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4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考点目录
考点62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考点63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考点62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他们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挽救中华民族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推翻清朝政府 D.建立民主共和国
2.(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1913年中国纺纱业共有纱锭65万枚,到1919年增为118万枚。在1896至1912年的17年间,民族资本开设面粉厂47家,1913至1921年的9年间设立105家,推动这些行业快速发展的事件主要是( )
A.洋务运动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官僚资本的扩张
3.(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下图所示的工厂是创办于清末的一所私营棉纺织企业。2018年1月27日,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2018年11月15日,列入“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该企业( )
A.创办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前 B.在1914—1918年发展受挫
C.是近代中国重工业的代表 D.属于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
4.(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网上搜索一位历史人物,得到“状元实业家”“大生纱厂”“南通博物苑”等信息。此人物是( )
A.卢作孚 B.荣宗敬 C.侯德榜 D.张謇
5.(2023年安徽省)1888年广州海关《贸易报告》称:“洋纱供应大量增加,造成对洋布的需求削减,进口洋纱和土纱混合织成的土布比同样成本的任何洋布都便宜耐穿,更适合民众的需要”。这说明土布的生产和销售( )
A.具有抵制外国资本的作用 B.受到官办企业严重挤压
C.使中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 D.完全依赖于洋纱的进口
6.(2023年重庆市A卷)照片是历史记忆的载体。下列两幅照片所反映的共同历史记忆是( )
A.变法图强 B.扶清灭洋 C.实业救国 D.民主革命
7.(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下图是清末画作《火车站》。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
A.民族工业体系完整 B.空中航线飞速发展
C.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D.交通出行方式多样
考点63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叙述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甲午战败后,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国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B.戊戌变法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被陆续颁布
C.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大公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D.1905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至此寿终正寝
2.(2023年重庆市A卷)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以下他在抗战时期育才学校的办学活动,最能体现这一认识的是( )
A.引进著名的专业人士作为教师 B.根据学生的爱好和才能因材施教
C.千方百计抢救被埋没的人才幼苗 D.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从事调查、见习、实习等活动
3.(2023年重庆市B卷)历史解释是对历史的认识和评判。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重庆人民开展献金、献机活动 B.民生公司为抗战运输立下卓著功勋
C.国泰戏院上演历史剧《屈原》 D.张澜被推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主席
4.(2023年云南省)下面一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 )
A.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B.广播影视的兴起
C.艺术创作的繁荣 D.通信事业的发展
5.(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1940年徐悲鸿创作鸿篇巨制《愚公移山》;无独有偶,1945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作题为《愚公移山》的报告,二者都是以“愚公精神”号石人们( )
A.实行民主选举,激发斗争热情 B.争取美苏支援,坚定胜利信心
C.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D.开辟致富道路,带动经济发展
6.(2023年四川省达州市)中国近代创办的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
A.《申报》 B.《国闻报》 C.《新青年》 D.《劳动者》
7.(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和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共同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抗日救亡 D.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4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考点目录
考点62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考点63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考点62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他们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挽救中华民族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推翻清朝政府 D.建立民主共和国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是为了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难,A项正确;实行君主立宪制是康有为变法的目的,排除B项;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是孙中山革命的目的,排除CD项。故选A项。
2.(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1913年中国纺纱业共有纱锭65万枚,到1919年增为118万枚。在1896至1912年的17年间,民族资本开设面粉厂47家,1913至1921年的9年间设立105家,推动这些行业快速发展的事件主要是( )
A.洋务运动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官僚资本的扩张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13至1921年的9年间设立105家,推动这些行业快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C项正确;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题干内容“1913至1921年的9年间设立105家,推动这些行业快速发展”不符,排除AB项;官僚资本的扩张与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相关,与题干内容“1913至1921年的9年间设立105家,推动这些行业快速发展”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下图所示的工厂是创办于清末的一所私营棉纺织企业。2018年1月27日,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2018年11月15日,列入“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该企业( )
A.创办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前 B.在1914—1918年发展受挫
C.是近代中国重工业的代表 D.属于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创办于清末的一所私营棉纺织企业”、“大生纱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生纱厂是张謇于清末创办的一所私营棉纺织企业。1895年,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属于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D项正确;大生纱厂创办与1895年,不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排除A项;1914—1918年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排除B项;大生纱厂属于轻工业,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网上搜索一位历史人物,得到“状元实业家”“大生纱厂”“南通博物苑”等信息。此人物是( )
A.卢作孚 B.荣宗敬 C.侯德榜 D.张謇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甲午战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放弃高官厚禄,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还创办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D项正确;卢作孚,民生公司创始人、中国航运业先驱,被誉为“中国船王”,排除A项;荣宗敬创办保兴面粉厂、福新面粉公司、申新纺织厂,被誉为中国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排除B项;侯德榜是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3年安徽省)1888年广州海关《贸易报告》称:“洋纱供应大量增加,造成对洋布的需求削减,进口洋纱和土纱混合织成的土布比同样成本的任何洋布都便宜耐穿,更适合民众的需要”。这说明土布的生产和销售( )
A.具有抵制外国资本的作用 B.受到官办企业严重挤压
C.使中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 D.完全依赖于洋纱的进口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进口洋纱和土纱混合织成的土布比同样成本的任何洋布都便宜耐穿,更适合民众的需要。”可知,由于民族工业的兴起,生产的土布便宜且耐用,使得土布销量增加,因此土布具有抵制外国资本的作用,A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土布对洋布的抵制作用,未涉及官办企业,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土布对洋布的抵制作用,未体现中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土布对洋布的抵制作用,未阐释完全依赖于洋纱的进口,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3年重庆市A卷)照片是历史记忆的载体。下列两幅照片所反映的共同历史记忆是( )
A.变法图强 B.扶清灭洋 C.实业救国 D.民主革命
【答案】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他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发展了中国民族企业,民生公司是第一家大型民办航运企业,著名实业家卢作孚于1925年筹办,创办的起因是中国航运业几乎被外国霸占,航运公司取名为民生公司,寓为“为人民而生”,取自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926年卢作孚制作了民生轮,民生公司打击了外商,还协助抗战,二者都体现了实业救国,C项正确;“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主张,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排除B项;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民主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下图是清末画作《火车站》。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
A.民族工业体系完整 B.空中航线飞速发展
C.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D.交通出行方式多样
【答案】D
【详解】根据图示,当时的出行方式有火车、黄包车和汽车,说明了交通出行方式多样,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族工业体系,排除A项;图中没有飞机,没法看出空中航线飞速发展,排除B项;我国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是在2005年,排除C项。故选D项。
考点63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叙述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甲午战败后,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国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B.戊戌变法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被陆续颁布
C.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大公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D.1905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至此寿终正寝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道路”可知,甲午战败后,面对民族资本主义面临的困局,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国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符合题意,A项正确;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被陆续颁布,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至此寿终正寝,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3年重庆市A卷)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以下他在抗战时期育才学校的办学活动,最能体现这一认识的是( )
A.引进著名的专业人士作为教师 B.根据学生的爱好和才能因材施教
C.千方百计抢救被埋没的人才幼苗 D.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从事调查、见习、实习等活动
【答案】D
【详解】依据材料“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分析可知,陶行知认为需要通过劳动来教育学生,“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从事调查、见习、实习等活动”属于劳动教育,D项正确;ABC项都不属于劳动教育,排除ABC项。故选D项。
3.(2023年重庆市B卷)历史解释是对历史的认识和评判。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重庆人民开展献金、献机活动 B.民生公司为抗战运输立下卓著功勋
C.国泰戏院上演历史剧《屈原》 D.张澜被推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主席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历史解释是对历史的认识和评判。”结合选项“民生公司为抗战运输立下卓著功勋”是对民生公司对抗战起到的作用进行评判,属于历史解释,B项正确;A项是对重庆人民做的具体的事件进行阐述,属于史实,是不加任何解释、定义的阐述一个历史事件,排除A项;国泰戏院上演历史剧《屈原》和张澜被推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主席都属于历史史实,是客观描述,没有对事件的认识和评判,排除CD项。故选B项。
4.(2023年云南省)下面一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 )
A.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B.广播影视的兴起
C.艺术创作的繁荣 D.通信事业的发展
【答案】A
【详解】根据“《大公报》、《申报》、商务印书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大公报》、《申报》都是我国近代有名的报刊,上海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A项正确;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是中国近代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与“广播影视”不符,排除B项;《申报》是中国近代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不能反映艺术创作的繁荣,排除C项;图片反映的是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没有反映通信事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1940年徐悲鸿创作鸿篇巨制《愚公移山》;无独有偶,1945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作题为《愚公移山》的报告,二者都是以“愚公精神”号石人们( )
A.实行民主选举,激发斗争热情 B.争取美苏支援,坚定胜利信心
C.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D.开辟致富道路,带动经济发展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40年徐悲鸿创作鸿篇巨制《愚公移山》,借寓言故事表达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1945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作题为《愚公移山》的报告。毛主席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比作两座大山,以愚公自称,表示我党坚决反帝国反封建的决心,综上所述,二者都是以“愚公精神”号召人们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C项正确;题干徐悲鸿画作、《愚公移山》报告都与“民主选举”、“争取美苏支援”、“开辟致富道路”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6.(2023年四川省达州市)中国近代创办的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
A.《申报》 B.《国闻报》 C.《新青年》 D.《劳动者》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72年4月30日,中国第一张近代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A项正确;《国闻报》《国闻报》于1897年10月26日在天津创刊,戊戌变法后遭清政府查办,1898年12月被迫停刊,不符题意,排除B项;《新青年》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不符题意,排除C项;《劳动者》在1920年10月3日在广州创刊,1921年1月停刊,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7.(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和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共同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抗日救亡 D.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革命文艺蓬勃发展,在抗日救亡的洪流中,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等名曲,谱写了时代最强音。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C项正确;《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作词,冼星海作曲,1939年4月13日在延安首演,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国抗日战争时起到鼓舞作用。“打倒列强,除军阀”是1926—1928年北伐战争时期的口号。1927年8月1日爆发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由此可知,《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共同反映的时代主题不是“打倒列强,除军阀”,也不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排除AB项;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这与《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诞生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