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3 短文两篇 谈读书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3 短文两篇 谈读书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4 08:3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读书问学、谈文论艺,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本单元所选的文章,或谈论读书求知,或探讨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或阐释美学观念,既富有思想性,又蕴含艺术美。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阅读时,要注意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思辨的方法;发现疑难问题,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还要学习文中介绍的文艺欣赏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欣赏实践中
单元导学
13 短文两篇
谈读书
弗朗西斯·培根
1.了解作者培根的相关知识;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2.学习并掌握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3.领悟文中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有无数名人谈过读书这个话题,那么,读书究竟有什么用?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培根怎么说吧。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
《谈读书》选自《玫瑰树》。 培根自称“以天下全部学问为己任”。他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他在《随笔》中写了对世家子弟的“社会的与道德的劝言”,内容涉及哲学思想、处世之道等。其中《谈读书》就犹如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自己晚辈的谆谆教诲:要多读书,读书是有好处的。
随笔是指随笔一记。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是议论文的一种变体。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
随笔是指随笔一记。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是议论文的一种变体。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
英国本无随笔,由于培根的示范,便在英国开始了。《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
死抠

chóu
zǎo
xiá
jié
jué
liú
jiè
zhì

huò
kōu
cūn
càn
怡情
统筹
藻饰
狡黠
马南邨
诘难
要诀
蒸馏
劝诫
王粲
滞碍
吹毛求疵
豁然贯通
怡情:使心情愉快。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诘难:
寻章摘句:
味同嚼蜡:
滞碍:
吹毛求疵:
要诀:
诘问,为难。
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语词。
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不通畅。
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重要的诀窍。
依据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每个部分的大意。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目的。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味同嚼蜡矣”)阐述读书的态度、方法。
第三层:(从“读书使人充实”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1.作者围绕“读书”,提出了哪些观点?并将这些句子分类,说说它们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读书”的。
读书目的
读书方法
读书作用
①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②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③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⑤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2.作者论述读书的目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比喻论证,“自然花草”比喻人天生的才干,“修剪移接”比喻读书学习,可以“补天然之不足”,这样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语言表达生动形象。
(2)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鄙”“羡”“用”这三个字极为准确地分析了不同人对读书的不同态度,通过对比论证,突出了正确的读书态度——用书。
(3)“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中的“怡情”“傅彩”“长才”三个词语可以颠倒位置吗?为什么?
不能颠倒位置。
①这三个词语是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排列的,形象地写出了读书的作用之大、之多。
②后文是按照“怡情”“傅彩”“长才”的顺序阐述的,这样上下文顺序一致。所以不能颠倒位置。
1.首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
2.接着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阐述第一层论证思路
3.作者论述读书的方法,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比喻论证,用“蒸馏过的水”比喻“一本好书”,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读书不能只读别人的笔记摘要,因为,从反面强调了好书一定要细细揣摩、深入钻研才能读出味道。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1.指出读书要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
2.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
阐述第二层论证思路
4.作者论述读书的作用,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举例论证、归纳论证,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论证了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的观点。使论证具体有说服力。
(2)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读书能够弥补精神上的缺陷,就像身体百病可以通过运动祛除一样。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并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1.在分析读书、讨论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后,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2.先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
3.再说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运用对比论证,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
阐述第三层论证思路
3、本文语言上有哪些特点,请加以分析?
(1)语言简洁,文笔优美,含义深刻。
如: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浅尝”“吞食”“咀嚼”三个词语准确生动的写出了不同的书的三种不同读法。
如“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运用比喻来证明“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的观点。这样写,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述语言生动形象。
(2)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进行叙述和论证,语言生动灵活。
又如““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等,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具体而生动地阐述了读书可以弥补性格和精神上的缺陷的观点。
读书与经验有怎样的关系?为避免“学究故态”,应该怎么做呢?
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关系:
怎么做:
这篇随笔采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正确方法及读书的重要作用,引导人们通过认真读书完善自我。
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
延伸
1、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叔本华  
2、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3、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 
4.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