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17 16:1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 “闭关锁国”四道河子镇中心学校 刘海芳自学提纲一: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15~116页的内容,思考如下问题:
1.明朝时我国广泛引种了哪些农作物?你觉得这些农作物的引进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2.明朝时手工业发展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一、明清经济的发展一、明清经济的发展农业:明代从国外引进了许多新的农作物。向 日 葵一、明清经济的发展农业:明代从国外引进了许多新的农作物。马 铃 薯甘薯一、明清经济的发展农业:明代从国外引进了许多新的农作物。花 生玉米一、明清经济的发展手工业:① 棉纺织业: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② 丝织业: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中心,南京后来居上。③ 制瓷业: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一、明清经济的发展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皇都积胜图卷》局部 这幅长卷是明朝中后期北京城繁胜景况的再现。画面从卢沟桥经广宁门(今广安门)进叫区又经正阳门棋盘街、大明门、承天门(天安门)、皇宫等街市,向北延伸呈居庸关。画面看重描绘市区商业街道面貌,街道上车马行人熙来攘往,茶楼酒肆店铺林立,招幌牌匾随处可见,马戏,小唱处处聚集有人群看客,金店银铺人潮如涌。南都繁会图一、明清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观看历史小短剧:施复夫妇发家致富的故事;
2、回答问题:在施复夫妇的身上体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八个字,它所描述的情况出现于何时?何地?何行业? “机户”和“机工”各是什么人?他们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机户:早期的资本家,拥有大量资金、生产资料、机房。
明朝中期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他们雇佣机工劳动,这是我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机房:早期的手工工场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靠给机户工作领取工资。 机户与机工间的关系: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即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二、“闭关锁国”的政策 自学提纲二:请学生阅读课本第118-119页的内容,回答如下问题: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为什么?
(2)清朝“闭关锁国”的具体过程是什么?
(3)从历史的角度看,清朝的“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闭关锁国”的政策清朝政府对外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①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② 害怕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国外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二、“闭关锁国”的政策“闭关政策”的出台过程:①清初的40年,实行禁海,将沿海居民内迁移数十里。②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通商口岸。③后来,清政府下令只开放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二、“闭关锁国”的政策  请同学们结合闭关政策内容谈谈
闭关政策的影响。 积极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影响: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
时代。清政府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
变化,也未能适时的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
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结合闭关政策的影响,说一说我国现在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深圳的过去现在的深圳课堂练习 1.衣料以棉布为主的朝代是
  A.唐朝       B.隋朝
C.明朝       D.元朝
2.明朝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的结果是
  A.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B.促使百姓弃农经商,农业受到重大损失
C.败坏社会风气
D.导致明朝灭亡CA课堂练习 3.“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反映的是
A.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
B.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C.奴隶制的生产关系
D.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4.我国历史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BD谢谢合作!英使在热河觐见乾隆皇帝 清朝奉行闭关政策
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女王派特
使马戛尔尼一行前往中国,提出扩大中英贸
易的要求,遭到清朝政府的拒绝。在给英王
的书信中写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
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执行了彻底的
“闭关锁国”政策。青花缠枝莲纹杯青花缠枝牡丹纹长颈瓶青花枇杷绶带鸟纹大盘广州十三行 广州十三行
广州十三行是经清政府特许设立的对外
贸易组织。他们垄断对外贸易,又受清政府
委托行使一定的外交权。这种公行,带有官
商的性质,是一种封建性的对外贸易的垄断
机构。明朝松江府的印花布“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浙江嘉善魏塘镇)纱”--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