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1.“他们培育了如今已成为全世界日常饮食支柱的多种植物,最著名的是玉米、马铃薯、大豆、南瓜、西红柿和巧克力。”材料中的“他们”指的是( )
A.古代亚洲的蒙古人
B.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
C.近代非洲的班图人
D.古代欧洲的日耳曼人
2.“浮动园地”(如图所示)是一种创造性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耕种者每年可以从园地中获得7次收成,直到今天某些地区仍然使用这种耕作方式。据此可知( )
A.这属于玛雅文明的伟大成就
B.耕作方式以集体劳作为主
C.培育出甜高粱等重要农作物
D.利于缓解人地矛盾的危机
3.印加帝国非常重视交通建设,到15世纪末,印加帝国的道路贯穿全境,北达基多,南到智利中部,全程长达1 600公里,形成了完善的道路系统。印加帝国重视交通建设的出发点是( )
A.传递命令调动军队 B.发展对外贸易
C.推动各地文化交流 D.促进人口流动
4.1493年,穆罕默德·杜尔建立了阿斯基亚王朝,杜尔把桑海帝国分成十个省,各省均委派自己的亲信治理。他还指定一些长官负责全国各个方面的行政管理,对廷巴克图和杰内等重要城市派有总督。杜尔的这些举措( )
A.推动了桑海政治近代化
B.意在抵御马里帝国的侵略
C.保障了地方的长治久安
D.促进了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5.下列农作物的分组,属于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的是( )
A.甜高粱、西瓜、棉花 B.大豆、小麦、水稻
C.马铃薯、玉米、番茄 D.芋头、水稻、南瓜
6.地处今埃塞俄比亚地区,连接地中海与印度洋水路的交通要冲,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和商旅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交融而形成的文明是( )
A.古代埃及文明 B.阿克苏姆文明
C.大津巴布韦文明 D.摩加迪沙文明
?综合性——强调融会贯通
7.……那一幕幕惊险离奇的故事。那里有爬满青藤的金字塔,有古木参天的城市废墟,有令人瞠目的巨大而精美的雕刻艺术,有无数让人难以解释的谜团……奥尔梅克、玛雅、托尔特克、阿兹特克、印加……数不清的故事在密林中悄然上演,难以计数的黄金在无人知晓的洞穴、深井中沉睡,直到欧洲人背着火枪的身影在密林外闪现……这是某部著作中的一段描述,可能出自( )
A.《古代近东文明——古代两河文明、埃及文明、波斯文明研究》
B.《亚历山大远征记》
C.《探寻古罗马文明》
D.《黄金帝国的落日:追踪美洲古代文明》
8.阅读下表“玛雅文明的主要神灵”,据此可知( )
神灵 名字 职能
天神 伊扎姆纳 药神、火神,赐给地球雨水,使土地适合种庄稼,避免灾难
太阳神 — 掌握健康、音乐、诗歌、书法(与羽蛇神相关)
月亮神 伊希切尔 掌管各种水体、丰收、彩虹、分娩、纺织、洪水
雨神 恰克 掌管闪电和雨,使雨水充沛、避免干旱
羽蛇神 库库尔坎 掌握雨季、播种、收获、五谷丰登,是太阳神的化身
A.玛雅人有精准的天文历法
B.玛雅的各级政权都与神权紧密结合
C.玛雅人面临水资源缺乏的挑战
D.玛雅人信仰神灵主要是为了气象研究
9.“以前认为西非主要就是一个‘音乐和舞蹈之地’,是‘世界的尽头’,长期以来,廷巴克图是一个有所耳闻但却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更多的是神秘的传说而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城市。通过保护、分类和学习廷巴克图保存的文学手稿,现如今人们印象中的廷巴克图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材料说明( )
A.廷巴克图城是非洲的文化中心
B.历史研究可以提升对地域文化的认知
C.西非黑人文化集中表现在音乐舞蹈领域
D.文学让廷巴克图的地理环境为更多的人所熟知
10.某学者认为,古代印第安诸文明与亚非欧诸文明在所处地理位置上有明显差异,这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山地高原型文明的发展条件,亦即地理环境远比其他类型文明更为恶劣,故其文明的进化程度极为缓慢和艰难。这一观点( )
A.旨在强调欧亚文明的先进性
B.反映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必要性
C.说明自然条件决定文明程度
D.强调了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11.西非的帝国和阿兹特克人、印加人的帝国,都因征服其他部族形成,并且像古代其他地区的帝国一样,实行君主专制。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和非洲南部的津巴布韦修建了宏大的建筑,以突出统治阶级的与众不同。印加人还像波斯、罗马等帝国一样,修建了贯穿帝国的道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交通和通信系统。材料意在说明( )
A.世界历史发展的多元性
B.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统一性
C.古代帝国建立的必然性
D.非洲和美洲文明的一致性
12.大津巴布韦遗址是非洲古代文明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他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
——摘编自吕贝克·斯特夫《废墟的真相》
材料二 1905年,考古专家大卫·兰德尔·马克尔仔细考察了这片遗址,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发掘。他郑重宣布:“大津巴布韦毫无疑问,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属于非洲。”他还指出:“许多人都会哀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本特的观点的变化,并简要分析他对非洲文明认识的错误倾向。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克尔的考古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罗曼史”的含义。
(3)综合以上考古结论,谈谈我们对古代文明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应用性、创新性——强调创新思维,体现应用价值
13.西方学者认为:“非洲本土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非洲人从来就没有发展过自己的文明”。这一观点( )
A.对非洲文明的评价坚持辩证的观点
B.正确评价了非洲文明的历史
C.对非洲文明存在歧视与偏见
D.目的是为在非洲殖民扩张寻找借口
14.在东非,中国瓷器在千百年以后仍是考古学家触摸得到的,不像成千上万匹中国丝绸无影无踪地消失在湿热的气候里,更令人惊喜的是近年来在东非海岸外沿发现有中国古代沉船。这说明( )
A.瓷器受到非洲人喜爱
B.中非交往史源远流长
C.丝绸在非洲较少发现
D.宋代以后中非交往增多
15.墨西哥玛雅古国城市遗址帕伦克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于公元600年至700年达到顶峰,现存的古老建筑多是这一时期的,素有“美洲的雅典”之称。这说明( )
A.帕伦克吸收了雅典文明成果
B.玛雅文明发展了雅典民主政治
C.帕伦克的文明成果延续至今
D.玛雅古国曾有繁荣的城邦文明
16.英国著名东非史学家马修回忆他20世纪50年代在东非的考古工作时说:“我认为所调查的一些遗址是沿海地区阿拉伯或波斯殖民遗物……但我逐渐发生了怀疑,因为它们是非洲式的。”据此可推知( )
A.东非文明的发展深受周边民族文化影响
B.阿拉伯或波斯殖民者的文化逐渐东非化
C.东非文明遗址的存在说明东非外贸发达
D.阿拉伯文明在东非广泛传播
17.考古类的纪录片为普通民众了解历史之谜与历史遗存提供了一个直观的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迹罕至的墨西哥丛林里,隐匿着庞大的玛雅文明遗迹。金字塔的石造建筑雕刻着神秘的人像与精巧的文字,验证着玛雅王朝曾经辉煌的年代。两位伟大的考古学家在相隔一世纪之久的时间,前后深入探索这座失落的城市……
——纪录片《失落的玛雅文明》剧情介绍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玛雅文明除了“金字塔的石造建筑”与“神秘的人像与精巧的文字”之外,还创造了哪些重大成就?
(2)影像资料作为研究历史的史料,在史学研究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答案
解析:选B 由材料“最著名的是玉米、马铃薯、大豆、南瓜、西红柿”并结合所学可知为最早栽培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的古代美洲印第安人,故选B项。
解析:选D 由材料“耕种者每年可以从园地中获得7次收成”可知“浮动园地”创造性地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故选D项;“浮动园地”是阿兹特克人的创造,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劳作方式,排除B项;材料中强调的是土地的使用效率,并未提及具体的农产品,排除C项。
解析:选A 印加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故选A项;B、C、D三项都不符合材料主旨,均排除。
解析:选D 材料反映了桑海帝国统治者将全国划分为十个省,并委派亲信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控,促进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故选D项。
解析:选A 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源地,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故A项正确。
解析:选B 古代埃及文明深刻影响了尼罗河上游地区的发展。埃及衰落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文明,故B项正确。
解析:选D 据材料“玛雅、托尔特克、阿兹特克、印加”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南美洲的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创造了辉煌的美洲古代文明,故选D项;金字塔在埃及和美洲等地均有分布,但“玛雅、托尔特克、阿兹特克、印加”说明是美洲古代文明,排除A项;亚历山大远征波斯,建立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古罗马帝国横跨欧亚非、称霸地中海,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解析:选C 材料中绝大多数神灵的职能都是与水有关系的,从材料“赐给地球雨水”“避免干旱”“掌握雨季”,可知玛雅人面临水资源缺乏的挑战,故选C项;A、B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水与农业密切相关,玛雅人信仰上述神灵,主要是为了祈祷农业生产丰收,故排除D项。
解析:选B 根据材料可得出西非不仅音乐与舞蹈繁盛,而且文学发达,城市历史悠久,这主要是通过对文学手稿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故材料表明历史研究可以提升对地域文化的认知,故选B项;材料不足以说明廷巴克图是非洲的“文化中心”,故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得出西非黑人文化不仅仅表现在音乐舞蹈领域,故排除C项;人们有了对廷巴克图的新认识,主要不是表现在地理环境上,而是在文化上,故排除D项。
解析:选D “地理环境远比其他类型文明更为恶劣,故其文明的进化程度极为缓慢和艰难”说明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比较大,故选D项。
解析:选B 据材料可知无论是中古时期的美洲还是非洲,或是古代的帝国,都具有共同特征,说明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统一性,故选B项;多元性强调各个文明的不同特征,但材料强调帝国的共同性,排除A项;古代帝国建立是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但也有地区并未建立帝国,排除C项;“一致性”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得出大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由材料一“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可得出大津巴布韦文化来自地中海文明。第二小问,本特开始只认为大津巴布韦的文化与外界没有联系,后来又认为这种文化是地中海的,不是非洲的,体现了对非洲文化的一种不屑,是种族歧视和偏见的心理。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大津巴布韦毫无疑问,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属于非洲”可得出大津巴布韦遗址属于非洲古文化。第二小问,由材料二“‘毫无疑问,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属于非洲。’他还指出:‘许多人都会哀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前半句指出大津巴布韦文化属于非洲文化,后半句指出许多人的哀叹,他们的哀叹源自大津巴布韦属于非洲文化,因此“罗曼史”指的是大津巴布韦遗址是由外来文化创造的。第(3)问,从材料一、二的观点中,可得出对待文明应当以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考证。
答案:(1)变化:起初认为大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后来认为大津巴布韦文化来自地中海文明,是外来文化创造的。
错误倾向:种族歧视和偏见。
(2)结论:大津巴布韦遗址属于非洲古文化。
含义:大津巴布韦遗址是由外来文化创造的。
(3)态度:坚持实事求是;摒弃种族歧视与偏见。
解析:选C 据材料“非洲人从来就没有发展过自己的文明”,可知部分西方学者坚持欧洲中心论的观点,否定和歧视其他地区的文明,故选C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西方学者对非洲本土文明的否定,排除A项;西方学者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客观评价非洲本土文明,排除B项;西方学者的观点体现了“欧洲中心论”的色彩,主要是为西方殖民侵略辩护,排除D项。
解析:选B 中国古代曾经有船队抵达东非海岸,这是中非交往史源远流长的证明,故选B项;据材料无法得知中国瓷器在非洲的受欢迎程度,排除A项;材料表达丝绸不像瓷器那样易于保存,与在非洲发现数量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未提及宋代的信息,排除D项。
解析:选D 据材料可知玛雅古国留存了一些城市遗址,相当于雅典在欧洲的地位,故选D项;古代世界相对隔绝,帕伦克并未吸收雅典文明成果,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玛雅文明的遗址和地位,并不是其政治制度,排除B项;帕伦克的文明成果中断,并未延续至今,排除C项。
解析:选A 据材料“我认为所调查的一些遗址是沿海地区阿拉伯或波斯殖民遗物……但我逐渐发生了怀疑,因为它们是非洲式的”可知,马修发现东非的一些遗址中有阿拉伯或波斯殖民遗物。由于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阿拉伯文化的传入,使东非国家深受阿拉伯或波斯文明的影响,这与材料的说法相符,故选A项。
答案:(1)成就:玛雅文明中的历法成就超过了当时希腊罗马通行的历法;玛雅人采用20进制,也知道“零”的概念;玛雅人培植了诸如玉米、西红柿、南瓜等许多农作物。
(2)地位和作用:史料是研究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依据,是史学家借以“重现”历史的基础,它决定着历史事实的真伪和历史认识的正误。影像资料是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