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润洗酸式滴定管
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C.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则锥形瓶中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即达到滴定终点
D.读数时,视线与滴定管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滴管的尖嘴可以接触试管内壁
B.盛放溶液时,可以使用带玻璃瓶塞的磨口瓶
C.蒸馏时应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若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一定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C时,pH=7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B.相同温度下,pH相等的盐酸、CH3COOH溶液中,c(OH-)不相等
C.中和体积与pH都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所消耗的NaOH物质的量,HCl需要的小于CH3COOH的
D.氨水和盐酸反应后的溶液,若溶液呈中性,则c(Cl-)=c(NH)
4.常温下,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1.0×10-12的溶液:K+、Na+、CO、AlO
B.水电离出来的c(OH-)=1.0×10-13 mol/L的溶液:K+、Cl-、S2-、SO
C.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中:Na+、NH、S2O、CH3COO-
D.0.1 mol/LAl2(SO4)3溶液中:Na+、Ba2+、S2-、HCO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Cu(OH)2与稀盐酸反应:Cu(OH)2+2H+=Cu2++2H2O
B.铁与稀盐酸反应:Fe+2H+=Fe2++H2↑
C.BaCl2溶液和稀硫酸反应:Ba2++SO=BaSO4↓
D.钠与MgCl2水溶液反应:2Na+Mg2+=2Na++Mg
6.向某可能含有、、、、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随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图中各点对应的溶液中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沸水中滴加少量饱和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B.葡萄酒中添加适量,可以起到抗氧化和漂白的作用
C.工业废水中的、等重金属离子可以通过加适量除去
D.工业燃烧煤时,加入少量石灰石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8.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石灰乳与盐酸反应:
B.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C.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D.铁与盐酸反应:
9.利用手持技术探究氢氧化铝制备实验电导率(电导率越大表示导电能力越强)的变化,浓度均为0.5 mol·L-1 的氢氧化钠和氨水分别滴定0.01 mol·L-1硫酸铝溶液,电导率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a )点溶液pH<7
B.bc段电导率下降是因为生成了Al(OH)3沉淀
C.a b 段和b c 段使用碱的体积比约为3:1
D.b点溶液:c(H+)<2c(SO42-)+c(OH-)
10.下列操作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医学上常用做钡餐透视
B.厨房里常用热的纯碱溶液清洗油污
C.向中加入大量的水,同时加热,所得产物经培烧可制得
D.配制溶液时,常将晶体溶于较浓的盐酸中,然后再加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
11.已知pAg+= lgc(Ag+),pX = lgc(X )。某温度下,AgBr、AgCl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和c两点的Kw相同
B.Ksp(AgCl)=1.0×10 14 mol2·L 2
C.向饱和AgCl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可使a点变到d点
D.AgCl(s)+Br (aq)AgBr (s)+Cl (aq)平衡常数K=Ksp(AgCl)/Ksp(AgBr)
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全部溶于氢碘酸:
B.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
C.用溶液处理锅炉中水垢:
D.氨水与过量溶液反应:
13.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Cl-、K+、S、C
B.含有大量H+的溶液中:Mg2+、Na+、HC、S
C.含有大量OH-的溶液中:Na+、Fe3+、N、S
D.含有大量Cu2+的溶液中:H+、K+、S、N
二、填空题
14.电离平衡常数是衡量弱电电解质电离程度的量。已知部分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数据所示(25℃):
化学式 电离平衡常数
HCN K=4.9×10-10
CH3COOH K=1.8×10-5
H2CO3 K1=4.9×10-7 K2=4.7×10-11
(1)25℃时,等浓度的三种溶液(a.NaCN溶液、b.Na2CO3溶液、c.CH3COONa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填字母)。
(2)25°C时,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现有浓度为0.02mol/L的HCN与0.01mol/L的NaOH等体积混合后测得c(Na+)>c(CN-),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c(H+)>c(OH-) B.c(H+)<c(OH-)
C.c(H+)+c(HCN)=c(OH-) D.c(HCN)+c(CN-)=0.01mol/L
(4)浓Al2(SO4)3溶液和浓的小苏打(NaHCO3)溶液混合可用于灭火,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灭火原理:_______。
(5)已知NaHC2O4水溶液显酸性,请写出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___;该溶液中的电荷守恒表达式为___。
15.常温下,有浓度均为0.1mol·L的下列4种溶液:①NaCN溶液、②NaOH溶液、③CH3COONa溶液、④Na2CO3溶液。
HCN H2CO3 CH3COOH
Ka=4.9×10 Ka1=4.5×10 Ka2=4.7×10 Ka=1.7×10
(1)这4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NaCN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3)若向等体积的③和④中分别滴加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则消耗盐酸的体积③_____(填“>”、“<”或“=”)④。
(4)25℃时,将mol·L的醋酸和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则___(填“>”、“<”或“=”)0.1。
(5)向NaCN溶液中通入CO2,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16.废弃电池随意丢弃会对土壤或水产生污染,电池中含有的重金属离子对植物生长有毒害作用,摄入人体还会伤害人的脑细胞、神经、肝、肾、骨骼等等。某同学查阅一些难溶物常温下的溶度积常数如下表:
物质 FeS CuS(黑色) MnS(红色) PbS HgS ZnS
Ksp
物质 Fe(OH)3 Al(OH)3 Mn(OH)2 Pb(OH)2 Zn(OH)2
Ksp
(1)该同学在含有相同浓度Mn2+和Cu2+的溶液中滴加Na2S的稀溶液,观察到先出现的沉淀颜色是______,该实验说明在相同条件下Ksp越小,物质的溶解度____(填“越大”或“越小”)。
(2)已知室温下铁离子开始沉淀的pH为1.0,则此溶液中 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若溶液中含有与Fe3+等浓度的 Al3+,调节 pH 使 Fe3+沉淀完全时,其中_____Al(OH)3沉淀(填“含有”或“不含有”)。
(3)某工业废水中含有Cu2+、Pb2+、Hg2+杂质,利用沉淀转化原理最适宜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填序号)。写出加入该试剂除去Pb2+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
A.FeS B.Fe2O3 C.Na2S D.ZnO
(4)由 FeCl3·6H2O晶体得到纯的无水FeCl3,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17.已知是一种酸式盐,试回答下列问题。
(1)溶于水时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
(2)的溶液中为_________。
(3)溶液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溶液与溶液等体积混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在混合溶液中继续滴加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18.下表是几种常见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25℃),回答下列各题:
酸 HCN HClO
电离平衡常数()
(1)当温度升高时,值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结合表中给出的电离常数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四种酸中,酸性最弱、最强的酸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②下列能使醋酸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增大,而电离平衡常数不变的操作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加水稀释 C.加少量的固体 D.加少量冰醋酸 E.加氢氧化钠固体
③依上表数据判断醋酸和次氯酸钠溶液能否反应,如果不能反应说出理由,如果能发生反应请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已知草酸是一种二元弱酸,其电离常数,,写出草酸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从电离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的原因___________。
(4)用食醋浸泡有水垢的水壶,可以清除其中的水垢,通过该事实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比较醋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醋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方案:___________。
19.(1)在配制氯化亚铁溶液时要加入一定量的盐酸,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要加入少量铁粉,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用相应的离子方程式解释)
(2)把下列溶液蒸干并灼烧,用所得物质的化学式填空:Na2CO3溶液___________; NaClO溶液___________; AlCl3溶液____________。
20.乙二酸俗称草酸(结构简式为HOOC—COOH,可简写为H2C2O4),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温下0.01 mol/L的H2C2O4、KHC2O4、K2C2O4溶液的pH如表所示。)填空:
H2C2O4 KHC2O4 K2C2O4
pH 2.1 3.1 8.1
(1)写出H2C2O4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KHC2O4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向0.1 mol/L的草酸氢钾溶液里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此时溶液里各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______。
a.c(K+)=c(HC2O4-)+c(H2C2O4)+c(C2O42-) b.c(Na+)=c(H2C2O4)+c(C2O42-)
c.c(K+)+c(Na+)=c(HC2O4-)+c(C2O42-) d.c(K+)>c(Na+)
(3)H2C2O4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现象是有气泡(CO2)产生,紫色消失。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又知该反应开始时速率较慢,随后大大加快,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Fe2(SO4)3___(写出电离方程式)。
(2)铁粉投入稀硫酸中___(写出离子方程式)。
(3)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的中和反应___(写出离子方程式)。
(4)H++OH-=H2O___(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1.C
【详解】A.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需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润洗酸式滴定管以减小因标准液浓度的改变而带来的实验误差,A正确;
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需要用未知液润洗否则引起实验误差,也无需干燥由于后续滴定过程还需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的水,可以直接加入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B正确;
C.锥形瓶中装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由于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4.4,pH>4.4,甲基橙呈黄色,pH<3.1,甲基橙呈红色,故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则锥形瓶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时,HCl早已过量,故应该用酚酞做指示剂,C错误;
D.读数时,视线与滴定管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D正确;
故答案为:C。
2.C
【详解】A. 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滴管的尖嘴不可以接触试管内壁,防止污染滴瓶中的试剂,故A错误;
B. 盛放NaOH溶液时,由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钠溶液具有黏性,导致瓶塞无法打开,故不能使用带玻璃瓶塞的磨口瓶,应该用橡胶塞,故B错误;
C. 蒸馏时,需要用温度计测定馏分温度,则温度计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C正确;
D.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若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相当于将溶液稀释,若溶液呈中性时,溶液的pH不变,若溶液呈碱性,测定结果偏低,故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A.温度不同时,pH=7的溶液可能为酸性,也可能为碱性,也可能为中性,故A项正确;
B.相同温度下,盐酸和醋酸溶液中pH相同,意味着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相等,由于同温下水的离子积相同,则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故B项错误;
C. pH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CH3COOH的物质的量浓度要大,体积相同时CH3COOH中和能力比盐酸要强,故醋酸消耗的NaOH物质的量比盐酸要大,故C项正确;
D.溶液呈中性则c(H+) = c(OH-),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有c(Cl-)=c(NH4+),故D项正确;
答案选B。
4.A
【详解】A.常温下=1.0×10-12的溶液显碱性,含有大量OH-,OH-与选项离子之间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A符合题意;
B.水电离出来的c(OH-)=1.0×10-13 mol/L<1.0×10-7 mol/L,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在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H+,H+与S2-、SO会发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
C.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显酸性,含有大量H+,H+与S2O、CH3COO-会发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
D.0.1 mol/LAl2(SO4)3溶液中含有大量Al3+、,与Ba2+会反应产生BaSO4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l3+与S2-、HCO会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5.D
【详解】A.Cu(OH)2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Cu(OH)2+2H+=Cu2++2H2O反应符合事实,遵循物质的拆分原则,A正确;
B.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FeCl2和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B正确;
C.BaCl2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盐酸和BaSO4沉淀:Ba2++SO=BaSO4↓反应符合事实,遵循物质的拆分原则,C正确;
D.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钠与MgCl2水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氯化钠和氢气: 2H2O+2Na+Mg2+=2Na++Mg (OH)2↓+H2↑,D错误;
答案选D。
6.C
【分析】向某可能含有、、、、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开始没有沉淀生成,说明含有氢离子;生成沉淀后部分溶解,说明含有铝离子、镁离子;不确定是否含有铵根离子、硝酸根离子;
【详解】A.由分析可知,a点溶液含有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不共存,A错误;
B.b点氢离子完全反应,生成了沉淀,Fe3+不能共存,B错误;
C.c点氢离子、铝离子、镁离子均恰好反应,溶液呈碱性,硝酸根离子不会和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共存,C正确;
D.d点氢氧化钠过量,和碳酸氢根离子生成水和碳酸根离子,不共存,D错误;
故选C。
7.C
【详解】A.胶粒带电,胶体不带电,A错误;
B.葡萄酒中添加少量,目的是起防腐、抗氧化、杀菌的作用,不是漂白,B错误;
C.Ag2S、HgS均难溶于水,因此工业废水中的、等重金属离子可以通过加适量除去,C正确;
D.高温下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和CaO反应,加入石灰石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D错误;
答案选C。
8.C
【详解】A.石灰乳的溶解性较小,作反应物时写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OH)2+2H+=2H2O+Ca2+,故A错误;
B.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单质和铜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故B错误;
C.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
D.铁与盐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氢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选:C。
9.B
【详解】A. 硫酸铝溶液水解呈酸性,a(a )点溶液pH<7,故A正确;
B. ab段生成了Al(OH)3沉淀,b点溶质为(NH4)2SO4,一水氨为弱电解质,加氨水后,电导率下降是因为: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故B错误;
C. a b 段生成Al(OH)3 沉淀,Al3++3OH-=Al(OH)3,b c 段Al(OH)3+OH=AlO2-+2H2O,使用碱的体积比约为3:1,故C正确;
D.b点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根据电荷守恒,c(H+)+c(NH4+)=2c(SO42-)+c(OH-),b点溶液:c(H+)<2c(SO42-)+c(OH-),故D正确;
故选B。
10.A
【详解】A.医学上用硫酸钡做钡餐透视,是因为硫酸钡不溶于胃酸,与盐类水解无关,A正确;
B.碳酸钠水解呈碱性,水解为吸热反应,热的碳酸钠溶液碱性增强,清洗油污效果更好,与盐类水解有关,B错误;
C.向四氯化钛中加入大量的水,同时加热,四氯化钛水解生成Ti(OH)4,Ti(OH)4受热分解得到TiO2,与盐类水解有关,C错误;
D.氯化铁容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盐酸,为防止氯化铁水解,应先将氯化铁晶体溶于较浓的盐酸中,然后再加水稀释到所需浓度,与盐类水解有关,D错误;
答案选A。
11.B
【分析】由图可知,纵横坐标的乘积越大,Ksp(AgX)越小,则a、d点在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上,b点在AgBr在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上,据此判断。
【详解】A.Kw只受温度的影响,a、c在相同的温度下,则Kw相同,故A正确;
B.b点在AgBr在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上,不能计算AgCl的溶度积,故B错误;
C.向饱和AgCl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氯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阴离子浓度减小,可使a点变到d点,故C正确;
D.AgCl(s)+Br-(aq)AgBr(s)+Cl-(aq)平衡常数K=c(Cl-)/c(Br-)=c(Cl-)c(Ag+)/c(Br-)c(Ag+)=Ksp(AgCl)/Ksp(AgBr),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把握图中离子浓度变化、溶解平衡点的判断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坐标上数字的乘积越大、离子浓度乘积越小。
12.C
【详解】A. 全部溶于氢碘酸,为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碘化亚铁、碘和水:,A错误;
B.按反应机理可知, 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B错误;
C.锅炉水垢中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不溶于酸,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可用碳酸钠溶液处理、使硫酸钙转化为难溶物碳酸钙,则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
D. 氨水与过量溶液反应生成草酸氢铵:,D错误;
答案选C。
13.D
【详解】A.Ba2+可与S、C分别反应生成BaSO4、BaCO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H+可与HC反应生成CO2和H2O,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OH-可与Fe3+反应生成Fe(OH)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H+、K+、S、N之间不反应,且都不与Cu2+反应,一定能大量共存,故D正确;
答案选D。
14. b>a>c NaCN+CO2+H2O=NaHCO3+HCN BCD Al3++3HCO═Al(OH)3↓+3CO2↑ c(Na+)>c(HC2O)>c(H+)>c(C2O)>c(OH-) c(OH-)+c(HC2O)+2c (C2O)=c(H+)+c(Na+)
【详解】(1)电离平衡常数CH3COOH>H2CO3>HCN>HCO,等浓度的NaCN溶液、Na2CO3溶液、CH3COONa溶液水解程度为:Na2CO3溶液>NaCN溶液>CH3COONa溶液,故溶液的pH为:Na2CO3>NaCN>CH3COONa,故答案为:b>a>c;
(2)NaCN和少量CO2反应生成NaHCO3、HCN,反应方程式为:NaCN+CO2+H2O=NaHCO3+HCN;
(3)将0.02mol/L的HCN与0.01mol/L 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的溶质是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005mol L-1的NaCN、HCN,测得c(Na+)>c(CN-),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H+)<c(OH-),溶液呈碱性,所以HCN的浓度为0.005mol L-1,CN-的浓度小于0.005mol L-1,
A.根据分析可知,溶液呈碱性,c(H+)<c(OH-),故A错误;
B.混合液呈碱性,则c(H+)<c(OH-),故B正确;
C.由质子守恒可知c(H+)+c(HCN)=c(OH-),故C正确;
D.由物料守恒可知c(HCN)+c(CN-)=0.01mol/L,故D正确;
故答案为:BCD;
(4)铝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混合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HCO═Al(OH)3↓+3CO2↑,
(5)草酸氢钠溶液显示酸性,则HC2O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由于氢离子来自水的电离和HC2O的电离,HC2O4-的电离程度较小,则c(H+)>c(HC2O)>c(C2O),所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HC2O)>c(H+)>c(C2O)>c(OH-),由电荷守恒可知:正电荷的总浓度等于负电荷的总浓度,则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c(OH-)+c(HC2O)+2c (C2O)=c(H+)+c(Na+);
15.(1)②>④>①>③
(2)CN-+H2OHCN+OH-
(3)<
(4)>
(5)CN-+ CO2+H2O=HCN+ HCO;
【详解】(1)根据题目的电离平衡常数分析,平衡常数越大,弱酸的酸性越强,对应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弱,钠盐的碱性越弱。已知酸性CH3COOH>H2CO3>HCN,则4种溶液:①NaCN溶液、②NaOH溶液、③CH3COONa溶液、④Na2CO3溶液的碱性大小是②>④>①>③,则这4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④>①>③,故答案是②>④>①>③;
(2)NaCN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CN-发生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是CN-+H2OHCN+OH-,故答案是CN-+H2OHCN+OH-;
(3)等体积③CH3COONa溶液和④Na2CO3溶液中分别滴加盐酸至溶液呈中性,由于同浓度下,CH3COONa溶液的pH较小,则需要盐酸中和至中性的量较少,故答案是<;
(4)若a=0.1 mol·L,等体积混合后,与氢氧化钠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溶液呈碱性,则可推知,将mol·L的醋酸和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则醋酸的浓度a大于0.1mol·L,反应后剩余一些醋酸,使得醋酸和醋酸钠共存,溶液呈中性,故答案是>;
(5)由于碳酸的酸性比HCN强,但第二步电离出HCO比HCN弱,故向NaCN溶液中通入CO2,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N-+ CO2+H2O=HCN+ HCO;故答案是CN-+ CO2+H2O=HCN+ HCO;
16. 黑色 越小 2.6 mol/L 含有 C Pb2++S2-=PbS↓ 在HCl气流中加热
【分析】(1)同类型沉淀,Ksp越小,溶解度越小,越优先析出;
(2)根据Fe(OH)3的溶度积常数计算c(Fe3+),根据Al(OH)3的Ksp常数计算判断是否含有Al(OH)3沉淀;
(3)加入试剂应足量,为避免引入更多新的杂质,最好加入难溶性的物质后转化为更难溶的物质;
(4)氯化铁中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得不到纯净的氯化铁,应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失去结晶水。
【详解】(1)在相同条件下Ksp越小,物质的溶解度越小,因此在含有相同浓度Mn2+和Cu2+的溶液中滴加Na2S的稀溶液,观察到先出现的沉淀是黑色的CuS;
(2)开始沉淀时,溶液中Qc=Ksp,铁离子开始沉淀的pH为1.0,
则此时溶液中,
则此溶液中 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Fe3+沉淀完全时,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为,
则溶液的pH约为3,
铝离子开始沉淀时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为,
溶液的pH约为3,
因此Fe3+沉淀完全与铝离子开始沉淀时pH近似相同,使 Fe3+沉淀完全时,其中含有Al(OH)3沉淀;
(3)某工业废水中含有Cu2+、Pb2+、Hg2+杂质,利用沉淀转化原理最适宜加入过量的Na2S,除去Pb2+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Pb2++S2-=PbS↓;
(4)由 FeCl3·6H2O晶体得到纯的无水FeCl3,要抑制FeCl3的水解,因此要进行的操作为在HCl气流中加热。
17.
【详解】(1)溶于水时电离生成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由属于强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所以氢离子的浓度等于溶液的浓度,为,故答案为:;
(3)溶液与溶液混合,二者能够发生反应的原因是有弱电解质碳酸生成,碳酸不稳定,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4)溶液与溶液等体积混合,即与按照物质的量之比为反应,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反应后溶液中存在剩余的硫酸根离子继续滴加溶液,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18. 增大 HCN B 由于一级电离产生氢离子,增大了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使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能 往石灰石中加入醋酸,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
【详解】(1) 弱酸的电离吸热,当温度升高时,促进电离,则值增大;
(2)①K值越大、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上述四种酸中,酸性最弱、最强的酸分别是HCN、 (用化学式表示);
②A.弱酸的电离吸热,当温度升高时,促进电离,则值增大,A不满足;
B.越稀越电离。加水稀释,促进电离,温度不变值不变,B满足;
C.加少量的固体,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电离,温度不变值不变,C不满足;
D.加少量冰醋酸,增大反应物浓度,电离程度减小,温度不变值不变,D不满足;
E.加氢氧化钠固体,发生反应、大量放热,温度升高, 值增大,E不满足;
答案为B。
③醋酸酸性大于次氯酸,醋酸和次氯酸钠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次氯酸和醋酸根离子。离子方程式为。
(3)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已知草酸是一种二元弱酸,则草酸的一级电离方程式、二级电离方程式。由于一级电离产生氢离子,增大了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使电离平衡向左移动,导致。
(4)用食醋浸泡有水垢的水壶,可以清除其中的水垢,则水垢中的碳酸钙和食醋发生了反应,故通过该事实能比较:醋酸酸性大于碳酸。实验中可依据强酸制备弱酸的原理来证明酸性强弱。则要通过实验验证醋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方案为往石灰石中加入醋酸,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若有气体产生可证明醋酸的酸性大于碳酸。
19. 促进水解反应Fe2++2H2OFe(OH)2+2H+逆向移动,达到抑制Fe2+水解的目的 防止Fe2+被氧化,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Fe3++Fe=3Fe2+ Na2CO3 NaCl Al2O3
【分析】(1)配制FeCl2溶液的过程中要防Fe2+的水解和氧化;
(2)易水解的离子在加热的过程中会促进水解程度增大,结合水解产物分析判断。
【详解】(1) Fe2+在水溶液中易水解,发生的水解反应式为,Fe2++2H2OFe(OH)2+2H+,则在配制氯化亚铁溶液时要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可抑制Fe2+水解;在FeC12液中需加入少量铁粉,其目的是防止Fe2+被氧化,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Fe3++Fe=3Fe2+;
(2) Na2CO3溶液中存在CO32-+H2OHCO3-+OH-,加热促进水解,溶液中NaHCO3和NaOH的浓度增大,两者继续反应生成Na2CO3和水,则最终蒸干并灼烧得到固体为Na2CO3;NaClO溶液中存在水解反应NaClO+H2ONaOH+HClO,加热促进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且加热过程中HClO分解生成HCl和O2,其中HCl和Na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NaCl,则加热蒸干、灼烧最终所得固体为NaCl;氯化铝水溶液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H2O Al(OH)3+3H+;溶液蒸干,氯化氢挥发促进水解正向进行得到氢氧化铝,再灼烧得到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OH)3 Al2O3+3H2O。
【点睛】考查盐类水解的应用。对于盐溶液的蒸干产物总结如下:①金属阳离子易水解的易挥发性酸盐得金属氢氧化物。例如氯化铝得氧化铝,氯化铁得氧化铁;而硫酸铝的蒸干还是硫酸铝;②酸根阴离子易水解的强碱盐,正盐是原物质,酸式盐考虑水解产物或分解,例如碳酸钠蒸干是碳酸钠,碳酸氢钠蒸干分解得碳酸钠;③易氧化的蒸干得氧化产物,如硫酸亚铁得硫酸铁,亚硫酸钠得硫酸钠。
20. H2C2O4H++HC2O4-、HC2O4-H++C2O42- HC2O4-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ad 5H2C2O4+2MnO4-+6H+=2Mn2++10CO2↑+8H2O 反应生成的Mn2+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分析】(1)常温下0.01 mol/L的H2C2O4溶液的pH为2.1,KHC2O4的pH为3.1,说明草酸是二元弱酸;
(2)HC2O4-既能够电离也能够水解,KHC2O4溶液显酸性,说明HC2O4-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a.根据物料守恒判断;
b.根据电荷守恒判断;
c.根据物料守恒、电荷守恒判断;
d.若恰好反应,c(K+)=c(Na+),此时溶液呈碱性,故加入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略少些;
(3)草酸和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草酸被氧化为二氧化碳,高锰酸钾被还原为锰离子;反应开始时速率较慢,随后大大加快,说明生成的Mn2+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详解】(1)二元弱酸分步电离,草酸电离方程式为:H2C2O4H++HC2O4-、HC2O4-H++C2O42-;
(2)HC2O4-既能够电离也能够水解,KHC2O4溶液显酸性,说明HC2O4-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a. 碳元素在溶液中存在形式有:HC2O4-、H2C2O4、C2O42-,根据物料守恒有c(K+)=c(H2C2O4)+c(HC2O4-)+c(C2O42-),A正确;
b. 根据电荷守恒有:c(K+)+c(Na+)+c(H+)=c(HC2O4-)+2c(C2O42-)+c(OH-),溶液呈中性,则c(H+)=c(OH-),故c(K+)+c(Na+)=c(HC2O4-)+2c(C2O42-),B错误;
c. 由物料守恒可得c(K+)=c(H2C2O4)+c(HC2O4-)+c(C2O42-)、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K+)+ c(Na+)=c(HC2O4-)+2c(C2O42-)可知,c(Na+)=c(C2O42-)-c(H2C2O4),C错误;
d. 若恰好反应,c(K+)=c(Na+),此时得到的盐是强碱弱酸盐,水溶液呈碱性,故若溶液显中性,则加入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略少些,所以c(K+)>c(Na+),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d;
(3)草酸和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草酸被氧化为CO2,高锰酸钾被还原为Mn2+,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可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2C2O4+2MnO4-+6H+=2Mn2++10CO2↑+8H2O,反应开始时速率较慢,随后大大加快,说明反应生成的Mn2+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点睛】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其应用,涉及草酸的电离方程式书写、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草酸的还原性以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探究,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21.(1)Fe2(SO4)3=2Fe3++3SO
(2)Fe+2H+=Fe2++H2↑
(3)CH3COOH+OH-=CH3COO-+H2O
(4)NaOH+HCl=NaCl+H2O
【解析】(1)硫酸铁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Fe2(SO4)3=2Fe3++3SO;
(2)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为Fe+2H+=Fe2++H2↑;
(3)CH3COOH是弱酸不能完全电离,故为CH3COOH+OH-=CH3COO-+H2O;
(4)酸碱中和反应且为强电解质,NaOH+HCl=NaCl+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