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中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试卷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023年7月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考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阅读答题卡上面的注意事项,所有题目答案均答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作答选择题时,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鲁迅小说中,看客群体始终是以模糊不清的群体方式存在的,他们更多的是无名无姓, 无思想无意识的一群麻木不仁的人,甚至有时候他们仅仅只作为小说的背景或者人物生存的
环境而存在,但却能够使人感到强烈的压迫,压抑,甚至“吃掉”“狂人”。这样的力量群
体更多的是一个个象征性的符号,是一张张大同小异的面孔。鲁迅在描写他们时往往以他们身上的某种特征来作为他们的称谓,例如“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等等。外在形象的模
糊的原因更多的是他们内心的空洞苍白,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意识,没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浑浑噩噩的生活使他们既可怜又可悲。而鲁迅小说中的看客描写,并没有仅仅停留
在外貌特征的勾勒描绘上,而是更注重从他们的内心深处来挖掘他们的共同特点,他们内在灵魂的深处是愚昧无知,是精神极度空虚,是思想自私自利,不思进取。
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几乎都是无知的,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知,所以他们的生活才会是百
无聊赖,对周围事物有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有着狂热的态度,对低级趣味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痴迷其中。因为无知,所以对别人的痛苦冷眼旁观,没有自己的思想判断,愚昧地实施着
冷漠的语言和行动暴力。在鲁迅的作品《呐喊》中,围观的人虽然拥有着健壮的体格,但是
他们却都是病态的,麻木的神情,无知的精神,把自己的同胞被杀头当作盛宴来欣赏。这也是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鲁迅认为只从身体上拯救国民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更多的是需要精
神上的教育和拯救。
精神世界的空虚造就了他们的无情和冷眼旁观。在他们的眼里,现实生活就是由一出出
戏构成的,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悲剧,对于他们来说都算是“好戏”。他们碌碌无为,对生活没有任何的期待和向往,总是以别人的痛苦来当作自己的快乐。在生活中把别人的悲剧当作茶余饭后谈笑的内容,不停的嘲讽和讥笑别人使他们感到无比的快乐。在每一次的围观中,
他们都是快乐的,因为他们只需要看就行了,用不着参与,用不着付出,甚至还可以在高兴之余戏谑一下被围观的人,没有丝毫的人情味。《孔乙己》中的掌柜和民众完美的诠释了这
湛江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中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试卷 第1页 (共 8页)
些,他们在酒馆期待着嘲讽孔乙己,使一次次陷入困境的孔乙己也不能得到嘴上的饶恕。在平庸枯燥的生活当中,对他人生活中痛苦的窥探成为他们寻求消遣的方式,这种消遣又恰巧
的建立在别人的悲伤和不适中。
在鲁迅的小说中,看客自私自利,不思进取,是一群浑浑噩噩度日的可悲小人。他们中
无论是上层统治阶级还是下层民众都认为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利益更加重要,哪怕是别人的生命。看客自私的同时是他们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在他们的眼里,只要能够有口饭吃,不
会在街头冻死饿死就十分满足。看客们的生存环境即便不尽如意,但是他们从未想过改变,他们日复一日的沉溺于此,安于现状,在这种不思进取的思想指导下,他们失去了自己的精
神,失去了自己的理想。在面对复杂的人情世态时,看客们只是活着,快乐和痛苦在他们的心中留不下任何的烙印,转眼间都被自己所遗忘。
(摘编自《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材料二:
从客观角度分析,“看客”旁观的行为有其历史渊源,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民 愚、规民行、限民言,早已经麻痹了群众,迫使百姓收起了对他人的爱与对社会的责任,不
敢有这样高尚的权利,只能接受管理这一单一的义务。他们用无情冷漠的表情来掩盖自己的内心的恐惧与无助,生怕一个出格就要被抓去杀头。然而围观行为是不犯法的,甚至这是百
姓们接触外界的少有的渠道之一,也就成为民众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了。
孔乙己、祥林嫂默然死去;狂人大喊“救救孩子”;阿Q盲目地要闹革命……这其中有多少“看客”明里暗里地推波助澜?他们也是千千万万的庸众之一,而直到今日,现实中仍然
有他们的翻版,见人跳楼,观看者还鼓掌大叫“往下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行为态度在社会上屡见不鲜,足见人情冷漠。这是在侵蚀着原本美好的社会道德、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
信任,助长着不正风气的滋生蔓延!
怎么挽救这样一个病态的群体?鲁迅早年想通过学医济世救民,后来恍然发现医学只能
救治人的肉体而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人,要改变这种畸形的社会现象,根本是要改变国民的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民主制度的确立,平等思想的传播,使人们渐渐改变了思想,
打开了心扉,使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重新焕发出生机。雷锋精神、志愿服务、爱心捐款等社会
互援形式越来越受到推崇,“幼有所育,教有所学,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不再遥不可及,社会环境是合众人之力营造出来的,只有每个人的道德都提升上来,以众人之高尚的人格成
就高尚的国格,整个国家社会才会更加美好和谐。中国已经打破了那个没有窗户的铁的黑屋子的困境!
(摘编自谢彤《以史为鉴,以人为镜——浅析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小说中看客群体大部分外在形象模糊,甚至只是象征性符号,只代表小说的背景, 但使人有强烈的压迫感。
B.鲁迅认为看客群体大多体格健壮,但精神是病态的,因此鲁迅决定弃医从文,要从精神 上教育和拯救他们。
C.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鲁迅小说中“看客”行为在现实的翻版,侵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助长着不正风气的蔓延。
D.鲁迅知道学医不能济世救民,于是弃医从文,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民的思想,打破了 铁的“黑屋子”的困境。
湛江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中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试卷 第2页 (共 8页)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看客们内心空洞苍白,精神极度空虚,生活浑浑噩噩,所以鲁迅对他们的描写是以模糊 不清的群体方式存在。
B.鲁迅小说中,无论是上层统治阶级还是下层民众都认为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利益更加重 要,哪怕是别人的生命。
C.在封建制度下,作为百姓们接触外界的唯一渠道和“娱乐”方式,“围观”这一畸形现象被认为是正常的。
D.雷锋精神、志愿服务、爱心捐款等社会互援形式受推崇,这使人们有可能去爱别人,承 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下列选项中描述的情节产生的根本原因与材料二中“看客”行为产生的原因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即使穷困潦倒,也不愿脱下那作为读书人标志的“又脏又破”的 长衫,还用手一个个地排钱,来显示自己的身份。
B.《故乡》中的中年闰土,与我再次相见时,对“我”毕恭毕敬,生疏的一声“老爷”使 得亲密无间的童年玩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壁障”。
C.《阿 Q正传》中的阿 Q以为革命就是喊口号,于是高喊“我要造反,我要革命”;以 为革命就是盘头发,用一根筷子把盘起的头发插上。
D.《祝福》中的祥林嫂听了柳妈的话,用辛苦积攒的工钱捐了门槛,她认为自己已赎罪, 便坦然地去拿祭祀的物品,但遭到四婶的呵斥。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关于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 材料谈谈你的认识。(4分)
下面的语段是《阿 Q 正传》结尾对阿Q 被杀后看热闹的群众的描写,请结合材料一,分 析这些“看客”们的心理特点。(6分)
至于舆论,在未庄是无异议,自然都说阿Q坏,被枪毙便是他的坏的证据:不坏又何至
于被枪毙呢?而城里的舆论却不佳,他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 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延安街市记
贾平凹
街市在城东关,窄窄的,那么一条南低北高的坡儿上;说是街市,其实就是河堤,一个
极不讲究的地方。延河在这里掉头向东去了,街市也便弯成个弓样;一边临着河,几十米下,水是深极深极的,一边是货棚店舍,仄仄斜斜,买卖人搭起的,小得可怜,出进都要低头。 棚舍门前,差不多设有小桌矮凳;白日摆出来,夜里收回去。小商小贩的什物摊子,地点是
不固定的,谁来得早,谁便坐了好处;常常天不明就有人占地了,或是用绳在堤栏杆上绷出一个半圆,或是搬来几个石头垒成一个模样。街面不大宽阔,坡度又陡,卖醋人北头跌了跤,醋水可以一直流到南头;①若是雨天,从河滩看上去,尽是人的光腿;从延河桥头看下去,满是浮动着的草帽。在陕北的高原上,出奇地有这么个街市,便觉得活泼又新鲜,情思很有
湛江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中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试卷 第3页 (共 8页)
些撩拨人的了。
街市开得很早,天亮的时候,赶市的就陆陆续续来了。才下过一场雨,山川河谷有了灵气,草木绿得深,有了黑青,生出一种呈蓝的气霭。东川里河畔,原是做机场用的,如今机
场迁移了,还留下条道路来,人们喜欢的是那水泥道两边的小路,草萋萋的,一尺来高,夹 出的路面平而干净无尘,蚂蚱常常从脚下溅起,逗人情性,走十里八里,脚腿不会打硬了。
一入街市,人便不可细辨了,暖和的太阳照着他们,满脸浮着油汗。他们都是匆匆的,
即使闲逛的人,也要紧迫起来,似乎那是一个竞争者的世界,人的最大的乐趣和最起码的本
能就是拥挤。最红火的是那些卖菜者:白菜洗得无泥,黄瓜却带着蒂巴,洋芋是奇特的,大如瓷碗小,小如拳头大,一律紫色。②买卖起来,价钱是不必多议,称都翘得高高的,末了 再添上一点,要么三个辣子,要么两根青葱,临走,不是买者感激,偏是卖主道声“谢谢”。 叫卖声不绝的,要数那卖葵花子的,卖甜瓜的。延安的葵花子大而饱满,炒得焦脆;常言卖啥不吃啥,卖葵花子的却自个嗑一颗在嘴里了,喊一声叫卖出来。一般又不用称,一抓一两,那手比秤还准呢。③瓜是虎皮瓜,一拳打下去,“砰”地就开了,汁液四流,黏手有胶质。
饭店是无言的,连牌子也不曾挂,门开得最早,关得最迟。店主人多是些婆姨,干净而
又利落。一口小锅,既烧粉丝汤,也煮羊肉面,现吃现下。买饭的,坐在桌前,端碗就吃,
吃饱了,见空碗算钱,然而,坐桌吃的多是外地人,农民是不大坐的,常常赶了毛驴,陕北
的毛驴瘦筋筋的,却身负重载,被拴在堤河栏杆上,主人买得一碗米酒,靠毛驴站着,一口
酒,一口黄面馍干粮。吃毕,一边牵着毛驴走,一边眼瞅着两旁货摊,—边舌头舔着嘴唇。 还在说:“好酒,好酒。”
中午时分,街市到了洪期,这里是万千景象,时髦的和过时的共存:小摊上,有卖火镰的,也有卖气体打火机的;人群中,有穿高跟皮鞋的女子,也有头扎手巾的老汉,时常是卖
刮舌子的就倚在贴有出售洗衣机广告的广告牌下。人们都用鼻音颇重的腔调对话,深沉而有 铜的音韵。
两个老人,收拾得臃臃肿肿的,蹲在街市的一角,反复推让着手里的馍馍,然后一疙瘩
一疙瘩塞进口里,没牙的嘴那么嚅嚅着,脸上的皱纹一齐向鼻尖集中,嘴边的胡子就一根根 奓起来:“新窑一孔弄好了。”
“尔格儿就让娃们家订日子去。”这是一对亲家,在街市上相遇了,拉扯着。在闹哄哄
的世界,寻着一块空地,谈论着儿女的婚事。他们说得很投机,常常就仰头笑喷了唾沫溅出
去,又落在脸上。拴在堤栏杆上的毛驴,便偷空在地上打个滚儿,叫了一声;④整个街市差 不多就麻酥酥地颤了。
傍晚,太阳慢慢西下了,延安的山,多不连贯,一个一个浑圆状的模样,山头上是被开
垦了留着种冬麦子的,太阳在那里泛着红光。河川里,一行一行的也是浑圆状的河柳,却都成了金黄色。街市慢慢散去了,末了,一条狗在那里走上来,叼起一根骨头,很快地跑走了。
北方的农民,从田地里走到了街市,获得了生活的物质和精神的愉快,回到了每一孔窑
洞里,坐在了每一家土炕上,将葵花子皮留在街市,留下了新生活的踪迹。延河滩上,多了
一层结实的脚印,安静下来了。水依然没有落,起着浪,从远远的雾里过来,一会儿开阔, 一会儿窄小,弯了,直了,深沉地流去。
(选自《贾平凹散文自选集》1987年版,有删改)
湛江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中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试卷 第4页 (共 8页)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街市上的货棚,仄仄斜斜,小得可怜,小商小贩的什物随意摆放,描写出了街市的简陋,人民生活的艰苦。
B.街市开得很早,人们熙熙攘攘,有匆匆闲逛的人,有吆喝叫卖的人,还有干净利落的店
主,街市热闹活泼。
C.延安街市景象万千,时髦的和过时的共存,穿高跟皮鞋的女子和头扎手巾的老汉都是街市上亮丽的风景。
D.作者在材料的安排上,详略得当,妥贴自然。既有街市整体布局的宏观扫描,又
有局部镜头的精雕细刻。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句子①语言幽默,富有画面感,既生动地表现赶集的人摩肩接踵,又体现了延安 街市的活泼新鲜。
B.句子②语言简洁质朴,寥寥几笔便把陕北“生意人”不脱农民本色的厚道和纯朴的品质 勾画出来。
C.句子③中充分运用听觉、视觉、嗅觉和触觉描写,从不同感官的角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瓜的特色。
D.句子④“麻酥酥”一词,与《秦腔》中演员炸雷般的高叫声使“每一根头发梢儿都麻酥 酥”的效果不同。
8.本文第六段是如何描写延安街市上两位老人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9.贾平凹在《对当前散文的看法》中表示鄙弃那些“题材狭窄,精神脆弱,仅写于花花草草,矫揉造作……小、巧、甜腻”的文风,请你根据贾平凹的观点,分析本篇散文的写作特点。(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秋,匈奴浑邪王降。是时单于怒浑邪王、休屠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
邪王与休屠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天子闻之,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票骑将军将兵往迎之。休屠王后悔,
浑邪王杀之,并其众。票骑既渡河,与浑邪王众相望。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不欲降者,颇遁去。票骑乃驰.入,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
众渡河。降者四万余人,号称十万。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封其裨王呼毒尼等四人皆为列侯。益封票骑千七百户。
浑邪之降也,汉发车二万乘以迎之。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怒,
欲斩长安令,右内史汲黯曰:“长安令无罪,独斩臣黯,民乃肯出马。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敝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上默然。及浑邪至,贾人与市
湛江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中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试卷 第5页 (共 8页)
者坐当死五百余人。黯请间.见高门①,曰:“夫匈奴攻当路塞,绝和亲,中国兴兵诛之,死伤者不可胜计,而费以巨万百数。臣愚以为陛下得胡人,皆以为奴婢,以赐从军死事者家所卤获因予
之以谢天下之苦塞百姓之心愚民安知市买长安中物,而文吏绳以为阑出②财物于边关乎 陛下
纵不能得匈奴之资以谢天下,又以微文杀无知者五百余人,是所谓庇其叶而伤其枝者也,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上默然,不许。
居.顷.之.,乃分徙降者边五郡故塞外,而皆在河南,因其故俗为五属国。而金城、河西,西并
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匈奴时有候者到而希矣。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
【注】①高门,宫殿名。②阑出:没有得到凭证就擅自出边关。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所 A 卤 B 获 C 因 D 予 E 之 F 以 G 谢 H 天下 I 之 J 苦 K 塞 L 百姓 M 之心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驰,车马等快跑。与《陈情表》中“臣欲奉诏奔驰”的“驰”词义不相同。
B.或,意为有的人。与《归去来兮辞》“或命巾车”中的“或”词义相同。
C.请间,意为“请求屏退众人,私下言事,表示不愿当着众人谈话”。
D.居顷之,指过了不久,与《项脊轩志》中“余居于此”的“居”词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浑邪王和休屠王害怕被单于处死,他们便计划投降汉朝,汉天子担心他们是诈降而实际 是想趁机偷袭边境,便派骠骑将军率兵迎接他们。
B.休屠王反悔投降汉朝,浑邪王把他连同他的部众都杀了。骠骑将军到浑邪王的军营与浑邪 王相见,将其部下中想要逃跑的八千人斩杀。
C.将军送浑邪干到皇帝的住地后,又押送投降的四万多人渡过黄河。浑邪王等人得到了封赏,汉朝又准备征发车辆去迎接投降的匈奴人。
D.有五百多商人和市民因和匈奴人做买卖而要被处死,汲黯表示反对,皇帝没有采纳。最后, 汉武帝将降服的匈奴人迁徙到黄河以南。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不欲降者,颇遁去(4分)
(2)何至令天下骚动,罢敝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4分)
14.皇帝要斩杀长安令,汲黯用什么理由加以阻止 请简要分析。(3分)
湛江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中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试卷 第6页 (共 8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过蜀道山
张说
①
我行春三月,山中百花开。披林入峭蒨
②
,攀磴陟崔嵬。
白云半峰起,清江出峡来。谁知高深意,缅邈
③
心幽哉。
【注】①张说曾两度使蜀,本诗为初使时作。当时他年仅二十余,已以对策第一,授太子校书,年少得志。②峭蒨[ qiào qiàn ]:高耸挺立。指高耸挺立的山。③缅邈[ miǎn miǎo]: 久远;遥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描绘了阳春三月,山中的百花展枝盛开,这明媚的春景正反映着诗人欢快的 心情。
B.诗的颈联描绘诗人登上半山腰后眼底展现出的一番豁然开朗的景象,为尾联的抒情作
铺垫。
C.尾联表达了山水中那高深的意趣,只有那经历险阻之人,方能体验到它邈绵无际的真 精神。
D.这首行旅诗,描写蜀道山水移步换景,在对山水的礼赞中,表现出青年张说的朝气与
胸怀。
16.本诗中间两联与李白《蜀道难》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百步九折萦岩峦”四句都描写蜀道,在描写蜀道特点和表现手法上有共同点,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诗人以反问句形式表达自己期待楚王改变旧法度的句子是“ ”,
同时,表达自己愿意为楚王先驱,为国家引导开路的诗句是“ ”。
杜甫的《客至》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一
个富有生活情趣的细节,这与白居易《问刘十九》中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有异曲同工之妙,为后人称赏。
( 3 ) 《 临 安 春 雨 初 霁 》 中 表 明 诗 人 不 会 被 世 俗 污 染 的 句 子 是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
殊品格。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 A 。《论语》中伦理关系的价值取向,在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 B 。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
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
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 C ,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
湛江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中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试卷 第7页 (共 8页)
①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②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眼
界如果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③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 把握经典。④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
⑤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走入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⑥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
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 意义为前提。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19.文中第二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 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①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丰碑,是珍贵的记忆:漫步鼓浪屿,我们不一定能想
象当年繁盛的景象,但一定能在散发着闽南韵味、南洋气息和欧陆风情的建筑中,感受到中
西文化的水乳交融;置身大雁塔,我们可能无法复原“雁塔诗会”的盛况,但一定能在二圣
三绝碑、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中,领略唐代的盛世辉煌;走近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鎏 金铜蚕”,我们不一定能体验到汉代鎏金工艺的精湛,但一定能在汉代养蚕缫丝的故事中,
了解先人开辟丝绸之路的伟大。每一处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更是民族精
神的传承载体。②时间无言,但它却会通过一个个文化遗产,铭刻下先人的足迹、历史的记
忆、民族精神的基因。而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不仅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
基座,还为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深厚滋养。铭记历史沧桑,看见岁月留痕,方
能更好地延续文化根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让文化遗产“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让 其“飞入寻常百姓家”。
20.请分析第①句画线句子中冒号的作用。(2分)
21.有人将第②句画线的句子改成“历史在文化遗产中留下历史的记忆、先人的足迹、民族 精神的基因”。你是否同意这样修改?请阐明理由。(4分)
22.请分析最后一句引用唐诗的效果。(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世间万物,都各有长处和短处。但有的人只看到自己的短处,艳羡别人体面的工作,殊
不知“天生我材必有用!”世间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人们要认识到自己的长处,找 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杰出的人才。
高中时代,我们会面临“未来从事什么职业”的重要选择,请结合材料,给友人写一封 信,谈谈自己的选择及理由。
要求:说真话,抒真情,以理服人,以情动人。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 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湛江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中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试卷 第8页 (共 8页)湛江市 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中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评分参考答案
1. D(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可知“打破‘黑屋子’困境”的不是鲁迅,应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建立后,民主制度的确立,平等思想的传播”)
2. A(B 项扩大了范围,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的第二句“他们中无论是上层统治阶级还是下层
民众……”这里的“他们中”是指“看客中的”而不是指所有的上层阶级和下层民众。C 项
根据材料二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少有的渠道之一”可知“唯一”是错误的。D 项根据材料二
的最后一段,可知“使人们有可能去爱别人,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的不是“雷锋精神、
志愿服务、爱心捐款等社会互援形式”,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民主制度的确立,平
等思想的传播”)
3. C(材料二中“看客”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而 C选项中阿 Q
行为表现的根本原因是辛亥革命没有充分地发动和依靠群众,所以很多人民群众不理解,以
为革命就是形式主义。)
4. ①材料一侧重于分析“看客”的三个心理特点:愚昧无知、精神空虚、自私自利;(2分)
②材料二侧重于分析“看客”行为产生的原因、在当今社会的危害和解决办法。(2分)
5. ①愚昧无知。阿 Q是他们的同胞,同胞被杀,看客们却当做盛宴来欣赏,认为枪毙没有杀
头好看;未庄的看客们与阿 Q是知根知底的同乡人,但都说阿 Q 是坏的,被枪毙便是他的坏
的证据。
②精神极度空虚。看客们精神空虚,以别人的痛苦来当做自己的快乐,围观阿 Q行刑是为
了去看“好戏”。
③自私自利。看客们认为别人的生命比不上自己的利益重要,未庄的看客们都说阿 Q 坏,
是因为怕被阿 Q连累了,赶紧划清界限。
(每点 2分,概括文中观点 1分,结合阿 Q材料分析 1分)
6. A(第一段的描写只是表现了街市简陋不讲究的特点,没有表现人民生活的艰苦。)
7. C(没有嗅觉描写。D项文中的“麻酥酥”是形容舒服的感觉,《秦腔》中的“麻酥酥”是
形容被高叫吓到的感觉。)
8. ①外貌描写。如“两个老人,收拾得臃臃肿肿的”“没牙的嘴那么嚅嚅着,脸上的皱纹一齐
向鼻尖集中”描绘了老人纯朴的形象。
②动作描写。如“蹲在街市的一角,反复推让着手里的馍馍,然后一疙瘩一疙瘩塞进口里”表
现了延安农民的厚道。
(如果答语言描写,言之成理也可给分。每点 2分,指出手法 1分,结合文本分析 1分。)
9. ①题材新颖。传统延安的作品大多是关于革命题材的,但本文贾平凹避开了前人写俗了的
角度,选取了在时代的变迁中,延安农民从田地走向街市的新题材。
②精神坚强。这延安街市虽简陋,但人们仍努力追求美好的生活,从田地里走到了街市,获
得了生活的物质和精神的愉快。
③文风纯朴。本文无论是景物描写还是人物描写,都表现了陕北农村纯朴的特色,“瘦筋筋”
“臃臃肿肿”等词语质朴,没有甜腻、矫揉造作的语言。
(每点 2分,概括特点 1分,结合文本分析 1分。)
湛江市 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中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答案 第 1 页 (共 4 页)
{#{QQABJYAEgggIAAIAAQBCAw1iCgCQkhCCAKgOxAAYoEAAyANABCA=}#}
10.CFK(所卤获,因予之,以谢天下之苦,塞百姓之心。翻译:所获得的战利品,也一起赏赐他
们,用以酬谢天下的愁苦,安慰天下百姓受伤的心。)
11.B(“或命巾车”中的“或”是“有时”,词义不相同)
12.B(“浑邪王把他连同他的部众都杀了”概述有误。原文“浑邪王杀之,并其众”是“浑邪
王把休屠王杀了,合并了他的部众”的意思。“并”在这里是“合并”“吞并”的意思。)
13.(1)浑邪王的副将们见到汉军后,很多人不想投降,想要逃跑。(得分点:裨将-副将;遁
-逃跑 各 1分;句意 2分。)
(2)何必让天下人都不安,使中原疲惫不堪而去侍奉夷狄之人呢!(得分点:罢-通“疲”,
罢敝-使……疲惫破败;事-侍奉 各 1分;句意 2分。)
14.①汲黯认为长安令没有罪,责任在于汲黯自己。②浑邪王是背叛他的国主而投降的不义
之人,不应该迎接,所以长安令没罪。③租赁民间马匹迎接浑邪王,会使中原百姓疲惫不堪,
长安令是为人民着想。(每点 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汉武帝元狩二年秋季,匈奴浑邪王投降了汉朝。当时,浑邪王、休屠王居住在匈奴西部
地区,被汉军屠杀俘虏几万人。单于很生气,想召回他们。把他们处死。浑邪王与休屠王都很
害怕。计划投降汉朝。先派使臣到边境拦截过往的汉人,让他们向汉武帝报告。就在这时,
大行令李息率领士兵准备在黄河边上筑城,得到浑邪王使臣的消息后,快马急速向我帝报告。
皇帝听说后,担心他们是诈降,而实际是想趁机偷袭边境,便派骠骑将军率兵前往迎接他们。
休屠王后悔投降汉朝,浑邪王把他杀了。合并了他的部众。骠骑将军渡过黄河后,与浑邪王的
部众遥遥相望。浑邪王的副将们见到汉军后,很多人不想投降,想要逃跑。骠骑将军霍去病纵
马疾驰入浑邪王的军营。与浑邪王相见,将其部下中想要逃跑的八千人斩杀。又遣送浑邪王
一人乘传车到皇上的住地,令其部众全部渡过黄河。投降的有四万多人,号称十万人。浑邪王
到长安后,武帝赏赐他们数十万。赐给浑邪王万户食邑,封为漯阴侯,封浑邪王的副王呼毒尼
等四人为列侯。又给骠骑将军霍去病增加食邑一千七百户。
浑邪王投降后,汉朝征调二万乘车辆前去迎接。可是官府没有钱,便向民间租赁马匹。
有的人将马藏起来,马匹不够用。汉武常非常生气,想处斩长安县令,右内史汲黯说:“长安
令没有罪,只要杀了我,百姓就肯献出马来。况且浑邪王背叛他的国主而投降了汉朝,汉朝
按县的顺序往下传送,何必让天下人都不安,使中原疲惫不堪而去侍奉夷狄之人呢!”汉武帝
默默不语。等浑邪王到了长安,商人、市民因和匈奴做买卖而犯罪被判处死刑的有五百多人。
汲黯请求汉武帝在空闲时到高门殿接见他。对汉武帝说:“匈奴人进攻我们,阻挡边疆要塞,
断绝和亲,我们派兵去攻打,死伤人数数不清,耗费高达数百万。我原认为陛下得到匈奴人,
把他们都作为奴婢,赏赐给从军战死者的家属;所获得的战利品,也一起赏赐他们,用以酬
谢天下的愁苦,向天下百姓谢罪。那些无知的百姓哪里知道在长安与匈奴做买卖。执法的官
吏会以随便携带财物出关的罪名给予处罚呢 陛下纵然不能把匈奴的财物用来酬谢天下受苦
的百姓,却利用民众不知晓的法律条文去杀死百姓五百多人,这就是常说的为保护其叶子而
伤害了其树枝的做法,我私下里认为陛下这样做是不可取的。"皇上默然,没有允许。
过了不久,汉武帝将降服的匈奴人分别迁徙到沿边五郡故塞之外,全都在黄河以南,保
留他们原有的风俗习惯,分成五个属国。从此,金城县、河西地区,西抵南山到盐泽地带,
没了匈奴的踪影,偶尔有匈奴的侦察骑兵出现,不过很少。
湛江市 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中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答案 第 2 页 (共 4 页)
{#{QQABJYAEgggIAAIAAQBCAw1iCgCQkhCCAKgOxAAYoEAAyANABCA=}#}
15.B(不是登上半山腰,应是登上山巅才能看到的景色,在半山腰云雾缭绕看不开阔,登上
了山巅,一览纵山小,才能为尾联的“高深意”抒情作铺垫。)
16.表现蜀道的特点:高和险。(2分)
都使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①张诗通过“峭蒨”“崔嵬”等词正面描写了蜀
道的险峻,还通过白云在半山腰,清江水在山脚下的描写,侧面表现了蜀道的高峻。(2分)
②《蜀道难》先以善于高飞的黄鹤“不得过”,善于攀援的猿猱也愁“度”进行侧面烘托,
再用“何盘盘”“百步九折”进行正面描写,突出蜀道的高和险。(2分)
17.(1)何不改此度 来吾道夫先路 (说明:新课标要求《离骚》背诵的篇目是第一第二段,
以新课标为准。)
(2)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3)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8. A 还表现于它超越时代的价值 B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意义
C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不同文化相互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第①空,根据前后语句“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论语》中伦理关系的价值取向,在
今天……”分析可知,应填的内容是经典成为经典的原因是经典拥有“长久价值”;再结合过
渡句“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可知,此处应填“还表现于它超越时代的价值”。
第②空,根据前面语句“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可知,所填内容与其是递进关系;再
结合后面例子“柏拉图的《理想国》……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其意义同
样超越中国”可知,此处应填“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意义”。
第③空,根据“但”字可推知,前后内容是转折关系;所填语句与“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
作用时”是对应关系,所以应填“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
19.语句②可修改为: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
多方面的限制(“带来”的主语是“眼界封闭”,不是“眼界”,两个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应
放在主语的前面。)
语句⑤可修改为: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原句“走
入”与“争鸣”不搭配)
(评分建议:找准要修改的序号 1分,修改准确 1分)
20.第①句冒号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1分)下文从鼓浪屿、大雁
塔和“鎏金铜蚕”三处文化遗产来说明文化瑰宝的珍贵(1分)。
21.不同意。①原文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更加形象、更有感染力(2分)。②原文“先人的
足迹、历史的记忆、民族精神的基因”构成了递进关系,改后的语句破坏了递进关系(2分)。
22.①“养在深闺人未识”是《长恨歌》中形容杨贵妃的诗句,这里用来比喻文化遗产深藏在
博物馆中不为大众所知的状态。“飞入寻常百姓家”是《乌衣巷》中的诗句,这里用来形容文
化遗产在宣传引导下可以让大众逐渐了解的境况。
②引用大众熟悉的唐诗,更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说理形象生动,增加文章的文化韵味。
23.【写作提示】
本次作文紧密结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的单元研习任务四。
第一段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指出世间万物各有所长。第二句指出有些人错误的观点只
在意自己的短处,好高骛远,邯郸学步,高不成低不就,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最后必然一
湛江市 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中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答案 第 3 页 (共 4 页)
{#{QQABJYAEgggIAAIAAQBCAw1iCgCQkhCCAKgOxAAYoEAAyANABCA=}#}
事无成,潦倒以终。第三句指出正确的做法是认识自己的长处,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第三
句应是行文重要的观点句。
第二段是导语,由“未来从事什么职业”可知作文话题是关于“人生规划”,行文中心不
能离开这一主话题。考生首先要回答自己的选择是什么,然后再谈选择的理由,理由应结合
第一段材料。还要注意文体是给友人写信。
【参考立意】
①要认识自己的长处,规划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②不能盲目模仿他人的规划或照搬他人的成功的人生道路;
③规划人生不能好高骛远,要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评分要求】
(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
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
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
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2)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20~16 分) (15~11分) (10~6 分) (5~0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内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容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20
基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分
础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等
符合文体要 基本符合文体
级 表 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求 要求
达 结构严谨 结构混乱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20 语言流畅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分 字迹工整 字迹潦草难辨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发 特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展 征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内容较好
等 20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有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级 分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有创意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所涉及的范围、情境及任务
要求,与之相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之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
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 16 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三)缺标题扣 2分;不足字数,每少 50 个字扣 1分;每 1个错别字扣 1分,重复的不计;
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酌情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
级”不给分。
湛江市 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中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答案 第 4 页 (共 4 页)
{#{QQABJYAEgggIAAIAAQBCAw1iCgCQkhCCAKgOxAAYoEAAyANAB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