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4 10:4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达标卷
(分数: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基础田园。 (32分)
1.用“ "画出句子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3分)
(1)众多弓弩(nú nǔ)手一起说:“谢谢曹丞(chéng chěng) 相的箭。”
(2)武松踉(liáng liàng)跄走来,就血泊(bó pō)里用双手来提,哪里提得动!
(3)碣上有一行楷(kāi kǎi)书大字,镌(juàn juān)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2.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9分)
(1)他作为学习wěi yuán( ),不应该dù jì( ) 他人,而应该dū cù( )他人学习。
(2)武松tuō zhe( )哨棒,来到shú xi( ) 的shān gāng ( )上,在哨棒断作liǎng jié( )的情况下,赤手空拳打死了猛虎
3.读句子,写出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钱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
莫不是:
(2)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
喜不自胜:
(3)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序齿排班:
(4)众人皆仰面睃眼说:"有趣,有趣"。
仰面睃眼:
4.以下词语的意思描述不恰当的是( )(4分)
A. 榜文:旧时官府张贴的文告。
B. 客官:旧时对观看演出的观众的称呼。
C. 印信:公私印章的总称。
D. 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5.写出以下句子描写的是本单元课文中的哪位人物。(4分)
(1)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 一双怪眼 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 )
(2)身躯凛凛,相貌堂堂。 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
难敌之威风;话语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 )
(3)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 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 胜三分。 ( )
(4)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飘飘然有神仙之慨。
( )
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 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 一边大声呐喊。
①"一字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 ,又不留空当,使 。
②"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 ,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 。
③ 从这个句子中可以看出诸葛亮 。
(2)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写出句子的含义:
二、课文链接。 (10分)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8分)
(1)《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故事的起因是与曹军作战,需要十万支箭。 ( )
(2)《景阳冈》这个故事中,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冈这两个情节,为写他勇打猛虎做了很好的铺垫。 ( )
(3)《猴王出世》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石猴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重点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的特点。 ( )
(4)《红楼春趣》讲述了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情景。 ( )
2.把下面的古诗补充完整。(2分)
人闲桂花落, 。月出惊山鸟, 。
三、国学实践。 ( 6 分 )
1.下面对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吴用,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智取生辰纲。
B. 《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经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被后人敬仰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关羽。
C. 《西游记》中,孙悟空到东海强要宝贝,闹地府销毁死籍,于是玉皇大帝准备派天兵天将去捉拿,是太白金星出面劝说,主张招安这个闹事的猴子。
D. 我国四大名著中大闹五台山、大闹清风寨的人分别是武松、花荣。
2.下列人物与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刘备——临终托孤 B. 诸葛亮——三气周瑜
C. 孙权——跨江击刘表 D. 关羽——水淹七军
四 、课内阅读。(8分)
景阳冈(节选)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 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 住, 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 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1.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是( )(2分)
A. 哪里也放松。 B. 哪里也放松一点儿。 C. 一点儿也不放松。
2.文中描写武松打虎动作的词语有; ,这些词语生动地凸显了武松打虎的 。(2分)
3.文中描写老虎的表现,目的是 。(2分)
4.有人说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不对的,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2分)
五 、课外阅读。(14分)
空城计
罗贯中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 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 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 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 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 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 父亲何故便退兵 "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 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 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 ”孔明曰:“此人料吾生 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 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1.联系上下文,猜测下列词语的含义。(2分)
(1)尽皆失色;
(2)弃城而走;
2.第一段描述诸葛亮面临着怎样的危急情势 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敌我力量悬殊。 B. 敌军来势凶猛,没有任何准备。
C.身边别无大将,众官"失色"。 D. 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写出诸葛亮 (4分)
4.空城计成功的原因有( )(多选)(2分)
A. 诸葛亮能准确分析形势。 B. 诸葛亮富有冒险精神。
C.诸葛亮临危不慌,做事果断。 D. 诸葛亮对司马懿非常了解。
5.文中的司马懿和司马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分)
六、习作天地。(30分)
最近,你读了哪些经典作品 请你选择感触最深的作品,写出读后感。
要求:1.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2.真实、具体地写出自己的感想。
第二单元达标卷参考答案
一、1. (1)nú chéng (2)liàng pō (3)kǎi juān
2. (1)委员 妒忌 督促 (2)拖着 熟悉 山冈 两截
3. (1)难道不是。 (2)高兴得自己都觉得受不了。
(3)同在一起的人,按年龄长幼来排列顺序。
(4)仰着头斜着眼睛看。
4.B
5. (1)孙悟空 (2)武松 (3)林黛玉 (4)诸葛亮
6. (1)①走散 受箭面积大 ② 出来射箭 目标、方向 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2)近来景阳冈上有老虎袭击过往行人,如果有要 过冈的客商,可以趁着正午时分成群结队过冈,请 小心谨慎,不要不听劝阻,损伤自己。
二、1. (1)× (2) √ (3)× (4) √ 2.夜静春山空 时鸣春涧中
三、1.D 2.C
四、1.C
2.揪、按、踢、打 英雄气势
3.衬托武松的勇猛无畏
4.示例: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武松明知有虎,却要上 山,说明他勇敢大胆,武艺高强。
五、1. (1)全都变了脸色。 (2)丢弃城逃走。
2.D
3.神态、动作 镇定自若
4.ACD
5.司马懿生性多疑,司马昭年轻气盛。
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