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底和高
教学目标 :
1. 结合“限高”的情境体会高的意义,并通过动手操作,认识梯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底和高。
2. 会用三角尺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3.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给定底和高长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
教学重点:
会辨认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
会画平行四边形、梯形与三角形的高 。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51页主题图。
师:当我们乘车外出游玩时,经常会通过桥洞、隧道,进入桥洞、隧道前肯定会出现这样的标志,你知道图中“限高4.5m”的含义吗?生:限高的作用除了提示、警告交通安全外,还起到保护立交桥、桥洞免受损害等。
师:如果把桥洞看成一个梯形,你知道4.5m是从哪到哪的距离吗?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纸上画出这条线段(练习纸上的第1题)。
教师通过课件演示画法,指出这个4.5m就是梯形的高。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限制高度”交通标志,导入新课,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高”和“底”的意义的引出打下扎实的体验基础。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底和高。板书课题:认识底和高。
二、探究新知
1.认一认:认识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底和高。(强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对应关系。)
2. 画一画。
(1)画梯形的高。
①师板演任意梯形的高的画法。
②学生完成练习纸上的第2题,画出梯形的高。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展示。
③指出直角梯形的高。
④概括小结。
师:梯形的高就是从上底任意一点到下底的垂线段的长度。梯形有无数条高。
设计意图:在操作中对比上、下底的关系和两腰之间的关系,为区分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高”抓住重点,也为不同图形的高抓住了共同点。
(2)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①学生自主探究,在组内交流完成练习纸上第3题。
教师巡视的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 并抽生展示。
②概括: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一组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的长度。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可以分成两组。
(3)画三角形的高。
①三角形一共有多少条高?怎么画?试一试。
学生自主探究,在组内交流完成练习纸上第4题。
并抽生展示。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三角形的底与高。
②概括:三角形的高就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的垂线段的长度。三角形有三条高。
(设计意图:在大量的探索、总结、归纳和比较之后,用关键词提炼描述这条线段,“高”和“底”的定义水到渠成。动手操作,更好地诠释了高的特征和含义,同时为后面即将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比较”埋下伏笔,提供策略。)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52页练一练1、2、3、4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多边形底和高的命名及画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1.梯形的高就是从上底任意一点到下底的垂线段的长度。梯形有无数条高。
2.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一组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的长度。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可以分成两组。
3.三角形的高就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的垂线段的长度。三角形有三条高。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