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同步练习 (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同步练习 (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05 13:2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章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已知CaCO3的Ksp=2.8×10-9,现将浓度为2×10-4mol L-1的Na2CO3溶液与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若要产生沉淀,则所用CaCl2溶液的浓度至少应为
A.2.8×10-2mol L-1 B.1.4×10-5mol L-1 C.2.8×10-5mol L-1 D.5.6×10-5mol L-1
2.下列有关的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的生成和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
B.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和
C.升高温度,的溶解度不变
D.向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NaCl固体,溶解的量不变
3.常用MnS做沉淀剂处理含Cu2+废水,原理为Cu2+(aq)+MnS(s)CuS(s)+Mn2+ (aq)。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达到平衡时,c(Mn2+)浓度不再变化 B.CuS的溶解度比MnS的溶解度小
C.平衡后再加入少量MnS (s),c(Mn2+)增大 D.该反应平衡常数K=
4.工业生产中利用方铅矿(主要成分为PbS,含有FeS2等杂质)制备PbSO4晶体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PbCl2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PbCl2(s)+2Cl-(aq)PbCl(aq) △H>0;Ksp(PbSO4)=1×10-8,Ksp(PbCl2)=1.6×10-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浸取”时的主要离子反应为MnO2+PbS+4H++2Cl-=PbCl2 +S+Mn2++2H2O
B.“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Fe(OH)3
C.“沉降”时加入冰水,PbCl2(s)+2Cl-(aq)PbCl(aq)平衡左移,有利于PbCl2沉淀更完全
D.“沉淀转化”过程达平衡时,溶液中=1.6×103
5.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gCl的溶解度、Ksp均不变 B.AgCl的溶解度、Ksp均变大
C.溶液中c(Ag+)增大 D.悬浊液中固体质量不变
6.常温下,Ksp(ZnS)=1. 6×10-24 ,Ksp(FeS)=6.4×10-18,其中FeS为黑色晶体,ZnS是一种白色颜料的组成成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FeS悬浊液中通入少量HCl,Ksp(FeS)不变
B.向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FeCl2和ZnCl2混合液中滴加Na2S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
C.在ZnS的饱和溶液中,加入FeCl2溶液,可能产生FeS沉淀
D.常温下,反应FeS(s)+ Zn2+ (aq) ZnS(s)+Fe2+ (aq)的平衡常数K=4.0×10-6
7.为研究沉淀之间的转化,某小组设计如图实验: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白色浊液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Ag+ B.实验2说明Ksp(AgCl)C.把实验①②交换顺序,看不到白色沉淀 D.黑色浊液中不含AgI
8.25℃时,和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代表或)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可表示的饱和溶液
B.c点可表示的过饱和溶液,达新平衡时可到达b点
C.d点时溶液中存在(忽略单位)
D.用溶液浸泡足量,会有部分转化为
9.t℃时,已知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的
B.图中a、c两点对应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b、d两点对应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C.向c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I固体,有固体析出
D.c点的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水,可变到a点
10.已知Ksp(AgCl)=1.8×10-10,Ksp(AgBr)=7.7×10-13,Ksp(Ag2CrO4)=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的浓度均为0.010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A.Cl-、Br-、 B.、Br-、Cl-
C.Br-、Cl-、 D.Br-、、Cl-
11.室温下,用饱和溶液浸泡粉末,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固体未完全溶解。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中加入醋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饱和溶液中存在:
C.反应正向进行,需满足
D.过滤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且
1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证明加碘食盐中存在 向食盐水中加入溶液,取该溶液滴在碘化钾淀粉试纸上
B 证明溶液部分被氧化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
C 证明 向溶液中滴加 1 mL KI再滴加 1 mL 溶液
D 制备胶体 将饱和溶液滴入NaOH溶液
A.A B.B C.C D.D
13.难溶电解质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已知:,,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含有固体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固体,不变
B.悬浊液液中逐渐加入溶液,一定不发生
C.将几滴溶液滴入溶液,得到白色沉淀,再滴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证明
D.另取少量C中白色沉淀,滴入浓溶液使其溶解,可能是导致沉淀溶解
14.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已知人体体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O2+H2OH2CO3H++HCO,当静脉滴注大量生理盐水时,平衡向右移动,体液的pH增大
B.牙齿表面覆盖的牙釉质存在如下平衡:Ca5(PO4)3OH(s)5Ca2+(ag)+3PO(aq)+OH-(aq),牙齿上残余的糖会发酵产生H+,加快牙釉质的酸蚀
C.用100mL0.01mol/L硫酸洗涤BaSO4沉淀,与用等体积的蒸馏水洗涤相比,BaSO4损失更多
D.人们洗发时所用的洗发液的pH约为7.5,洗净后再使用具有保护头发、调节pH功能的护发素
15.室温时,用的标准溶液滴定浓度相等的、和混合溶液,通过电位滴定法获得与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沉淀对离子的吸附作用。若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时,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有白色沉淀生成
B.原溶液中的浓度为
C.当沉淀完全时,已经有部分沉淀
D.b点:
二、填空题
16.以硫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所得的酸性废水中砷元素含量极高,为控制砷的排放,采用化学沉降法处理含砷废水,相关数据如表。
表1 几种砷酸盐的
难溶物
表2 工厂污染物排放浓度及允许排放标准
污染物
浓度
排放标准
回答以下问题:
(1)该工厂排放的废水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2)若处理后的工厂废水中、的浓度均为,则此时废水中最大是_______。
(3)工厂排放出的酸性废水中的三价砷(,弱酸)不易沉降,可投入先将其氧化成五价砷(,弱酸),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在处理含砷废水时采用分段式,先向废水中投入适量生石灰调节pH为2,再投入适量生石灰将pH调节为8左右,使五价砷以形式沉降。
①将pH调节为2时废水中有大量沉淀产生,沉淀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②在pH调节为8左右才出现大量沉淀的原因为_______。
17.废弃电池随意丢弃会对土壤或水体产生污染,电池中含有的重金属离子对植物生长有毒害作用,摄入人体还会伤害人的脑细胞、神经、肝、肾、骨骼等。某化学小组同学查阅一些难溶物常温下的溶度积常数如表:
物质 物质
FeS
CuS(黑色)
MnS(红色)
PbS
HgS
ZnS
(1)该同学在含有相同浓度和的溶液中滴加的稀溶液,观察到先出现的沉淀颜色是_______,该实验说明在相同温度下,同类型沉淀的越小,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填“越大”或“越小”)。
(2)某溶液中含有,已知常温下开始沉淀的为1.0,则此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若此溶液中含有与等浓度的,调节使沉淀完全时,得到的沉淀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
(3)某工业废水中含有、、等离子,若除去它们,最适宜加入过量的_______ (填字母)。
A. B. C. D.
写出加入该试剂除去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由晶体得到纯的无水,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三、工业流程题
18.铅用途广泛,是电气工业部门制造蓄电池、汽油添加剂和电缆的原材料。工业上常用铅精矿(主要成分是PbS以及少量Zn、Fe、SiO2、MgO、Al2O3)通过如图所示工业流程制取铅。
已知:①PbS在稀硫酸中不会溶解
②常温下,相关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金属离子 Fe2+ Fe3+ Zn2+ Mg2+ Al3+
开始沉淀pH 6.5 2.2 5.4 9.5 3.5
完全沉淀(c=1.0×10-5mol/L)的pH 9.7 3.2 6.4 11.1 4.7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1的成分是___________。酸浸后的分离操作是___________。
(2)已知溶液3的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是紫色,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已知溶液4的溶质是化合物且为绿色氧化剂,写出反应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硫酸铅是铅蓄电池的放电过程中的主要产物,硫酸铅可以通过电解的方式在___________(选填“正”“负”“阴”“阳”)极得到铅。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正极的电极反应是_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的密度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者“不变”)。
(5)由“分步沉淀”的条件可知,常温下,Fe(OH)3的Ksp的数量级为___________;滤液1中的c(Zn2+)=___________mol/L(沉淀剂对溶液体积无影响)。
四、原理综合题
19.已知常温下:
①,,,;
②时,会转化为;
③离子完全除去的标准:该离子浓度。
某工业废水中含有和,可采用沉淀法将其除去。
(1)若加入来沉淀和,当溶液中和共存时,___________。
(2)若加入溶液来调节,使和完全沉淀,应满足的范围为___________。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溶液的浓度为,与某浓度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时,会产生沉淀,即×c混(Ca2+)>2.8×10-9,解得,故原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应大于;
故选D。
2.A
【详解】A.AgCl的生成和溶解不断进行,速率相等,存在溶解平衡,故A正确;
B.固体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所以溶液中有和,故B错误;
C.升高温度,溶解度增大,故C错误;
D.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固体,增大了,沉淀溶解平衡左移,溶解的量减小,故D错误;
答案选A。
3.C
【详解】A.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各微粒的浓度保持不变,所以c(Mn2+)浓度不再变化,A正确;
B.可逆反应发生后,向生成更难溶物质的方向移动,所以CuS的溶解度比MnS的溶解度小,B正确;
C.平衡后再加入少量MnS (s),对各离子浓度不产生影响,所以平衡不发生移动,c(Mn2+)不变,C错误;
D.该反应平衡常数K==,D正确;
故选C。
4.A
【分析】方铅矿(主要成分为PbS,含有FeS2等杂质)和MnO2中加入稀盐酸,盐酸与MnO2、PbS发生反应生成PbCl2和S,MnO2被还原成Mn2+,加入的NaCl可促进反应PbCl2(s)+2Cl-(aq)(aq)平衡正向移动,使更多的Pb元素存在于溶液中;加入MnO调节溶液pH,使铁离子转化成氢氧化铁沉淀除去,然后过滤;PbCl2难溶于冷水,将滤液冷水沉降过滤得到PbCl2晶体;之后加入稀硫酸发生沉淀转化,生成硫酸铅晶体,滤液a中主要成分为HCl,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浸取”时盐酸与MnO2、PbS发生反应生成PbCl2和S,MnO2被还原成Mn2+,加入的NaCl可促进反应PbCl2(s)+2Cl-(aq)(aq)平衡正向移动,使更多的Pb元素存在于溶液中,离子方程式为:MnO2+PbS+4H++4Cl-=+S+ Mn2++2H2O,A项错误;
B.加入MnO调节溶液pH,使铁离子转化成氢氧化铁沉淀除去,所以“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Fe(OH)3,B项正确;
C.PbCl2(s)+2Cl-(aq)(aq) △H>0反应吸热,加入冰水温度降低,反应逆向移动,即平衡向左移,C项正确;
D.当“沉淀转化”过程达平衡时,有,D项正确;
答案选A。
5.A
【详解】A.AgCl的溶解度、Ksp均不变,与加水的多少无关,与温度有关,故A正确;
B.温度不变,AgCl的溶解度、Ksp均不变,故B错误;
C.AgCl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水,溶解平衡正向移动,但由于是悬浊液,依然是饱和溶液,因此溶液中c(Ag+)不变,故C错误;
D.AgCl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水,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悬浊液中固体质量减小,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6.D
【详解】A.Ksp(FeS)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sp(FeS)不变,A正确;
B.Ksp(ZnS)<Ksp(FeS),根据Ksp小的先沉淀可知,先产生ZnS白色沉淀,B正确;
C.在ZnS的饱和溶液中,加入FeCl2溶液,由于FeCl2浓度未知,则Qc(FeS)可能大于Ksp(FeS),故可能产生FeS沉淀,C正确;
D.反应FeS(s)+Zn2+(aq)ZnS(s)+Fe2+(aq)的平衡常数K=,D错误;
故答案选D。
7.C
【详解】A.白色浊液中存在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存在自由移动的Ag+,故A错误;
B.实验2沉淀发生转化,说明AgI更难溶,溶度积越小的越易沉淀,则Ksp(AgCl)>Ksp(AgI),故B错误;
C.把实验①②交换顺序,由于KI过量且Ksp(AgI)< Ksp(AgCl),因此直接产生黄色沉淀,看不到白色沉淀,故C正确;
D.实验③存在沉淀转化为Ag2S,其存在沉淀溶解平衡,由于实验②中KI是过量的,则Ag+与I-可结合生成AgI,故D错误;
故选:C。
8.B
【详解】A.a点在CaCO3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上,可表示CaCO3的饱和溶液,A正确;
B.c点表示的是的过饱和溶液,溶液中存在,平衡逆向移动,、同时减小,达到新平衡后,无法到达b点,B错误;
C.d点在MnCO3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上,根据图可知,c(Mn2+)·c()=4×10-6×4×10-6=1.6×10-11,C正确;
D.虽然MnCO3的溶度积常数小于CaCO3,但是仍会发生反应,用0.10mol L 1CaCl2溶液浸泡足量MnCO3,相当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会有部分碳酸锰转化为碳酸钙,D正确;
故答案选B。
9.C
【详解】A.曲线上的点均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则PdI2的Ksp=c(Pd2+)×c2(I-)=(5×10-5)×(1×10-4)2=5.0×10-13,故A错误;
B.t℃时,a、c两点在曲线上、为饱和溶液,b点在曲线下方、为不饱和溶液,d点在曲线上方、为过饱和溶液,即a、c点是饱和溶液,d点是过饱和溶液,b点为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c点溶液是饱和溶液,Ksp=c(Pd2+)×c2(I-),加入少量NaI固体,溶液中c(I-)增大,此时浓度积Q>Ksp,则有PdI2固体析出,故C正确;
D.c点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水,有晶体析出,溶液中c(Pd2+)、c(I-)不变,则不能变到a点,故D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利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当Q>Ksp时,有沉淀析出。溶液中Cl-、Br-、的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的AgNO3溶液时,溶解度小的先满足Q>Ksp,有沉淀析出。比较Ksp,AgBr、AgCl同类型,溶解度:AgBr<AgCl。再比较AgCl、Ag2CrO4沉淀所需c(Ag+),Cl-沉淀时所需c(Ag+)≥mol·L-1=1.8×10-8 mol·L-1,沉淀时所需c(Ag+)≥ mol·L-1=3.0×10-5 mol·L-1,故推知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Br-、Cl-、,故选:C。
11.C
【详解】A.向滤渣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气泡,是BaCO3和盐酸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 BaCO3=H2O+CO2↑+Ba2+,A错误;
B.饱和Na2CO3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为:c(Na+)+c(H+)=c(HCO)+c(OH-)+2c(CO),B错误;
C.反应BaSO4+CO=BaCO3+SO达到平衡时,其平衡常数K====,要使BaSO4+CO=BaCO3+S0正向进行,则要满足QcD.过滤后得滤渣和滤液,则过滤前BaSO4+CO=BaCO3+SO达到平衡状态, BaSO4和BaCO3均达到溶解平衡状态,即c(CO)=,c(SO)=,D错误;
故选C。
12.A
【详解】A.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在酸性条件下IO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如果试纸变蓝说明食盐中含有IO,故A符合题意;
B.证明FeSO4溶液中部分被氧化,应证明含有Fe3+,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说明硫酸亚铁溶液部分被氧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中实验,加入硝酸银是过量的,S2-与过量的Ag+反应,因此无法比较溶度积大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应将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加到沸水中,加热至出现红褐色液体,如果将饱和氯化铁加入到NaOH溶液中,得到氢氧化铁沉淀,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
13.D
【详解】A. 含有固体的悬浊液中存在溶解平衡,加入少量Na2SO4固体,溶液中增大,减小,故A错误;
B. 当加入的Na2CO3溶液达到一定量时,BaSO4可以向BaCO3转化,故B错误;
C. Na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都比MgCl2的大,两者反应后NaOH有剩余,再滴加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无法证明是与NaOH反应产生的,还是Mg(OH)2转化为Fe(OH)3的,故C错误;
D. Mg(OH)2中滴入NH4Cl溶液使其溶解,反应式可能为Mg(OH)2(s)+ 2(aq) = Mg2+ (aq)+ 2NH3 H2O (aq),可能是导致沉淀溶解,故D正确;
故选D。
14.C
【详解】A.输入生理盐水相当于稀释体液,氢离子和碳酸氢根浓度减小,平衡右移,pH增大,A正确;
B.糖会发酵产生H+,使Ca5(PO4)3OH(s)5Ca2+(ag)+3PO(aq)+OH-(aq)正向移动,加快牙釉质的酸蚀,B正确;
C.BaSO4沉淀存在沉淀溶解平衡:,稀硫酸洗涤可使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减少BaSO4沉淀的损失,C错误;
D.使用弱碱性洗发水后,需使用弱酸性成分的护发素,因为头皮本身是弱酸性环境,弱酸性的护发素对于使用洗发水后变为弱碱性的头皮环境起到了还原作用,D正确;
故选C。
15.C
【分析】向含浓度相等的 Cl-、 Br-和 I-混合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根据三种沉淀的溶度积常数,三种离子沉淀的先后顺序为I-、Br-、Cl-,根据滴定图示,当滴入4.50mL硝酸银溶液时,Cl-恰好沉淀完全,此时共消耗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为4.50mL×10-3L/mL×0.1000mol/L=4.5×10-4mol,所以Cl-、 Br-和 I-均为1.5×10-4mol。
【详解】A.I-先沉淀,AgI是黄色的,所以a点有黄色沉淀AgI生成,故A错误;
B.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为1.5×10-4mol,则I-的浓度为=0.0100mol L-1,故B错误;
C.当Br-沉淀完全时(Br-浓度为1.0×10-5mol/L),溶液中的c(Ag+)==5.4×10-8mol/L,若Cl-已经开始沉淀,则此时溶液中的c(Cl-)==3.3×10-3mol/L,原溶液中的c(Cl-)= c(I-)=0.0100mol L-1,则已经有部分Cl-沉淀,故C正确;
D.b点加入了过量的硝酸银溶液,溶液中的I-、Br-、Cl-全部转化为沉淀,则Ag+浓度最大,根据溶度积可知,b点各离子浓度为:,故D错误;
故选C。
16.(1)0.29
(2)
(3)
(4) 是弱酸,当溶液中调节为8左右时浓度增大,大量沉淀
【详解】(1)由题表2可知,该工厂排放的废水中;
(2)若处理后的工厂废水中、的浓度均为,,则依据可知最大为;
(3)将三价砷(,弱酸)氧化成五价砷(,弱酸),同时生成和,由此可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①将pH调节到2时废水中有大量沉淀产生,因为此时没有生成Ca3(AsO4)2沉淀,则沉淀只能为SO42-与Ca2+反应的产物CaSO4,故答案为CaSO4;
②是弱酸,电离出来的较少,所以酸性条件下不易形成沉淀,当溶液中调节为8左右时浓度增大,大量沉淀。
17.(1) 黑色 越小
(2) 含有
(3) A
(4)在干燥的气流中加热脱水
【解析】(1)
相同温度下,同类型沉淀的越小,溶解度越小,越先析出,根据表中数据,由于,所以更难溶,即沉淀颜色为黑色;在含有相同浓度和的溶液中滴加的稀溶液,优先析出沉淀,故答案为:黑色;越小;
(2)
常温下铁离子开始沉淀的为1.0,则此时溶液中,此溶液中;调节使沉淀完全时,溶液中,此时溶液中,,所以有沉淀,故答案为:;含有;
(3)
加入的试剂应足量,为避免引入新的杂质,最好选择难溶于水的,除去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A;;
(4)
在空气中直接加热晶体会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为了抑制其水解,应该在干燥的气流中加热脱水,故答案为:在干燥的气流中加热脱水;
18.(1) PbS、SiO2 过滤
(2)2KOH+SiO2=K2SiO3+H2O
(3)PbS+4H2O2=PbSO4+4H2O
(4) 阴 PbO2+2e-+SO+4H+=PbSO4+2H2O 减小
(5) 10-38 10-3
【分析】铅精矿(主要成分是PbS以及少量Zn、Fe、SiO2、MgO、Al2O3)首先加入稀硫酸酸浸,PbS、SiO2不反应,即为滤渣1,Zn、Fe、MgO、Al2O3转化为相应的金属阳离子进入滤液1,调节滤液1的pH值,分步沉淀各种金属离子;滤渣1先加入强碱溶液溶解SiO2,过滤后滤渣2中主要有PbS,加入溶液4将PbS氧化为硫酸铅,然后在稀硫酸溶液中电解得到铅单质。
(1)
根据信息1可知PbS不溶于稀硫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SiO2也不溶于稀硫酸,故滤渣1成分为PbS和SiO2;酸浸后分离得到滤渣1和滤液,故操作应为过滤;
(2)
由流程图知,溶液3的作用是分离Pbs和SiO2,滤渣2为PbS,则滤液2是SiO2溶于溶液3所得,溶液3应该是一种碱,再根据其焰色反应为紫色,推测出溶液3为KOH溶液,故方程式为2KOH+SiO2=K2SiO3+H2O;
(3)
溶液4的溶质是化合物且为绿色氧化剂,应为H2O2溶液,作用是将PbS氧化为PbSO4,根据电子守恒、元素守恒可得化学方程式为PbS+4H2O2=PbSO4+4H2O;
(4)
PbSO4转化为Pb单质,硫酸铅发生还原反应,所以这一过程发生在电解池的阴极;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正极的氧化铅得电子被还原,电极反应为PbO2+2e-+SO+4H+=PbSO4+2H2O;电解过程中硫酸的浓度减小,所以溶液密度减小;
(5)
根据完全沉淀时的pH,Fe(OH)3的Ksp=1×10-5×[10-(14-3.2)]3=10-37.4,所以数量级为10-38;由Zn2+在pH=6.4时完全沉淀可知Zn(OH)2的Ksp=1×10-5×[10-(14-6.4)]2,开始沉淀时pH=5.4,所以滤液1中c(Zn2+)=mol/L=10-3mol/L。
19.(1)10
(2)8.5~11
【详解】(1);
(2)由氢氧化锌和氢氧化铜的溶度积常数可知,常温下,氢氧化铜的溶解度小,要使两种离子均沉淀完全要确保氢氧化锌完全沉淀,,,又因时,会转化为,因此还应小于11,应满足的范围为8.5~11。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