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或储存方法都正确且有逻辑关系的是( )
A. 钠有较强的还原性,可用于钛、锆、铌等金属的冶炼
B.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用干燥的氯气漂白红纸条
C. 过氧化钠为碱性氧化物,可用于呼吸面具中吸收二氧化碳
D. 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所以氯水应保存在钢瓶中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液氯可存储于钢瓶中运输和使用
B. 氯水呈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
C. 向氯水中加入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
D. 向新制氯水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3. 下列事实及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滴有酚酞的溶液呈浅红色,微热后红色加深,是因为分解生成了
B. 钠保存在煤油中,是因为煤油不与钠发生反应,且钠比煤油密度大,煤油可以使钠隔绝空气
C. 用洁净的玻璃管向包有的脱脂棉吹气,脱脂棉燃烧,说明、与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 钠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的产物是,原因是钠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后,经风化得到粉末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过量铁粉与反应生成
B. 将、投入水中,会生成同种气体
C. 、、久置在空气中均会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
D. 的氧化性很强,与金属反应时均作氧化剂
5. 数字化实验是一种将实验现象定量化的手段,某实验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仪器对新制氯水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进行探究,如图是光照过程中氯水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图像可知,随着光照反应的进行,氯水的大体呈现下降的趋势
B. 新制氯水中含有、、这三种分子
C. 光照过程中,氯水中的次氯酸分解产生盐酸,溶液的酸性增强
D. 光照前后,氯水的漂白性并未发生变化
6. 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 新制氯水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B. 少量的保存在煤油中
C. 液氯保存在钢瓶中 D. 漂白粉长期放置在烧杯中
7. 下表中,对陈述Ⅰ、Ⅱ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碳酸钠溶液可用于治疗胃病 可与硫酸反应 Ⅰ对,Ⅱ对,有
将加入酚酞试液中,酚酞变红色 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Ⅰ对,Ⅱ错,无
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空气 常温下,金属钠在空气中会生成过氧化钠 Ⅰ对,Ⅱ对,有
用钢瓶运输浓硫酸 常温下,遇浓硫酸钝化 Ⅰ对,Ⅱ对,有
A. B. C. D.
8. 下列“类比”、“推理”合理的是( )
A. 与反应生成,则与反应生成
B. 与反应生成,与反应生成
C. 在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粉末,会产生大量气体,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可推测与水反应有中间产物生成
D. 与水反应生成和,则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和
9. 水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试剂。水与下列物质反应时,水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A. B. C. D.
10. 下列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 B. 红热的铁丝在中燃烧生成
C. 工业上用和石灰乳制造漂白粉 D. 新制氯水应避光保存
11. 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表面迅速变暗“出汗”变成白色固体粉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发生了反应:
B. “出汗”是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
C. 最后变成碳酸钠粉末
D. 该过程中的所有化学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12. 实验室利用反应浓制取时,下列装置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制备 B. 净化
C. 干燥 D. 收集
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的化学性质活泼,与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B. 光照下,新制氯水会产生气泡,该气体是
C. 若发生泄漏,应立即向高处转移
D. 漂白粉比稳定,可露置在空气中长期保存且不影响其使用效果
14. 关于钠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钠是银白色金属,质软,熔点相对较低,密度比水小
B. 与水反应是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C. 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变为碳酸钠
D. 和都能由金属钠和氧气化合生成,但和中的价态不同
15. 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 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
B. 氯气和活性炭均可作为漂白剂,若同时使用,漂白效果会明显加强
C. 测定溶液的实验中,用干燥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D. 洁厕灵不能与“”消毒液混用,原因是两种溶液混合产生的易分解
二、填空题
16. 下面是有关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探究实验.
金属钠的密度比水________填“大”或“小”,实验室中金属钠通常保存在________中,取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水中,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取固体放入试管中,加适量水,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继续向上述试管中滴入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块钠露置于空气中,可观察到如下现象:
银白色变灰暗变白色出现液滴白色固体最终产物白色固体属于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写出银白色变成灰暗色的化学方程式 。
17. 现有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满足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其中、为气体单质,呈黄绿色,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为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易于发生反应而不易于保存,故生产生活中往往用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易于保存运输的固体,其在潮湿空气中可以反应生成,请写出这两个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8. 氯水是实验室常需临时配制的一种试剂。图甲所示的是实验室配制氯水时的一种常用装置,图乙是某化学实验小组自行设计的一种配制氯水的装置图中的鼓气球是一种具有气体单向阀,可用于向瓶中鼓入空气的仪器。资料:已知常温下固体与浓盐酸反应产生氯气。
氯水中含有多种粒子,其中的分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需临时配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图甲所示装置中,烧杯内的液体是________,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用图乙所示装置配制氯水时,操作步骤如下:
关闭活塞,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打开活塞,将少量浓盐酸注入大试管内。
关闭活塞,盖上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浓盐酸和大试管内的高锰酸钾粉末反应产生氯气。
轻轻摇动瓶,使氯气不断溶入水中。
用图乙装置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饱和氯水。除了在摇动过程中增大了气体和水的接触面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液漏斗中的浓盐酸应分数次加入试管内。若一次加入太多的浓盐酸,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制氯水完成后,不必拆卸装置即可从瓶中取用少量氯水,方法是_____________。
19. 请用你学到的化学知识填空。
Ⅰ实验室可用下图装置对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探究。
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的现象_______,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的现象_______。
某工厂使用的煤中硫的质量分数为,该工厂每天燃烧这种煤,如果把产生的全部用来生产硫酸,理论上每年按天计可得到的浓硫酸的质量为_______。
Ⅱ实验室制氯气可用下图装置,并进行氯气性质实验。
写出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将氯气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可制备用于环境消毒的漂白粉,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将氯气通入溶液中可发生置换反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通过单质之间的置换证明氧化性_______填“”,“”或“”。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钠、氯气等物质的性质,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解答】
A.钠性质活泼,具有强还原性,可以将金属钛、铌、锆等从其熔融态的盐中置换出来,所以可以用来冶炼金属钛、铌、锆等,且有逻辑关系,故A正确;
B.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有漂白性的是次氯酸,所以干燥的氯气不能漂白红纸条,故B错误;
C.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故C错误;
D.液氯与铁常温下不反应,液氯可以贮存在钢瓶中,氯水中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次氯酸,铁与酸反应,氯水不可以保存在钢瓶中,故D错误。
2.【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氯气以及氯水的性质,难度不大,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
A.干燥的氯气常温下与铁不反应,所以液氯可储存于钢瓶中,便于运输和使用,故A正确;
B.只有氯气有颜色,为黄绿色,氯水呈黄绿色是由于含有氯气,故B正确;
C.向氯水中加入粉末,有气泡产生即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具有酸性即氯水中含有,故C正确;
D.氯水中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具有酸性,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所以向新制氯水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故D错误。
故选D。
3.【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难度不大,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和盐类水解的应用。
【解答】
A.对溶液微热,是因为加热使溶液碱性增强,故滴加酚酞的碳酸氢钠溶液微热后红色加深,故A错误;
B.钠与煤油不反应,且密度比煤油大,钠沉在底部,煤油可以使钠隔绝空气和水蒸气,防止钠与氧气、水反应,故B正确;
C.脱脂棉燃烧需要达到其着火点,应由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提供热量,说明、与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正确;
D.钠与氧气在常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钠,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易潮解,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晶体,碳酸钠晶体风化得到碳酸钠粉末,故D正确。
故选A。
4.【答案】
【解析】略
5.【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侧重考查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明确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光照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 溶液中存在反应、,次氯酸分解产生盐酸,溶液的酸性增强,值减小,故A正确;
B.新制氯水中存在反应,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因此含有、、这三种分子,故B正确;
C.光照过程中,发生反应,次氯酸分解产生盐酸,溶液的酸性增强,故C正确;
D.氯水中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次氯酸,光照后次氯酸分解,氯水的漂白性减弱,故D错误;
6.【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试剂的存放,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化学试剂的性质,选择正确的保存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新制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易分解而导致氯水变质,应于棕色试剂瓶避光保存,故A正确;
B.金属钠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易与水反应,与煤油不反应且密度比煤油大,保存在煤油中可隔绝空气,防止钠变质,故B正确;
C.常温下干燥的氯气不与铁反应,则液氯保存在钢瓶中,故C正确;
D.漂白粉中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长期放置在烧杯中,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易分解次氯酸而变质失效,故D错误。
7.【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明确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碳酸钠碱性较强,对人体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所以陈述Ⅰ不正确,故A错误;
B.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且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导致其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后来因为其漂白性又发生褪色,所以Ⅰ中看到的现象是先变红色后褪色,则陈述Ⅰ错误,故B错误;
C.的性质活泼,钠极易和空气中氧气、水反应,和煤油不反应且密度大于煤油,少量的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所以陈述Ⅱ错误,故C错误;
D.常温下,与浓硫酸发生钝化现象,钝化实质是使得钢瓶与其接触的表层形成一层致密的氧物膜,阻止浓硫酸继续和铁反应,所以可用钢瓶运输浓硫酸,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类推法合理使用,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与反应生成,但与反应生成,故A错误;
B.与反应生成,氧化铜与二氧化碳不反应,故B错误;
C.在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粉末,会产生大量气体,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可推测与水反应有中间产物生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C正确;
D.与水反应生成和,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故D错误。
9.【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氧化还原反应中基本概念的考查,把握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物质表现氧化性,物质在反应时存在元素化合价的降低,水中氢元素还可以降价,据此分析。
A.,中的元素没有发生化合价的变化,水在反应中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既不表现氧化性也不表现还原性,故A错误;
B.,中元素化合价由降为价,得电子被还原,做氧化剂,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故B正确;
C.,反应中元素没有发生化合价的变化,水既不表现氧化性也不表现还原性,故C错误;
D.,中的元素没有发生化合价的变化,水在反应中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既不表现氧化性也不表现还原性,故D错误。
10.【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氯气的性质,熟悉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解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解答】
A.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故A正确;
B.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故B错误;
C.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工业上用和石灰乳为原料制造漂白粉,故C正确;
D.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见光会分解,所以新制氯水应避光保存,故D正确。
11.【答案】
【解析】钠在空气中的先后变化为。
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故A正确。
氧化钠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可观察到“出汗”,故B正确。
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的结晶水合物,最终风化变成的白色粉末为碳酸钠,故C正确。
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并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如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
12.【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掌握氯气实验室制备的相关知识即可,难度不大。
【解答】
A.和浓盐酸是固液不加热类型,可用该装置制备,A正确;
B.浓盐酸易挥发出杂质气体,盐酸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应用饱和食盐水洗气,B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酸性气体,可用来干燥氯气,C正确;
D.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发生化学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D正确;
故选:。
13.【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氯气以及含氯化合物的相关的性质,熟悉对应物质的对应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项,氢气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爆炸,故A错误;
项,氯水中的次氯酸在光照条件下分解得到盐酸和氧气,则该气体为,故B错误;
项,氯气是有毒气体,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若发生泄漏,应立即向高处转移,故C正确;
项,次氯酸钙可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杀菌作用,且不稳定易分解,所以漂白粉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失效,因此需密封保存,故D错误。
故选C。
14.【答案】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试题难度较易
【解答】钠是银白色金属,质软,熔点相对较低,密度比水小,故A正确;
B.反应中中氢、氧元素化合价都未变化,故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故B错误;
C.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先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潮解,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十水碳酸钠,十水碳酸钠风化得到碳酸钠,所以钠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变为碳酸钠,故C正确;
D.和都能由金属钠和氧气化合生成,但和中的价态不同,氧化钠中氧为价,过氧化钠中氧为价,故D正确。
15.【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氯气的性质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用途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含氯化合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氯酸钠或次氯酸钙具有强氧化性,可作消毒剂,故A正确;
B.氯气和活性炭不反应,但活性炭吸附能力强、能吸附氯气,减弱漂白效果,故B错误;
C.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可以漂白试纸,应该用计测定新制氯水的,故C错误;
D.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二者混合会生成有毒的氯气,所以二者不能混用,故D错误。
16.【答案】小;煤油;;
;先变红后褪色;
盐;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生对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记忆和掌握,难度不大。
【解答】
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钠性质活泼,易被空气氧化易与水反应,所以实验室中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小;煤油;;
取固体放入试管中,加适量水,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溶液呈碱性,所以滴入滴酚酞溶液变红,但是过氧化钠又具有漂白性,所以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
故答案为:;先变红后褪色;
块钠露置于空气中,可观察到如下现象:钠:银白色氧化钠:变灰暗氢氧化钠:变白色氢氧化钠潮解:出现液滴碳酸钠:白色固体,最终产物白色固体属于盐,银白色变成灰暗色的化学方程式 ,
故答案为:盐;。
17.【答案】;
;
;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的推断,难度较易。
【解答】
A、为气体单质,呈黄绿色,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为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化合物,并结合网络图,可知:为、为、为、为、为、为、为、为,由此可知:
物质的化学式为;物质的化学式为,
故答案为:;;
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由于易于发生反应而不易于保存,故生产生活中往往用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易于保存运输的固体,其在潮湿空气中可以反应生成,这两个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18.【答案】、、;
溶液;
氯气在瓶内产生较大压强,增大了氯气的溶解度;瓶内产生过多的氯气,瓶内压强过大会使瓶的橡胶塞弹开
打开活塞,关闭活塞,用鼓气球向瓶中鼓入空气
【解析】氯水中的分子有、、;因为次氯酸见光易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氢,所以需要临时配制,化学方程式为。
烧杯中液体的作用是吸收氯气,所以使用溶液;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略。
配制氯水完成后,不必拆卸装置即可从瓶中取用少量氯水的方法为打开活塞,关闭活塞,用鼓气球向瓶中鼓入空气,瓶内压强增大,会将液体从瓶中排出。
19.【答案】 浓
品红溶液褪色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浓
【解析】
【分析】
Ⅰ铜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溶于水,反应产生,使溶液显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多余的气体用溶液吸收,防止大气污染;
Ⅱ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反应产生,由于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使用向上排空气的方法收集,多余的可根据氯气能够与碱反应的性质,用溶液吸收,防止大气污染。
在加热条件下与浓硫酸混合反应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浓;
在该反应中为还原剂,为氧化剂,参加反应,只有作氧化剂,故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
反应产生的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溶于水,与水反应产生,电离产生,使溶液显酸性,因此气体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某工厂一年反应消耗的煤中含有的的质量是,其物质的量,根据元素守恒,其反应产生的全部用于生产硫酸,制取得到的的浓硫酸的质量;
在实验室中用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反应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浓;
与石灰乳反应产生、、,即制取得到漂白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通入溶液中可发生置换反应,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在该反应中,为氧化剂,为氧化产物,因此物质的氧化性:。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