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国各地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上)】13 人民解放战争 (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全国各地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上)】13 人民解放战争 (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03 20:46:5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3 人民解放战争
考点目录
考点60 内战爆发
考点61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考点60 内战爆发
1.(2023年四川省达州市)1945年,《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材料中的“大喜事”是(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抗日战争胜利
C.重庆谈判 D.北平和平解放
【答案】C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这为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题干材料所示的报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重庆谈判,C项正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在1936年底,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抗日战争胜利的信息,排除B项;北平和平解放是1949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3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由此可见,1945年8月,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A.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 B.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D.讨论建立联合政府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假戏真做,制造空气”,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告投降前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目的是争取准备内战的时间,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C项正确;蒋介石第一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时,日本侵略者已经基本战败,第二次、第三次邀请是在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很明显A项不是蒋介石的目的,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1937年9月,排除B项;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报告中提出建立联合政府,并努力为中国人民争取光明的前途,但蒋介石一直想把人民带入黑暗的前途,D项不是蒋介石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3年山东省烟台市)1946年6月至10月,胶东我军主力部队奋起自卫还击,发起胶济路阻击战。阻击战历时3个多月,共歼敌1万余人。材料中的“自卫还击”( )
A.意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有力配合了孟良崮战役
C.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有利于华北全境的解放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胶济路阻击战发生在1946年6月至10月”,结合所学知识,1946年6月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 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胶济路阻击战即发生在此时间段内,此次阻击战意在意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A项正确;孟良崮战役发生在1947年5月13日至16日,排除B项;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12万人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C项;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发起平津战役,1949年1月平津战役结束,歼敌52万余人,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排除D项。故选A项。
考点02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过:“蒋介石两个拳头指蒋发动的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百万雄狮过大江
C.关门打狗锁锦州 D.蘑菇战术胜陕北
【答案】A
【详解】据题干“蒋介石两个拳头指蒋发动的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像一把尖刀插入了敌人的胸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A项正确;百万雄狮过大江反映的是渡江战役, 关门打狗锁锦州反映的是辽沈战役,排除C项;蘑菇战术胜陕北反映的是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3年江西省)1947年6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转战鲁西南,一个多月后,大军分三路进军直插敌人战略纵深。这一军事行动(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1947年6月”“刘邓大军”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项正确;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各解放区军民英勇奋战,至1947年2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排除A项;彭德怀率领的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排除B项;1948年1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发起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在碾庄、双堆集和陈官庄歼灭了大量敌军。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有学者在1946年9月写到:中国共产党正在试验用不同方法将土地返还给耕者,为制订一部总的土地法做前期准备。这部土地法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1946年9月”,“中国共产党正在试验用不同方法将土地返还给耕者,为制订一部总的土地法做前期准备。”可知,在1946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依据的法律是《中国土地法大纲》,C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文件,排除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颁布的,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颁布的,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场景。“大纲”颁布于( )
A.井冈山会师后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正式颁布,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有力地调动了解放区农民革命的积极性,C项正确;井冈山会师后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并没有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与《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内容不符,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土地改革,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1948年9月一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其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A
【详解】据所学可知,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一举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A项正确;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排除B项;平津战役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排除C项;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不属于三大战役,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1948年11月16日,毛泽东致电总前委:“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此战”为(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1948年11月16日,毛泽东致电总前委:‘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和所学可知,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以及其他军区部队与地方武装,于1948年11月6日至翌年1月10日,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区域内,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战役,使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精锐部队基本被歼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胜利基础,B项正确;辽沈战役于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排除A项;平津战役发生于1948年11月29日——1949年1月3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排除C项;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3年重庆市A卷)(1949年)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在长江岸边,木帆船、渔船是百姓赖以为生的生产资料、命根子,但他们纷纷支援渡江战役。这充分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 )
A.人民战争的胜利 B.先进武器的胜利
C.经济实力的胜利 D.国际声援的胜利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可知,解放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也因为中国人民的无私支援,所以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中国人民推翻独裁专制的蒋家王朝的胜利,A项正确;从材料中的“木帆船、渔船”可知,当时的老百姓是用落后的木帆船、渔船运送我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当时我方的武器并不先进,经济实力也不强,但是军民万众一心,此等力量无人可挡,排除BC两项;材料并没有提及国际声援,且真正的胜利永远需要在战场上取得,需要百万雄师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而不是依靠国际声援,排除D项。故选A项。
8.(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下图是1949年4月27日民盟苏州支部印发的《光明报·号外》(部分)。据此可知( )
A.解放区完成土改农民踊跃参军 B.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苏州
C.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取得胜利 D.江南地区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1949年4月27日”“人民解放军进城”,结合所学可知,渡江战役时间是1949年4月20日 至 1949年6月2日,材料中涉及的时间正是渡江战役的时间,报纸反映了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苏州的史实,B项正确;从材料中反应不出农民参军的信息,排除A项;图示只是对苏州的解放,看不出在全国范围取得胜利,排除C项;社会主义改造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
9.(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1946年7月-1948年12月,渤海区(涉及现山东省滨州市、东营市、潍坊市、淄博市、济南市、德州市、河北省沧州市和天津市南部部分县区)共出动支前民工1296685人(次),运送到前线的军粮1.35亿公斤。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 )
A.国民党发动内战的背景 B.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C.人民解放军的军事策略 D.三大战役胜利的影响
【答案】B
【详解】据题干“1946年7月-1948年12月,渤海区(涉及现山东省滨州市、东营市、潍坊市、淄博市、济南市、德州市、河北省沧州市和天津市南部部分县区)共出动支前民工1296685人(次),运送到前线的军粮1.35亿公斤。”可知,解放战争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反映的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B项正确;1946年7月时,蒋介石已发动内战,排除A项;题干重在强调人民的支持,与人民解放军的军事策略无关,排除C项;1948年三大战役刚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10.(2023年河北省节选)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朵黄河浪花,就是一段中国故事;一条泱泱大河,承载了一部中华春秋。
材料二 解放战争进行一年后,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变化。1947年6月30日晚,刘邓大军12万余人突破黄河天险,由此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陈谢大军完成在豫陕鄂边地区的战略展开,9月,陈粟大军越过陇海路南下,完成了豫皖苏的战略展开。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逐渐转入反攻,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在中原地区展开,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问,使这一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2)据材料二,指出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军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对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有哪些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完成的历史任务。
【答案】
(2)战争形势有了革命性力量变化。
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有利于扭转战局,变被动为主动;构建前沿阵地,为全国胜利打下基础。
(3)打败日本侵略者,赢得民族独立;赢得解放战争胜利,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建立新中国,取得反帝反封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
【详解】
(2)根据材料二“ 解放战争进行一年后,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变化。1947年6月30日晚,刘邓大军12万余人突破黄河天险,由此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陈谢大军完成在豫陕鄂边地区的战略展开,9月,陈粟大军越过陇海路南下,完成了豫皖苏的战略展开。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逐渐转入反攻,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在中原地区展开,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问,使这一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可知,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的背景是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军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有利于扭转战局,变被动为主动;构建前沿阵地,为全国胜利打下基础。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赢得民族独立;赢得解放战争胜利,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建立新中国,取得反帝反封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3 人民解放战争
考点目录
考点60 内战爆发
考点61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考点60 内战爆发
1.(2023年四川省达州市)1945年,《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材料中的“大喜事”是(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抗日战争胜利
C.重庆谈判 D.北平和平解放
2.(2023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由此可见,1945年8月,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A.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 B.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D.讨论建立联合政府
3.(2023年山东省烟台市)1946年6月至10月,胶东我军主力部队奋起自卫还击,发起胶济路阻击战。阻击战历时3个多月,共歼敌1万余人。材料中的“自卫还击”( )
A.意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有力配合了孟良崮战役
C.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有利于华北全境的解放
考点02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过:“蒋介石两个拳头指蒋发动的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百万雄狮过大江
C.关门打狗锁锦州 D.蘑菇战术胜陕北
2.(2023年江西省)1947年6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转战鲁西南,一个多月后,大军分三路进军直插敌人战略纵深。这一军事行动(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3.(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有学者在1946年9月写到:中国共产党正在试验用不同方法将土地返还给耕者,为制订一部总的土地法做前期准备。这部土地法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场景。“大纲”颁布于( )
A.井冈山会师后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5.(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1948年9月一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其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6.(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1948年11月16日,毛泽东致电总前委:“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此战”为(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7.(2023年重庆市A卷)(1949年)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在长江岸边,木帆船、渔船是百姓赖以为生的生产资料、命根子,但他们纷纷支援渡江战役。这充分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 )
A.人民战争的胜利 B.先进武器的胜利
C.经济实力的胜利 D.国际声援的胜利
8.(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下图是1949年4月27日民盟苏州支部印发的《光明报·号外》(部分)。据此可知( )
A.解放区完成土改农民踊跃参军 B.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苏州
C.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取得胜利 D.江南地区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9.(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1946年7月-1948年12月,渤海区(涉及现山东省滨州市、东营市、潍坊市、淄博市、济南市、德州市、河北省沧州市和天津市南部部分县区)共出动支前民工1296685人(次),运送到前线的军粮1.35亿公斤。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 )
A.国民党发动内战的背景 B.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C.人民解放军的军事策略 D.三大战役胜利的影响
10.(2023年河北省节选)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朵黄河浪花,就是一段中国故事;一条泱泱大河,承载了一部中华春秋。
材料二 解放战争进行一年后,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变化。1947年6月30日晚,刘邓大军12万余人突破黄河天险,由此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陈谢大军完成在豫陕鄂边地区的战略展开,9月,陈粟大军越过陇海路南下,完成了豫皖苏的战略展开。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逐渐转入反攻,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在中原地区展开,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问,使这一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2)据材料二,指出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军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对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有哪些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完成的历史任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