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年级下册语文
《古对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字与写字:通过观察图片、归类识字,认识13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构字特点,培养多样识字的能力;认真观察,掌握书写规律,能按笔顺书写“古、凉”等7个生字。
2.阅读与鉴赏: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并背诵,借助图片和生活经验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韵文语言的魅力;认读“和风细雨、夕阳”等7个词语,能够观察图片或者联系生活理解意思。
3.表达与交流:依托文本进行识字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大胆与同学交流,在诵读中感受中国汉字的韵律美,能够描绘出四季气候和景物特点。
教学重难点:
依托文本进行识字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大胆与同学交流,在诵读中感受中国汉字的韵律美,能够描绘出四季气候和景物特点。
教学过程:
任务一:欣赏手势舞,激趣导入
播放一段《笠翁对韵》手势舞:“云对雨,雪对风,大陆对长空……”激趣导入:《笠翁对韵》是大学问家李渔编写的,字数相同,词义相对,非常有意思!
上学期我们也学过一篇《对韵歌》,指名背诵。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对韵歌,板书:古对今。“古”是生字,怎样记住它呢?引导学生利用熟字“故”减一减或“口”加一加记住。相机指导书写“古”,理解课题(“古”指古代,“今”指现在,这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
任务二:初读韵文,识字学词
出示自学要求:
一读:借助拼音,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结巴。
二标:标出小节号。
三画:圈画出本课生字词。四读:再读课文,把韵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学生自主学习。
听录音正音。
自主识记生字。
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分小节朗读,随机识记生字。
①第一小节
指名读。
出示生字“圆”“严寒”“酷暑”“凉”,正音,然后说说识记方法。重点区分“圆”与“园”:读音相同,意思不一样,“圆”指的是一种形状,如:圆形,团圆、汤圆等;“园”指的是一个地方,如:菜园、花园、园丁等。出示“寒”古文字,观察:一个人在一间房子里,地上水凝结成冰,天气很冷,他在旁边放了稻草取暖。
出示词语“严寒、酷暑、春暖、秋凉”,认读。
齐读第一小节。
②第二小节
自由读。
认读词语“和风细雨”“朝霞”“夕阳”,联系实际理解“和风”“晚霞”。
指名读韵文。
识记生字:晨、细、朝、霞、夕出示古文字“朝”,引导学生观察:太阳从草木之中升起,前一晚的残月还没有落下来。组词:朝霞、朝阳,认识另外一种读音“chao”,例如:我朝着操场走去。加一加:晨 细换一换:霞减一减:夕,与“西”比较。
③第三小节
出示词语认读“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指名读,齐读。
识记生字“语、香”。
学习活动三:再读韵文,感知韵律美
自由大声练读,思考:韵文有什么特点?
体会押韵“凉、阳、香”。
打节奏读。
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齐读。
学习活动四:理解韵文,体会对称美
①学习第一小节
1.韵文讲究对称,词义相对或者相近,请大家自己读读第一小节,看看韵文是怎样对称的?
2.交流:古—— 今 圆 —— 方 严寒——酷暑 春暖——秋凉
3.出示图片,认识宇宙,体会天圆地方,宇宙广阔无垠;然后再出示四季图片:冰天雪地、烈日当空、春暖花开、秋高气爽,引导学生观察。
4.自由读读,思考:第一小节是从哪些方面对韵的?时间、形状、四季,感受宇宙时空广阔。
5.齐读。
②学习第二小节
自由读,思考:第二小节描写了哪些景物?
交流,说说是怎样对称的?“晨、暮”指的是早晨和傍晚,描写的是时间;“雪、霜”是同一类的自然现象;“和风、细雨”描写的是天气现象;“朝霞”和“夕阳”分别是早晨和傍晚的自然景观,都是一类事物。
拓展:自然界每个季节风有不同的特点,说一说:微风 大风 狂风 暴风……傍晚的彩霞叫晚霞,拓展: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打节奏读,师生对读,熟读成诵。
③学习第三小节
指名读第三小节,说说是怎样对韵的。
出示图片,认识“桃树、李树、柳树、杨树”,然后再出示“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图片,感受四季之美。
读出四季之美。
学习活动五:背诵韵文,自主创编
有节奏地齐读儿歌。
出示填空,练习背诵。
指名背诵,齐背。
仿照韵文,创编。
对 , 对 。
对 , 对 。
学习活动六: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认读、识记。
组词。
生自主观察汉字,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师范写:“细、语”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细”右边的“田”比绞丝旁略低;“李、香”是上下结构,各部件略扁,上半部分“木”和“禾”中的撇、捺要书写舒展,盖住下半部分。
临写。
实物投影评议。7.同位互评,然后再写一遍提升。
学习活动七:延伸阅读,诵读对韵
(出示《笠翁对韵》),课后阅读或者学唱韵律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