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下)一单元测试题(2)
一、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供电(gōng) 倭瓜(wō) 旖旎(nǐ)
B、秉承(bīng) 华侨(qiáo) 幼稚(zhì)
C、篝火(rán) 缭乱(liǎo) 蚌壳(bàng)
D、燕山(yàn) 玷污(diàn) 无垠(yín)
二、看拼音,写词语。(5分)
1、天刚一破xiǎo( ),农民伯伯 们就扛着chú tóu( )到田里耕
yún( )了。
2、蚂zhà( )在草丛中闲guàng( ),hú( )蝶在yīng( )
花上飞来飞去,蜜蜂也wēng wēng( )地采蜜,好一幅风景画啊!
三、选择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1、短笛无腔信口吹。 ( )
A、话 B、说话的腔调 C、曲调
2、也傍桑田学种瓜。 ( )
A、靠近 B、依靠、依附 C、临近(指时间)
3、哪里会溜得准 ,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 )
A、开玩笑,逗 B、扰乱;搅扰 C、干 ,弄,搞
4、处祖父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 ( )
A、担负 B、享有 C、遭受
四、把下列是词语补充完整, 并完成练习 。(8分)
风( )雪( ) 不可( )( ) 不厌( )( )
( )( )大悟 ( )乡( )井 茂林( )( )
( )辰( )景 ( )书( )画
1、“( )乡( )井”的反义词是 。(1分)
2、上述词语中,描写风景的的是 。(1分)
3、从上述词语中任选一个造句(2分)
五、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5分)
1、( )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 )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
2、祖父浇菜,我也过来,但( )往菜上浇,( )拿着水瓢,拼尽了力
气,把水往天上一扬。
3、我当时( )还不懂什么叫诗兴,( )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
萌动。
4、太阳( )出来,榆树的叶子( )快掉光了。
5、我们中华民族诸多 有气节的人物( )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 )是
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六、句子练习。(16分)
1、按要求写句子。(12分)
(1)改为陈述句.(4分)
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蜻蜓习得那么快,哪里追得上?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翻译句子)
(3)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闷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这句话围绕着“ ”字展开的,请你再写一句(3分)
(4)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际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
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过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
亮,无论如何也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这些话主要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我也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写一段话(3分)
2、选择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把序号填入括号里。
A、比喻 B、设问 C、拟人 D、排比
(1)蜜蜂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只小毛
球不动了。 ( )
(2)花开了,就像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
似的。 ( )
(3)它们是从谁家出来的,又要飞到哪一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迢迢牵牛星》一诗取材于我国惬意故事《 》。这首诗通过诗句“
, ”描写了牛郎和织女虽然只一水这隔,但他们只能含情脉 脉 不能言语交谈的爱情故事。
2、小雪马上就要升入初中了,她想用诗句“ , ”座右铭,时刻告诫自己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以免长大了后悔。
3、《北京的春节》中“京味儿语言”十分有特点,生活是类似这样的语言还有很多,如当一个人话多,每天没完没了,就叫他 ;形容馊主意、歪门邪道的做法的词语是 ;每天总是伺候人、打杂儿,人们称这样的人为 。
(选择的词语:话匣子、碎催 、幺娥子、纳闷儿)
4、《寒食》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子,有效地衬托出全城皆已沉浸在常有春意之中的盛况的句子是 ‘
5、《十五夜望 月》中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描绘月光皎洁的诗句是 , 。
6、《藏戏》一文以 句开头概括介绍藏戏的三大特点: 、
、 。
八、阅读理解。
(一 )课内阅读。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鸭:,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 八这天,家爱都熬借 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而外,这一天还要泡腊 八蒜,把蒜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1)千古不变文中“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我能写出一条关于天气的谚
语 。
(2)“这不是粥,而是小型农业展览会”这是一个 句,把腊八粥说成
,说明 。
(3)“色味双美”的意思是瘣和味道都很好,用横线画出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 (4)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怎样的,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语
句。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节日往往最能集中地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西方的圣诞、复活、感恩等节日,大多带有宗教色彩,有的也留着历史遗迹。节日在每个人的童年回忆中,必然占有极为特殊的位置,无论多么穷的家里,圣诞节也得挂满五色,小灯泡的小树。孩子们一夜醒来,袜子里总会有慈祥的圣诞老人送的什么礼物。圣诞凌晨 ,孩子们还可以到别人家门前去唱歌,讨点零花钱。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 ,纽扣上戴一串葵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老虎什么似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有关,多么高雅的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再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能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个月。平时不放假 ,交通没现在方便 ,放了假店员也不去家。那一月里,家一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的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还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宫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进来,所以能把风气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打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60年代初的一个春节,厂甸又开市。而且正月十五,北海还举行了花灯晚会。当时我一边逛灯一边想:是呀,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要去掉,可像这样季节性的游乐恢复起来,岂不大可丰富一下市民的生活。
1、请你找出文中的一句过渡句,并写下来。
2、作者在文中都介绍了哪些花灯,请最少说出三种来。
3、文中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中国一些传统节日,读一读,请完成填空。
五月:节日名为 七月:节日名为:
八月:节日名为: 九月:节日名为:
以上的月份指的都是 历月份。
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
4、作者介绍中国人过春节的情景,为什么要选写西方人如何过圣诞节?
九、习作:
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介绍一种风俗。或写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
历,题目自拟。
附参考答案
一、选正确读音。A
二、看拼音,写词语。1、晓,锄头,耘,2、蚱,逛,蝴,樱,嗡嗡,
三、选择正确解释。1、C、 2、A。3、B,4、B
四、补充词语。填空。花月,开交,其烦,大彻,离背,良美,修竹,能善。
1、落叶归根, 2、风花雪月,茂林修竹,
3、解放 前穷苦人大多离乡背井去逃荒。
五、填 关联词。1、因为……所以……2、不是……而是…… 3、虽然……但是……
4、略。5、无论……都……
六、句子练习、1、(1)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2)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铮。
(3)热,略 (4)对比 略
2、(1)A,(2)排比,拟人,(3)设问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1、牛郎织女,盈盈一水间,脉 脉 不得语。
2、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话匣子 ,幺蛾子。纳闷儿。 4、日暮汉宫伟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今 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6、戴面具。没舞台,时间长、
八、阅读理解。略
九、习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