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张PPT)
第五单元
初中语文(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作家作品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他早年留
学美国,归国后,终生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
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
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
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
题》等。
中心意旨
这是一篇驳论文,作者针对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运用大量典型的
事例与文质兼备的名言警句,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
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并发出了“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
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
之森林”的创造宣言。
结构思路
表达技巧
1.叙议结合。
记叙主要指文中列举具体事例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议论则为对事例进行
分析,得出观点时采用的表达方式,如批驳了第二个错误观点后的简单
总结,批驳了第五个谬论后的分析。
文章叙议结合,有力地证明了“人人是创造之人”的中心论点。
2.大量排比句的运用。
如:①“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
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
魂曲》。”强调有志者排除万难也可取得巨大成就。②“所以处处是
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强调创造是每个人都
拥有的基本能力。③“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
于创造。”强调没有创造力就如同没有了生命力。
运用排比,层层深入地剖析了缺乏自信的危害,鼓励我们树立自信,勇于
创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鼓动性。
重点难点
1.本文有破有立,既摆出了对方的错误观点,又有自己明确的观点主张。
试加以分析。
文章首先列举了“环境太平凡”“生活太单调”这两个不能创造的借
口,针对性地提出了“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
单调”的主张;然后,作者又针对“年纪太小”“太无能”“陷入绝
境”这三个不能创造的原因,明确了“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最后
发出了“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
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的创造宣言。
2.“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
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
喻分别是什么 这句话怎么理解
“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画龙点睛”比
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
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
[鲁钝·愚钝] 都有愚笨的意思。鲁钝:愚笨;不敏锐。如:赋性鲁钝。愚
钝:愚笨;不伶俐。如:天资愚钝。
[动词·介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在、变化的词。介词:用
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
“从、自、往、朝、在、当(方向、处所或时间),把、对、同、为(对象
或目的),以、按照(方式),比、跟、同(比较),被、叫、让(被动)”。这两
种词容易混淆,可以从以下方面区分。
①动词在句中常做谓语,能单独回答问题,介词则不能。如:“他在宿舍
吗 ”可回答“在”,“在”是动词;“你在哪里休息 ”不能回答
“在”,只能回答“在××”,“在”是介词。
②动词能重叠,介词不能。如:可以说“想想”“问问”,但不能说“当
当”“于于”。
③动词后可以加“着”“了”“过”这些表时态的助词,介词则不能。
④“往”“在”“给”“由”“到”“朝”“让”“叫”“比”
“跟”等的词性并不单一,单独充当谓语时是动词,句中如果另有动词
做谓语,那它们就是介词或副词。例如:
我在教室。(动词)
我在学习。(副词)
我在教室学习。(介词)
我明天到北京。(动词)
我明天到北京旅游。(介词)
讨 论
素养呈现 理解通过与他人讨论以表达意见,寻求共识或解决问题的重
要性。(语言建构与运用)
素养解读 讨论属于口语交际,是培养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这一语
文素养的重要方法。
讨论的原则可以概括为:紧扣议题,言无不尽,包容合作。其实质就是合
作“避短”,共同“扬长”。通过“讨论”这一口语交际活动,学生能
依据具体的语言情景有效地运用口头语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形成个
体的语言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批判
性、独创性,从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典例剖析
例 (2017四川南充中考)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日前,腾讯推出“成长守护平台”微信公众号,家长绑定孩子的QQ号及
微信,即可查看孩子的游戏时间、消费记录,甚至还可以设置禁止一些
游戏,如果孩子不听话,还可以通过“一键禁止所有游戏”。
某班据此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我看‘成长守护平台’”,
请你参加讨论并简要陈述看法。(不超过60字,含标点符号)
答:
解析 本题是综合性学习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类
题型没有标准答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可以反对也可以赞同,不
管怎样都要理由充分,而且要自圆其说,理由和观点要一致。如果反对
这种做法,就要从学生的自由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入手进行回答;如果赞
同这种做法,就要从“成长守护平台”的好处方面回答。
答案 (示例1)反对(或不需要)。“成长守护平台”实际上是监视学生
玩游戏,对学生不信任。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培养自制力,而不是“一
键禁止”。
(示例2)赞成(或需要)。中小学生缺乏自觉性,容易沉迷网络,需要外力
严格要求。“成长守护平台”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真正守护着学生
的成长。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崇拜(chóng) 彼此(bǐ) 塑像(sù) 中伤(zhōng)
B.豢养(juàn) 不朽(xiǔ) 和谐(xié) 卦辞(guà)
C.懒惰(duò) 沙漠(mò) 鲁钝(dùn) 桑叶(sāng)
D.懦夫(nuò) 雕刻(diāo) 樵夫(jiāo) 单调(diào)
答案 C A.中zhòng。B.豢huàn。D.樵qiáo。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繁植 陡然 平凡 山穷水尽
B.镰刀 枯干 矛草 一丝一毫
C.屋檐 瀑布 飞禽 走头无路
D.封锁 倘若 贯通 从天而降
答案 D A.植→殖。B.矛→茅。C.头→投。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
A.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
(鲁钝:鲁莽,愚钝。)
B.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崇拜:崇敬钦
佩。)
C.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懦夫:软弱胆小的人。)
D.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
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画龙点睛:比喻作文
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传神生动。)
答案 A 鲁钝:愚笨,不敏锐。
4.选词填空。
(1)教师的成功是 (创造 制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2)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 (鄙视 轻视)点滴的
创造而不为。
(3)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
中海与红海 (连通 贯通)起来。
.答案 (1)创造 (2)轻视 (3)贯通
解析 注意结合语境做出选择。(1)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
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制造:①用人工使原材料成为可供使用的物品;
②人为地造成某种气氛或局面(含贬义)。(2)鄙视:轻视;看不起。轻视:
不重视,不认真对待。(3)连通:连接而又相通。贯通:连接,沟通。
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创造之神!你回来呀!你所裁培的幼苗是有了huàn( )想,樵夫拿着雪
亮的镰刀天天来,甚至常常来到树苗的美梦里。你不能放弃你的责任。
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
的生命——都献给你,当你看见满山的树苗在你监护之下,得到我们的
汗、血、心、生命的灌gài( ),一根一根地都长成参天的大树,你不
高兴吗 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有你回来,才能保证参天大树之长成。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huàn( )想 樵夫( )
灌gài( ) 参天(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正确的写法是: 。
(3)文中“监护”的意思是: 。
(4)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答案 (1)幻 qiáo 溉 cān (2)裁培 栽培 (3)仔细观察并保护
(4)排比
解析 (1)“幻”和“幼”,“溉”和“慨”形近易混,注意区分;“樵”
不读jiāo,“参”是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2)“裁”和“栽”是形近
字,注意区分。(3)“监护”还指“法律上对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
能力人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一切合法权益的监督和保护”。因此,应
根据语境做出解释。(4)注意排比和反复的区别。
2.填空。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 家。主要教育思想是“
”,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答案 教育 生活教育
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①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②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③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
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
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
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
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于集
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那么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
仅属于个人。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
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
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
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④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
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
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
⑤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
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
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⑥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
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
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
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
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⑦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
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⑧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
当你把莫扎尔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加尔的幼年
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⑨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
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
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
⑩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
吗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
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
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
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
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
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
生路。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
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
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
创造之神!你回来呀!你所栽培的树苗是有了幻想,樵夫拿着雪亮的镰
刀天天来,甚至常常来到树苗的美梦里。你不能放弃你的责任。只要你
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
——都献给你。当你看见满山的树苗在你监护之下,得到我们的汗、
血、心、生命的灌溉,一根一根地都长成参天的大树,你不高兴吗 创造
之神!你回来呀!只有你回来,才能保证参天大树之长成。
罗丹说:“恶是枯干。”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
无意于创造。只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
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1.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
么
答:
2.第④段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
一笔下去,画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 全句的意
思是什么
答:
3.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
答:
1.答案 五种错误的观点:①环境平凡,②生活单调,③年纪大小,④太无
能了,⑤陷入绝境。结论:处处天天人人都能创造。
解析 该题有两问,第一问“五种错误观点”可分别从第⑤⑥⑧⑨⑩段
的首句中提取。第二问“结论”要从第 段这一总结性段落中提取。
2.答案 “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的教育对象,“画龙
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
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
解析 根据第③段“教育者……是我们的石像”等信息,不难判断教育
者所造的“石像”比喻“真善美的活人”,亦即受教育者,那么“万
像”自然就是“众多的受教育者”。既然把教育比作“塑像”,这句话
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
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于是,三个本体便顺理成章地凸现出来了。
3.答案 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解析 不可只用原文中的话回答:“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
的人。”这样只答对了一半,因为“成功”包含师生两个方面的因素。
作者的观点很全面,很明确,强调的是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
活人。
1.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
吗 (反问)
B.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排比)
C.我们只能在樵夫的茅草房的烟囱,偶尔看见冒出几缕黑烟,谁能分得
出哪一缕是树苗的,哪一缕是茅草的化身 (反问)
D.一根树苗如此想,两根树苗如此想,三根树苗如此想……(排比、比喻)
答案 D 本项的修辞手法应为排比、拟人。
2.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
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
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
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
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1)用“ ”画出错误观点,其使用的是( )的表达方式。
(2)用“[ ]”标出反驳过程的语句,其使用的是( )的表达方式。
(3)用“ ”画出事实论据,其使用的是( )的表达方式。
(4)用“( )”标出道理论据,其使用的是( )的表达方式。
答案 (1)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议论 (2)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
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
《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
议论 (3)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
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
《安魂曲》。 议论 (4)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 议论
解析 “有人说……”指出错误观点;接着举玄奘等人的例子,证明
“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的情况下亦能创造,反驳了
错误的观点;然后引用歌德的话作为道理论据,进一步反驳了错误观
点。
1.(2018安徽当涂乌溪中学月考,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
项是 ( )
培养“静能量”,还能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
安时,不妨静下心来, ;当你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心来,
;当你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心来, 。
①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②想想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③想想自己的初衷是什么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
答案 A 根据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判断。“烦躁不安”和“想
要什么”对应,“心灰意冷”和“做错什么”对应,“志得意满”和
“自己的初衷”对应。故选A。
2.(2018安徽蚌埠固镇实验中学段考,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校学生会准备于3月7日下午两点在报告厅举行主题为“做合格公民”
的动员会。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需要你去解决。
(1)(★★☆)活动的关键词是“文明做事,诚信做人”,学生会征集宣传
语,请你用“文明”开头写一句话。要求:紧扣动员会主题,运用比喻的
修辞手法,不超过20字。(2分)
答:
(2)(★★☆)王老师前几天外出,3月6日上午刚回到学校,学生会邀请他
参加此次动员会,你如何把这个通知转告他 (4分)
答:
(3)(★★☆)下面是某位同学就“诚信做人”写的一段演讲词,请你读后
完成①—③题。(6分)
[A]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我们是新时代的中学生,[B]应
该树立诚信的品质,做一个诚信的人。如果生命是水,那么诚信是流动;
如果生命是火,那么诚信是跳跃;如果生命是花,那么诚信是雨露。同学
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让诚信传遍人间,让诚信的光芒普照在世界的每一
个角落,普照在每个人的心间,[C]我们的生命将会更加美好!
①[A]句有一处标点符号有误,应将 改为 。(2分)
②[B]句是一个病句,可修改为: 。(2
分)
③请把[C]句改为反问句。(2分)
答:
答案 (1)(示例)文明是千年铁杵磨成的针。
(2)(示例)
请 柬
尊敬的王老师:
您好!
学生会准备于3月7日下午两点在报告厅举行主题为“做合格公民”的
动员会,特此邀请您参加此次动员会,敬请光临。
学生会
3月6日
(3)①, : ②应该培养诚信的品质,做一个诚信的人 ③我们的生
命岂不更加美好
解析 (1)注意题干要求,用“文明”开头,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把通知转告王老师的办法有多种,比如口头通知、电话通知、请柬
等,其他通知方式都不如请柬显得庄重、正规。请柬是应用文,注意请
柬的格式、用语。
(3)①A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是引用,孔子说后面不能用逗号。
②病因是搭配不当,“树立”和“品质”不搭配。③改写时不要改变句
意。
1.(2018福建厦门一中期中,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6分)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因为人生有太多的压榨和当头一击,
会与独行的心灵,在暗夜狭路相逢。如果没有精心的特别设计,简陋的
心,很易横遭伤害一蹶不振,也许从此破罐破摔,再无生机。没有自我康
复本领的心灵,是不设防的大门。一处小伤,便漏尽全身膏血。一星火
药,烧毁绵延的城堡。
心为血之海,那里汇聚着每个人的品格智慧精力情操,心的质量就是人
的质量。有一颗仁慈之心, ;有一颗自强之心,
;有一颗尊严之心,会珍惜自然善待万物;有一
颗流量充沛羽翼丰满的心,会乘上幻想的航天飞机,抚摸月亮的肩膀。
——摘编自毕淑敏《造心》
(1)(★☆☆)以下四组词语中字形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一蹶不振(jué) 重蹈复辙(zhé)
B.狭路相逢(xiá) 气吞斗牛(dòu)
C.衣衫褴褛(lán lǚ) 廓然无累(lèi)
D.红装素裹(guǒ) 涕泗横流(sì)
(2)(★☆☆)“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①延长;②(时间)向后推
迟;③聘请,邀请”等义项,语段中“绵延”的“延”应选的义项是:
(填序号)(1分)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上恰当的句子,注意符合语境。(3分)
答:
答案 (1)D (2)① (3)(示例)会心生怜悯友善待人 会不畏艰难终获
胜利
解析 (1)A.复→覆。B.斗dǒu。C.累lěi。(2)“一星火药,烧毁绵延的
城堡”,句中“绵延”的意思是“延续不断”,“延”是“延长”的意
思。(3)注意参照前后句子的内容和格式来补写。
2.(2018辽宁辽阳期末,3,★☆☆)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A.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了解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修改:将“开展”和“策划”调换位置。
B.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在于提高公民的文明素养。
修改:将“提高”改为“加强”
C.随着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现,使我们都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修改:将“使”去掉。
D.食品谣言的存在,不仅是民众相关知识的贫乏,而是食品安全焦虑的
体现。
修改:将“而”改为“还”。
答案 B 病因是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
(2017辽宁沈阳中考,19—2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13分)
①人贵立志。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先怀雄心壮志,并且矢志
不渝。宋代学者程颢曾说:“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明代学者王阳
明也说:“夫学,莫先于立志。”可见,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
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②何谓立志,如何立志 答案见仁见智、人言人殊。一些人立志只注重
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显然过于狭隘和短视,不宜提倡;更多的人
在立志时首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个人的兴趣
点,然后确定志向。这样的立志,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可充分发挥个人
的积极性与特长,值得大力倡导。
③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
清代名臣左宗棠,很早就怀有心忧天下之志。尽管他三次赴京会考皆名
落孙山,但救世济民之心毫不动摇,他潜心研究中外军事战略,被誉为
“天才军事领袖”。面对外国侵略,他先是抱病、带着棺材赴西北指
挥,在新疆战胜了英国支持的阿古柏军队,后又挫败了沙皇对中国西北
的侵略阴谋,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反观与他同时代的一些官吏,一
心只追求一己之利,在国家危难之时,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何谈为国家和
民族做出重要贡献
④关于立志问题,毛泽东同志在《致黎锦熙信》中提出了深刻见解:
“真欲立志,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
准……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如此之志,方为真志,而
非盲从之志。”这就是说,只有把立志建立在深明哲理的基础上,而不
是简单盲从,才能使志向更加高远而切实。
⑤毛泽东同志不但对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而且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
向树立了榜样。他在求学时期,就立志救国救民。为了实现志向,他在
学习上废寝忘食,寻找救国救民真理,最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他
还利用一切机会开展社会调查。在1917年暑假,他步行900多里,历时一
个多月,深入农村,访贫问苦,倾听农民的呼声。此外,他还多次去安源煤
矿了解工人疾苦,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这些调查为他后来形成依靠工
农、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起到了重大作用,也坚定了他为民族
独立、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意志。因此,在此后的革命征途中,不管
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毛泽东同志都矢志不渝,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⑥在这个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我们要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
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确立高远的志向,并为自己的志向不
懈奋斗。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答:
2.(★★☆)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3.(★★☆)选文第④段与第⑤段不能调换的原因是什么 (3分)
答:
4.(★★☆)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学者程颢和王阳明告诉我们:无论治天下还是学习都要先立志。
B.仅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来树立志向,是不宜提倡的。
C.一个人,只要能立下大志,就一定能为国家民族做出重要贡献。
D.左宗棠心忧天下,面对外国侵略,赴西北指挥,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
权。
1.答案 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解析 要明确中心论点,先要理清文章结构。第①段首句提出观点“人
贵立志”,尾句进一步阐释。要确定第①段尾句是否为中心论点,要理
清下文结构。第②段提出问题“如何立志”,并给出答案“首先考虑国
家和人民的需要”,即第③段所说的“立有大志”。第③④段都在说
“立有大志”的问题。第⑤⑥段说的是如何实现志向的问题。所以文
章的结构是“提出问题——人贵立志,分析问题——立有大志,解决问
题——实现大志”。由此可确定第①段尾句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2.答案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具体突出地论证了“在我国历史上,为国
家和民族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的观点。
解析 本段首句提出分论点,接着举出左宗棠的例子加以论证,之后又
“反观与他同时代的一些官吏”,从反面论证分论点。故论证方法是举
例论证、对比论证;作用一是论证本段首句的分论点,二是使表达效果
更具体突出、鲜明深刻。
3.答案 第④段论述了毛泽东同志对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第⑤段论述
了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树立了榜样。这两段与第⑤段
首句一一对应,所以不能调换。
解析 第④段主要内容是引用毛泽东的话论证“只有把立志建立在深
明哲理的基础上”“才能使志向更加高远而切实”,第⑤段以毛泽东的
例子论述了如何实现高远的志向。这两段一个说立志,一个说实现志
向。而第⑤段首句承上启下,概括了这两点。从呼应关系上说,不能调
换。从先后的逻辑关系上说,这两段一个是理论一个是实践,一个是说
一个是做,先后顺序不能变,否则就不符合事理逻辑和思维逻辑了。
4.答案 C 从文章中心论点“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起着
十分关键的作用”和第⑤⑥段可知,一个人,不仅要立有大志,还要为实
现自己的志向而不懈奋斗。C项“一个人,只要能立下大志,就一定能为
国家民族做出重要贡献”与原文不符。
1.(2017山东临沂中考,10,★★☆)请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根据语境,在
横线上补写句子。(3分)
生活中,许多人和事的意义不是单一的。父母,不只是生养我们的亲人,
更是精神的导师; , , ;成
功,不只是滴落的汗水,更是失败的结晶。厚重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领
悟。
答案 (示例1)朋友 不只是顺境中的锦上添花 更是困境中的雪中送
炭 (示例2)读书 不只是知识的积累 更是心灵的远足 (示例3)成
长 不只是年龄的增长 更是心智的成熟
解析 本题例句中所述事物是“生活中人或事”,修辞手法是排比修
辞,句式是“不只是……更是……”。根据例句特点,仿写时要选取人
或事,如“朋友”“读书”“成长”等,然后按照句式仿写即可,注意排
比句间的联系。
2.(2017内蒙古赤峰中考,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6分)
①从固定电话的出现,到移动电话的广泛应用,再到现在 。人
们对手机类电子产品越来越依赖,几乎时刻也离不开,由此衍生出一个
新词——屏奴。
②越来越多的人擅长人机交流,而不是人际交流。
③智能手机确实给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方便,但负面影响也日益明
显。④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加强现实沟通,是新一代年轻人应遵循的健
康生活方式。⑤这使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儿逐渐变弱了。⑥所以,我们
呼吁: 。
(1)将文段中的②③④⑤句重新排序,使文段语意连贯,语序得当。下列
排序正确的一项为(2分)( )
A.④②⑤③ B.③②⑤④
C.⑤②③④ D.③⑤②④
(2)把文段中的①句和⑥句补充完整。(4分)
①
⑥
答案 (1)B (2)①智能手机的普及(或:智能电子产品的普及)
⑥放下手机,远离电脑(或:合理使用手机,不要让手机左右你的生活;抵
抗手机诱惑,走向健康生活)
解析 拿到题目后,首先阅读语段,发现其中心是介绍智能手机的利与
弊。然后把握文段语脉,先引出说明对象——智能手机,再介绍智能手
机的利与弊,最后呼吁人们合理利用手机。第①句引出说明对象——智
能手机。第⑥句为呼吁,要结合智能手机便于沟通的好处和不利于人际
交流的弊端来回答。
3.(2017山东威海中考,7,★★☆)随着微博、微信等的迅速发展,人们可
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取海量的碎片化信息。毫无疑问,我
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碎片化阅读时代,似乎一切信息、知识唾手可得,阅
读显得如此轻松、容易。针对这一现状,某班级准备就碎片化阅读的利
弊分正方反方展开辩论,请你选择一方,在辩论会上陈述观点。(4分)
答:
答案 (示例)(正方)大家好!我支持正方观点,认为碎片化阅读优势明显:
能够随时随地及时获取大量信息;有效提高零散时间的利用率。(反方)
大家好!我支持反方观点,认为碎片化阅读存在极大弊端,理由如下:一是
降低阅读效果;二是缺乏深度思考;三是阅读者获得的信息是零星的,不
系统、不严谨。
解析 本题的主要任务就是编写一段辩论词,要注意三方面的内容:一
是问候语,一般情况下习惯用“大家好”三个字;二是观点明确,只肯定
其中一种情况,不能为了全面,正反都涉及;三是理由充分,要从材料中选
择能论证自己观点的理由。
创造精神是以科学素养为基础的。诺贝尔奖往往是一国实力的晴
雨表,也体现着一国国民的创造精神。请阅读下面的图表,写出你得到
的主要信息,并谈谈自己作为中国人的看法。
1901—2012年世界部分国家诺贝尔奖获奖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排名 国籍 物理 化学 医学 经济 文学 合计
1 美国 93 67 92 48 9 309
2 英国 23 25 30 7 11 96
3 德国 21 28 16 1 8 74
8 日本 6 6 2 0 2 16
42 中国 0 0 0 0 1 1
答:
答案 (示例)主要信息:欧美发达国家诺贝尔奖获得人数远远超过亚洲
国家。我的看法:从1901—2012年诺贝尔奖获奖情况统计表可以看出,
中国排名靠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希望国人发奋努力,积极探
索,早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增光。
解析 首先仔细阅读图表,包括题目、标题栏、数据等;然后进行纵
向、横向比较,从排名中得出结论。在谈看法时,要从诺贝尔奖的实
质、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如何缩小差距等方面来切入,言之成理即
可。
(2017江苏常州中考)下面是漫画《网络推手》和《自得其乐》,请选择
其中一幅,简要概括其主题。
我选择的漫画是《 》
主题:
答案 (示例)网络推手 有些网红被网络推手炒红,但是没有什么真才
实学。被人捧得越高,摔得自然也就越疼。
解析 解题时要认真分析画面的标题、内容以及画面中的文字提示,通
过画面的内容分析出暗含的讽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