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出门远行》课时作业及答案
(时间:45分钟 总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沮丧(jǔ) 翘起(qiào)
扁担(dɑn) 引吭高歌(háng)
B.卸下(xiè) 背包(bèi)
暖和(huo) 怙恶不悛(hù)
C.浑身(hún) 撬去(qiào)
刹车(shā) 物阜民丰(fù)
D.绰号(chuò) 抛锚(máo)
蹲着(dūn) 以儆效尤(jǐng)
解析 B项“背”应读为“bēi”。
答案 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A.兴致勃勃 无关紧要
漫不经心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B.兴高采烈 遍体鳞伤
脍炙人口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C.委曲求全 目瞪口呆
人才倍出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D.奋不顾身 心安理得
潜移默化 五十步笑百步
解析 C项“倍”应为“辈”,“具”应为“俱”。
答案 C
3.选出下列各句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3分)
A.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一条船。
B.那车头的盖子斜斜翘起,像是翻起的嘴唇。
C.那个时候汽车突然不叫唤了,像死猪那样突然不动了。
D.这话简直像是我兄弟说的,这话可真亲切。我觉得自己与他更亲近了。
解析 D项虽然有比喻词“像”,但不是比喻句。
答案 D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①那个时候太阳要落山了,晚霞则像蒸气似的在________。②汽车朝我来时的方向驰着,我________地坐在座椅上,看着窗外,和司机聊着天。
③进行太空漫步的翟志刚等人安全返回后,经过几天的________,已完全恢复健康。
A.升起 舒服 修养
B.升腾 舒心 修养
C.升腾 舒服 休养
D.升起 舒心 休养
解析 “升腾”更符合蒸气的特点,所以①应选“升腾”。“舒服”指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舒心”形容心情舒展,适意。“修养”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而“休养”是休息调养的意思,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C。
答案 C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B.我赶紧走上去说:“老乡,我想搭车。”不料他用黑乎乎的手推了我一把,粗暴地说,“滚开。”
C.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
D.大儿子贾赦袭了贾代善的爵位(按封爵逐代降级的规定,袭一等将军之职),分出去另过。
解析 A项表示大概的数连用不用加顿号。B项第二个“说”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冒号。C项所引的内容作“把”的宾语,引号内的句号应去掉。
答案 D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3分)
A.在社会交际中,无论个人还是组织,在公众中的信誉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决定交际成败的关键。
B.潜泉印泥产品行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它是轻工业部和上海市的优质产品、轻工业部出口创汇企业。
C.奥运会上,七名大力士因服用兴奋剂被责令回国不得参加比赛。
D.空中的飞鸟对飞机是个很大的威胁,因为飞鸟虽小,却能像子弹一样击穿飞机而坠毁。
解析 B项“它”指代不明,应在后一个“轻工业部”前加“该厂是”,同时把顿号改为逗号。C项有歧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回国不得参赛,但现在可以参赛”,也可理解为“现在不可参加比赛”。D项有歧义,是飞机还是飞鸟“坠毁”,不清楚。
答案 A
7.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这部短篇小说里,作者开头便不厌其烦地凸显“我”的所见、所思、所感。
B.在推翻萨达姆的政权之后,布什政府为进一步控制海湾,又指控伊拉克的比邻伊朗秘密兴建核设施,其意在敲山震虎。
C.李明同学一向学习刻苦认真,每天的作业他总是苦心孤诣地深入钻研,保质保量地完成,因此,他的学习成绩在年级总是名列前茅。
D.现在我根本不在乎什么旅店,这汽车这司机这座椅让我心安而理得。我不知道汽车要到什么地方去,他也不知道。
解析 C项“苦心孤诣”指刻苦用心地钻研探求,到达独创的程度。用在此句不符合语境。A项“不厌其烦”形容不嫌麻烦。用在句中是贴切的。B项“敲山震虎”指制造攻击的声势,使隐蔽的对方惊恐害怕。D项“心安而理得”形容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答案 C
8.下列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余华,浙江海盐人,《十八岁出门远行》发表于1987年,是他的处女作。
B.《十八岁出门远行》讲述了一个刚满十八岁的青年,也就是小说中的“我”,离开家远行的故事。
C.这个短篇与作者后来越来越精彩的许多小说一样,非常简单纯粹,没有一点华丽的词藻,在叙述上平铺直叙,不带有任何强烈的感彩,但就是这种极其简单的方式,这种趋近虚无的状态,使得他的文字有了无限的可能。
D.这篇小说以“我”出门远行途中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使小说的主题有了很深的底蕴。
解析 D项小说的线索应该是:旅店、寻找旅店。
答案 D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2题。(20分)
天色完全黑了,四周什么都没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我无限悲伤地看着汽车,汽车也无限悲伤地看着我。我伸出手去抚摸了它。它浑身冰凉。那时候开始起风了,风很大,山上树叶摇动时的声音像是海涛的声音,这声音使我恐惧,使我也像汽车一样浑身冰凉。
我打开车门钻了进去,座椅没被他们撬去,这让我心里稍稍有了安慰。我就在驾驶室里躺了下来。我闻到了一股漏出来的汽油味,那气味像是我身内流出的血液的气味。外面风越来越大,但我躺在座椅上开始感到暖和一点了。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
我躺在汽车的心窝里,想起了那么一个晴朗温和的中午,那时的阳光非常美丽。我记得自己在外面高高兴兴地玩了半天,然后我回家了,在窗外看到父亲正在屋内整理一个红色的背包,我扑在窗口问:“爸爸,你要出门?”
父亲转过身来温和地说:“不,是让你出门。”
“让我出门?”
“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
后来我背起了那个漂亮的红背包,父亲在我脑后拍了一下,就像在马屁股上拍了一下。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9.在经历了这场浩劫之后,文中写出了“我”和汽车的哪些相同感受?作者把二者结合起来写有什么好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文章中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一句,由此筛选其他地方的信息,便可以找出二者的共同点。在分析其好处时,可以结合作者所要表达的人物的经历和人物的感受去分析。
答案 经历了这场浩劫后,“我”和汽车都遍体鳞伤,浑身冰凉,无限悲伤,但心窝还是暖和的。作者把他们结合起来写是因为二者有相似的经历,更重要的是作者借汽车这一有形的实体,用它的遭遇来表现“我”在这场经历后内心的感受。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让人真实可感。
10.文中画线的两句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要从表现人物心理,营造环境氛围等方面去考虑。
答案 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理感受,两句景物的描写分别写出了出门远行后和远行前的不同心情。通过对照来引发读者的思考,使文章有了较深的底蕴。
11.出门远行前“我”的心情和感受怎样?小说的结尾为什么要补写出门远行前的这段经历?(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出门前“我”的“欢快”“冲出”“兴高采烈”等动作可以看出“我”的心情。这里的“欢快”和“我”受伤后的痛苦形成对比,又因为这在文章的结尾,还要考虑其对表达小说主题所起的作用。
答案 出门远行前的心情是高兴欢快的。补写出门远行前的这段经历是为了和远行后的悲伤形成对照,通过情感的巨大反差来反映人物的心理感受,深化小说的主题。
12.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的含意。(6分)
(1)我无限悲伤地看着汽车,汽车也无限悲伤地看着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分析句子的含意时,首先要分析其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人物的什么感情等。
答案 (1)作者把汽车当做人来写,通过“我”和汽车的对视,写出了远行遭遇挫折后、理想破灭之时的无奈。
(2)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我”初次出门远行的兴奋、高兴之情。(意对即可)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3~16题。(16分)
爱的磨难
[美]欧·亨利
乔从中西部来到纽约,梦想当画家。迪莉娅从南部来到纽约,梦想搞音乐。乔和迪莉娅是在一间画室里相见的。不久以后,他们结了婚。
他们居住的只不过是一套狭窄的房间,却生活得很幸福。他们互敬互爱,而且双方都热衷于艺术。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顺心满意的,但他们发现已经花完了所有的钱。迪莉娅决定去做家庭音乐教师。一天下午。她对丈夫说:“乔,亲爱的,我找到一位学生了,一位老将军的女儿。她是位性情温柔的姑娘。一星期教三节课,一节课5美元。”
但是,乔并不高兴。“我干些什么呢?”他说,“你以为我可以眼睁睁地看你工作而自己却轻松地搞自己的艺术吗?不,我也要挣钱。”
“亲爱的,你真傻。”迪莉娅说,“你必须继续练习绘画。我们一周有15美元,会生活得很幸福的。”
“或许我还能卖掉一些我画的画哩。”乔说。
每天,他们早晨分手,晚上相见。一星期过去了,迪莉娅带回家15美元。她却显得有些疲惫。
“克莱门提娜有时使我感到烦恼,她不下苦功夫练习。但是,那位将军真是一位最可爱的老人,我多么想你能见他一面呀,乔。”
这时,乔从口袋里摸出18美元。“我卖给了一个来自皮奥里亚的人一张我画的画。”他说,“他还定购了另一张。”
“我太高兴了。”迪莉娅说,“33美元!以前我们从没有这么多的钱去花费。今晚我们将吃一顿丰盛的晚餐了。”
第二个星期,乔回到家,把又得到的18美元放在桌子上。过了半小时,迪莉娅回来了,她的右手上缠着绷带。
“你的手怎么了?”乔问道。迪莉娅笑着说:“噢,克莱门提娜递给我一盘汤时,一些汤溅到我手上。”
“你今天下午什么时间烫着手的,迪莉娅?”
“我想大概是5点钟吧。那把烙铁——我意思是说那盘汤——是在5点左右备好的。你问这个干吗?”
“迪莉娅,来,坐在这儿。”乔说着把她拉到长沙发上,并且坐在她身边。
“你每天都干了些什么,迪莉娅?你真的在做家庭音乐教师吗?告诉我实话。”他哭了起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我找不到一个学生。”她诉说道,“所以,我就在一个洗衣坊里找到一项工作:熨衬衣。今天下午,一个女孩把一只烙铁放在我的手上,把我重重地烫了一下。但是,告诉我,乔,你是怎么猜出我不是在做家庭音乐教师呢?”
“很简单。”乔说,“我知道关于你绷带的所有来历,因为是我把它们送给楼下洗衣坊的一个小女孩的,她用热烙铁烫坏了人的手。你明白了吧,我也在你工作的洗衣坊里的动力机房里工作。”
“那么,你画的画呢?你卖给那位来自皮奥里亚的人吗?”
“算了吧!你的将军和他的克莱门提娜是无中生有的,那么,我那位来自皮奥里亚的人也是胡说的。”
接着,两人大笑起来。
13.画线的句子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作用时首先要看其在内容上说明了一种什么状况,然后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答案 ①交代了男女主人公的梦想;②暗示两人有共同的爱好,所以才能够组成一个家庭;③为后文二人迫于生计而“放弃”梦想埋下了伏笔。
14.作者为什么要写“她却显得有些疲惫”这句话?(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小说中任何情节的设置都是有其目的性的,都是为下面的情节作铺垫或设置悬念的。考虑到这一点,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也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 ①设置悬念,因为做家庭音乐教师是不会那么让人疲惫的;②为下文点出迪莉娅在洗衣坊做女工埋下伏笔。
15.请简要概括“乔”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可以从“乔”的言行举止中得到概括的依据。
答案 ①热衷于艺术;②疼爱妻子,不忍妻子为了家庭而放弃心爱的艺术;③勤劳善良;④有责任心。
16.小说末尾的“无中生有”和“胡说”两个词语充分说明两人都说了谎话,都“欺骗”了对方,但我们读罢不仅不会感到被骗的气愤,反而会感到一种甜蜜和温馨。请你以“善意的谎言”为中心写一段文字。要求:不少于50字,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探究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示例)善意的谎言是纯真友情的遮阳伞,微风因为善意而愈益清凉;善意的谎言是伟大爱情的饰装,美丽因为善意而绽射光芒;善意的谎言是无私亲情的字典,疑惑因为善意而分外明朗。善意的谎言编织的是美好的希望;善意的谎言洗涤的是灵魂的悲凉。善意的谎言与伦理相生,善意的谎言与道德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