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选择题
1.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提出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华沙公约组织成立
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二战结束 B.北约组织建立
C.华约组织成立 D.铁幕演说
3.欧共体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消除了西欧各国的矛盾 B.加强西欧国家经济实力
C.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
4.不结盟运动诞生的标志是( )
A.亚非各发展中国家发表不结盟宣言
B.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
C.《不结盟国家联合宣言发表》
D.亚非各发展中国家宣布不与欧美各国建交
5.二战后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华约组织的解散 B.两德统一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6.下列对有关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B.有利于美国独霸世界
C.有利于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有利于推动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
7.2006年,德国、日本、印度等八国角逐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这说明( )
A.世界政治格局日益多极化,联合国面临重大改革
B.世界政治大国纷纷兴起,联合国作用遭到削弱
C.联合国在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面前已软弱无力
D.联合国制定的某些国际准则没有普遍的约束力
8.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反映了( )
①美苏两国由盟友到对手
②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是形成的根本原因
③世界大战爆发的危险始终存在
④客观上维持了世界的相对稳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下列事件的发生与美苏“冷战”有直接关系的是( )
①朝鲜战争爆发 ②两个德国形成
③古巴导弹危机 ④欧洲共同体建立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10. 2011年初,埃及首都开罗不断发生群众示威,久掌政权的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下台。继而,利比亚反对派推翻了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掌权的卡扎菲政府;这些反对派的背后,都有西方力量的支持。也门局势持续动荡;号称“中东心脏”的叙利亚和伊朗相继面对美欧的外来压力。你认为造成北非西亚地区局势动荡,除了经济和宗教上的原因以外,还有( )
①大国强权政治的存在,美欧推行西方价值观
②“冷战”压抑下的民族问题的逐步暴露
③不同社会制度的矛盾
④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滞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2013·兴化模拟)萨科齐曾提出“相对大国时代”的新观念:世界财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新平衡”过程,多边政治和经济结构改革势在必行,在未来三四十年,我们将进入“相对大国时代”。对“相对大国时代”的准确解读是( )
①质疑美国“一超独霸”地位
②倡导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③欧洲是多极化中最有活力的一极
④认可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发展国家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2.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蒂文·平克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人类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过去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来自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9·11’‘巴以冲突’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理解是( )
A.“最和平”是指“冷战”的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重要因素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快捷
D.全球局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美苏“冷战”虽已远离我们,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1946年3月5日)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和历史的发展,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但也要看到,世界各种力量的发展仍很不平衡。
——江泽民《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
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年)
材料三 《时政评说》:“‘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请回答:
(1)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开启了一个特殊的时代,为此美国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江泽民同志论述的要点有哪些?(5分)
(3)根据材料三,“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结束后,美国能否建立一个单极世界?(1分)为什么?
(2分)
(4)以史为鉴,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中国应采取哪些对策使自己成为世界一极?(4分)
14.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对抗、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阶段……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19世纪国际政治的延续,新时期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其标志如下……(欧洲的)“边缘化”,指的是……移至“侧翼”。
——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材料二 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欧洲的“边缘化”?(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别指出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东山再起”的原因。(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西欧是如何摆脱“卒子”地位的。(6分)
(4)对于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要求学生明确历史的基本概念。从备选项中确认“冷战”开始的标志。B、C、D三项都是冷战的表现。标志是A项“杜鲁门主义提出”。
2.C
解析:题目考查“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的基本概念。正确答案是C,其他各项与题目时间要求、题干要求不符。
3.A
解析:采取逆向思维的方式判断分析。欧共体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消除西欧各国的矛盾,是错误的表述。其他各项均属于正确影响。答案是A。
4.B
解析:考查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作为不结盟运动诞生的标志是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作为不结盟运动兴起没有明确地区划分,所以A、D表述均为错误,C项《不结盟国家联合宣言发表》为干扰因素。
5.D
解析:考查基本的历史概念。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开始和结束标志需要准确无误的掌握。作为与美国争霸的苏联在20世纪末期解体,这个格局也就不复存在了。答案是D。
6.B
解析: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对美国霸权主义起到制约作用,而不是有利于美国独霸世界。答案是B。
7.A
解析:要求结合现实国际形势进行分析。多种政治力量的强大才会出现德国、日本、印度等八国角逐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是世界政治格局日益多极化的表现。答案是A。
8.D
解析:考查对历史概念的正确地理解和认识。“两极格局”的形成反映了战后国际关系的变化。美苏两个大国由战时的盟友到对手,是由于国家利益和不同的社会制度所致。两极格局形成后在客观上维持世界相对稳定的局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战争的爆发。
9.D
解析:考查学生对历史事物的掌握和分析能力。“冷战”时期美苏两极格局对峙,直接影响到国际关系。②③直接受到美苏关系的影响。④不是直接影响的结果。①朝鲜战争是战争,不是冷战,因此与冷战是间接关系,而非直接关系。
10.【解析】选B。本题考查“冷战”后的世界局势,从题干中材料信息看有西方大国的干涉,也有民族问题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滞后。这些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制度,本国内的反对派斗争的目的也不是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排除③。
11.【解析】选D。“相对大国时代”是指没有绝对的强大的国家。这实际是质疑美国“一超独霸”地位,其他国家经过发展也有可能成为大国。由信息“多边政治和经济结构改革”可知是倡导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及认可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发展国家。题干未涉及欧洲是多极化中最有活力的一极。故排除③。
12.【解析】选D。由材料中“自我们人类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可以看出当今世界全球局势总体缓和;但是,“过去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来自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说明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13.【解析】第(1)题结合时间信息:1946年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抓住材料有效信息“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归纳即可;第(3)题抓住信息“‘多极’与‘一极’之争”归纳变化。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经济及外交回答即可。
答案:(1)措施: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约。(6分)
(2)要点:①多极化趋势加强。②一超多强局面发展。③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5分)
(3)变化: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判断:不能。(1分)
原因:①美国自身实力有限;②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2分)
(4)对策:①深化改革开放,改善民生,提升综合国力;(2分)
②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之路。(2分)
14.【解析】第(1)题从国际局势的变化分析。第(2)题注意限定“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结合国际背景分析即可。第(3)题第一问从“若干……大国势力”得出答案;第二问从西欧一体化的发展角度分析。第(4)题先判断再分析,“同意”从多极化具体表现回答;“不同意”从大国主导角度分析。
答案:(1)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2分)
(2)东欧:苏联的扶持(或走人民民主道路);社会主义世界市场的作用(或经互会的成立,或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分)
西欧:美国的扶持(或固守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或杜鲁门主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存在(或建立由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或马歇尔计划)。
(3分)
(3)两极格局之下出现多极化趋势。(2分)西欧各国致力于恢复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各国加强合作,建立欧洲共同体;随着实力的增强,欧共体国家在外交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逐步摆脱美国控制。(4分)
(4)认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主要表现为若干大国实力和影响的增强,并在国际舞台上共同发挥重要作用。如美、俄、日、中等大国都有可能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极。(6分)不认同:虽然当今世界还是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但区域集团组织在推动和平衡多极化格局中正在发挥,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欧盟的崛起并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