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第二课时 汽化与液化
新课导入
雾
露水
冷饮表面水珠
冰棒冒白气
冬天呼出白气
飞机拉烟
学习目标
1. 理解蒸发现象产生的原因,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
2.理解露、雾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3. 会用汽化、液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一、蒸发
课堂探究
哪些因素会影响蒸发的快慢?
1、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湿衣服怎样才能干得快?
蒸发
同样湿的衣服放在阳光下和在树阴下,什么时候干得快?
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蒸发
蒸发
同样多的水,倒在碟子里与倒在杯子里相比,什么时候干得快?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同样湿的衣服,挂在有风的地方与挂在没有风的地方下比,什么时候干得快?
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得越快。
蒸发
归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上述现象表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
(1)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越 大,蒸发越快。
(4)液体蒸发的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5)液体蒸发的快慢跟周围空气的湿度也有关
蒸发
液体蒸发吸热,能降低周围温度,具有制冷作用。
感受:把酒精或是水擦在手背上,手背有什么感觉?
解释:
(1)为什么夏天在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2)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3)夏天,用电风扇吹风人为什么会有凉爽的感觉?
使用电风扇能使室温下降吗?
蒸发
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蒸发 沸腾
发生部位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有无气泡
液温变化
相同之处
只在液体表面
同时在液体表面和内部
任何温度
达到某一特定温度(沸点)
缓慢
剧烈
自身和周围
温度降低
沸腾时温度不变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收热量
方式
不同点
无 有大量气泡
讨论交流
例 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水是不能变为水蒸气的
B.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是因为
岸上的气温比水温低
C.用高压锅更快煮熟食物,是利用了液面上方的
气压增大沸点降低的规律
D.将新鲜的黄瓜装入保鲜袋再放入冰箱冷藏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
D
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
A.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并放入冰箱
B.给墨水瓶加盖
C.用电热吹风将湿头发吹干
D.把新鲜的柑桔装入塑料袋
C
例 题
二、液化
课堂探究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生活中还有哪些液化现象?
小水珠
空气中水蒸气
遇冷液化
早晨,树叶上的露珠
天气晴朗的早晨的雾
小水珠(悬浮在空中)
空气中水蒸气
遇冷液化
课堂探究
飞机的“尾气”
1、液化现象:雾、露、“白气”的形成
小水珠
水蒸气
遇冷液化
注:"白气"、“白雾”不是水蒸气,是液态“小水滴”
液化
2、液化特点:放热
所以高温的气体遇到冷的物体会放热液化。
烧开水冒出的“白气”是怎么形成的?甲乙哪个房间温度低?为什么?
液化
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怎么形成的?“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飘?为什么?
白气是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由于水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下运动的.
液化
液化
根据液化放热这一性质,为了使气体容易液化你觉得应怎么做?
降低温度
想一想:家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通过什么方法将石油气变成液体装在钢瓶里的呢?
压缩体积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水蒸气液化时放热
交流讨论:
为什么100 ℃水蒸气比100 ℃开水烫伤更严重?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气体经压缩便于运输、贮存和使用。
液化现象举例:
雨、露、雾、“白气” 、玻璃窗内的水珠、车窗内的水珠、夏天冰镇饮料瓶外的水珠、夏季水缸外壁“出汗”、冬季戴眼镜的人从严寒的室外进入室内时镜片变得模糊不清……
液化应用
电冰箱的原理
冷凝剂:
低沸点
汽化吸热
冷冻室
液化放热
压缩机
冷凝器
应用
例 题
1、武夷山景区雨后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关于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雾是水蒸气
B.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烟
C.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
例 题
2、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 )
A. 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 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D. 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
B
气体
压缩体积
液化(放热)
液体
降低温度
液体
蒸发
汽化(吸热)
气体
沸腾
条件:任何温度
快慢影响因素
液体温度
液体表面积
液体表空气流动速度
控制变量法
应用:蒸发制冷等
汽
化
与
液
化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