四地,适合修建数据中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该区域( )
A.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发育 B.土壤肥沃,为国家粮食主产区
C.河流径流量大,结冰期较长 D.夏季高温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答案】3.D
4.A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中国的南方地区
【解析】【点评】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或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又称为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大多发育在石灰岩广布的地区,我国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喀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A、甲地位于活动断裂附近,不符合安全的布局原则,A错误;
B、乙地位于化肥厂附近,不符合清洁的布局原则,B错误;
C、丙地位于火电厂附近,不符合清洁的布局原则,C错误;
D、丁地位于河流和水电站附近,可提供水源和清洁电力,适合修建数据中心,D正确。
故答案为:D。
4.A、由图可知,该区域以山地为主,地形崎岖,分布有较多溶洞,说明喀斯特地貌发育,A正确;
B、该区域以山地为主,国家粮食主产区主要位于平原地区,B错误;
C、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最有可能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且该区域种植水稻,可推知该地热量充足,河流无结冰期,C错误;
D、该地最可能位于西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3·北京)暴雨引发的洪水携带泥沙进入湖泊后,沉积形成砂质纹层。某地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尼诺事件频次正相关。推算的厄尔尼诺事件频次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由图可知( )
A.距今1200年左右该地气候较稳定
B.距今3500年该地河流侵蚀作用强
C.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该地暴雨频发
D.全球气温下降引发厄尔尼诺现象
6.该地最可能位于( )
A.印度洋沿岸 B.大西洋西岸
C.亚欧大陆东部 D.南美洲西部
【答案】5.C
6.D
【知识点】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有些年份东南信风减弱甚至消失,赤道逆流增强,温暖海水被送到东太平洋,北上补充的秘鲁寒流同时减少,导致赤道中东部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较正常年份偏高,形成了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水温上升,大气对流活动加强,降水增多,暴雨频繁,易引发洪涝灾害。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降水减少,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除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世界许多国家都会出现气候异常,甚至发生自然灾害。
5.A、由图可知,距今1200年左右,尼尔尼诺事件频次高,说明气候不稳定,A错误;
B、由图可知,距今3500年,尼尔尼诺事件频次低,说明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低,由材料“暴雨引发的洪水携带泥沙进入湖泊后,沉积形成砂质纹层”可知,当时暴雨少,河流侵蚀作用弱,B错误;
C、由材料“某地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尼诺事件频次正相关”和“暴雨引发的洪水携带泥沙进入湖泊后,沉积形成砂质纹层”可知,厄尔尼诺事件频次高,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高,暴雨频次高,说明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该地暴雨频发,C正确;
D、由所学知识可知,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是信风减弱导致的,与全球气温下降关系不大,D错误。
故答案为:C。
6.AB、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影响太平洋沿岸地区,对于印度洋沿岸和大西洋西岸影响不大,AB错误;
CD、厄尔尼诺现象是东南信风减弱,秘鲁寒流减弱,赤道中东部太平洋(南美洲西部)表层海水温度偏高,下沉气流减弱,对流活动加强,降水增多,暴雨频繁;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赤道西部太平洋(亚欧大陆东部)海水温度偏低,上升气流减弱,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减少,容易出现旱灾或森林火灾;综合上述分析,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7.(2023·北京)某校劳动课开展附近山地自然保护区所有阔叶木本植物种类的分布调查。学生绘制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完成该保护区( )
A.所处纬度大约是30°N B.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
C.山麓地带起点海拔为350米 D.落叶乔木仅分布在1200米以上
【答案】A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中国的南方地区
【解析】【分析】AB、由图可知,该山地自然保护区的山麓地带分布有常绿乔木,可推测该山地自然保护区位于亚热带地区,可能位于30°N附近,年降水量大于800mm,A正确,B错误;
C、由图可知,该山地自然保护区的山麓起点海拔约230米,C错误;
D、由图可知,1100米等高线附近分布有落叶乔木,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植被与环境相互作用。植被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环境(包括热量、光照、水分等)影响植物的种类、形态以及分布。在稳定的植被中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的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2023·北京)图为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为北京时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最可能在钓鱼岛见到日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①中的洋流( )
A.使所经海面及附近地区气温偏高
B.扰动海水导致渔业资源种类少
C.促使厦门至高雄的轮船航速加快
D.降低台湾岛西侧沿海空气湿度
【答案】8.B
9.A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海洋生物、航行和污染等。洋流可影响沿岸地区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洋流可影响海洋生物分布,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海区易形成渔场。洋流可影响海洋航行,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洋流从极地地区携带冰山向低纬度漂移,给海上航运造成巨大威胁;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洋流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同时也扩大了污染范围。
8.由图可知,钓鱼岛位于123°E附近,其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E经线地方时)接近。
A、①图是6月8日08:00,位于北半球的钓鱼岛昼长夜短,6时前日出,A错误;
B、②图是6月8日05:00,位于北半球的钓鱼岛昼长夜短,6时前日出,05:00可能在钓鱼岛见到日出,B正确;
C、③图是9月4日05:00,接近秋分日9月23日,钓鱼岛昼长略长于12小时,应略早于6时前日出,05:00距离06:00相差1小时,此时还未日出,C错误;
D、④图是4月8日08:00,钓鱼岛昼长夜短,6时前日出,D错误。
故答案为:B。
9.①中的洋流是台湾暖流(日本暖流)。
AD、暖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A正确,D错误;
B、暖流没有扰动海水,对于渔业资源种类影响很小,B错误;
C、该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自南流向北),厦门至高雄的轮船大致自北向南,与洋流流向相反,航速减慢,C错误。
故答案为:A。
(2023·北京)近年来,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某产业园,面向轻型化、智能化制造业,构筑垂直化生产空间新形态。图是产业园垂直化生产空间组织的应用场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垂直化生产空间组织有利于园区( )
①集约利用工业用地②降低厂房的建造成本③提高产业集群效率④辐射带动大湾区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促使智能制造企业垂直化生产的主导条件是( )
A.楼房闲置 B.劳动力短缺 C.环保安全 D.科技进步
【答案】10.B
11.D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有工序联系、空间联系或信息联系的相关工业会出现工业集聚。工业集聚有利于企业间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提高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可以降低运费和能耗;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成本,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获得规模效应。
10.①③读图可知,垂直化生产空间的底层和负一层是仓储和物流环节,二楼和三楼是生产环节,四楼和五楼是试产和检测环节,生产空间垂直化组织有利于集约利用工业用地,各环节相互邻近,有利于信息交流,可提高产业集群效率,①③正确;
②垂直化生产空间组织的厂房建设成本较高,②错误;
④垂直化生产空间组织有利于产业园的某类产业的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对于大湾区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大,④错误。
综合上述分析,①③正确,②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1.A、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密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楼房闲置的可能性很小,A错误;
BC、相较普通生产方式,垂直化生产对劳动力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差异很小,BC错误;
D、轻型化、智能化制造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快,需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并需要不断提高上下游生产环节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在科技进步下,垂直化生产空间组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D正确。
故答案为:D。
12.(2023·北京)图示意某区域矿产资源消费数量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完成矿产资源消费数量从鼎盛期到衰退期的变化,主要由于该区域( )
A.人口增速趋缓 B.资源利用效率降低
C.产业结构调整 D.地质勘探技术滞后
【答案】C
【知识点】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A、人口增速趋缓,人口数量可能继续增加,不一定导致矿产资源消费数量减少,从鼎盛期变化到衰退期,A错误;
B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高,说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资源利用效率和地质勘探技术不断提高,BD错误;
C、产业结构调整,如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会导致矿产资源的消费数量增多,进入鼎盛期,之后,随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会导致矿产资源的消费数量减少,由鼎盛期进入衰退期,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小,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慢,资源型城市就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措施主要有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如实施资源的深度开发,延长资源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也可以开发新的资源,拓展开发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类型,甚至延伸至人文资源范畴,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2023·北京)图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州( )
A.中部地势高,地形起伏和缓 B.黄河沿岸多种植玉米、水稻
C.南部为荒漠,草场退化严重 D.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分布广
14.图中( )
A.河流为外流河,属于黄河水系 B.龙羊峡水库有灌溉、发电功能
C.青海湖水位较高,补给倒淌河 D.沙珠玉河自东向西流,流速慢
15.京藏高速(G6)穿过该州( )
A.促进贵南纺织和印染工业发展 B.改善沿线城镇大气环境质量
C.加强共和与其他城镇之间联系 D.导致区域人口分布重心西移
【答案】13.D
14.B
15.D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板块构造学说;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中国的青藏地区
【解析】【点评】修建水库(水电站)的意义主要有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等,但同时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如下游和入海水量减少,含沙量减少,土壤肥力下降;下游水量减少,海水易倒灌;海岸侵蚀加剧,三角洲面积萎缩;阻挡鱼类洄游,生物多样性减少;灌溉面积增大,土壤盐渍化加重。
13.A、由图可知,该州山地谷地相间分布,中部地势低,南北两侧地势较高,地势起伏较大,A错误;
B、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高寒,热量条件差,不适合种植玉米、水稻,B错误;
C、该州南部是三江源地区,近年来,在人为保护下,草场得到恢复,C错误;
D、由图可知,该州温泉分布广,是由于其位于青藏高原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强烈,地热资源丰富,D正确。
故答案为:D。
14.A、图中黄河、长江、澜沧江及其支流最终注入海洋,是外流河,但该区域有部分河流,如倒淌河注入青海湖,属于内流河,A错误;
B、龙羊峡水库位于峡谷地带,落差较大,具有灌溉、发电功能,B正确;
C、倒淌河源头附近海拔较高,补给青海湖,C错误;
D、由图可知,沙珠玉河流经地,西北地势较高,故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D错误。
故答案为:B。
15.A、青海位于青藏高原,气候高寒,生态环境脆弱,纺织和印染工业污染较大,容易破坏当地生态,A错误;
B、高速公路经过的汽车排放尾气,会降低大气环境质量,B错误;
C、高速公路主要联系大城市,对加强共和与其他城镇之间联系的作用很小,C错误;
D、由图可知,高速公路穿过该州西部,西部交通条件得到改善,经济发展加快,吸引人口向该州西部移动,导致人口分布重心西移,D正确。
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本部分共5题,共55分。
16.(2023·北京)某校中学生赴蛇鱼川流域进行野外研学。图(左)为该流域示意图,图(右)为某同学撰写的考察报告。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任务一、寻访中华蜜蜂谷
阐述该流域发展养蜂产业的优势区位。
(2)任务二、探究水环境变化
查阅文献,获取到图中采样点河水氮含量监测数据,如表所示。
采样日期 2月25日 4月25日 7月2日 8月15日 9月10日 10月21日
氮含量(毫克/升) 3.4 3.2 5.8 13.9 11.8 8.8
绘制统计图。概括采样点河水氮含量的变化特征,并说明理由。
(3)任务三、调研流域生态治理
以“清水下山、净水入库”为目标,当地对蛇鱼川流域开展生态治理。
在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从保护水质角度列举该地应采取的治理措施。
【答案】(1)蜜源丰富;蜂蜜酿造工艺水平高;技术有保障;产品质量好;市场广阔;知名度高。
(2)
变化特征:采样点河水氮含量冬春较低,夏秋较高。
理由:夏季农作物生长旺盛,施用化肥和农药,污染水体。
(3)甲地:保护植被,保持水土,减少河流含沙量;恢复生态环境,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乙地:控制污染企业布局;严禁施用农药、化肥,防止污染水源;生活污水净化处理。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水污染及其成因
【解析】【分析】(1)养蜂产业的优势区位可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自然因素主要考虑蜜源。由材料“我们被水库生态保护区的繁茂植被吸引”可知,该流域位于山区,植被繁茂,蜜源丰富;由材料“300多年前就有养殖中华蜜蜂的记载”可知,当地养蜂产业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蜂蜜酿造工艺水平高;由材料“建成中华蜜蜂科普馆”可知,当地有科普馆指导,养殖技术有保障;由材料“通过国家“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可知,当地蜂蜜获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产品质量好;由材料“借助新媒体,扩大知名度”可知,当地蜂蜜借助新媒体宣传,知名度高,产品形象好;由经纬度信息可知,该流域靠近经济发达的华北地区,市场广阔。
(2)根据表格数据绘制统计图如答案所示。由表格数据和统计图可知,2月25日和4月25日,河水氮含量较低,此时是冬春季节。8月15日氮含量最高,9月10日和10月21日的氮含量较高,此时是夏秋季节。由所学知识可知,河流中的氮主要来自农业等生产生活用水。由图可知,采样点及其上游区域是乡村,以农业为主,夏季是农作物的主要生长季节,为保障农业生产,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部分残余的化肥和农药进入河流,导致河流中的氮含量较高。
(3)甲地位于上游,主要措施是保护生态环境。甲地位于山区,为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河流含沙量,应保护植被;另外也应对已破坏或退化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保障下游水质。乙地位于平原地区,工农业水平较高,需控制污染企业布局,尽量避免布局在河流沿岸,防止水体污染;乙地的平原和河谷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较高,要严禁施用农药、化肥,防止污染水源;另外人们的生活污水需净化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点评】(1)工业区位因素中的自然因素有地形、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有土地成本、原料、交通运输、动力、市场、劳动力素质及成本、环境、基础设施、工业基础、政策法规等。
(2)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从污染源和自净能力两方面进行分析。工业“三废”的排放,农业生产、生活废水的排放和生活垃圾的堆放等,产生大量污染源。大气污染重点分析地形条件和逆温条件,封闭的地形和逆温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自净。水污染重点分析水域条件,水域越封闭,水量越小,流速越慢,水体的自净能力越弱。
(3)农业合理开发可以促进农业资源持续利用。农业不合理开发,如强度过大会破坏自然环境;影响地表辐射特性和自然界的碳循环。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如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碱化(盐渍化、次生盐碱化)。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技术,如地膜覆盖未及时清理,导致土壤板结;大量使用化肥,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广泛使用农药,农产品和土壤遭到污染。
17.(2023·北京)近年来,中国在农业领域为巴哈马国提供相关技术支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拿骚的气候特征。
(2)简述卡特岛的形态特征,并说出图中所示的风对该岛形成所起的作用。
(3)巴哈马农业发展缓慢。2018年种植业和渔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9%。可用于耕作的土地约占国土面积的0.8%,土层薄,以石灰土壤为主,农业面临多种自然灾害威胁。
说明巴哈马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途径。
【答案】(1)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5至10月为湿季,高温多雨;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气温较低,降水少。
(2)岛屿陆地部分总体沿西北-东南走向延伸呈长条状堆积体,地势较低;东北部坡度较陡,西南部坡度较缓。图中所示风向为东北风,并引起海水运动,海水及风力对东北部产生侵蚀作用,形成陡坡;西南部为背风坡,受海水和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缓坡。
(3)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素养,改良土壤,增加耕地面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发挥海域广阔的优势,发展水产品养殖业。
【知识点】气候类型的判读;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气候特征包括气温特征和降水特征。由图中拿骚的气候数据统计图可知,拿骚全年平均气温高于20℃,全年高温。每年5~10月的气温较高,月降水量超过100mm,高温多雨。每年11月~次年4月,气温较低(仍高于20℃),月降水量低于100mm。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拿骚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2)由图可知,卡特岛总体沿西北—东南走向延伸呈长条状堆积体,出露海平面部分地势较低,结合剖面图可知,东北部坡度较陡,西南部坡度较缓。风力作用包括风力侵蚀作用和风力沉积作用。结合图中指向标和风向可知,该海域盛行东北风,东北风吹拂表层海水,东北部是迎风岸,在海水和风力的侵蚀作用下,坡度较陡;西南部是背风岸,海水和风力侵蚀作用弱,在堆积作用下形成缓坡。
(3)本小题主要结合巴哈马的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巴哈马社会经济发展低,结合材料“巴哈马农业发展缓慢”可知,巴哈马应可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的素养;由材料“ 可用于耕作的土地约占国土面积的0.8%,土层薄,以石灰土壤为主”可知,巴哈马应改良土壤,增加耕地面积;由材料“ 农业面临多种自然灾害威胁 ”可知,巴哈马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巴哈马是岛国,可发挥海域广阔的优势,发展水产品养殖业。
【点评】(1)气候特征主要包括气温特征和降水特征,气温特征包括全年均温,气温的季节差异,气温的昼夜差异。降水特征包括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差异,降水的年际变化。此外,还可从水热组合、光照、风力等角度进行描述。
(2)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可以判断外力作用的主要类型。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为主;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为主,风化作用强;沿海地区以海浪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为主;高山、高纬度地区以冰川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为主。
(3)第一产业(农业等)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有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防止水土流失(或荒漠化等),改善生态环境;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培育优势品牌;拓展销售市场等。
18.(2023·北京)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南极半岛地表污染物少的原因。
(2)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黑碳。在科考站附近采样点积雪中,黑碳含量较其他区域偏高。
说出采样点积雪中黑碳的可能来源。并说明黑碳对当地积雪的影响。
【答案】(1)南极半岛人类活动少,排放的污染物少;南极半岛位于极地东风带控制区,风力强劲,不利于污染物沉降。
(2)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产生的黑碳进入大气层,受大气环流影响带至南极半岛上空,水汽凝结过程中混入黑碳物质,通过降雪带至采样点;游客和科学工作等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中含有碳元素。影响:黑碳会降低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使地表温度升高,从而加速积雪融化。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其它污染及其防治;污染物跨境转移及其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污染物包括本地污染物和外来污染物,其中外来污染物需经流水、风力、海浪等外力搬运而来,或人为导致的污染物跨境转移。南极半岛纬度高,气候寒冷,人类活动少,基本没有工业活动,本地排放的污染物少;南极半岛外围是环绕地球的绕极环流和西风漂流,洋流不易携带污染物质至南极半岛;南极半岛位于极地东风带控制区,风力强劲,不利于大气中的污染物沉降。
(2)黑碳包括本地黑碳和外来黑碳,其中外来黑碳需经流水、风力、海浪等外力搬运而来,或人为导致的黑碳转移。本地黑碳的来源可能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发展,前往南极的游客和科学工作人员增多,游客和科学工作等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中含有碳元素。由上题分析可知,洋流、风力不易将污染物带至南极,而黑碳是在积雪中发现的,可知积雪中的黑碳主要是大气中的污染物通过降雪沉降至采样点附近的。由材料“黑碳是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可推知,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产生的黑碳进入大气层,受大气环流影响带至南极半岛上空,水汽凝结过程中混入黑碳物质,通过降雪带至采样点。对积雪的影响可从积雪积累或消融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大气受热过程知识可知,黑碳颜色较深,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降低,导致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地表温度升高,从而会加速积雪融化。
【点评】(1)污染物跨国转移能够将环境污染的影响从一个国家扩散到其他国家。污染物跨国转移的方式有污染物跨国传输、废弃物跨国转移、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污染物跨国传输主要指一个国家排放的污染物,可通过大气环流、河流径流、洋流等自然过程传输到其他国家。废弃物跨国转移、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主要指通过正常贸易或非法入境的手段,将一个地区或国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输送到其他国家。
(2)大气受热过程可分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三个基本过程。地面吸收经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和经地面反射后的太阳辐射而增温,称为太阳暖大地;大地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称为大地暖大气;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其中大气逆辐射指向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称为大气还大地。
19.(2023·北京)1944年,摄影师萨尔出生于巴西东南部一个1500平方千米的农庄,农庄一半属于大西洋森林。图(左)示意大西洋森林的分布,图(右)是2001年和2019年萨尔家族农庄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南沿岸森林保护区动植物种类丰富,众多水生生物中有巴西特有的鱼类。这里有大面积森林、湿地、群岛、海滩、河流及其入海口,茂密的红树林覆盖岛屿和河口。
简述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主要自然条件。
(2)在过去五个世纪里、大西洋森林被大规模开发,出现了起源于染料木贸易点的里约热内卢、兴起于皮拉蒂尔村庄的圣保罗等城市。森林面积持续减少。20世纪40年代初。萨尔的父亲购置土地。和其他许多农民一样。砍掉树木,种植牧草、咖啡、大豆和甘蔗等。
概括大西洋森林面积持续减少的人为原因。
(3)20世纪90年代,萨尔夫妇开始经营农庄。1999年他们筹集10万棵树苗,招募工人,志在把毫无生机的土地还原成儿时的模样,到2019年已植树200万棵。与此同时,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形成“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机制,通过人工造林,大约7000平方千米森林得以恢复。
阐述与2001年相比,2019年农庄土壤的变化。并指出建立“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机制的必要性。
【答案】(1)栖息地范围面积广阔;栖息地类型多样,包括森林、红树林、岛屿、海滩和河口等;生态系统多样,包含陆地、海洋和湿地生态系统;地质条件复杂,产生了许多溶洞;气候湿热;垂直落差大。
(2)不合理的开发模式、人口增长和发展经济摆脱贫困造成了森林面积持续减少。具体包括:商业性伐木;采矿;道路建设、电力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过度的迁移农业等。
(3)土壤的变化:土层增厚、土壤水分含量上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肥力提高。建立机制的必要性:有利于交流互动,以实现区域各国在雨林保护方面协调行动、共享经验;寻求建立合作机制打击亚马孙雨林非法活动,制定火灾预防政策,实施生态修复,加大环境监测;有利于把各国“碎片式”分布的森林重新连接起来;森林保护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也包含很多社会、文化等因素,森林保护国际合作不仅是政府间的行为,还可以吸纳社会团体等力量多方参与,形成森林保护的合力。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1)生物多样性可从水热条件、生存空间、环境多样性等角度进行分析。由图可知,该自然保护区纬度较低,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和巴西暖流影响,气候湿热,水热条件好,适合多种生物生存;由图可知,该自然保护区范围较大,面积广阔,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材料“这里有大面积森林、湿地、群岛、海滩、河流及其入海口”可知,该自然保护区内,生物栖息地类型多样,包括森林、红树林、岛屿、海滩和河口等;生态系统多样,包含陆地、海洋和湿地生态系统;由图可知,该地地质条件复杂,产生了许多溶洞;垂直落差大,气候垂直较大,适合多种生物的生存。
(2)森林面积持续减少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类过度破坏或砍伐森林等导致的,巴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合理的开发模式、人口增长和发展经济摆脱贫困造成了森林面积持续减少。结合材料“染料木贸易”可知,商业性伐木导致森林面积减少;由所学区域地理知识可知,巴西东南部矿产资源丰富,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植被;随着人口增加,道路建设、电力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占用了大量森林;结合材料“砍掉树木,种植牧草、咖啡、大豆和甘蔗等”可知,当地开辟大型农牧场,过度的迁移农业等导致森林面积持续减少。
(3)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效益,森林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由材料“到2019年已植树200万棵”可知,与2001年相比,2019年农庄土壤的土层将增厚,土壤水分含量上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肥力提高。由图可知,大西洋森林分布于主要分布于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三国,建立“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有利于交流互动,以实现区域各国在雨林保护方面协调行动,共享经验;三国合作可寻求建立合作机制打击亚马孙雨林非法活动,可制定火灾预防政策,实施生态修复,加大环境监测;由上题分析可知,大西洋森林面临面积减少,碎片化等问题,三国合作,有利于各国“碎片式”分布的森林重新连接起来。另外,由所学知识可知,森林保护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也包含很多社会、文化等因素,森林保护国际合作不仅是政府间的行为,还可以吸纳社会团体等力量多方参与,形成森林保护的合力。
【点评】(1)陆生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可从生存空间、气候、食物、天敌、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等角度进行分析。生存空间的面积影响生物种类和数量,生存空间的封闭性影响生物的独特性。水热条件决定生物生长速度、食物来源,区域内水热的空间差异决定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食物充足,生物种类、数量多。天敌少、人类活动少、环境稳定,有利于生物的生存与繁衍。
(2)荒漠化指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退化(包括盐碱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的总过程。 荒漠化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干旱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大风吹扬(动力)等;湿润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包括地形起伏大、植被稀疏、降水集中多暴雨等。 人为原因包括来自人口快速增加对环境的压力,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以及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人类的不合理活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加剧植被破坏,出现荒漠化现象。
(3)不同地区森林(绿地)的主要作用不同。丘陵、山地的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较干旱地区的森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城市的森林或行道树可以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交通道路两侧的林地可以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热带雨林可以维持全球碳—氧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大气成分、促进水循环。
20.(2023·北京)小微绿地是斑块状散布在城市内部的开放空间。图示意我国不同区域小微绿地的探索和实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功能区 小微绿地行点
商业区 多位于商业街区入口或主要商店的门前空地,透视性好,花卉类植物造景与小雕塑结合,设置休息座椅、移动货亭等服务设施。
居住区 利用社区闲置、零散空地,因地制宜、种植便于养护的乡土植物建有游乐、健身、社区文化展示等设施,可作为社区议事场所。
工业区 在工业园区干道两侧或企业入口街角,选择除尘降噪效果好的乔、灌、草等植物多元增绿,并利用数字媒体墙等进行工业文化展示。
结合实例,论述不同区域尺度合理利用小微绿地对拓展城市空间的意义。
【答案】充分利用了空间,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扩大了城市绿地面积,改善了城市小气候和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改善了生活条件;有利于打造城市名片,提升了城市知名度,从而利于带动旅游业发展。
【知识点】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城乡人居环境;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活环境;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本小题主要结合小微绿地的空间分布和特征等进行分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小微绿地主要多位于商业街区入口或主要商店的门前空地,社区闲置、零散空地,工业园区干道两侧或企业入口街角等第,通过“见缝插绿、留白增绿等途径”,充分利用了空间,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由材料“街头建绿、立体增绿”、“见缝插绿、留白增绿”和“在城市中心区建设多种类型的小微绿地,改善城市局地小气候”可知,小微绿地扩大了城市绿地面积,改善了城市小气候和生态环境;由材料“形成15分钟休闲生活图”和“创造优美人居环境”可知,小微绿地提高了人居环境质量,改善了生活条件;由材料“打造城市微名片”和“传承历史文脉”可知,小微绿地有利于打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知名度,从而带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点评】不同地区森林(绿地)的主要作用不同。丘陵、山地的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较干旱地区的森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城市的森林或行道树可以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交通道路两侧的林地可以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热带雨林可以维持全球碳—氧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大气成分、促进水循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考真题】北京市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地 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2023·北京)某校开展“时空智能,因融至慧”跨学科主题学习系列活动。结合2023年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同学们展示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作品。图是学生设计创作的网页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观天察地、认识自然的智慧结晶,客观反映了( )
①太阳活动②四季变化③降水总量④物候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据图推断( )
A.甲地种冬小麦正值梅雨时节 B.可以通过遥感监测乙地涝灾
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比乙地大 D.昼长周年变化甲地小于乙地
(2023·北京)数据中心建设应考虑低碳、安全、清洁、水源等多种因素。图为某区域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四地,适合修建数据中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该区域( )
A.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发育 B.土壤肥沃,为国家粮食主产区
C.河流径流量大,结冰期较长 D.夏季高温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2023·北京)暴雨引发的洪水携带泥沙进入湖泊后,沉积形成砂质纹层。某地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尼诺事件频次正相关。推算的厄尔尼诺事件频次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由图可知( )
A.距今1200年左右该地气候较稳定
B.距今3500年该地河流侵蚀作用强
C.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该地暴雨频发
D.全球气温下降引发厄尔尼诺现象
6.该地最可能位于( )
A.印度洋沿岸 B.大西洋西岸
C.亚欧大陆东部 D.南美洲西部
7.(2023·北京)某校劳动课开展附近山地自然保护区所有阔叶木本植物种类的分布调查。学生绘制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完成该保护区( )
A.所处纬度大约是30°N B.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
C.山麓地带起点海拔为350米 D.落叶乔木仅分布在1200米以上
(2023·北京)图为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为北京时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最可能在钓鱼岛见到日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①中的洋流( )
A.使所经海面及附近地区气温偏高
B.扰动海水导致渔业资源种类少
C.促使厦门至高雄的轮船航速加快
D.降低台湾岛西侧沿海空气湿度
(2023·北京)近年来,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某产业园,面向轻型化、智能化制造业,构筑垂直化生产空间新形态。图是产业园垂直化生产空间组织的应用场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垂直化生产空间组织有利于园区( )
①集约利用工业用地②降低厂房的建造成本③提高产业集群效率④辐射带动大湾区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促使智能制造企业垂直化生产的主导条件是( )
A.楼房闲置 B.劳动力短缺 C.环保安全 D.科技进步
12.(2023·北京)图示意某区域矿产资源消费数量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完成矿产资源消费数量从鼎盛期到衰退期的变化,主要由于该区域( )
A.人口增速趋缓 B.资源利用效率降低
C.产业结构调整 D.地质勘探技术滞后
(2023·北京)图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州( )
A.中部地势高,地形起伏和缓 B.黄河沿岸多种植玉米、水稻
C.南部为荒漠,草场退化严重 D.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分布广
14.图中( )
A.河流为外流河,属于黄河水系 B.龙羊峡水库有灌溉、发电功能
C.青海湖水位较高,补给倒淌河 D.沙珠玉河自东向西流,流速慢
15.京藏高速(G6)穿过该州( )
A.促进贵南纺织和印染工业发展 B.改善沿线城镇大气环境质量
C.加强共和与其他城镇之间联系 D.导致区域人口分布重心西移
二、综合题,本部分共5题,共55分。
16.(2023·北京)某校中学生赴蛇鱼川流域进行野外研学。图(左)为该流域示意图,图(右)为某同学撰写的考察报告。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任务一、寻访中华蜜蜂谷
阐述该流域发展养蜂产业的优势区位。
(2)任务二、探究水环境变化
查阅文献,获取到图中采样点河水氮含量监测数据,如表所示。
采样日期 2月25日 4月25日 7月2日 8月15日 9月10日 10月21日
氮含量(毫克/升) 3.4 3.2 5.8 13.9 11.8 8.8
绘制统计图。概括采样点河水氮含量的变化特征,并说明理由。
(3)任务三、调研流域生态治理
以“清水下山、净水入库”为目标,当地对蛇鱼川流域开展生态治理。
在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从保护水质角度列举该地应采取的治理措施。
17.(2023·北京)近年来,中国在农业领域为巴哈马国提供相关技术支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拿骚的气候特征。
(2)简述卡特岛的形态特征,并说出图中所示的风对该岛形成所起的作用。
(3)巴哈马农业发展缓慢。2018年种植业和渔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9%。可用于耕作的土地约占国土面积的0.8%,土层薄,以石灰土壤为主,农业面临多种自然灾害威胁。
说明巴哈马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途径。
18.(2023·北京)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南极半岛地表污染物少的原因。
(2)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黑碳。在科考站附近采样点积雪中,黑碳含量较其他区域偏高。
说出采样点积雪中黑碳的可能来源。并说明黑碳对当地积雪的影响。
19.(2023·北京)1944年,摄影师萨尔出生于巴西东南部一个1500平方千米的农庄,农庄一半属于大西洋森林。图(左)示意大西洋森林的分布,图(右)是2001年和2019年萨尔家族农庄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南沿岸森林保护区动植物种类丰富,众多水生生物中有巴西特有的鱼类。这里有大面积森林、湿地、群岛、海滩、河流及其入海口,茂密的红树林覆盖岛屿和河口。
简述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主要自然条件。
(2)在过去五个世纪里、大西洋森林被大规模开发,出现了起源于染料木贸易点的里约热内卢、兴起于皮拉蒂尔村庄的圣保罗等城市。森林面积持续减少。20世纪40年代初。萨尔的父亲购置土地。和其他许多农民一样。砍掉树木,种植牧草、咖啡、大豆和甘蔗等。
概括大西洋森林面积持续减少的人为原因。
(3)20世纪90年代,萨尔夫妇开始经营农庄。1999年他们筹集10万棵树苗,招募工人,志在把毫无生机的土地还原成儿时的模样,到2019年已植树200万棵。与此同时,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形成“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机制,通过人工造林,大约7000平方千米森林得以恢复。
阐述与2001年相比,2019年农庄土壤的变化。并指出建立“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机制的必要性。
20.(2023·北京)小微绿地是斑块状散布在城市内部的开放空间。图示意我国不同区域小微绿地的探索和实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功能区 小微绿地行点
商业区 多位于商业街区入口或主要商店的门前空地,透视性好,花卉类植物造景与小雕塑结合,设置休息座椅、移动货亭等服务设施。
居住区 利用社区闲置、零散空地,因地制宜、种植便于养护的乡土植物建有游乐、健身、社区文化展示等设施,可作为社区议事场所。
工业区 在工业园区干道两侧或企业入口街角,选择除尘降噪效果好的乔、灌、草等植物多元增绿,并利用数字媒体墙等进行工业文化展示。
结合实例,论述不同区域尺度合理利用小微绿地对拓展城市空间的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B
【知识点】地球公转及其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二十四节气;遥感(RS)
【解析】【点评】遥感技术(RS)能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BDS、GPS)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授时、测速。地理信息系统(GIS)有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叠加分析。
1.①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各种活动和变化的总称,太阳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与年内的二十四节气关系不大,①错误;
②④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年内四季交替的时间以及农业物候等自然现象和规律,②④正确;
③二十四节气没有直接反映降水总量,③错误。
综合上述分析,①③错误,②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A、我国梅雨现象出现在6、7月份的江淮地区,甲地是山西省,没有梅雨现象,且冬小麦一般在秋末种植,A错误;
B、遥感信息可以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可用于监测涝灾,B正确;
C、由区域轮廓可知,甲地是山西省,乙地是湖南省,两地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甲地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较小,C错误;
D、由区域轮廓可知,甲地是山西省,乙地是湖南省,甲地纬度较高,昼夜长短的年内变幅大,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3.D
4.A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中国的南方地区
【解析】【点评】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或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又称为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大多发育在石灰岩广布的地区,我国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喀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A、甲地位于活动断裂附近,不符合安全的布局原则,A错误;
B、乙地位于化肥厂附近,不符合清洁的布局原则,B错误;
C、丙地位于火电厂附近,不符合清洁的布局原则,C错误;
D、丁地位于河流和水电站附近,可提供水源和清洁电力,适合修建数据中心,D正确。
故答案为:D。
4.A、由图可知,该区域以山地为主,地形崎岖,分布有较多溶洞,说明喀斯特地貌发育,A正确;
B、该区域以山地为主,国家粮食主产区主要位于平原地区,B错误;
C、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最有可能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且该区域种植水稻,可推知该地热量充足,河流无结冰期,C错误;
D、该地最可能位于西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5.C
6.D
【知识点】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有些年份东南信风减弱甚至消失,赤道逆流增强,温暖海水被送到东太平洋,北上补充的秘鲁寒流同时减少,导致赤道中东部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较正常年份偏高,形成了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水温上升,大气对流活动加强,降水增多,暴雨频繁,易引发洪涝灾害。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降水减少,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除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世界许多国家都会出现气候异常,甚至发生自然灾害。
5.A、由图可知,距今1200年左右,尼尔尼诺事件频次高,说明气候不稳定,A错误;
B、由图可知,距今3500年,尼尔尼诺事件频次低,说明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低,由材料“暴雨引发的洪水携带泥沙进入湖泊后,沉积形成砂质纹层”可知,当时暴雨少,河流侵蚀作用弱,B错误;
C、由材料“某地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尼诺事件频次正相关”和“暴雨引发的洪水携带泥沙进入湖泊后,沉积形成砂质纹层”可知,厄尔尼诺事件频次高,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高,暴雨频次高,说明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该地暴雨频发,C正确;
D、由所学知识可知,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是信风减弱导致的,与全球气温下降关系不大,D错误。
故答案为:C。
6.AB、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影响太平洋沿岸地区,对于印度洋沿岸和大西洋西岸影响不大,AB错误;
CD、厄尔尼诺现象是东南信风减弱,秘鲁寒流减弱,赤道中东部太平洋(南美洲西部)表层海水温度偏高,下沉气流减弱,对流活动加强,降水增多,暴雨频繁;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赤道西部太平洋(亚欧大陆东部)海水温度偏低,上升气流减弱,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减少,容易出现旱灾或森林火灾;综合上述分析,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7.【答案】A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中国的南方地区
【解析】【分析】AB、由图可知,该山地自然保护区的山麓地带分布有常绿乔木,可推测该山地自然保护区位于亚热带地区,可能位于30°N附近,年降水量大于800mm,A正确,B错误;
C、由图可知,该山地自然保护区的山麓起点海拔约230米,C错误;
D、由图可知,1100米等高线附近分布有落叶乔木,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植被与环境相互作用。植被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环境(包括热量、光照、水分等)影响植物的种类、形态以及分布。在稳定的植被中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的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答案】8.B
9.A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海洋生物、航行和污染等。洋流可影响沿岸地区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洋流可影响海洋生物分布,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海区易形成渔场。洋流可影响海洋航行,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洋流从极地地区携带冰山向低纬度漂移,给海上航运造成巨大威胁;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洋流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同时也扩大了污染范围。
8.由图可知,钓鱼岛位于123°E附近,其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E经线地方时)接近。
A、①图是6月8日08:00,位于北半球的钓鱼岛昼长夜短,6时前日出,A错误;
B、②图是6月8日05:00,位于北半球的钓鱼岛昼长夜短,6时前日出,05:00可能在钓鱼岛见到日出,B正确;
C、③图是9月4日05:00,接近秋分日9月23日,钓鱼岛昼长略长于12小时,应略早于6时前日出,05:00距离06:00相差1小时,此时还未日出,C错误;
D、④图是4月8日08:00,钓鱼岛昼长夜短,6时前日出,D错误。
故答案为:B。
9.①中的洋流是台湾暖流(日本暖流)。
AD、暖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A正确,D错误;
B、暖流没有扰动海水,对于渔业资源种类影响很小,B错误;
C、该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自南流向北),厦门至高雄的轮船大致自北向南,与洋流流向相反,航速减慢,C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0.B
11.D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有工序联系、空间联系或信息联系的相关工业会出现工业集聚。工业集聚有利于企业间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提高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可以降低运费和能耗;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成本,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获得规模效应。
10.①③读图可知,垂直化生产空间的底层和负一层是仓储和物流环节,二楼和三楼是生产环节,四楼和五楼是试产和检测环节,生产空间垂直化组织有利于集约利用工业用地,各环节相互邻近,有利于信息交流,可提高产业集群效率,①③正确;
②垂直化生产空间组织的厂房建设成本较高,②错误;
④垂直化生产空间组织有利于产业园的某类产业的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对于大湾区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大,④错误。
综合上述分析,①③正确,②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1.A、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密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楼房闲置的可能性很小,A错误;
BC、相较普通生产方式,垂直化生产对劳动力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差异很小,BC错误;
D、轻型化、智能化制造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快,需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并需要不断提高上下游生产环节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在科技进步下,垂直化生产空间组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D正确。
故答案为:D。
12.【答案】C
【知识点】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A、人口增速趋缓,人口数量可能继续增加,不一定导致矿产资源消费数量减少,从鼎盛期变化到衰退期,A错误;
B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高,说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资源利用效率和地质勘探技术不断提高,BD错误;
C、产业结构调整,如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会导致矿产资源的消费数量增多,进入鼎盛期,之后,随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会导致矿产资源的消费数量减少,由鼎盛期进入衰退期,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小,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慢,资源型城市就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措施主要有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如实施资源的深度开发,延长资源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也可以开发新的资源,拓展开发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类型,甚至延伸至人文资源范畴,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答案】13.D
14.B
15.D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板块构造学说;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中国的青藏地区
【解析】【点评】修建水库(水电站)的意义主要有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等,但同时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如下游和入海水量减少,含沙量减少,土壤肥力下降;下游水量减少,海水易倒灌;海岸侵蚀加剧,三角洲面积萎缩;阻挡鱼类洄游,生物多样性减少;灌溉面积增大,土壤盐渍化加重。
13.A、由图可知,该州山地谷地相间分布,中部地势低,南北两侧地势较高,地势起伏较大,A错误;
B、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高寒,热量条件差,不适合种植玉米、水稻,B错误;
C、该州南部是三江源地区,近年来,在人为保护下,草场得到恢复,C错误;
D、由图可知,该州温泉分布广,是由于其位于青藏高原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强烈,地热资源丰富,D正确。
故答案为:D。
14.A、图中黄河、长江、澜沧江及其支流最终注入海洋,是外流河,但该区域有部分河流,如倒淌河注入青海湖,属于内流河,A错误;
B、龙羊峡水库位于峡谷地带,落差较大,具有灌溉、发电功能,B正确;
C、倒淌河源头附近海拔较高,补给青海湖,C错误;
D、由图可知,沙珠玉河流经地,西北地势较高,故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D错误。
故答案为:B。
15.A、青海位于青藏高原,气候高寒,生态环境脆弱,纺织和印染工业污染较大,容易破坏当地生态,A错误;
B、高速公路经过的汽车排放尾气,会降低大气环境质量,B错误;
C、高速公路主要联系大城市,对加强共和与其他城镇之间联系的作用很小,C错误;
D、由图可知,高速公路穿过该州西部,西部交通条件得到改善,经济发展加快,吸引人口向该州西部移动,导致人口分布重心西移,D正确。
故答案为:D。
16.【答案】(1)蜜源丰富;蜂蜜酿造工艺水平高;技术有保障;产品质量好;市场广阔;知名度高。
(2)
变化特征:采样点河水氮含量冬春较低,夏秋较高。
理由:夏季农作物生长旺盛,施用化肥和农药,污染水体。
(3)甲地:保护植被,保持水土,减少河流含沙量;恢复生态环境,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乙地:控制污染企业布局;严禁施用农药、化肥,防止污染水源;生活污水净化处理。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水污染及其成因
【解析】【分析】(1)养蜂产业的优势区位可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自然因素主要考虑蜜源。由材料“我们被水库生态保护区的繁茂植被吸引”可知,该流域位于山区,植被繁茂,蜜源丰富;由材料“300多年前就有养殖中华蜜蜂的记载”可知,当地养蜂产业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蜂蜜酿造工艺水平高;由材料“建成中华蜜蜂科普馆”可知,当地有科普馆指导,养殖技术有保障;由材料“通过国家“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可知,当地蜂蜜获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产品质量好;由材料“借助新媒体,扩大知名度”可知,当地蜂蜜借助新媒体宣传,知名度高,产品形象好;由经纬度信息可知,该流域靠近经济发达的华北地区,市场广阔。
(2)根据表格数据绘制统计图如答案所示。由表格数据和统计图可知,2月25日和4月25日,河水氮含量较低,此时是冬春季节。8月15日氮含量最高,9月10日和10月21日的氮含量较高,此时是夏秋季节。由所学知识可知,河流中的氮主要来自农业等生产生活用水。由图可知,采样点及其上游区域是乡村,以农业为主,夏季是农作物的主要生长季节,为保障农业生产,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部分残余的化肥和农药进入河流,导致河流中的氮含量较高。
(3)甲地位于上游,主要措施是保护生态环境。甲地位于山区,为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河流含沙量,应保护植被;另外也应对已破坏或退化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保障下游水质。乙地位于平原地区,工农业水平较高,需控制污染企业布局,尽量避免布局在河流沿岸,防止水体污染;乙地的平原和河谷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较高,要严禁施用农药、化肥,防止污染水源;另外人们的生活污水需净化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点评】(1)工业区位因素中的自然因素有地形、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有土地成本、原料、交通运输、动力、市场、劳动力素质及成本、环境、基础设施、工业基础、政策法规等。
(2)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从污染源和自净能力两方面进行分析。工业“三废”的排放,农业生产、生活废水的排放和生活垃圾的堆放等,产生大量污染源。大气污染重点分析地形条件和逆温条件,封闭的地形和逆温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自净。水污染重点分析水域条件,水域越封闭,水量越小,流速越慢,水体的自净能力越弱。
(3)农业合理开发可以促进农业资源持续利用。农业不合理开发,如强度过大会破坏自然环境;影响地表辐射特性和自然界的碳循环。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如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碱化(盐渍化、次生盐碱化)。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技术,如地膜覆盖未及时清理,导致土壤板结;大量使用化肥,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广泛使用农药,农产品和土壤遭到污染。
17.【答案】(1)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5至10月为湿季,高温多雨;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气温较低,降水少。
(2)岛屿陆地部分总体沿西北-东南走向延伸呈长条状堆积体,地势较低;东北部坡度较陡,西南部坡度较缓。图中所示风向为东北风,并引起海水运动,海水及风力对东北部产生侵蚀作用,形成陡坡;西南部为背风坡,受海水和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缓坡。
(3)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素养,改良土壤,增加耕地面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发挥海域广阔的优势,发展水产品养殖业。
【知识点】气候类型的判读;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气候特征包括气温特征和降水特征。由图中拿骚的气候数据统计图可知,拿骚全年平均气温高于20℃,全年高温。每年5~10月的气温较高,月降水量超过100mm,高温多雨。每年11月~次年4月,气温较低(仍高于20℃),月降水量低于100mm。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拿骚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2)由图可知,卡特岛总体沿西北—东南走向延伸呈长条状堆积体,出露海平面部分地势较低,结合剖面图可知,东北部坡度较陡,西南部坡度较缓。风力作用包括风力侵蚀作用和风力沉积作用。结合图中指向标和风向可知,该海域盛行东北风,东北风吹拂表层海水,东北部是迎风岸,在海水和风力的侵蚀作用下,坡度较陡;西南部是背风岸,海水和风力侵蚀作用弱,在堆积作用下形成缓坡。
(3)本小题主要结合巴哈马的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巴哈马社会经济发展低,结合材料“巴哈马农业发展缓慢”可知,巴哈马应可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的素养;由材料“ 可用于耕作的土地约占国土面积的0.8%,土层薄,以石灰土壤为主”可知,巴哈马应改良土壤,增加耕地面积;由材料“ 农业面临多种自然灾害威胁 ”可知,巴哈马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巴哈马是岛国,可发挥海域广阔的优势,发展水产品养殖业。
【点评】(1)气候特征主要包括气温特征和降水特征,气温特征包括全年均温,气温的季节差异,气温的昼夜差异。降水特征包括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差异,降水的年际变化。此外,还可从水热组合、光照、风力等角度进行描述。
(2)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可以判断外力作用的主要类型。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为主;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为主,风化作用强;沿海地区以海浪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为主;高山、高纬度地区以冰川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为主。
(3)第一产业(农业等)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有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防止水土流失(或荒漠化等),改善生态环境;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培育优势品牌;拓展销售市场等。
18.【答案】(1)南极半岛人类活动少,排放的污染物少;南极半岛位于极地东风带控制区,风力强劲,不利于污染物沉降。
(2)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产生的黑碳进入大气层,受大气环流影响带至南极半岛上空,水汽凝结过程中混入黑碳物质,通过降雪带至采样点;游客和科学工作等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中含有碳元素。影响:黑碳会降低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使地表温度升高,从而加速积雪融化。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其它污染及其防治;污染物跨境转移及其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污染物包括本地污染物和外来污染物,其中外来污染物需经流水、风力、海浪等外力搬运而来,或人为导致的污染物跨境转移。南极半岛纬度高,气候寒冷,人类活动少,基本没有工业活动,本地排放的污染物少;南极半岛外围是环绕地球的绕极环流和西风漂流,洋流不易携带污染物质至南极半岛;南极半岛位于极地东风带控制区,风力强劲,不利于大气中的污染物沉降。
(2)黑碳包括本地黑碳和外来黑碳,其中外来黑碳需经流水、风力、海浪等外力搬运而来,或人为导致的黑碳转移。本地黑碳的来源可能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发展,前往南极的游客和科学工作人员增多,游客和科学工作等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中含有碳元素。由上题分析可知,洋流、风力不易将污染物带至南极,而黑碳是在积雪中发现的,可知积雪中的黑碳主要是大气中的污染物通过降雪沉降至采样点附近的。由材料“黑碳是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可推知,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产生的黑碳进入大气层,受大气环流影响带至南极半岛上空,水汽凝结过程中混入黑碳物质,通过降雪带至采样点。对积雪的影响可从积雪积累或消融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大气受热过程知识可知,黑碳颜色较深,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降低,导致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地表温度升高,从而会加速积雪融化。
【点评】(1)污染物跨国转移能够将环境污染的影响从一个国家扩散到其他国家。污染物跨国转移的方式有污染物跨国传输、废弃物跨国转移、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污染物跨国传输主要指一个国家排放的污染物,可通过大气环流、河流径流、洋流等自然过程传输到其他国家。废弃物跨国转移、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主要指通过正常贸易或非法入境的手段,将一个地区或国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输送到其他国家。
(2)大气受热过程可分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三个基本过程。地面吸收经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和经地面反射后的太阳辐射而增温,称为太阳暖大地;大地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称为大地暖大气;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其中大气逆辐射指向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称为大气还大地。
19.【答案】(1)栖息地范围面积广阔;栖息地类型多样,包括森林、红树林、岛屿、海滩和河口等;生态系统多样,包含陆地、海洋和湿地生态系统;地质条件复杂,产生了许多溶洞;气候湿热;垂直落差大。
(2)不合理的开发模式、人口增长和发展经济摆脱贫困造成了森林面积持续减少。具体包括:商业性伐木;采矿;道路建设、电力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过度的迁移农业等。
(3)土壤的变化:土层增厚、土壤水分含量上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肥力提高。建立机制的必要性:有利于交流互动,以实现区域各国在雨林保护方面协调行动、共享经验;寻求建立合作机制打击亚马孙雨林非法活动,制定火灾预防政策,实施生态修复,加大环境监测;有利于把各国“碎片式”分布的森林重新连接起来;森林保护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也包含很多社会、文化等因素,森林保护国际合作不仅是政府间的行为,还可以吸纳社会团体等力量多方参与,形成森林保护的合力。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1)生物多样性可从水热条件、生存空间、环境多样性等角度进行分析。由图可知,该自然保护区纬度较低,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和巴西暖流影响,气候湿热,水热条件好,适合多种生物生存;由图可知,该自然保护区范围较大,面积广阔,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材料“这里有大面积森林、湿地、群岛、海滩、河流及其入海口”可知,该自然保护区内,生物栖息地类型多样,包括森林、红树林、岛屿、海滩和河口等;生态系统多样,包含陆地、海洋和湿地生态系统;由图可知,该地地质条件复杂,产生了许多溶洞;垂直落差大,气候垂直较大,适合多种生物的生存。
(2)森林面积持续减少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类过度破坏或砍伐森林等导致的,巴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合理的开发模式、人口增长和发展经济摆脱贫困造成了森林面积持续减少。结合材料“染料木贸易”可知,商业性伐木导致森林面积减少;由所学区域地理知识可知,巴西东南部矿产资源丰富,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植被;随着人口增加,道路建设、电力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占用了大量森林;结合材料“砍掉树木,种植牧草、咖啡、大豆和甘蔗等”可知,当地开辟大型农牧场,过度的迁移农业等导致森林面积持续减少。
(3)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效益,森林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由材料“到2019年已植树200万棵”可知,与2001年相比,2019年农庄土壤的土层将增厚,土壤水分含量上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肥力提高。由图可知,大西洋森林分布于主要分布于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三国,建立“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有利于交流互动,以实现区域各国在雨林保护方面协调行动,共享经验;三国合作可寻求建立合作机制打击亚马孙雨林非法活动,可制定火灾预防政策,实施生态修复,加大环境监测;由上题分析可知,大西洋森林面临面积减少,碎片化等问题,三国合作,有利于各国“碎片式”分布的森林重新连接起来。另外,由所学知识可知,森林保护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也包含很多社会、文化等因素,森林保护国际合作不仅是政府间的行为,还可以吸纳社会团体等力量多方参与,形成森林保护的合力。
【点评】(1)陆生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可从生存空间、气候、食物、天敌、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等角度进行分析。生存空间的面积影响生物种类和数量,生存空间的封闭性影响生物的独特性。水热条件决定生物生长速度、食物来源,区域内水热的空间差异决定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食物充足,生物种类、数量多。天敌少、人类活动少、环境稳定,有利于生物的生存与繁衍。
(2)荒漠化指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退化(包括盐碱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的总过程。 荒漠化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干旱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大风吹扬(动力)等;湿润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包括地形起伏大、植被稀疏、降水集中多暴雨等。 人为原因包括来自人口快速增加对环境的压力,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以及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人类的不合理活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加剧植被破坏,出现荒漠化现象。
(3)不同地区森林(绿地)的主要作用不同。丘陵、山地的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较干旱地区的森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城市的森林或行道树可以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交通道路两侧的林地可以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热带雨林可以维持全球碳—氧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大气成分、促进水循环。
20.【答案】充分利用了空间,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扩大了城市绿地面积,改善了城市小气候和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改善了生活条件;有利于打造城市名片,提升了城市知名度,从而利于带动旅游业发展。
【知识点】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城乡人居环境;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活环境;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本小题主要结合小微绿地的空间分布和特征等进行分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小微绿地主要多位于商业街区入口或主要商店的门前空地,社区闲置、零散空地,工业园区干道两侧或企业入口街角等第,通过“见缝插绿、留白增绿等途径”,充分利用了空间,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由材料“街头建绿、立体增绿”、“见缝插绿、留白增绿”和“在城市中心区建设多种类型的小微绿地,改善城市局地小气候”可知,小微绿地扩大了城市绿地面积,改善了城市小气候和生态环境;由材料“形成15分钟休闲生活图”和“创造优美人居环境”可知,小微绿地提高了人居环境质量,改善了生活条件;由材料“打造城市微名片”和“传承历史文脉”可知,小微绿地有利于打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知名度,从而带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点评】不同地区森林(绿地)的主要作用不同。丘陵、山地的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较干旱地区的森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城市的森林或行道树可以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交通道路两侧的林地可以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热带雨林可以维持全球碳—氧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大气成分、促进水循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