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教案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教案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3 19:0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沂市瓦窑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集思广益 时效课堂
课时总编号: 第 课时 年 月 日 星期 主备人
课题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
学习 目标 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 把握孟子的“四端”说。 3. 梳理本文的说理思路,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
学习 重点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
学习难点 1、把握孟子的“四端”说。 2、梳理本文的说理思路,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
学习 方法 合作探究: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探讨课文的深刻内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学科组共案 用案人自我创新
一、情景导入 自由诵读: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思考:从以上的言论中,你读出了谁? 追问----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孟子? 二、亮出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 3.梳理本文的说理思路,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 三、走进作者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的主要思想就是:仁、义、善。孟子有如下一些言论和思想: 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因而他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 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仁政就是对人民"省刑罚,薄税敛。"他从历史经验总结出"暴其民甚,则以身弑国亡,"又说三代得天下都因为仁,由于不仁而失天下。强调发展农业,体恤民众,关注民生。 在价值观方面,他强调舍身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强调要以“礼义”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为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放弃礼义,“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关于《孟子》一书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我们的教科书一样。 《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孟子》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篇目有: 《梁惠王》上、下 《公孙丑》上、下 《滕文公》上、下 《离娄》上、下 《万章》上、下 《告子》上、下 《尽心》上、下 历史背景 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封建制已经在各国确立。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互相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割据混战的局面已成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在尖锐激烈的社会变革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下,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都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孟子也针对社会现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便是其中的一篇。 六、题目释义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不忍人之心”,指怜爱别人的心。 “忍人”,狠心对待别人。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的观点,即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 七、初读课文——文意疏通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注释: 忍人:狠心对待别人。 斯:于是,就。 以:用。 运:运转,转动。 译文: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有怜爱别人的心,于是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爱别人的心实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转动东西一样容易了。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状语后置句) ,非恶其声而然也。 注释: 所以:…的原因。 今:表假设,如果。 乍:突然。 怵惕:惊骇,恐惧。 恻隐:哀痛,怜悯。 内:同“纳”,结交。 要:求取。 恶:厌恶。 然:这样。 译文: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是因为)如果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了,都会产生惊奇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和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恐惧同情心理的。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解释:羞恶: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 译文: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解释:而:表转折。 贼:名词作动词,伤害。 译文: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重点词语解释: 然:通“燃”。 达:流通,指泉水涌出。 苟:如果。 保:使…安定。 事:侍奉。 译文: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导学探究 1、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有哪些内容? 明确: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四心”。 这“四心”是“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或者说是“四端”。 2、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由开头至“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见解,认为以“不忍人之心”而行“不忍人之政”,天下就会大治。 第二层由“所以谓人皆有不认人之心者”至“非恶其声而然也”,举例证明中心论点。 第三层从“由是观之”到文末。阐述“四端”,并将其与“仁、义、礼、智”相配论述,并指出扩充“四端”的重要性。 3、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正面: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反面: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比喻论证(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举例论证(今人将见孺子将入于井…) 九、课堂归纳小结 1、主题归纳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即由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因为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施行认证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2、梳理脉络 不忍人之心 恻隐之心——仁之端 火始然 泉始达 扩而充之——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羞恶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
3、请结合《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简要分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点。 点拨: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表现了《孟子》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喜欢使用譬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特点。 (1)语言气势雄健。李泽厚说,孟文以相当整齐的排比句法为形式,极力增强它在逻辑推理中的情感色彩和情感力量,从而使其说理具有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以上四个句子结构相同,字数相等,不仅气势上得到了提升,且其所要表达的“性善论”基本思想,也清晰明了,使人印象深刻。 (2)善譬巧喻。孟子的比喻易而生动有趣。他往往以生活常理就近设譬,运用灵活,精辟允当,一语中的,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孟子用了比喻的手法,就像火开始燃烧(最终会形成燎原之势),就像泉水开始流出(最终将汇聚成大江大河),将“扩而充之”的意义深入浅出地进行了阐述。 拓展延申 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代,政治经济发生剧变,王权衰落,诸侯争霸,各国开放政权以延揽人才。又因为人口的增加,土地分配困难。社会发生剧变,民生苦痛日增。于是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等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思想。 随着教育的推广、思想的自由出现了诸子争鸣,百家蜂起的局面。史上称这一时期为“诸子百家”时期。 此时期出现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一批思想家。其中包括儒家代表孔孟,道家创始人老庄、法家的韩非子等等,给中国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孟子思想 孟子思想 哲学思想—性善论:“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四端→四德。 政治思想—仁政论:保民而王;民贵君轻。 保民而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 4、孟子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1).孟子性善论、仁义论在现实生活中把人性向善的方面引导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维持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鼓舞人们发挥主体能动性,自觉地接受教化与环境的培育与熏陶,将社会道德作为人的行为的自觉规范,促进人们道德责任感的形成。 (2).孟子他强调治国要爱民、与民同忧同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深刻地阐述了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要借鉴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吸取孟子以民为本思想的精华,不断培养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相信人民,依靠人民。 (3).孟子等古代儒家提倡“忠”的原则是对别人尽心尽责,有利于培养人民对民族国家的热爱。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大力提倡忠于民族、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这是每一个国民的崇高职责。 (4).为了维持社会的和谐统一,孟子提出了一套对社会进行经济约制的主张。这主要包括社会分工和产品交换制度、制民恒产的土地制度、薄收赋税的制度,我们应当传承、弘扬、借鉴孟子思想的优秀部分,增强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孟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就是协调经济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发展。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布置作业 你读过孟子的哪些文章,根据你的理解,写一段对孟子及其思想的评价文字。300字左右。
板书 设计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不忍人之政 恻隐---仁 人皆有 四心 羞恶---义 四端 不忍人 辞让---礼 行仁政 之心 是非---智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