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叫动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动量的单位是( )
A.N m B.kg m C.kg m/s D.kg m/s2
【解答】解:由动量的定义式p=mv,可知在国际单位制中动量的单位是动量的单位为kg m/s,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举行,其中短道速滑接力是很具观赏性的项目。比赛中“接棒”运动员在前面滑行,“交棒”运动员从后面追上,“交棒”运动员用力推前方“接棒”运动员完成接力过程。忽略运动员与冰面之间的摩擦,交接棒过程中两运动员的速度方向均在同一直线上。在两运动员交接棒的过程中,对于两运动员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B.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C.动量和机械能均不守恒
D.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解答】解:忽略运动员与冰面之间的摩擦,两运动员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交棒”运动员用力推前方“接棒”运动员,要消耗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为系统的机械能,故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如图所反映的物理过程中,以物体A和物体B为一个系统符合系统机械能守恒且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的是( )
A.甲图中,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块B以初速度v0滑上上表面粗糙的静止长木板A
B.乙图中,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块B以初速度v0滑下靠在墙边的表面光滑的斜面A
C.丙图中,在光滑水平上面有两个带正电的小球A、B相距一定的距离,从静止开始释放
D.丁图中,在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以初速度v0滑上表面光滑的圆弧轨道B
【解答】解:A、甲图中,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块B以初速度v0滑上上表面粗糙的静止长木板A,因物体A和物体B组成的系统所受外力和为零,故此系统动量守恒;因B相对A滑动时存在摩擦生热,故此系统机械能不守恒,故A不符题意;
B,乙图中,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块B以初速度v0滑下靠在墙边的表面光滑的斜面A,因B下滑过程中,墙对A有水平向右的弹力作用,A和B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所受外力和不为零,故此系统水平方向动量不守恒;因B下滑过程,此系统中只有B的重力做功,故此系统机械能守恒,故B不符题意;
C、丙图中,在光滑水平上面有两个带正电的小球A、B相距一定的距离,从静止开始释放,因释放后小球A、B组成的系统所受外力和为零,故此系统动量守恒;因释放后A、B存在相互排斥的库仑力,各自受到的库仑力均做正功,两小球的机械能均增加,故此系统机械能不守恒,故C不符题意;
D、丁图中,在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以初速度v0滑上表面光滑的圆弧轨道B,因A和B组成的系统所受外力和为零,故此系统动量守恒;因接触面均光滑,系统只有A的重力做功和系统内A、B之间的弹力做功,A、B的机械能发生转移,系统机械能不存与其它能量发生转化,故此系统机械能守恒,故D符题意;
故选:D。
4.下列关于动量和冲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动量变化时动能一定变化
B.物体所受合外力冲量越大,它的动量也越大
C.当力与物体的位移垂直时,一段时间内该力的冲量为零
D.体操运动员落地总要屈腿,是为了延长作用时间以减小地面对运动员的作用力
【解答】解:A、动量p=mv,动能,当物体的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变化时,动量变化,而动能不变,故A错误;
B、物体所受合外力冲量越大,可知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动量变化量越大,但无法得知物体的初始动量情况,故无法判断最终的动量大小,故B错误;
C、根据冲量的定义式I=Ft可知,公式中无角度关系,所以力与物体的位移垂直时,力的冲量仍不为零,故C错误;
D、体操运动员落地时,由mΔv=Ft可知,屈腿延长了作用时间,同时也减小地面对运动员的作用力,故D正确。
故选:D。
5.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在合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合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4s时物体速度的大小为4m/s
B.t=8s时物体动量的大小为60kg m/s
C.前4s内物体所受合力冲量的大小为10N s
D.物体在后4s的运动方向与前4s运动方向相反
【解答】解:A.t=4s时物体速度的大小为:v,故A正确;
Bt=8s时物体动量的大小为:P=(10×4﹣5×4)kg m/s=20kg m/s,故B错误;
C.前4s内物体所受合力冲量的大小为:I=Ft=10×4N s=40N s,故C错误;
D.物体在后4s的运动方向与前4s运动方向相同,都向正方向,故D错误。
故选:A。
6.研究人员让外层覆盖锌的纳米机器人携带药物进入老鼠体内,机器人到达胃部后,外层的锌与消化液反应,产生氢气气泡,从而推动机器人前进,速度可达6μm/s。若机器人所受重力和浮力忽略不计,当纳米机器人在胃液中加速前进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机器人由原电池提供的电能直接驱动
B.机器人对胃液的作用力比胃液对机器人的作用力大
C.氢气气泡对机器人做的功比机器人克服胃液作用力做的功多
D.氢气气泡对机器人作用力的冲量比胃液对机器人作用力的冲量小
【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纳米机器人由外层的锌与消化液中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气泡作为推进动力,没有利用电能直接驱动,故A错误;
B、根据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可知,机器人对胃液的作用力等于胃液对机器人的作用力,故B错误;
C、机器人在胃液中加速前进,根据动能定理可知,氢气气泡对机器人做的功比机器人克服胃液作用力做的功多,故C正确;
D、氢气气泡对机器人作用力大于胃液对机器人作用力,氢气气泡对机器人作用力的冲量比胃液对机器人作用力的冲量大,故D错误。
故选:C。
7.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传播方式为飞沫传播,打喷嚏可以将飞沫喷到十米之外。有关专家研究得出打喷嚏时气流喷出的速度可达40m/s,假设打一次喷嚏大约喷出50ml的空气,用时约0.02s。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3kg/m3,估算打一次喷嚏人受到的平均反冲力为( )
A.13N B.0.13N C.0.68N D.2.6 N
【解答】解:打一次喷嚏喷出的空气质量为:m=1.3×50×10﹣6kg=6.5×10﹣5kg。
设打一次喷嚏喷出的空气受到的作用力为F,根据动量定理得
FΔt=mv
解得: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人受到的平均反冲力为
F′=F=0.13N,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8.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圆槽质量为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内表面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被细线吊着位于槽的边缘处,如将线烧断,小球滑行到最低点向右运动时,圆槽的速度为( )
A.0 B. ,向左
C.,向右 D.不能确定
【解答】解: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设在最低点时m和M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和v′,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0=mv﹣Mv′,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得:mgRmv2Mv′2,联立以上两式解得v′ ,方向向左,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体B静止,在物体B上固定一个轻弹簧。物体A以某一速度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通过弹簧与物体B发生作用。两物体的质量相等,作用过程中,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P.现将B的质量加倍,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仍为EP.则在物体A开始接触弹簧到弹簧具有最大弹性势能的过程中,第一次和第二次相比( )
A.物体A的初动能之比为2:1
B.物体A的初动能之比为4:3
C.物体A损失的动能之比为1:1
D.物体A损失的动能之比为27:32
【解答】解:在整个过程中,弹簧具有最大弹性势能时,A和B的速度相同,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当A、B质量相等时有:
mv0=2mv。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p
B的质量加倍后,有:
mv3mv′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pv3mv′2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物体A的初动能之比为:4:3,故A错误,B正确;
当A、B质量相等时物体A损失的动能为:△Ek1mv
B的质量加倍后A损失的动能为:△Ek2vmv′2
联立各式得:△EK1:△EK2=9:8,故CD错误。
故选:B。
10.一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水平力F作用下,经时间t,通过位移L后,动量变为P、动能变为Ek.若上述过程F不变,物体的质量变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时间2t,物体动量变为2P
B.经过位移2L,物体动量变为2P
C.经过时间2t,物体动能变为4Ek
D.经过位移2L,物体动能变为4Ek
【解答】解:AC、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有:Ft=P,故时间变为2t后,动量变为2P,故A正确;
根据,动量变为2倍,质量减半,故动能变为8Ek,故C错误;
BD、经过位移2L,根据动能定理,有:FL=Ek,故位移变为2倍后,动能变为2Ek,故D错误;
根据P,动能变为2倍,质量减半,故动量不变,故B错误;
故选:A。
11.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A正以速度v0匀速运动.某时刻小球A与质量为3m的静止小球B发生正碰,两球相碰后,A球的动能恰好变为原来的.则碰后B球的速度大小是( )
A. B. C. D.或
【解答】解:根据碰后A球的动能恰好变为原来的,由Ekmv2知,速度大小变为原来的。
取碰撞前A球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得 v′=±v0
碰撞过程中AB动量守恒,则有:mv0=mv′+3mvB
当 v′v0时,解得:vBv0;因vB<v′,不符合运动情况,故不可能。
当 v′v0,解得:vBv0。
故选:C。
12.一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作用,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块的加速度a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取10m/s2,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2N
B.物块的质量为2kg
C.在0~4s内,合外力的冲量大小为9N s
D.在0~4s内,摩擦力的冲量大小为8N s
【解答】解:A、由甲乙两图可知,当t=1s时,物体才开始具有加速度,可知地面对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f=2N,则物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2N,故A正确;
B、由甲图知F=2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为:at,由乙图可知,图线的斜率k1kg﹣1,解得:m=2kg,故B正确;
C、F﹣t图象围成的面积表示拉力F的冲量,0~1s内合外力为零则其冲量为零,1~4s内合外力的冲量IΔt﹣fΔt=(3﹣2×3)N s=9N s,故C正确;
D、0~1s内摩擦力与拉力F大小相等,则其冲量为I1t1N s=1N s,1~4s内摩擦力的冲量I2=fΔt=2×3N s=6N s,所以摩擦力的冲量I总=I1+I2=1N s+6N s=7N s,故D错误。
本题选择错误选项;
故选:D。
二.多选题(共3小题)
(多选)13.2022年35岁的梅西竭尽所能率领阿根廷队取得第二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冠军,如图是梅西在练习用头颠球。假设足球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45cm,被头竖直顶起,离开头部后足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仍为45cm,足球与头部的接触时间为0.1s,足球的质量为0.4kg,不计空气阻力,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头向上顶球的过程中,头对足球的冲量等于足球动量的变化量
B.头向上顶球的过程中,足球的动量变化量大小为2.4kg m/s
C.头向上顶球的过程中,头部对足球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28N
D.从最高点下落至回到最高点的过程中,足球重力的冲量为零
【解答】解:AB.取向下为正方向,由题知,下落、上升的高度都为h=45cm=0.45m,则下落到与头部刚接触时,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可得:v2=2gh,解得:v=3m/s
与头部碰撞后,速度反向,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足球反弹后的速度大小为:,且方向竖直向上,则v'=﹣3m/s
则动量变化量为Δp=mv'﹣mv=﹣3m/s×0.4kg﹣3m/s×0.4kg=﹣2.4kg m/s
即动量的大小为2.4kg m/s,设头对足球的冲量为IF,根据动量定理可得IG﹣IF=Δp,故A错误,B正确;
C.根据动量定理可得IG﹣IF=Δp
即(mg﹣F)Δt=Δp
解得:F=28N,故C正确;
D.从最高点下落至回到最高点的过程中,足球重力的作用时间不为零,冲量不为零,故D错误。
故选:BC。
(多选)14.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带有光滑圆弧轨道的斜面,质量为m圆弧轨道半径为R,圆心角为60°,一质量也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0向斜面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时,物体不能飞出轨道
B.当时,物体脱离圆弧轨道时斜面的速度大小为
C.当时,物体脱离圆弧轨道时斜面的速度大小为
D.当时,物体相对地面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为2R
【解答】A.设物体飞出斜面时的临界值为vx,此时物体刚刚运动到斜面最高点且和斜面具有共同的速度v共,选择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x=(m+m)v共
解得: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解得:
故如果,物体不能飞出轨道,故A错误;
BC.当时,设物体飞出斜面体时相对于斜面的速度为v1,斜面的速度为v2,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
联立解得:
当时,v1为负值,需要舍去此数值,故B错误,C正确;
D.当时,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时物体脱离圆弧轨道后做斜抛运动,故物体达到的最大高度为:,故D正确。
故选:CD。
(多选)15.如图甲所示,A、B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但不黏合,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A=1kg,mB=4kg。t=0时,推力FA、FB分别作用于A、B上,FA、FB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已知两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取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5s时,物体A、B分离
B.物体A、B分离瞬间,物体A的速度大小为3m/s
C.t=1s时,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5N
D.0~1s内,A对B的作用力的冲量大小为5N s
【解答】解:A、当AB间弹力为零时二者分离
FA=8﹣2t
FB=2+2t
对AB整体:FB+FA﹣μ(mA+mB)g=(mA+mB)a
解得 a=1m/s2
对B:
FB﹣μmBg=mBa
解得FB=8N
代入FB=2+2t中得t=3s,
故A错误;
B、AB分离前a=1m/s2不变,故分离时v=at=3m/s,故B正确;
C、t=1s时,FB=2+2t=4N
对B:FB+NAB﹣μmBg=mBa
解得NAB=4N
故C错误;
D、0~1s内对B应用动量定理:IFB﹣μmBgt+IAB=mBv1
v1=at1
代入数据解得v1=1m/s
IFB为图象面积或IFBt1
代入数据解得IFB=3NS s
联立得:IAB=5N s
故D正确。
故选:BD。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6.怡萱同学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竖直投影。以下步骤必要的是 ADE 。(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OM,OP,ON
(2)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 m1 OP=m1 OM+m2 ON 用(1)中测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 用(1)中测量的量表示。
(3)经测定,m1=45.0g、m2=7.5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到O点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实验中若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但保证小球质量和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可以使被撞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增大。请分析计算出被撞小球m2平抛运动射程ON的最大值为 76.8 cm(此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答】解:(1)根据实验原理可知,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需要用到小球的质量,需测量质量,故A正确;
BCDE.两球是水平正碰,只需让m1从同一位置释放,求出水平速度即可,所以需要找到两球落点的位置,测量碰前和碰后两球的水平位移,根据就能求出两球碰撞时的速度,所以不需要知道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的高度h和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故DE正确,BC错误。
故选:ADE;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表达式m1v0=m1v1+m2v2,以及平抛运动水平速度公式v可得:
则根据m1 OP=m1 OM+m2 ON即可判断证明动量守恒;
若碰撞是弹性碰撞,系统的机械能也守恒,则有
即
(3)根据以上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可得,所以m2平抛运动射程ON的最大值为
故答案为:(1)ADE;(2)m1 OP=m1 OM+m2 ON;;(3)76.8cm。
17.某同学用气垫导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实验室有两组滑块装置。甲组两个滑块的碰撞端面装上弹性碰撞架,乙组两个滑块的碰撞端面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若要求碰撞过程动能损失最小,应选择 甲 (填“甲”或“乙”)组的实验装置。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遮光条宽度d,如图2所示,并将两块宽度均为d的遮光条安装到两滑块上,可知遮光条的宽度d= 6.790 mm。
(3)安装好气垫导轨和光电门,接通气源后,在导轨上轻放一个滑块,给滑块一初速度,使它从轨道右端向左运动,发现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小于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为使导轨水平,可调节P使轨道左端 升高 (填“升高”或“降低”)一些。
(4)用天平测得滑块A、B的质量(均包括遮光条)分别为mA、mB;调整好气垫导轨后,将滑块A向左弹出,与静止的滑块B发生碰撞,碰后两滑块没有粘连,与光电门1相连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为Δt1,与光电门2相连的计时器显示的先后挡光时间为Δt2和Δt3。从实验结果可知两滑块的质量满足mA > (填“>”“<”或“=”)mB;滑块A、B碰撞过程中满足表达式 (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则说明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解答】解:(1)乙组中两滑块碰撞后连成一体运动,是完全非弹性碰撞,动能损失较大,根据题意,要选择碰撞过程中动能损失最少的,故应选择甲组的实验装置。
(2)螺旋测微器固定部分读数为6.5mm,可动部分读数为29.0×0.01mm=0.290mm,故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6.5mm+29.0×0.01mm=6.790mm;
(3)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小于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说明滑块从右到左加速运动,为使导轨水平,可调节P使轨道左端升高一些。
(4)滑块A向左运动,先通过光电门1,与滑块B碰撞后,滑块A通过光电门2,接着滑块A通过光电门2,说明碰撞后滑块A向左运动,所以mA>mB
滑块A、B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则有mAv0=mAvA+mBvB
又、、,代入可得。
故答案为:(1)甲;(2)6.790;(3)升高;(4)>;。
四.计算题(共3小题)
18.如图所示,在一堆淤泥表面放置一个大爆竹,爆竹爆炸时分裂成A、B两部分,A的质量为M=0.1kg,B的质量为m=0.05kg。爆竹爆炸时B部分竖直向上飞出,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5m,A部分陷入淤泥中的最大深度为d=5cm。若爆竹的火药质量以及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取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
(1)爆竹爆炸结束的瞬间,B部分获得的速度大小;
(2)A部分所受淤泥的平均阻力大小。
【解答】解:(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得:
爆竹爆炸结束的瞬间,B部分获得的速度大小为:
v0=10m/s
(2)根据动量守恒,选择竖直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由此可得:
mv0=Mv
解得爆竹爆炸结束的瞬间,A部分获得的速度大小为:
v=5m/s
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解得:f=26N
答:(1)爆竹爆炸结束的瞬间,B部分获得的速度大小为10m/s;
(2)A部分所受淤泥的平均阻力大小为26N。
19.有一款推拉门,其三扇门板俯视如图所示,每扇门的宽度均为L=1.00m,质量均为m=20kg,边缘凸起部位的宽度均为d=0.05m。门完全关闭时,1号门板的左侧以及3号门板的右侧分别与两侧的门框接触时,相邻门板的凸起部位也恰好接触。测试时,将三扇门板均推至最左端,然后用恒力F水平向右推3号门板,每次都经过相同的位移s=0.20m后撤去F,观察三扇门的运动情况。发现当恒力为8.5N时,3号门板恰好能运动到其左侧凸起与2号门板右侧的凸起接触处。设每扇门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门板凸起部位间的碰撞及门板与门框的碰撞均为完全非弹性碰撞(不黏连)。不考虑空气阻力,取g=10m/s2。
(1)求每扇门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要实现三扇门恰好完全关闭,则恒力应是多大?
(3)若想让三扇门都到达最右侧门框处,则恒力至少是多大?
【解答】解:(1)设每扇门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根据动能定理F1s﹣μmg(L﹣3d)=0
解得μ=0.01
(2)设3号门板和2号门板碰撞前速度的大小为v1,根据动能定理
设3号门板和2号门板碰撞后速度的大小为v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设碰撞前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有mv1=2mv2
3号门板与2号门板碰撞后一起向右运动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
解得F2=42.5N
(3)设3号门板和2号门板碰撞前速度的大小为v3,根据动能定理
设3号门板和2号门板碰撞后速度的大小为v4,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设碰撞前速度为正方向,有mv3=2mv4
3号门板与2号门板碰撞后一起向右运动到与门框接触前的速度大小为v5,根据动能定理
设2号门板与1号门板碰撞后速度的大小为v6,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5=2mv6
从2号门板与1号门板碰撞后到1号门板恰好停止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
联立解得F3=314.5N
答:(1)每扇门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1;
(2)若要实现三扇门恰好完全关闭,则恒力应是42.5N;
(3)若想让三扇门都到达最右侧门框处,则恒力至少是314.5N。
20.滑板运动是青少年喜欢的运动之一,某滑板运动场地如图所示,水平面BC与斜面AB和圆弧CD平滑连接,滑板爱好者站在滑板甲上由静止从A点滑下,同时另一完全相同的滑板乙从圆弧上的D点由静止释放。两滑板在水平面上互相靠近时,滑板爱好者跳到滑板乙上,并和滑板乙保持相对静止,此后两滑板沿同一方向运动且均恰好能到达D点,被站在D点的工作人员接收。已知斜面AB的倾角θ=30°,圆弧CD的半径R=2m,圆心O与D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53°,滑板质量m=4kg,滑板爱好者的质量M=60kg,不计空气阻力及滑板与轨道之间的摩擦,滑板爱好者与滑板均可视为质点,取g=10m/s2,sin53°=0.8,cos53°=0.6。求:
(1)滑板乙在下滑过程中经过圆弧最低点时,对C点压力的大小;
(2)斜面上AB间的距离。
【解答】解:(1)对滑板乙,从D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R (1﹣cos53°)0
在C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N﹣mg=m
解得:FN=72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滑板乙对C点的压力
F压=FN=72N;
(2)两滑板均恰能到达D点被工作人员接收,则滑板爱好者及两滑板三者共速
v共=v1
以滑板爱好者及两滑板为研究对象,取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m) v2﹣mv1=(M+2m) v共
对滑板爱好者及滑板甲,从A到B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m)gLsin30°(M+m) v22﹣0
联立解得:L=2.025m。
(1)滑板乙在下滑过程中经过圆弧最低点时,对C点压力的大小为72N;
(2)斜面上AB间的距离2.025m。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3/6/26 11:42:19;用户:青青子衿;邮箱:19857130890;学号:4801350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叫动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动量的单位是( )
A.N m B.kg m C.kg m/s D.kg m/s2
2.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举行,其中短道速滑接力是很具观赏性的项目。比赛中“接棒”运动员在前面滑行,“交棒”运动员从后面追上,“交棒”运动员用力推前方“接棒”运动员完成接力过程。忽略运动员与冰面之间的摩擦,交接棒过程中两运动员的速度方向均在同一直线上。在两运动员交接棒的过程中,对于两运动员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B.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C.动量和机械能均不守恒
D.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3.如图所反映的物理过程中,以物体A和物体B为一个系统符合系统机械能守恒且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的是( )
A.甲图中,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块B以初速度v0滑上上表面粗糙的静止长木板A
B.乙图中,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块B以初速度v0滑下靠在墙边的表面光滑的斜面A
C.丙图中,在光滑水平上面有两个带正电的小球A、B相距一定的距离,从静止开始释放
D.丁图中,在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以初速度v0滑上表面光滑的圆弧轨道B
4.下列关于动量和冲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动量变化时动能一定变化
B.物体所受合外力冲量越大,它的动量也越大
C.当力与物体的位移垂直时,一段时间内该力的冲量为零
D.体操运动员落地总要屈腿,是为了延长作用时间以减小地面对运动员的作用力
5.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在合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合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4s时物体速度的大小为4m/s
B.t=8s时物体动量的大小为60kg m/s
C.前4s内物体所受合力冲量的大小为10N s
D.物体在后4s的运动方向与前4s运动方向相反
6.研究人员让外层覆盖锌的纳米机器人携带药物进入老鼠体内,机器人到达胃部后,外层的锌与消化液反应,产生氢气气泡,从而推动机器人前进,速度可达6μm/s。若机器人所受重力和浮力忽略不计,当纳米机器人在胃液中加速前进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机器人由原电池提供的电能直接驱动
B.机器人对胃液的作用力比胃液对机器人的作用力大
C.氢气气泡对机器人做的功比机器人克服胃液作用力做的功多
D.氢气气泡对机器人作用力的冲量比胃液对机器人作用力的冲量小
7.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传播方式为飞沫传播,打喷嚏可以将飞沫喷到十米之外。有关专家研究得出打喷嚏时气流喷出的速度可达40m/s,假设打一次喷嚏大约喷出50ml的空气,用时约0.02s。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3kg/m3,估算打一次喷嚏人受到的平均反冲力为( )
A.13N B.0.13N C.0.68N D.2.6 N
8.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圆槽质量为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内表面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被细线吊着位于槽的边缘处,如将线烧断,小球滑行到最低点向右运动时,圆槽的速度为( )
A.0 B. ,向左
C.,向右 D.不能确定
9.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体B静止,在物体B上固定一个轻弹簧。物体A以某一速度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通过弹簧与物体B发生作用。两物体的质量相等,作用过程中,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P.现将B的质量加倍,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仍为EP.则在物体A开始接触弹簧到弹簧具有最大弹性势能的过程中,第一次和第二次相比( )
A.物体A的初动能之比为2:1
B.物体A的初动能之比为4:3
C.物体A损失的动能之比为1:1
D.物体A损失的动能之比为27:32
10.一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水平力F作用下,经时间t,通过位移L后,动量变为P、动能变为Ek.若上述过程F不变,物体的质量变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时间2t,物体动量变为2P
B.经过位移2L,物体动量变为2P
C.经过时间2t,物体动能变为4Ek
D.经过位移2L,物体动能变为4Ek
11.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A正以速度v0匀速运动.某时刻小球A与质量为3m的静止小球B发生正碰,两球相碰后,A球的动能恰好变为原来的.则碰后B球的速度大小是( )
A. B. C. D.或
12.一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作用,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块的加速度a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取10m/s2,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2N
B.物块的质量为2kg
C.在0~4s内,合外力的冲量大小为9N s
D.在0~4s内,摩擦力的冲量大小为8N s
二.多选题(共3小题)
(多选)13.2022年35岁的梅西竭尽所能率领阿根廷队取得第二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冠军,如图是梅西在练习用头颠球。假设足球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45cm,被头竖直顶起,离开头部后足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仍为45cm,足球与头部的接触时间为0.1s,足球的质量为0.4kg,不计空气阻力,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头向上顶球的过程中,头对足球的冲量等于足球动量的变化量
B.头向上顶球的过程中,足球的动量变化量大小为2.4kg m/s
C.头向上顶球的过程中,头部对足球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28N
D.从最高点下落至回到最高点的过程中,足球重力的冲量为零
(多选)14.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带有光滑圆弧轨道的斜面,质量为m圆弧轨道半径为R,圆心角为60°,一质量也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0向斜面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时,物体不能飞出轨道
B.当时,物体脱离圆弧轨道时斜面的速度大小为
C.当时,物体脱离圆弧轨道时斜面的速度大小为
D.当时,物体相对地面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为2R
(多选)15.如图甲所示,A、B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但不黏合,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A=1kg,mB=4kg。t=0时,推力FA、FB分别作用于A、B上,FA、FB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已知两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取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5s时,物体A、B分离
B.物体A、B分离瞬间,物体A的速度大小为3m/s
C.t=1s时,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5N
D.0~1s内,A对B的作用力的冲量大小为5N s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6.怡萱同学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竖直投影。以下步骤必要的是 。(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OM,OP,ON
(2)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 用(1)中测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 用(1)中测量的量表示。
(3)经测定,m1=45.0g、m2=7.5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到O点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实验中若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但保证小球质量和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可以使被撞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增大。请分析计算出被撞小球m2平抛运动射程ON的最大值为 cm(此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7.某同学用气垫导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实验室有两组滑块装置。甲组两个滑块的碰撞端面装上弹性碰撞架,乙组两个滑块的碰撞端面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若要求碰撞过程动能损失最小,应选择 (填“甲”或“乙”)组的实验装置。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遮光条宽度d,如图2所示,并将两块宽度均为d的遮光条安装到两滑块上,可知遮光条的宽度d= mm。
(3)安装好气垫导轨和光电门,接通气源后,在导轨上轻放一个滑块,给滑块一初速度,使它从轨道右端向左运动,发现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小于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为使导轨水平,可调节P使轨道左端 (填“升高”或“降低”)一些。
(4)用天平测得滑块A、B的质量(均包括遮光条)分别为mA、mB;调整好气垫导轨后,将滑块A向左弹出,与静止的滑块B发生碰撞,碰后两滑块没有粘连,与光电门1相连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为Δt1,与光电门2相连的计时器显示的先后挡光时间为Δt2和Δt3。从实验结果可知两滑块的质量满足mA (填“>”“<”或“=”)mB;滑块A、B碰撞过程中满足表达式 (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则说明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四.计算题(共3小题)
18.如图所示,在一堆淤泥表面放置一个大爆竹,爆竹爆炸时分裂成A、B两部分,A的质量为M=0.1kg,B的质量为m=0.05kg。爆竹爆炸时B部分竖直向上飞出,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5m,A部分陷入淤泥中的最大深度为d=5cm。若爆竹的火药质量以及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取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
(1)爆竹爆炸结束的瞬间,B部分获得的速度大小;
(2)A部分所受淤泥的平均阻力大小。
19.有一款推拉门,其三扇门板俯视如图所示,每扇门的宽度均为L=1.00m,质量均为m=20kg,边缘凸起部位的宽度均为d=0.05m。门完全关闭时,1号门板的左侧以及3号门板的右侧分别与两侧的门框接触时,相邻门板的凸起部位也恰好接触。测试时,将三扇门板均推至最左端,然后用恒力F水平向右推3号门板,每次都经过相同的位移s=0.20m后撤去F,观察三扇门的运动情况。发现当恒力为8.5N时,3号门板恰好能运动到其左侧凸起与2号门板右侧的凸起接触处。设每扇门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门板凸起部位间的碰撞及门板与门框的碰撞均为完全非弹性碰撞(不黏连)。不考虑空气阻力,取g=10m/s2。
(1)求每扇门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要实现三扇门恰好完全关闭,则恒力应是多大?
(3)若想让三扇门都到达最右侧门框处,则恒力至少是多大?
20.滑板运动是青少年喜欢的运动之一,某滑板运动场地如图所示,水平面BC与斜面AB和圆弧CD平滑连接,滑板爱好者站在滑板甲上由静止从A点滑下,同时另一完全相同的滑板乙从圆弧上的D点由静止释放。两滑板在水平面上互相靠近时,滑板爱好者跳到滑板乙上,并和滑板乙保持相对静止,此后两滑板沿同一方向运动且均恰好能到达D点,被站在D点的工作人员接收。已知斜面AB的倾角θ=30°,圆弧CD的半径R=2m,圆心O与D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53°,滑板质量m=4kg,滑板爱好者的质量M=60kg,不计空气阻力及滑板与轨道之间的摩擦,滑板爱好者与滑板均可视为质点,取g=10m/s2,sin53°=0.8,cos53°=0.6。求:
(1)滑板乙在下滑过程中经过圆弧最低点时,对C点压力的大小;
(2)斜面上AB间的距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