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市瓦窑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集思广益 时效课堂
课时总编号: 第 课时 年 月 日 星期 主备人
课题 《兼爱》 墨子
学习 目标 1、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 2、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3、理解墨子的思想,学习其说理方法。
学习 重点 1、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学习难点 1、了解墨子及其思想与作品。 2、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
学习 方法 合作探究: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探讨课文的深刻内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学科组共案 用案人自我创新
一、情景导入 “天才匠人,孤独侠客”——墨子 二、墨子简介: 约公元前468---前376年,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在科技方面颇有成就,常被誉为“科圣”。他的军事技术高于其他诸子,在春秋战国时期他和孔子两人被并称为“显学”大师,有“非儒即墨”之称,成为天下人学习的榜样。他一生都在为扶危济困的事业而奔忙。他的思想核心是兼爱。 主要思想: 政治:主张“尚贤”与“尚同”。提出了维护和平,反对侵略的“非攻”的主张。 经济:主张“强本节用”,即重视生产,崇尚节俭,人人参与劳作并分工合作、各尽所能。主张量功分禄,以劳定赏。 伦理:主张“兼爱”。为官的要“兴万民之利,除万民之害”,为民的要相亲相爱,交互得利。 教育:主张教育目的是实现救世济民。重视教授生产、军事技能、自然科学知识和逻辑知识。 军事:主张“有备无患”,反对侵略战争,主张采取防御战术。主张外交上要“遍礼四邻诸侯”,争取国际上的支持。 “儒家”和“墨家”思想的区别: 本质区别是: (1)代表的利益即社会基础的不同。
墨家代表的是城市小手工业者,小商人,自耕农以及下层官吏的利益。
儒家代表的是传统贵族,高级官僚以及文人的利益。 因为这些本质上的区别,使得两者对礼教,道德和如何治理国家有截然相反的主张。
(2)主张也不同,儒家是仁爱.即以自己为中心,辐射状的爱,离自己越远,爱的程度越浅,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注意“以及”;而墨家是兼爱,爱的程度对谁都是一样的,即“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儒家坚持礼乐,要求以礼治世,主张厚葬久丧,而墨家正与其相反。 相同点: 两者都是入世的思想,都打算治国平天下,二者都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均重视人与人之情感,表现为“以人为本”,关爱社会,只不过儒家是知识分子为统治者着想,希望恢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最终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而墨家则是手工业者为下层劳动人民着想,建立一个“尚同”“尚贤”的小生产者的乐园。 三、时代背景: 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交、社会大变革时期,这时奴隶制度已经开始崩溃,封建制度正在逐步建立,礼崩乐坏、王权衰败、生灵涂炭,社会的动荡给人民带来极大的苦恼。 墨子有极强的忧患意识、入世风骨及救世精神,积极寻找着救世的药方,他站在平民立场上为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 《墨子》 该书,是墨子及其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语言质朴,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 掌握文言知识,走进“兼爱” 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思考1】研读第一段 原文: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1、解释词语。 .以……为:把……作为 焉:于是 攻:治疗 然:这样 何独:谁人 2、问题探究: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中心句: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于是)能治之。 本段采用了类比论证,以大家熟知的医生治病需要明确病因,来写圣人治国须知混乱产生的原因。 【思考2】研读第二段 原文: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 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 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察:考察、明察 ②当:同“尝”,尝试 ③相:互相 ④亏:使受损失 ⑤利:使……受益 ⑥虽:即使 ⑦然:这样 ⑧室:家 ⑨身:指代自己 ⑩室:家 乱物:纷乱之事 具:完备、齐全 1.臣和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的祸乱。 2.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此使父亲受损失而自己得利。 研读第二段 问题探究1: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乱”主要指什么? 中心句: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乱”在文中,主要指臣子不孝君父。 问题探究2:在墨子看来,“天下之乱”有哪些?是如何产生的? 墨子认为天下乱象有:臣子不孝君父,子亏父而自利,弟亏兄而自利,臣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这也是乱;贼人以利其身,是乱;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是乱。 这些乱象产生的原因是“自爱”,而不爱人。 【思考3】研读第三段 原文:察此何自起 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 犹有不慈者乎 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 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 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 视人身若其身,谁贼 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 视人家若其家,谁乱 视人国若其国,谁攻 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活动一:解释词语。 1.若使:假如 2.兼、相:都;互相 3.犹:还、仍然 4.视:看待,对待 5.恶施:怎么实行 6.弟子:弟弟和子女 7.亡:同“无” 8.有:同“又” 9.家:封地(卿大夫统治的地方叫家 10.国:封国(诸侯统治的地方叫国) 11.治:太平 问题探究:本段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中心观点: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 运用假设、铺排、反问的句式,正面论证了“天下兼相爱”,“ 则天下治”的观点。 采用铺排的手法,连用“犹有”“谁”引起的反问句,以反诘的语气坚定而鲜明地阐述了唯有“兼爱”才可止乱致治的观点。 【思考4】研读第四段 原文: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wù)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 劝:鼓励 ② 交相:互相 ③ 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 句子:怎么能不禁绝仇恨而鼓励亲爱呢? 问题探究:本文的结论是什么? 结论为: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即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 六、理清段意 起 第一段:治天下者必知乱的根源 承 第二段: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转 第三段:若使天下兼相爱 合 第四段: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探究问题一:本文是如何一步步表明自己观点的? 文章开篇提出要治理好天下的混乱必须要知道混乱产生的源头,就像医生要知道病人的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把病治好一样。 接着指出天下混乱产生的原因是人们不相爱。文章的论述从父子、兄弟、君臣之间的不相爱,到盗贼横行,再到大夫互相侵害、诸侯互相攻伐,分层论述乱“起不相爱”的观点。 然后,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天下兼相爱”。 最后归纳论点,肯定结论,总结全文 探究问题二:本文的写作特色是“意质语显,逻辑清晰”,试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1)意质而语显 文章质朴充实,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论辩一气呵成,气势非凡 。 (2)逻辑严密,明辨是非。 本文先指出议论的焦点:“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乱“皆起不相爱”;再通过对比指出,如果“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 最后顺理成章得出结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论辩一气呵成,富于说服力与逻辑力量。 探究问题三:有人说,读墨子的《兼爱》就像是听老太太说话,有絮叨之感,语言不简洁,你是怎样看待墨子语言的“絮叨”的? 这是使用了繁复论证的方法。墨子为了把意思说清楚,除了语言浅显外,还不避絮叨。 钱振鍠在《名山小言》中说:“文章有为我与兼爱之不同。为我者只取我自家明白,虽无第二人解,亦何伤哉,老子古简,庄生诡诞,皆是也。兼爱者必使我一人之心共喻于天下,语不尽不止,孟子详明,墨子重复,是也。” 探究问题四:墨子的“兼爱”和孔孟的“仁爱”的内容有何异同? 在儒家心中,君子最爱的首先是双亲,其次是民众,最后是万物。对于民众而言,施以仁德便可,亲爱留给自己的血亲。爱是以自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而在墨家心中,“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无差等的爱冲破等级的枷锁,冲破血缘的坚冰,爱人如己,尤其去爱那些最可怜、最卑下、最被社会践踏的人。爱心无垠,善意无穷,关怀最有力量。从这角度而言,墨子进入了一种更为崇高的境界。 探究问题五:墨子认为,人人都只是爱自己而“自利”,是社会混乱动荡的原因;而孟子认为:人人眼里只有利而没有“仁义”,必将导致国家败亡。他们二人的观点是否有相通之处? 墨子认为,人们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会使人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种种社会问题由此产生。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意味着超越只知道自爱自利的狭隘,做到爱人利人。 孟子把仁义高悬在利之上,目的是要人从追逐私利的偏狭中超脱出来,以具备更高的道义层面上的关怀和和追求。孟子的仁主要意味着对他人的同情和体贴。 有超越自爱自利和关爱他人方面,墨子、孟子二家的主张显然是相通的。 立足现代,心存“兼爱” 今人评墨子: 墨子是中国的良心和灵魂 ——张知寒 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毛泽东 兼爱非攻,是全人类的精神制高点。 ——余秋雨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把墨子推崇为“平等、博爱”的中国宗师。他说“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 巴黎圣母院之殇 巴黎圣母院之殇,世界为之耸动。这是一场骤至的大火,一场文明的劫难。 就在人们一连串“心碎”的表达声中,有些不一样的声音却多了起来。有人说“巴黎圣母院大火是圆明园被烧的‘果报’”,有人说“这样的灾难活该”。 面对这样的言论,你将怎么从兼爱思想的角度来批驳呢? 兼爱思想帮助我们化解冲突,创造和谐;缓和冲击,建立平衡。 布置作业:思考:2020年,人类面临着种种灾难:澳大利亚大火、非洲蝗灾、 新冠病毒, 暴雨洪灾等等,这里有天灾,也有人祸。请结合《兼爱》,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 设计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