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3 社会行为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八上·桂林期末)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蚂蚁搬家
B.乌贼遇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C.狼群围猎黄羊
D.头羊带领羊群迁到水草丰沛的地方
【答案】B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CD.蚂蚁搬家、狼群围猎黄羊、 头羊带领羊群迁到水草丰沛的地方,均属于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ACD不符合题意。
B.乌贼遇到威胁时释放墨汁属于防御行为,不同种动物之间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等。
2.(2023八上·柳州期末)动物能利用动作、声音和气味等给同类传递信息进行通讯,以下不属于动物间通讯的是( )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B.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叫声
C.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各种舞蹈 D.黄鼬遇到敌害追击释放臭气
【答案】D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属于信息交流,A不符合题意。
B.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叫声,这是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B不符合题意。
C.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各种舞蹈,这是属于动作进行信息交流,C不符合题意。
D.黄鼬遇到敌害追击释放臭气,不属于信息交流,属于防御行为,不属于动物个体间信息交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3.(2023八上·盐田期末)牧羊人在放牧时只要管好头羊就行,其他羊会跟着头羊走。羊群中这种成员跟随“头羊”的行为属于( )
A.迁徙行为 B.贮食行为 C.社会行为 D.防御行为
【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羊群体内有羊头,有严格的等级次序,有分工,有首领,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这说明,羊群内动物之间存在组织,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属于社会行为,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社会行为,为基础题,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4.(2023八上·盐田期末)动物群体间的联系需要通过信息交流,下列不属于信息交流的是( )
A.长尾猴遇到蛇时发出叫声提醒同伴
B.蜜蜂通过跳舞告知同伴蜜源的方位
C.蚂蚁根据同伴留下的气味找到食物
D.乌贼遇到敌害时迅速释放大量墨汁
【答案】D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长尾猴遇到蛇时发出叫声提醒同伴,告诉同伙避免危险,属于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A不符合题意。
B、蜜蜂通过跳舞告知同伴蜜源的方位,属于动物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B不符合题意。
C、蚂蚁根据同伴留下的气味找到食物,这是蚂蚁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C不符合题意。
D、乌贼遇到敌害时迅速释放大量墨汁,这属于防御行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间的信息交流,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动物之间往往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5.(2023八上·南山期末)柑橘大实蝇是一种农业害虫,据报道,国际上已发现柑橘大实蝇的性外激素,成功突破了“果树控害”的难题。喷洒柑橘大实蝇性外激素直接干扰了柑橘大实蝇的( )
A.生长 B.通讯 C.运动 D.觅食
【答案】B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喷洒柑橘大实蝇性外激素直接干扰了柑橘大实蝇的通讯,从而起到控制害虫的作用;
故答案为:B。
【分析】(1)动物群体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动作、声音、气味等。
(2)动物群体之间信息交流的意义:在群体觅食、御敌、繁衍后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常见的信息交流方式:
①大雁飞翔时不断变换飞行“方阵”;
②蜜蜂的各种舞蹈;
③狒狒面部的各种复杂表情;
④蚂蚁的气味交流;
⑤雌性白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
6.(2023八上·五常期末)以下哪些动物具有社会行为( )
A.蚯蚓和蜜蜂 B.家鸽和狒狒 C.蚂蚁和大象 D.鲫鱼和蝗虫
【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 蚯蚓没有明确的分工,不具有社会行为,A不符合题意。
B、家鸽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不具有社会行,B不符合题意。
C、蚂蚁有明确的分工,有蚁后,因此有社会行为,大象有严格的等级、有首领,有社会行为,C符合题意。
D、鲫鱼和蝗虫没有明确的分工,不具有社会行为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社会行为,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群体内还形成等级,蜜蜂、狒狒、蚂蚁和大象都具有社会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具有社会行为。
7.(2023八上·朝阳期末)生物圈中的动物具有许多复杂的行为,下列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①羊②老虎③蜜蜂④青蛙⑤狒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答案】D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①羊群中的其他羊都会跟着头羊走是由于羊群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等级。有首领,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①正确。
②虎是单独生活的动物,因此“虎”不具有社会行为,②错误。
③蜜蜂有明确的分工,有一只蜂王,少数雄蜂和大量的工蜂,表明蜜蜂群体间有明确的分工、营社会行为,③正确。
④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不具有社会行为,④错误。
⑤狒狒是猴类中社群生活最为严密的一种,有明显的等级序位和严明的纪律,⑤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社会行为(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8.(2023八上·新会期末)野生亚洲象是列入《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的濒危物种之一,也是我国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据2021年6月4日的中国新闻网报道,15头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一路“逛吃”北迁。象群中由其中一头成年的雌象带领前行,其他成员跟着“首领”走的行为属于( )
A.领域行为 B.攻击行为 C.觅食行为 D.社会行为
【答案】D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领域行为是指动物占有领域的行为和现象。如“狗撒尿做标记”是狗的领域行为,A错误。
B.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B错误。
C.觅食行为是通过自身独特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与之密切相连的是贮食行为,各种动物都有贮食行为,鲸鱼吞吃小鱼;蟒追青蛙,C错误。
D.象的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象群中其他成员跟着“首领”走,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社会行为(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9.(2023八上·鹤岗期末)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动物“语言”的是( )
A.老虎捕食小鹿 B.鸟类通过叫声呼唤同伴
C.蜜蜂的“8”字舞 D.蚂蚁散发气味
【答案】A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老虎捕食小鹿属于捕食行为,没有体现出动物“语言”,A错误;
B、鸟类通过叫声呼唤同伴,体现了声音可以作为动物的“语言”,B正确;
C、蜜蜂的舞蹈动作是通过动作告诉其它工蜂蜜源的位置、方向,是信息交流的方式,C正确;
D、蚂蚁有许多腺体,能分泌费洛蒙(体外激素)。找到食物的工蚁回巢时,沿途会留下所分泌的费洛蒙来引导同类,可见,蚂蚁通过气味交流,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
10.(2023八上·紫金期末)珍妮·古道尔在观察黑猩猩时,发现名为“戈利亚”的黑猩猩地位最高,其他黑猩猩总是让其首先占有食物和配偶。黑猩猩们的这些行为属于( )
A.社会行为 B.取食行为 C.攻击行为 D.繁殖行为
【答案】A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珍妮 古道尔在观察黑猩猩时候,发现一个叫戈利亚的黑猩猩地位是最高的,其它黑猩猩总是让戈利亚首先占有食物,给它让路,可见黑猩猩群体中有等级制度,这属于社会行为,A符合题意。
B.取食行为是指动物获取食物的行为,B不符合题意。
C.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地位、食物、配偶等而发生的一系列行为,C不符合题意。
D.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等。
11.(2023八上·渭滨期末)下列动物行为中,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一组是()
①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②鸟类的各种鸣叫声③蚂蚁相互碰触角 ④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⑤遇到猎豹追捕,瞪羚会急转弯⑥狗一路走一路撒尿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①②③⑤
【答案】C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 ①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这属于群体内的信息交流;
②鸟类的各种鸣叫声,这是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属于群体内的信息交流;
③蚂蚁相互碰触角是通过动作进行信息交流的,属于群体内的信息交流;
④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这属于防御性为,不属于群体内的信息交流;
⑤到猎豹追捕,瞪羚会急转弯,这属于防御性为,不属于群体内的信息交流;
⑥狗一路走一路撒尿,这是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
根据以上所述,①②③⑥属于个体之间交流信息,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间的信息交流,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动物间的信息交流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
(2023八上·惠东期末) 2022年6到7月,广东省多地接连数日受强降水影响,降雨量打破历史同期纪录。清远的英德市及连江沿线多个乡镇处于大水浸泡之中,大量野生动物死于洪水或无家可归,对当地环境造成重大的影响。暴雨降临前,有人发现蚁群叼着卵茧、食物等有序地往高处转移,意识到可能会有暴雨,于是做了防洪措施,减少了财产的损失。据此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12.下列关于野生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使整个地球热闹非凡,缺少它们,自然界就会死气沉沉
B.能促进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能维持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D.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13.下列有关蚂蚁暴雨前的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蚂蚁能感知暴雨即将到来与遗传物质有关
B.暴雨前,蚁群叼着卵茧、食物等有序地往高处转移,说明蚂蚁具有社群行为
C.暴雨前蚂蚁搬家的行为和有人发现蚂蚁搬家于是跟着做了防洪措施的行为,都属于学习行为
D.蚂蚁之间主要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
【答案】12.A
13.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分析】(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在仿生和生物防治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2.动物能维持生态平衡中,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但能使整个地球热闹非凡,缺少它,自然界就会死气沉沉,不是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A不正确。
故答案为:A。
13.A.蚂蚁能感知暴雨即将到来与遗传物质有关,正确。
B.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暴雨前,蚁群叼着卵茧、食物等有序的往高处转移,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式,S属于社会行为,正确。
C.暴雨前蚂蚁搬家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有人发现蚂蚁搬家于是跟着做了防洪措施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错误。
D.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蚂蚁之间主要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正确。
故答案为:C。
14.(2023八上·昆明期末)动物借用“行为语言”传递信息,下列不是“行为语言”的是 ( )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B.蜜蜂发现蜜源跳“圆形舞”
C.蚊子凭借哺乳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寻找猎物
D.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答案】C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是通过气味传递信息,A不符合题意。
B.蜜蜂发现蜜源跳“圆形舞”是通过动作告诉其它工蜂蜜源的方向位置,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B不符合题意。
C.蚊子凭借哺乳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寻找猎物不属于传递信息行为,C符合题意。
D.老母鸡“咕咕”地召唤小鸡,是通过声音进行传递信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15.(2023八上·鞍山期末)在蚂蚁大家族中,蚂蚁用气味传递信息,如果一只蚂蚁不小心被碾碎,就会散发出强烈的气味,立即引起其它蚂蚁的警惕而处于攻击状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其它蚂蚁闻到气味形成的警惕行为对于蚂蚁的生存十分有利
B.蚂蚁用气味进行信息交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蚂蚁属于脊椎动物
D.蚂蚁群居生活,内部有明确的分工,这是典型的社会行为
【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其它蚂蚁闻到气味形成的警惕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因此其它蚂蚁闻到气味形成的警惕行为对于蚂蚁的生存十分有利,A正确。
B.蚂蚁个体之间用分泌物的气味进行交流,体现了种群内信息传递的功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
C.蚂蚁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是无脊椎动物,C错误。
D.像蚂蚁一样营社群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2)依据动物体内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脊椎动物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
16.(2023八上·渠县期末)鱼群中的一条鱼身体受伤后,就会分泌一种物质,鱼群中的其他个体觉察到这种物质的气味后,就会迅速逃走,这种物质和它产生的气味,起到的作用是( )
A.标记 B.求偶 C.攻击敌害 D.传递信息
【答案】D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受伤的鱼分泌的物质起提醒作用,属于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社会行为中的分工需要随时进行信息交流,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17.(2023八上·渠县期末)农业农村部消息,目前,红火蚁已传播至我国12个省份,435个县市区。红火蚁是蚂蚁的一种,被其蜇伤后会出现火灼感而被称为火蚁,是具有很强破坏力的入侵物种,下列关于红火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火蚁体内没有脊柱,是节肢动物,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B.红火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C.红火蚁是一种社会性昆虫,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
D.红火蚊进入新领地不会威胁当地原有生物,并有利于增强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答案】D
【知识点】社会行为;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A、红火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属于节肢动物,A正确;
B、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B正确;
C、红火蚁是一种营群体生活的昆虫,是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C正确;
D、红火蚁是具有很强破坏力的入侵物种,物种入侵会威胁当地的原有生物,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节肢动物的特征。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常见的节肢动物有昆虫、虾、蟹、蜈蚣等。
二、资料分析题
18.(2023八上·松原期末)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长期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名为“断鼻家族”(因该群体里一只象鼻子断了部分而得名)的亚洲象群持续迁移,辗转北上行进500余公里,一度进入昆明市辖区。一路上科学家在云南消防队的帮助下,通过无人机对其迁移轨迹进行24小时监测,并进行拍照和录像。2021年6月21日开始,在专业人员“引导”下,开始南回,于8月中旬回到普洱境内森林。有观点认为:象群首领经验不足,出现了迷路状况使得大象不停迁移;还有观点认为:近年来保护区内大象种群的恢复,个体数量的增加与人类活动带来栖息地减少,可食用植物减少,增加了大象的生存压力,迫使一些象群出走寻找更好的生存空间······“断鼻家族”一年余独特的旅行,北迁南回跨越万水千山,既让我们看到了人象和谐友爱的一幕幕,看到了我国多年来野生动物保护的成果,也让我们不禁为之担忧,未来象群是否还会出走······
(1)科学家利用无人机监测“断鼻家族”的迁移轨迹,并进行拍照和录像。这种研究动物的方法是_______(填字母)。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推测法
(2)亚洲象是亚洲大陆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生殖和发育特点是 。
(3)断鼻象群存在明显的首领,负责指挥群体活动,说明该群体存在 制度;其他成员在首领的带领下,相互配合,统一行动,说明该动物群体具有 行为。
(4)大象的鼻子不仅能呼吸,能喝水,也可发出声音,这些声音使象群成员间能够感知彼此,可以起到 的作用。
(5)亚洲象迁移行进中所到之处,对农田和庄稼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为缓解“人象冲突”,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投喂食物为大象建“食堂”,为群众购买了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等。以下做法你赞同的是_______(填字母)。
①保护野生亚洲象体现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
②当野生象与人类的利益产生冲突时,应当果断捕杀
③保护野生象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其栖息地
④保护野生动物就是要禁止利用野生动物资源
⑤保护野生动物要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
【答案】(1)A
(2)胎生哺乳
(3)等级;社会
(4)通讯(传递信息)
(5)B
【知识点】社会行为;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群体中的信息交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解答】解:(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用无人机跟踪监测象群行为的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
故填:观察法;
(2)哺乳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
故填:胎生哺乳;
(3)断鼻象群存在分工,有首领和群体行为,属于社会行为,存在等级;
故填:等级,社会;
(4)群体活动中需要随时进行信息传递,大象发出声音是为了进行传递信息;
故填: 通讯(传递信息) ;
(5)①保护野生亚洲象体现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①正确;
②即使野生象与人类的利益产生冲突,也不应当捕杀,②错误;
③保护野生象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其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③正确;
④保护野生动物并不是要禁止利用野生动物资源,而是合理利用,④错误;
⑤保护野生动物要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⑤正确
故填:B。
【分析】(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分化,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系统。
(2)社会行为指的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3)社会行为的特点: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群体内部还形成等级。
19.(2021八上·南海期末)阅读科普文章,回答问题。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中的“蚁”指的是白蚁。白蚁和蚂蚁虽然都叫蚁,但是蚂蚁属于膜翅目,而白蚁属于蜚蠊目,蜚蠊目中最常见的物种就是大家熟知的蟑螂。
白蚁群体中,蚁王和蚁后负责繁殖,工蚁担任开掘隧道、饲育幼蚁和蚁后等工作,兵蚁专司捍卫群体的职务。有的幼蚁会分化为繁殖蚁,他们具有趋光性,会寻找光亮的场所配对繁殖,建立新的白蚁族群。
有些白蚁能分泌酸性物质腐蚀混凝土,还有的会破坏木制建筑或家具。因此,白蚁像蟑螂一样令人讨厌。实际上,世界上有超过3000种白蚁,但其中能对人类房屋造成显著损害的不到3%。所有白蚁都是森林卫士,能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分解死亡树木,促进物质循环,一些白蚁还能改良土壤的性质,有利于植物生长。白蚁也是其他动物重要的蛋白质来源,是很多鸟类甚至猛禽在迁徙路上的救命补给。
(1)白蚁、蚂蚁和蟑螂都是昆虫,身体和 分节,其中身体分为 三部分,有 触角、两对翅和有 足。白蚁与 (选填“蚂蚁”或“蟑螂”)的亲缘关系更近。
(2)在白蚁的族群中,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具有 行为。蚁巢中个体间通过分泌的信息素进行 ,共同发展着属于它们的王国。
(3)有些白蚁分泌的酸性物质又会腐蚀建筑物和家具,为降低白蚁的危害,请根据材料中白蚁的习性提出相应的两条防治措施: 。
【答案】(1)附肢;头部、胸部和腹部;1对;3对;蟑螂
(2)分工;社会;通讯
(3)杀虫剂沾染在食物和身体上,可在蚁群中传递、引入食虫鸟类等天敌,取食白蚁、利用人工光源进行灯诱,减少扩散
【知识点】社会行为;生物防治;节肢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1)白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支持和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白蚁和蚂蚁虽然都叫蚁,但是它们的亲缘关系相距甚远。蚂蚁属于膜翅目,而白蚁被归到蜚蠊(lian) 目。蜚蠊目中最常见的物种就是大家熟知的蟑螂。可见白蚁与蟑螂的亲缘关系更近。
(2)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一窝白蚁由不同的成员组成,是具有明确分工合作的社会行为.群体内成员之间通过气味进行通讯,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动物可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蚂蚁个体之间主要依靠气味进行信息交流。
(3)为降低白蚁的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杀虫剂沾染在食物和身体上,可在蚁群中传递、引入食虫鸟类等天敌,取食白蚁、利用人工光源进行灯诱,减少扩散。
【分析】(1)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有三对足,一般有2对翅的特征都属于昆虫。
(2)社会行为是指同一种群的动物相互作用所表现的各种行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3 社会行为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八上·桂林期末)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蚂蚁搬家
B.乌贼遇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C.狼群围猎黄羊
D.头羊带领羊群迁到水草丰沛的地方
2.(2023八上·柳州期末)动物能利用动作、声音和气味等给同类传递信息进行通讯,以下不属于动物间通讯的是( )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B.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叫声
C.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各种舞蹈 D.黄鼬遇到敌害追击释放臭气
3.(2023八上·盐田期末)牧羊人在放牧时只要管好头羊就行,其他羊会跟着头羊走。羊群中这种成员跟随“头羊”的行为属于( )
A.迁徙行为 B.贮食行为 C.社会行为 D.防御行为
4.(2023八上·盐田期末)动物群体间的联系需要通过信息交流,下列不属于信息交流的是( )
A.长尾猴遇到蛇时发出叫声提醒同伴
B.蜜蜂通过跳舞告知同伴蜜源的方位
C.蚂蚁根据同伴留下的气味找到食物
D.乌贼遇到敌害时迅速释放大量墨汁
5.(2023八上·南山期末)柑橘大实蝇是一种农业害虫,据报道,国际上已发现柑橘大实蝇的性外激素,成功突破了“果树控害”的难题。喷洒柑橘大实蝇性外激素直接干扰了柑橘大实蝇的( )
A.生长 B.通讯 C.运动 D.觅食
6.(2023八上·五常期末)以下哪些动物具有社会行为( )
A.蚯蚓和蜜蜂 B.家鸽和狒狒 C.蚂蚁和大象 D.鲫鱼和蝗虫
7.(2023八上·朝阳期末)生物圈中的动物具有许多复杂的行为,下列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①羊②老虎③蜜蜂④青蛙⑤狒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8.(2023八上·新会期末)野生亚洲象是列入《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的濒危物种之一,也是我国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据2021年6月4日的中国新闻网报道,15头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一路“逛吃”北迁。象群中由其中一头成年的雌象带领前行,其他成员跟着“首领”走的行为属于( )
A.领域行为 B.攻击行为 C.觅食行为 D.社会行为
9.(2023八上·鹤岗期末)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动物“语言”的是( )
A.老虎捕食小鹿 B.鸟类通过叫声呼唤同伴
C.蜜蜂的“8”字舞 D.蚂蚁散发气味
10.(2023八上·紫金期末)珍妮·古道尔在观察黑猩猩时,发现名为“戈利亚”的黑猩猩地位最高,其他黑猩猩总是让其首先占有食物和配偶。黑猩猩们的这些行为属于( )
A.社会行为 B.取食行为 C.攻击行为 D.繁殖行为
11.(2023八上·渭滨期末)下列动物行为中,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一组是()
①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②鸟类的各种鸣叫声③蚂蚁相互碰触角 ④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⑤遇到猎豹追捕,瞪羚会急转弯⑥狗一路走一路撒尿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①②③⑤
(2023八上·惠东期末) 2022年6到7月,广东省多地接连数日受强降水影响,降雨量打破历史同期纪录。清远的英德市及连江沿线多个乡镇处于大水浸泡之中,大量野生动物死于洪水或无家可归,对当地环境造成重大的影响。暴雨降临前,有人发现蚁群叼着卵茧、食物等有序地往高处转移,意识到可能会有暴雨,于是做了防洪措施,减少了财产的损失。据此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12.下列关于野生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使整个地球热闹非凡,缺少它们,自然界就会死气沉沉
B.能促进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能维持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D.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13.下列有关蚂蚁暴雨前的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蚂蚁能感知暴雨即将到来与遗传物质有关
B.暴雨前,蚁群叼着卵茧、食物等有序地往高处转移,说明蚂蚁具有社群行为
C.暴雨前蚂蚁搬家的行为和有人发现蚂蚁搬家于是跟着做了防洪措施的行为,都属于学习行为
D.蚂蚁之间主要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
14.(2023八上·昆明期末)动物借用“行为语言”传递信息,下列不是“行为语言”的是 ( )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B.蜜蜂发现蜜源跳“圆形舞”
C.蚊子凭借哺乳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寻找猎物
D.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15.(2023八上·鞍山期末)在蚂蚁大家族中,蚂蚁用气味传递信息,如果一只蚂蚁不小心被碾碎,就会散发出强烈的气味,立即引起其它蚂蚁的警惕而处于攻击状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其它蚂蚁闻到气味形成的警惕行为对于蚂蚁的生存十分有利
B.蚂蚁用气味进行信息交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蚂蚁属于脊椎动物
D.蚂蚁群居生活,内部有明确的分工,这是典型的社会行为
16.(2023八上·渠县期末)鱼群中的一条鱼身体受伤后,就会分泌一种物质,鱼群中的其他个体觉察到这种物质的气味后,就会迅速逃走,这种物质和它产生的气味,起到的作用是( )
A.标记 B.求偶 C.攻击敌害 D.传递信息
17.(2023八上·渠县期末)农业农村部消息,目前,红火蚁已传播至我国12个省份,435个县市区。红火蚁是蚂蚁的一种,被其蜇伤后会出现火灼感而被称为火蚁,是具有很强破坏力的入侵物种,下列关于红火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火蚁体内没有脊柱,是节肢动物,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B.红火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C.红火蚁是一种社会性昆虫,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
D.红火蚊进入新领地不会威胁当地原有生物,并有利于增强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二、资料分析题
18.(2023八上·松原期末)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长期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名为“断鼻家族”(因该群体里一只象鼻子断了部分而得名)的亚洲象群持续迁移,辗转北上行进500余公里,一度进入昆明市辖区。一路上科学家在云南消防队的帮助下,通过无人机对其迁移轨迹进行24小时监测,并进行拍照和录像。2021年6月21日开始,在专业人员“引导”下,开始南回,于8月中旬回到普洱境内森林。有观点认为:象群首领经验不足,出现了迷路状况使得大象不停迁移;还有观点认为:近年来保护区内大象种群的恢复,个体数量的增加与人类活动带来栖息地减少,可食用植物减少,增加了大象的生存压力,迫使一些象群出走寻找更好的生存空间······“断鼻家族”一年余独特的旅行,北迁南回跨越万水千山,既让我们看到了人象和谐友爱的一幕幕,看到了我国多年来野生动物保护的成果,也让我们不禁为之担忧,未来象群是否还会出走······
(1)科学家利用无人机监测“断鼻家族”的迁移轨迹,并进行拍照和录像。这种研究动物的方法是_______(填字母)。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推测法
(2)亚洲象是亚洲大陆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生殖和发育特点是 。
(3)断鼻象群存在明显的首领,负责指挥群体活动,说明该群体存在 制度;其他成员在首领的带领下,相互配合,统一行动,说明该动物群体具有 行为。
(4)大象的鼻子不仅能呼吸,能喝水,也可发出声音,这些声音使象群成员间能够感知彼此,可以起到 的作用。
(5)亚洲象迁移行进中所到之处,对农田和庄稼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为缓解“人象冲突”,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投喂食物为大象建“食堂”,为群众购买了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等。以下做法你赞同的是_______(填字母)。
①保护野生亚洲象体现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
②当野生象与人类的利益产生冲突时,应当果断捕杀
③保护野生象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其栖息地
④保护野生动物就是要禁止利用野生动物资源
⑤保护野生动物要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
19.(2021八上·南海期末)阅读科普文章,回答问题。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中的“蚁”指的是白蚁。白蚁和蚂蚁虽然都叫蚁,但是蚂蚁属于膜翅目,而白蚁属于蜚蠊目,蜚蠊目中最常见的物种就是大家熟知的蟑螂。
白蚁群体中,蚁王和蚁后负责繁殖,工蚁担任开掘隧道、饲育幼蚁和蚁后等工作,兵蚁专司捍卫群体的职务。有的幼蚁会分化为繁殖蚁,他们具有趋光性,会寻找光亮的场所配对繁殖,建立新的白蚁族群。
有些白蚁能分泌酸性物质腐蚀混凝土,还有的会破坏木制建筑或家具。因此,白蚁像蟑螂一样令人讨厌。实际上,世界上有超过3000种白蚁,但其中能对人类房屋造成显著损害的不到3%。所有白蚁都是森林卫士,能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分解死亡树木,促进物质循环,一些白蚁还能改良土壤的性质,有利于植物生长。白蚁也是其他动物重要的蛋白质来源,是很多鸟类甚至猛禽在迁徙路上的救命补给。
(1)白蚁、蚂蚁和蟑螂都是昆虫,身体和 分节,其中身体分为 三部分,有 触角、两对翅和有 足。白蚁与 (选填“蚂蚁”或“蟑螂”)的亲缘关系更近。
(2)在白蚁的族群中,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具有 行为。蚁巢中个体间通过分泌的信息素进行 ,共同发展着属于它们的王国。
(3)有些白蚁分泌的酸性物质又会腐蚀建筑物和家具,为降低白蚁的危害,请根据材料中白蚁的习性提出相应的两条防治措施: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CD.蚂蚁搬家、狼群围猎黄羊、 头羊带领羊群迁到水草丰沛的地方,均属于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ACD不符合题意。
B.乌贼遇到威胁时释放墨汁属于防御行为,不同种动物之间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等。
2.【答案】D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属于信息交流,A不符合题意。
B.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叫声,这是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B不符合题意。
C.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各种舞蹈,这是属于动作进行信息交流,C不符合题意。
D.黄鼬遇到敌害追击释放臭气,不属于信息交流,属于防御行为,不属于动物个体间信息交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3.【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羊群体内有羊头,有严格的等级次序,有分工,有首领,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这说明,羊群内动物之间存在组织,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属于社会行为,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社会行为,为基础题,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4.【答案】D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长尾猴遇到蛇时发出叫声提醒同伴,告诉同伙避免危险,属于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A不符合题意。
B、蜜蜂通过跳舞告知同伴蜜源的方位,属于动物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B不符合题意。
C、蚂蚁根据同伴留下的气味找到食物,这是蚂蚁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C不符合题意。
D、乌贼遇到敌害时迅速释放大量墨汁,这属于防御行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间的信息交流,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动物之间往往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5.【答案】B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喷洒柑橘大实蝇性外激素直接干扰了柑橘大实蝇的通讯,从而起到控制害虫的作用;
故答案为:B。
【分析】(1)动物群体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动作、声音、气味等。
(2)动物群体之间信息交流的意义:在群体觅食、御敌、繁衍后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常见的信息交流方式:
①大雁飞翔时不断变换飞行“方阵”;
②蜜蜂的各种舞蹈;
③狒狒面部的各种复杂表情;
④蚂蚁的气味交流;
⑤雌性白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
6.【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 蚯蚓没有明确的分工,不具有社会行为,A不符合题意。
B、家鸽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不具有社会行,B不符合题意。
C、蚂蚁有明确的分工,有蚁后,因此有社会行为,大象有严格的等级、有首领,有社会行为,C符合题意。
D、鲫鱼和蝗虫没有明确的分工,不具有社会行为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社会行为,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群体内还形成等级,蜜蜂、狒狒、蚂蚁和大象都具有社会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具有社会行为。
7.【答案】D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①羊群中的其他羊都会跟着头羊走是由于羊群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等级。有首领,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①正确。
②虎是单独生活的动物,因此“虎”不具有社会行为,②错误。
③蜜蜂有明确的分工,有一只蜂王,少数雄蜂和大量的工蜂,表明蜜蜂群体间有明确的分工、营社会行为,③正确。
④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不具有社会行为,④错误。
⑤狒狒是猴类中社群生活最为严密的一种,有明显的等级序位和严明的纪律,⑤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社会行为(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8.【答案】D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领域行为是指动物占有领域的行为和现象。如“狗撒尿做标记”是狗的领域行为,A错误。
B.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B错误。
C.觅食行为是通过自身独特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与之密切相连的是贮食行为,各种动物都有贮食行为,鲸鱼吞吃小鱼;蟒追青蛙,C错误。
D.象的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象群中其他成员跟着“首领”走,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社会行为(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9.【答案】A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老虎捕食小鹿属于捕食行为,没有体现出动物“语言”,A错误;
B、鸟类通过叫声呼唤同伴,体现了声音可以作为动物的“语言”,B正确;
C、蜜蜂的舞蹈动作是通过动作告诉其它工蜂蜜源的位置、方向,是信息交流的方式,C正确;
D、蚂蚁有许多腺体,能分泌费洛蒙(体外激素)。找到食物的工蚁回巢时,沿途会留下所分泌的费洛蒙来引导同类,可见,蚂蚁通过气味交流,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
10.【答案】A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珍妮 古道尔在观察黑猩猩时候,发现一个叫戈利亚的黑猩猩地位是最高的,其它黑猩猩总是让戈利亚首先占有食物,给它让路,可见黑猩猩群体中有等级制度,这属于社会行为,A符合题意。
B.取食行为是指动物获取食物的行为,B不符合题意。
C.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地位、食物、配偶等而发生的一系列行为,C不符合题意。
D.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等。
11.【答案】C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 ①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这属于群体内的信息交流;
②鸟类的各种鸣叫声,这是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属于群体内的信息交流;
③蚂蚁相互碰触角是通过动作进行信息交流的,属于群体内的信息交流;
④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这属于防御性为,不属于群体内的信息交流;
⑤到猎豹追捕,瞪羚会急转弯,这属于防御性为,不属于群体内的信息交流;
⑥狗一路走一路撒尿,这是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
根据以上所述,①②③⑥属于个体之间交流信息,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间的信息交流,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动物间的信息交流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
【答案】12.A
13.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分析】(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在仿生和生物防治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2.动物能维持生态平衡中,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但能使整个地球热闹非凡,缺少它,自然界就会死气沉沉,不是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A不正确。
故答案为:A。
13.A.蚂蚁能感知暴雨即将到来与遗传物质有关,正确。
B.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暴雨前,蚁群叼着卵茧、食物等有序的往高处转移,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式,S属于社会行为,正确。
C.暴雨前蚂蚁搬家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有人发现蚂蚁搬家于是跟着做了防洪措施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错误。
D.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蚂蚁之间主要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正确。
故答案为:C。
14.【答案】C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是通过气味传递信息,A不符合题意。
B.蜜蜂发现蜜源跳“圆形舞”是通过动作告诉其它工蜂蜜源的方向位置,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B不符合题意。
C.蚊子凭借哺乳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寻找猎物不属于传递信息行为,C符合题意。
D.老母鸡“咕咕”地召唤小鸡,是通过声音进行传递信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15.【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其它蚂蚁闻到气味形成的警惕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因此其它蚂蚁闻到气味形成的警惕行为对于蚂蚁的生存十分有利,A正确。
B.蚂蚁个体之间用分泌物的气味进行交流,体现了种群内信息传递的功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
C.蚂蚁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是无脊椎动物,C错误。
D.像蚂蚁一样营社群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2)依据动物体内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脊椎动物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
16.【答案】D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受伤的鱼分泌的物质起提醒作用,属于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社会行为中的分工需要随时进行信息交流,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17.【答案】D
【知识点】社会行为;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A、红火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属于节肢动物,A正确;
B、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B正确;
C、红火蚁是一种营群体生活的昆虫,是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C正确;
D、红火蚁是具有很强破坏力的入侵物种,物种入侵会威胁当地的原有生物,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节肢动物的特征。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常见的节肢动物有昆虫、虾、蟹、蜈蚣等。
18.【答案】(1)A
(2)胎生哺乳
(3)等级;社会
(4)通讯(传递信息)
(5)B
【知识点】社会行为;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群体中的信息交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解答】解:(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用无人机跟踪监测象群行为的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
故填:观察法;
(2)哺乳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
故填:胎生哺乳;
(3)断鼻象群存在分工,有首领和群体行为,属于社会行为,存在等级;
故填:等级,社会;
(4)群体活动中需要随时进行信息传递,大象发出声音是为了进行传递信息;
故填: 通讯(传递信息) ;
(5)①保护野生亚洲象体现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①正确;
②即使野生象与人类的利益产生冲突,也不应当捕杀,②错误;
③保护野生象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其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③正确;
④保护野生动物并不是要禁止利用野生动物资源,而是合理利用,④错误;
⑤保护野生动物要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⑤正确
故填:B。
【分析】(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分化,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系统。
(2)社会行为指的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3)社会行为的特点: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群体内部还形成等级。
19.【答案】(1)附肢;头部、胸部和腹部;1对;3对;蟑螂
(2)分工;社会;通讯
(3)杀虫剂沾染在食物和身体上,可在蚁群中传递、引入食虫鸟类等天敌,取食白蚁、利用人工光源进行灯诱,减少扩散
【知识点】社会行为;生物防治;节肢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1)白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支持和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白蚁和蚂蚁虽然都叫蚁,但是它们的亲缘关系相距甚远。蚂蚁属于膜翅目,而白蚁被归到蜚蠊(lian) 目。蜚蠊目中最常见的物种就是大家熟知的蟑螂。可见白蚁与蟑螂的亲缘关系更近。
(2)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一窝白蚁由不同的成员组成,是具有明确分工合作的社会行为.群体内成员之间通过气味进行通讯,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动物可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蚂蚁个体之间主要依靠气味进行信息交流。
(3)为降低白蚁的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杀虫剂沾染在食物和身体上,可在蚁群中传递、引入食虫鸟类等天敌,取食白蚁、利用人工光源进行灯诱,减少扩散。
【分析】(1)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有三对足,一般有2对翅的特征都属于昆虫。
(2)社会行为是指同一种群的动物相互作用所表现的各种行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