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师说》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2《师说》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3 20:5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导入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
韩愈提倡师道,触犯流俗、勇气可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著名的文章《师说》。
师 说
韩 愈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通过导学案和教师讲解,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

梳理本文的论辩思路,重点掌握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树立尊师重道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第一章
积累知识,
落实重点字词
知人论世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明人将韩愈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又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这是对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
古文运动
六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这种文体不重思想内容,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导致文学创作中艳丽浮靡之风泛滥。
直到中唐,韩愈提倡恢复古文的传统,培养了大批有志于古文创作的年轻人,逐渐形成风气,后来称之为“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说”
“说”,是古代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像现代杂文的风格。
“说”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1、熟读课文
2、订正导学案的内容,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
第二章
梳理探究,
理清论辩思路
用课文的原话回答下列问题,理清作者的论辩思路。
一、求学的人为什么要从师学习?对于老师的年长年少,作者是怎样看待的?得出了什么结论?
二、为了抨击“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三、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作出了什么论断?
一、求学的人为什么要从师学习?对于老师的年长年少,作者是怎样看待的?得出了什么结论?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为了抨击“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二、为了抨击“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1.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2.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3.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一、求学的人为什么要从师学习?对于老师的年长年少,作者是怎样看待的?得出了什么结论?
三、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作出了什么论断?
三、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作出了什么论断?
1.圣人无常师。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二、为了抨击“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请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画出本文的思维导图。
注:关于本文中心论点,学界多有争论,这里只取其一。
师说
提出论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之责
从师必要
从师标准
分析论证
对比论证
师道不传
纵比
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
自比
对自己与
对孩子
横比
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
举例论证
圣人无常师
举例
引证
孔子师众人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交代写作缘由
奖励后学(李蟠)
第三章
探讨观点,
收获成长启发
课文中有关“尊师”和“重道”的观点,有哪些在今天仍然有其借鉴意义?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教师的职能,不只是教授知识,还有传承正道,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学生。
2.“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求学不分年龄、性别、身份、职业……只要有好的品质,就可以是我的老师。
3.“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教学相长,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互相尊重,彼此学习,共同进步的。
第四章
以读促写,
掌握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后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对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气盛言宜,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比论证的要点有两个:
(一)在于一正一反(具体可分为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
(二)在于对比的双方共同、整体地服务于论点。
《人民日报》示例段
面对疾风骤雨,有人抱怨“老天爷”,苏轼却留下动人诗篇:“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面对赞誉,有人沾沾自喜(原文无此句,应该补充),航天英雄景海鹏说:“每一次飞天有太多人在托举着我们,我们的背后是祖国”。凝视的目光,呼应内心坐标,照见格局胸怀。
——《用信念引领人生选择》
扬才语文
《人民日报》示例段
忆往昔,“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给中国人留下刻骨铭心的屈辱记忆,它透露的是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而现在,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彻底摆脱了“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的境地。
——《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
扬才语文
巩固训练
以“成名未必要趁早”为论点,使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一段话,不少于100字。
全文总结
白居易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好的文章,尤其是议论文,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强烈的时代感;
文章多处使用的语气词,比如“嗟乎”“呜呼”“矣”等,体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真诚,对身边现象的急切关心,对社会风气向好的强烈责任感,这也是一篇好文章的根本;
学会用上合适的手法,能够使文章的说理力度更加深刻。
拓展阅读
韩愈《原道》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