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2《五石之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2《五石之瓠》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3 19:2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沂市瓦窑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集思广益 时效课堂
课时总编号: 第 课时 年 月 日 星期 主备人
课题 《五石之瓠》 老子
学习 目标 1.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 2.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庄子的生平经历,《庄子》的文学地位。 3.通过小组合作,梳理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4.理解该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初步感知庄子的“无用之用”。
学习 重点 1、落实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 2、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 3、学习以喻说理的写法。
学习难点 1、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与作品。 2、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
学习 方法 合作探究: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探讨课文的深刻内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学科组共案 用案人自我创新
一、情景导入 濠梁之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庄子看着水里的鲦鱼说:“鲦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断定的。”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河边上知道的。” 引导分析理解:惠施是先秦名家的代表人物,和庄子既是朋友,又是论敌。《庄子》一书,记载了他们之间的许多辩论,这只是其中的一次。这个故事是很有名的,受到古今中外读者的欣赏。他们的辩论究竟谁是谁非,谁输谁赢,历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名家是研究逻辑的,从逻辑上说,似乎惠施占了上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人怎么知道鱼的心理呢?但从审美体验上说,庄子也是有道理的,任何动物的动作、表情,痛苦或快乐,人是可以凭观察体验到的。 二、活动一 活动要求:小组派代表展示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从音量大小、字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恰当、是否饱含感情等方面进行点评。 五石(shí) 瓠(hù) 瓠落(huò) 呺然(xiāo) 掊之(pǒu) 不龟手(jūn) 洴澼絖(píng pì kuàng) 鬻(yù) 越有难(nàn) 三、活动二 活动要求:小组派代表讲述庄子、惠子的生平经历,《庄子》的文学地位,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进行补充。 1、作者介绍 庄子(约前369一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和老子并称“老庄”。 2、人物生平 出身宋国 周烈王七年(约公元前369年),庄子出生于宋国蒙邑。 漆园为吏(公元前344年——公元前310年) 课徒著书(公元前309年——公元前298年) 因病辞世(公元前286年) 庄子因病辞世,享年八十四岁。是年,齐灭宋,宋王偃死于魏地温。 3、思想 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自己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主张天道观念、自由思想、平等思想、辨证思想、相对主义、游世思想。 4、作品简介 《庄子》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道家经典之一。《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文章已完全突破了语录形式而发展成为专题论文。《庄子》的散文想象奇特,结构变化多端,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5、惠子(约前369一前286) 惠氏,名施,即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文哲大师庄子的至交好友。他是合纵抗秦的主要倡导者,魏齐楚对抗秦国。 活动三 活动要求:比对小组代表课前在黑板上书写的表格,小组合作,查缺补漏,积累重点字词的意思,合力疏通文章。 实词虚词句式贻、瓠、树、实、石、坚、呺然、掊、固、大、龟、洴(píng)、澼(pì )、絖(kuàng)、鬻(yù)、说、将、水、裂地、封、一、所用、虑、大樽而、以为、为判断句、状语后置句
五、活动四 活动要求:小组合作,思考下列问题: 1.惠子和宋人有什么相同点?庄子和客有什么相同点? 2.惠子和庄子各自引用了“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有什么用意? 3.文中塑造了庄子、惠子什么样的形象? 4.这篇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1.惠子和宋人有什么相同点?庄子和客有什么相同点?
相同点原文 分析 惠子和宋人 夫子故拙于用大矣眼光狭窄,思维固化,只见世俗小利,不见事物背后的“大用”。 庄子和客眼界宽广,思维活跃,能跳出事物固有之用的窠臼而看到事物背后的“大用”,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
2.惠子和庄子各自引用了“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有什么用意?
惠子用“五石之瓠”的故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 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故事,(1)说明使用方法不同,结果完全不同。(2)批评惠子见识不通达,只看到无用,看不到无用之用。(3)讥讽惠子做法本质与宋人做法一样,从“利”的角度看待有用与无用,看不到无用之“大用”。 3.文中塑造了庄子、惠子什么样的形象? 形象庄子庄子有智慧、善辩,放旷豁达,随顺自然,不拘于外物,主张物我合一。惠子惠子有才能,强调实用主义,但是容易流于斤斤计较,有过多外界与内心的束缚。
4.这篇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要主动探寻规律,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利用它。 六、当堂训练 请你立足当今社会,谈谈你如何看待庄子的“无用之用”? 布置作业
板书 设计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