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选择题
1.1949年~1953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A.全体代表是在选举基础上产生 B.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2.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未完成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
3.《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因为它( )
A.确立了国家的性质 B.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C.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D.规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
4.右图是建国初期的一幅名为《选好人、办好事》的宣传画。从题目可以看出此宣传画的目的是为了配合( )
A.1949年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
5.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7.下列对“一国两制”构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接纳了英国的“主权与治权分开”的建议
B.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
C.在主权问题上采取更加灵活的策略
D.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
8.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是( )
①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②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③民族区域自治 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20世纪50年代,我国推动国家民主制度建设的最主要措施是( )
A.在工矿企业实行民主改革 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成立全国政协
10.在厦门曾经流传着这么一副对联:“厦门金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轰炮。”对联中的局面直到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出台才结束。关于这部文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B.标志着我国政府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
C.结束了海峡两岸长期的隔绝状态
D.成为反对和遏制“台独”的法律依据
11.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下面两图的转变,可以说明( )
①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②中国政府统一台湾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③中国政府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④中国政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12.以下是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以后,大陆主要省市、地区对台贸易增长率统计示意图(单位:%)。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民间团体协作交流对经贸发展具有主导作用
B.地缘关系是影响两岸经贸发展的决定因素
C.经济合作机制的建立是两岸经贸发展的关键
D.民意基础、平等协商是两岸经贸发展的条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国家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的主要政权表现形式因时代不同而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民国”取代“帝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8分)
材料二 这份起临时宪法(指1949年的《共同纲领》)作用的重要历史性文献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由此而形成的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其他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
——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
(2)材料二“新中国”的政权性质是什么?请你评价作者“新中国……具有其他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的观点。(8分)
(3)上述分析说明了什么?(4分)
1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中国太平洋学会召集举办,《浮生六记(卷五)册封琉球国记略〈海国记〉》原件专家认证会2010年9月11日在北京召开。经海峡两岸学者研讨,认为《海国记》一文为古典名著《浮生六记》缺失之佚文。因文中内容明确表示古钓鱼岛归属中国,为中国确认钓鱼岛主权又添铁证。
——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 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300亿美元之间。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
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三 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拉萨召开,西藏自治区宣布正式成立。周恩来总理本来要到拉萨参加庆祝大会,到了成都后因故未能成行。由中央代表团团长谢富治在大会上讲话,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向大会祝贺。张国华代表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作报告,总结了在西藏15年来的工作。阿沛·阿旺晋美作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工作报告。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峡两岸学者认证《海国记》一文为古典名著《浮生六记》缺失之佚文的主要用意,分析其主要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藏自治区宣布正式成立的意义。
(6分)
(4)中国中央政府针对台湾和西藏实施的政策或制度有什么相同点?(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职能的认识。依据题干提供的时间是1949~1953年,当时历史背景是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尚未召开,所以不可能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也不会选举产生人民代表,以上两项不符合历史事实。答案应是B。
2.A
解析:理解中国共产党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由于阶级的局限性,民族资产阶级是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的。题目涉及到两个考点,一是孙中山未完成的事业指的是什么;其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完成此事业原因。
3.A
解析: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共同纲领》在建国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4.B
解析:观察图片获取有效信息。A项“1949年新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代表不是选举的;C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和D项“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与图片的要求不相符。只有B符合图片的意图。
5.C
解析:考查关于政协存在必要性的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以后,结束了政协代行人代会的职能,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而存在。答案是C。
6.A
解析: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五大民族区域自治区,内蒙古建立最早,在1947年,西藏最晚,在1965年。
7.D
解析:考查对“一国两制”含义的正确理解,正确答案为D。
8.B
解析: ①和②是关于政治协商会议含义的表述。不符合题目要求,所以排除,只有③④正确。
9.B
解析:关于建国以后民主政治内容的考查。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举措是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人民民主的权利和义务。
9. 【解析】选B。A与题中材料无直接关系。B是对材料的准确反映。C是历史原因和客观原因,不是主要原因。D的表述不正确,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就影响到了香港经济的发展。
10. 【解析】选B。本题考查台海关系。1979年元旦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其内容是统一中国,并提出了结束两岸军事对峙、开放“两岸三通”、扩大两岸交流等方针,标志着我国政府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A应是“一国两制”,D应是《反分裂国家法》。
【误区警示】本题学生容易错选C。依据《告台湾同胞书》,两岸实现了真正停火;结束了海峡两岸长期的隔绝状态应在1987年,即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11. 【解析】选C。中国政府并没有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统一祖国的决心未变,只是统一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这说明了中国政府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故排除④ ,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明显错误。
12.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图表信息表明,两岸贸易的迅速增长的直接原因是两岸直接“三通”的实现,而两岸直接“三通”是海峡两岸民心所向、平等协商的结果。故A、B、C结论均与题意不符。
13. 【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政治发展。第(1)题从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建立的意义角度分析回答。第(2)题重点是第二问,应从民主与专制的实质来分析,不要被材料中的“服从”字眼所迷惑。新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带有明显的集体民主性。第(3)题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答案:(1)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2 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8分)
(2)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2分)评价:作者的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新中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民主集中制是其重要的组织原则,它与中央集权制有着本质的区别。(6分)
(3)国家是有阶级性的;国家政权必须与现实相适应;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历史的选择。(4分)
1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及民族区域自治。第(1)题
注意这本书中的关键内容,即注意“文中内容明确表示古钓鱼岛归属中国,为中国确认钓鱼岛主权又添铁证”这句话,意图明显。其影响可从中日之争、“海峡两岸学者研讨”的角度分析。第(2)题从材料二来看,主要从经济方面来分析原因,注意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其他方面。第(3)(4)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主要用意:确认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2分)
主要影响:影响着中日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海峡两岸“一个中国”共识的形成;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4分)
(2)主要原因:两岸有着相同的文化根基;两岸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两岸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发展优势可以互补;台湾地区与美国经济联系的逐渐减弱。
(4分)
(3)意义: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和地区稳定;有利于调动西藏人民的积极性,促进西藏地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6分)
(4)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与中央的关系都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