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4.4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7-04 09:34:4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3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一、实验原理 1
二、实验器材 1
三、实验步骤 2
四、数据处理 2
五、误差分析 2
六、注意事项 2
【巩固练习】 7
一、实验原理
如图1所示,两缝之间的距离为d,每个狭缝都很窄,宽度可以忽略.
图1
两缝S1、S2的连线的中垂线与屏的交点为P0,双缝到屏的距离OP0=l.则相邻两个亮条纹或暗条纹的中心间距:Δx=λ.
若已知双缝间距,再测出双缝到屏的距离l和条纹间距Δx,就可以求得光波的波长.
二、实验器材
双缝干涉仪,即光具座、光源、滤光片、透镜、单缝、双缝、遮光筒、毛玻璃屏、测量头.另外,还有学生电源、导线、刻度尺等.
三、实验步骤
1.将光源、透镜、遮光筒、毛玻璃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2所示.
图2
2.接好光源,打开开关,使灯丝正常发光.
3.调节各器件的高度,使光源灯丝发出的光能沿轴线到达光屏.
4.安装双缝和单缝,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使双缝与单缝的缝平行,两者间距5~10 cm,这时可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
5.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
四、数据处理
1.安装测量头,调节至可清晰观察到干涉条纹.
2.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亮条纹的中心,记下手轮上的读数a1,将该条纹记为第1条亮条纹;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动至另一亮条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a2,将该条纹记为第n条亮条纹,两条纹间距为a=|a2-a1|,则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Δx==.
3.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光屏间的距离l(d是已知的).
4.重复测量、计算,求出波长的平均值.
五、误差分析
1.光波的波长很小,Δx、l的测量误差对波长λ的影响很大.
2.在测量l时,一般用毫米刻度尺;而测Δx时,用千分尺且采用“累积法”.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六、注意事项
1.双缝干涉仪是比较精密的仪器,应轻拿轻放,不要随便拆解遮光筒、测量头等元件.
2.滤光片、单缝、双缝、目镜等如有灰尘,应用擦镜纸轻轻擦去.
3.安装时,注意调节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均在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单缝、双缝平行且竖直,间距大约为5~10 cm.
4.测量头在使用时应使中心刻线对应着亮(暗)条纹的中心.
(2023春 松江区校级期末)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测量某种单色光的波长。实验时,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发光;加上红色滤光片,调整光路,使得从目镜中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
(1)若想增加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该同学可  B ;(单选)
A.将单缝向双缝靠近
B.将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
C.将屏向远离双缝的方向移动
D.使用间距更小的双缝
(2)若双缝的间距为d,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L,测得第1条暗条纹到第n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Δx,则单色光的波长λ=  ;
(3)某次测量时,选用的双缝的间距为0.300mm,测得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1.20m,第1条暗条纹到第4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7.56mm,则所测单色光的波长为  6.3×10﹣7 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如果用紫色光重新实验,相邻亮纹间距会  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答】解:(1)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可知,要增加观察到的条纹数,即减小条纹间距Δx,需增大d或减小l,因此应将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或使用间距更大的双缝,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相邻两条亮条纹之间的距离
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
(3)所测单色光的波长
(4)由于紫色光波长比红光波长短,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可知,用波长较小的紫色光重新实验,相邻两条亮纹间距会变小。
故答案为:(1)B;(2);(3)6.3×10﹣7;(4)变小。
(2023春 余姚市校级月考)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
(1)用绿色激光照射在双缝上,在缝后的屏幕上显示出干涉图样。若要增大干涉图样中两相邻亮条纹的间距,可选用的方法是  AC 。
A.改用红色激光
B.增大双缝间距
C.将屏幕向远离双缝的位置移动
D.将光源向远离双缝的位置移动
(2)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1条亮条纹,手轮的读数如图甲所示,继续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10条亮条纹,手轮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则相邻两亮条纹的间距是  1.55 mm;已量得双缝的间距是0.30mm、双缝和光屏之间的距离是900mm,则待测光的波长是  5.17×10﹣7 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解答】解:(1)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进行分析:
A.改用红色激光,波长变大,则条纹间距变大,故A正确;
B.增大双缝间距,则条纹间距减小,故B错误;
C.将屏幕向远离双缝的位置移动,则条纹间距变大,故C正确;
D.将光源向远离双缝的位置移动,条纹间距不变,故D错误。
故选:AC。
(2)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mm,甲图读数x1=0.5mm+4.7×0.01mm=0.547mm
乙图读数x2=14.5mm+3.7×0.01mm=14.537mm
相邻两亮条纹的间距是
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
则待测光的波长是
故答案为:(1)AC;(2)1.55;5.17×10﹣7。
(2023春 大余县期中)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已知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为L1,双缝与屏的距离为L2,双缝间距为d,用测量头来测量亮纹中心的距离,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左右移动,让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准亮纹的中心(如图2所示),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另一条亮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
(a)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分别对准第1条和第4条亮纹的中心时,手轮上的读数如图3所示,则对准第1条时的读数x1= 2.190 mm,对准第4条时的读数x2= 7.869 mm;
(b)计算波长λ的表达式为λ=  (用符号表示)。
【解答】解:(a)螺旋测微器的最小分度值为0.01mm,图3左图固定刻度为2mm,可动刻度为19.0×0.01mm=0.190mm,所以最终读数为:x1=2mm+0.190mm=2.190mm;
图3右图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为7.5mm,可动刻度为36.9×0.01mm=0.369mm,所以最终读数为
x2=7.5mm+0.369mm=7.869mm;
(b)相邻条纹间距为:Δx,
由条纹间距公式有:Δx可知波长为:λ
故答案为:(a)2.190,7.869;(b) 。
(2023春 沙坪坝区校级期中)某学习小组想用双缝干涉测量某种单色光的波长,将双缝干涉实验器材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装置如图甲。
(1)安装时,先打开开关并调节光源,使它发出的光束沿着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然后再放好单缝和双缝,其中B处放  单缝 (填“单缝”或“双缝”);
(2)将单缝和双缝高度调整后,在A处放上滤光片就可以观察到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如图乙,若想增加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该同学可  B ;
A.将单缝向双缝靠近
B.将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
C.使用间距更小的双缝
(3)调整后干涉图样如图丙,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双缝间的距离为d,毛玻璃屏上的分划板刻线在图中A、B位置,测量头测得的读数分别为x1、x2,则入射的单色光波长的计算表达式为λ=  。
【解答】(1)做实验时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依次为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和光屏;B处应放单缝。
(2)Δx越小,目镜中观察得条纹数越多,由可知应将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或使用间距更大的双缝。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条纹间距
又知
两式联立得
故答案为:(1)单缝;(2)B;(3)。
【巩固练习】
(2023 金山区二模)双缝干涉实验中将光源从紫光改为红光,其他条件不变,得到的干涉条纹间距不同,是由于两种色光的(  )
A.传播速度不同 B.振动方向不同
C.强度不同 D.频率不同
【解答】解:在相同条件下做双缝干涉实验时,两种光得到的条纹间距不同,根据可知是因为两色光的波长不一样,根据c=λν可知是因为两色光的频率不同,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023 江苏一模)如图所示,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光片应置于单缝和双缝之间
B.拨杆的作用是为了调节缝的宽度
C.把单缝与双缝的距离增大,干涉条纹间距减小
D.把毛玻璃屏与双缝的距离增大,干涉条纹间距增大
【解答】解:A.滤光片的作用是将复色光变为单色光,单缝的作用是使入射光变成线光源,双缝的作用是将单色光分解成频率相同、振动情况相同的相干光,因此滤光片应该放在单缝之前,故A错误;
B.调节拨杆只能调整单缝的角度,使单缝和双缝平行,获得清晰的干涉图样,故B错误;
C.根据干涉条纹间距公式可知,干涉条纹间距与单缝到双缝的距离无关,故C错误;
D.根据干涉条纹间距公式,其中l是双缝与毛玻璃屏的距离,当l增大时,干涉条纹间距Δx也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2023 石家庄模拟)如图甲所示为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图,屏上的P0点位于双缝S1和S2的中垂线上,在双缝与屏之间充满折射率为n的均匀介质。用一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在屏上会产生干涉条纹,屏上P1点是一条暗条纹的中心,P1点到P0点的距离为x。已知该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为L,则双缝S1和S2间的距离为(  )
A. B. C. D.
【解答】解:P1点到P0点的距离为x,根据图乙有:
双缝与屏之间充满折射率为n的均匀介质,则有:
根据相邻明条纹间距公式有:
联立解得:,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022秋 温县校级期末)某实验小组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将实验仪器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在题图甲中A、B处分别应该安装的器材和滤光片的位置依次是(  )
A.A处为双缝、B处为单缝,滤光片在光源和凸透镜之间
B.A处为单缝、B处为双缝、滤光片在A和B之间
C.A处为双缝,B处为单缝、滤光片在遮光筒内
D.A处为单缝、B处为双缝、滤光片在凸透镜和A之间
【解答】解: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仪器从左向右是:光源、凸透镜、滤光片、单缝、双缝、光屏,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022秋 六合区校级期末)利用图示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并测量光的波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屏向左移动,其它不动,则干涉条纹间距变大
B.测量过程中误将5个条纹间距数成6个,波长测量值偏小
C.将双缝换为间距更小的双缝后,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D.将滤光片由紫色换成红色,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解答】解:A.根据干涉条纹间距公式可知,减小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d,条纹间距变小,故A错误;
B.条纹间距,其中a为n条明条纹或暗条纹之间的宽度,若测量过程中误将5个条纹间距数成6个,则条纹间距变小;根据干涉条纹间距公式可知,波长的测量值,所以波长的测量值变小,故B正确;
C.将双缝换为间距更小的双缝后,根据干涉条纹间距公式可知,干涉条纹间距变宽,故C错误;
D.紫光的波长小于红光的波长,将滤光片由紫色换成红色,根据干涉条纹间距公式可知,干涉条纹间距变宽,故D错误。
故选:B。
(2023 镇海区模拟)用某种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已知双缝间距离为d,测出图⑤中双缝的位置为L1,毛玻璃屏的位置为L2,实验时移动测量头(如图①所示)上的手轮,把分划线对准靠近最左边的一条亮条纹(如图②所示),并记下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x1(如图③所示),然后转动手轮,把分划线向右边移动,直到对准第7条亮条纹并记下螺旋测微器读数为x7= 14.700 mm(如图④所示),由以上测量数据可求得该单色光的波长λ=  (用题中测量量的符号表示)。
【解答】解:螺旋测微器读数为x7=14.5mm+0.01mm×20.0=14.700mm
条纹间距为:
根据
可得:
故答案为:14.700;
(2023 道里区校级二模)在实验室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请按照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将表中的光学元件放在图1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
元件代号 A B C D
元件名称 双缝 光屏 单缝 滤光片
将白光光源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凸透镜和表1中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各光学元件的排列顺序应为  DCAB (填写元件代号)。
(2)已知该装置中双缝间距d=0.200mm,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0.500m,在光屏上得到的干涉图样如图2甲所示,分划板在图中A位置时螺旋测微器如图2乙所示:在B位置时螺旋测微器如图2丙所示,则其示数xB= 5.880 mm。由以上所测数据可以得出该单色光的波长为  4.75×10﹣7 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答】解:(1)实验室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由左至右,各光学元件的排列顺序应为滤光片、单缝、双缝、光屏,故顺序为DCAB;
(2)螺旋测微器的最小分度值为0.01mm,图中B位置时固定刻度读数为5.5mm,可动刻度读数为38.0×0.01m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xB=5.5mm+38.0×0.01mm=5.880mm
图中A位置时固定刻度读数为1mm,可动刻度读数为12.8×0.01m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xA=1mm+12.8×0.01mm=1.128mm
则相邻条纹间距为
根据条纹间距公式
可得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λ≈4.75×10﹣7m
故答案为:(1)DCAB;(2)5.880,4.75×10﹣7。
(2023 嘉兴二模)实验题。
(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采用重锤自由下落的实验方案,经正确操作获得一条纸带如图1所示。实验所用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重锤质量m=0.30kg,当地重力加速度g=9.79m/s2,则打A点时纸带速度为  0.50m/s ,A点到B点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化量为  0.29J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小姚同学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
①关于滑块A、B的碰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
A.两个滑块碰撞前必须有一个静止
B.两个滑块碰撞后必须结合在一起
C.两个滑块碰撞后可结合在一起,也可分开
D.两滑块可以从整体静止到相互弹开
②实验中测得滑块A的质量为222.0g,滑块B的质量为216.0g,用50分度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A的宽度,其读数如图3所示,则读数为  0.510 cm;滑块A从左向右通过光电门1后与静止的滑块B碰撞,碰后粘合成一体通过光电门2,遮光条A先后通过光电门1、2所对应的计时器读数分别如图4、图5所示(图中数值的单位是ms),则碰后滑块A、B的总动量为  0.12 kg m/s(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3)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
①用单色光照射双缝后,在目镜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情形。若其他操作无误,则上述情形下测得的单色光波长将  偏大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②若想对图的情形进行调整,则需要的操作是  D 。
A.旋转毛玻璃屏
B.左右拨动拨杆
C.旋转测量头上的手轮
D.旋转遮光筒和测量头
【解答】解:(1)根据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度,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故0.02s打一个点,则打A点时纸带速度为
由纸带读数可知xAB=10.69﹣0.80cm=9.89cm
所以A点到B点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化量ΔEP=mgxAB=0.30kg×9.79m/s2×9.89×10﹣2m≈0.29J
(2)①在验证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定律时,对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没有要求,可以都是运动的,也可以其中一个是静止的,还可以两滑块从原来静止到相互分开;同时对碰撞后的速度也没有要求,可以碰后粘在一起,也可以碰撞后分开,故AB错误,CD正确;
故选:CD。
②50等分的游标卡尺最小分度值为0.02mm,主尺读数5mm,游标尺读数5×0.02mm,游标卡尺不估读,则游标卡尺的读数为5mm+5×0.02mm=5.10mm=0.510cm
遮光条A通过光电门2所对应的计时器读数为18.77mm,则碰后的速度为
则碰后滑块A、B的总动量为p=(mA+mB)v=0.438kg×0.272m/s≈0.12kg m/s
(3)①在目镜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情形,会导致条纹间距测量偏大,由公式,可知导致测得的单色光波长偏大;
②A.毛玻璃屏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产生漫反射,使图样更明显,故A错误;
B.拨动拨杆的作用是为了使单缝和双缝平行,获得清晰的干涉图样,因为已有清晰图样,不用调节,故B错误;
C.旋转测量头上的手轮是为了测距,故C错误;
D.旋转遮光筒和测量头使分划线与干涉条纹平行,故D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1)0.50,0.29;(2)①CD;②0.510,0.12;(3)①偏大;②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4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一、实验原理 1
二、实验器材 1
三、实验步骤 2
四、数据处理 2
五、误差分析 2
六、注意事项 2
【巩固练习】 5
一、实验原理
如图1所示,两缝之间的距离为d,每个狭缝都很窄,宽度可以忽略.
图1
两缝S1、S2的连线的中垂线与屏的交点为P0,双缝到屏的距离OP0=l.则相邻两个亮条纹或暗条纹的中心间距:Δx=λ.
若已知双缝间距,再测出双缝到屏的距离l和条纹间距Δx,就可以求得光波的波长.
二、实验器材
双缝干涉仪,即光具座、光源、滤光片、透镜、单缝、双缝、遮光筒、毛玻璃屏、测量头.另外,还有学生电源、导线、刻度尺等.
三、实验步骤
1.将光源、透镜、遮光筒、毛玻璃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2所示.
图2
2.接好光源,打开开关,使灯丝正常发光.
3.调节各器件的高度,使光源灯丝发出的光能沿轴线到达光屏.
4.安装双缝和单缝,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使双缝与单缝的缝平行,两者间距5~10 cm,这时可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
5.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
四、数据处理
1.安装测量头,调节至可清晰观察到干涉条纹.
2.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亮条纹的中心,记下手轮上的读数a1,将该条纹记为第1条亮条纹;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动至另一亮条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a2,将该条纹记为第n条亮条纹,两条纹间距为a=|a2-a1|,则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Δx==.
3.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光屏间的距离l(d是已知的).
4.重复测量、计算,求出波长的平均值.
五、误差分析
1.光波的波长很小,Δx、l的测量误差对波长λ的影响很大.
2.在测量l时,一般用毫米刻度尺;而测Δx时,用千分尺且采用“累积法”.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六、注意事项
1.双缝干涉仪是比较精密的仪器,应轻拿轻放,不要随便拆解遮光筒、测量头等元件.
2.滤光片、单缝、双缝、目镜等如有灰尘,应用擦镜纸轻轻擦去.
3.安装时,注意调节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均在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单缝、双缝平行且竖直,间距大约为5~10 cm.
4.测量头在使用时应使中心刻线对应着亮(暗)条纹的中心.
(2023春 松江区校级期末)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测量某种单色光的波长。实验时,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发光;加上红色滤光片,调整光路,使得从目镜中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
(1)若想增加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该同学可    ;(单选)
A.将单缝向双缝靠近
B.将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
C.将屏向远离双缝的方向移动
D.使用间距更小的双缝
(2)若双缝的间距为d,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L,测得第1条暗条纹到第n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Δx,则单色光的波长λ=   ;
(3)某次测量时,选用的双缝的间距为0.300mm,测得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1.20m,第1条暗条纹到第4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7.56mm,则所测单色光的波长为    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如果用紫色光重新实验,相邻亮纹间距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23春 余姚市校级月考)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
(1)用绿色激光照射在双缝上,在缝后的屏幕上显示出干涉图样。若要增大干涉图样中两相邻亮条纹的间距,可选用的方法是    。
A.改用红色激光
B.增大双缝间距
C.将屏幕向远离双缝的位置移动
D.将光源向远离双缝的位置移动
(2)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1条亮条纹,手轮的读数如图甲所示,继续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10条亮条纹,手轮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则相邻两亮条纹的间距是    mm;已量得双缝的间距是0.30mm、双缝和光屏之间的距离是900mm,则待测光的波长是    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023春 大余县期中)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已知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为L1,双缝与屏的距离为L2,双缝间距为d,用测量头来测量亮纹中心的距离,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左右移动,让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准亮纹的中心(如图2所示),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另一条亮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
(a)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分别对准第1条和第4条亮纹的中心时,手轮上的读数如图3所示,则对准第1条时的读数x1=   mm,对准第4条时的读数x2=   mm;
(b)计算波长λ的表达式为λ=   (用符号表示)。
(2023春 沙坪坝区校级期中)某学习小组想用双缝干涉测量某种单色光的波长,将双缝干涉实验器材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装置如图甲。
(1)安装时,先打开开关并调节光源,使它发出的光束沿着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然后再放好单缝和双缝,其中B处放    (填“单缝”或“双缝”);
(2)将单缝和双缝高度调整后,在A处放上滤光片就可以观察到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如图乙,若想增加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该同学可    ;
A.将单缝向双缝靠近
B.将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
C.使用间距更小的双缝
(3)调整后干涉图样如图丙,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双缝间的距离为d,毛玻璃屏上的分划板刻线在图中A、B位置,测量头测得的读数分别为x1、x2,则入射的单色光波长的计算表达式为λ=   。
【巩固练习】
(2023 金山区二模)双缝干涉实验中将光源从紫光改为红光,其他条件不变,得到的干涉条纹间距不同,是由于两种色光的(  )
A.传播速度不同 B.振动方向不同
C.强度不同 D.频率不同
(2023 江苏一模)如图所示,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光片应置于单缝和双缝之间
B.拨杆的作用是为了调节缝的宽度
C.把单缝与双缝的距离增大,干涉条纹间距减小
D.把毛玻璃屏与双缝的距离增大,干涉条纹间距增大
(2023 石家庄模拟)如图甲所示为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图,屏上的P0点位于双缝S1和S2的中垂线上,在双缝与屏之间充满折射率为n的均匀介质。用一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在屏上会产生干涉条纹,屏上P1点是一条暗条纹的中心,P1点到P0点的距离为x。已知该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为L,则双缝S1和S2间的距离为(  )
A. B. C. D.
(2022秋 温县校级期末)某实验小组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将实验仪器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在题图甲中A、B处分别应该安装的器材和滤光片的位置依次是(  )
A.A处为双缝、B处为单缝,滤光片在光源和凸透镜之间
B.A处为单缝、B处为双缝、滤光片在A和B之间
C.A处为双缝,B处为单缝、滤光片在遮光筒内
D.A处为单缝、B处为双缝、滤光片在凸透镜和A之间
(2022秋 六合区校级期末)利用图示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并测量光的波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屏向左移动,其它不动,则干涉条纹间距变大
B.测量过程中误将5个条纹间距数成6个,波长测量值偏小
C.将双缝换为间距更小的双缝后,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D.将滤光片由紫色换成红色,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2023 镇海区模拟)用某种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已知双缝间距离为d,测出图⑤中双缝的位置为L1,毛玻璃屏的位置为L2,实验时移动测量头(如图①所示)上的手轮,把分划线对准靠近最左边的一条亮条纹(如图②所示),并记下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x1(如图③所示),然后转动手轮,把分划线向右边移动,直到对准第7条亮条纹并记下螺旋测微器读数为x7=   mm(如图④所示),由以上测量数据可求得该单色光的波长λ=   (用题中测量量的符号表示)。
(2023 道里区校级二模)在实验室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请按照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将表中的光学元件放在图1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
元件代号 A B C D
元件名称 双缝 光屏 单缝 滤光片
将白光光源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凸透镜和表1中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各光学元件的排列顺序应为    (填写元件代号)。
(2)已知该装置中双缝间距d=0.200mm,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0.500m,在光屏上得到的干涉图样如图2甲所示,分划板在图中A位置时螺旋测微器如图2乙所示:在B位置时螺旋测微器如图2丙所示,则其示数xB=   mm。由以上所测数据可以得出该单色光的波长为    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023 嘉兴二模)实验题。
(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采用重锤自由下落的实验方案,经正确操作获得一条纸带如图1所示。实验所用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重锤质量m=0.30kg,当地重力加速度g=9.79m/s2,则打A点时纸带速度为    ,A点到B点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化量为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小姚同学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
①关于滑块A、B的碰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滑块碰撞前必须有一个静止
B.两个滑块碰撞后必须结合在一起
C.两个滑块碰撞后可结合在一起,也可分开
D.两滑块可以从整体静止到相互弹开
②实验中测得滑块A的质量为222.0g,滑块B的质量为216.0g,用50分度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A的宽度,其读数如图3所示,则读数为    cm;滑块A从左向右通过光电门1后与静止的滑块B碰撞,碰后粘合成一体通过光电门2,遮光条A先后通过光电门1、2所对应的计时器读数分别如图4、图5所示(图中数值的单位是ms),则碰后滑块A、B的总动量为    kg m/s(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3)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
①用单色光照射双缝后,在目镜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情形。若其他操作无误,则上述情形下测得的单色光波长将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②若想对图的情形进行调整,则需要的操作是    。
A.旋转毛玻璃屏
B.左右拨动拨杆
C.旋转测量头上的手轮
D.旋转遮光筒和测量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