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共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4 17:1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高中语文部编版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导读识人
他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思索了片刻,对道: 。
由于对句不凡, 表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 结果全体偷桃学生,一律免罚了。
郭沫若
他年攀桂步蟾宫
,必定有我
导读识人
郭沫若(1892-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他少年时代接触了大量古典文学,喜欢屈原、李白、苏轼等人的诗,受到浪漫主义影响。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到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深受影响。
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成立创造社;1923年于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编辑《创作周报》《洪水》,提出“革命文学”主张;1928年起旅居日本,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
导读识人
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浪漫主义的天才诗人,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
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足了时代的精神需求,而且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
作 者 简 介
淡抹浓妆总入时,两朝恩遇鬓成丝。
曾夸召对虚前席,又见讴歌奉和词。
考古偏能剽甲骨,后今何癖注毛诗。
生民疾苦仍如此,孤负先生笔一支。
——梁漱溟《赠郭某》
你是歌德,但你是社会主义时代新中国的歌德。 ——周扬
导读识人
对郭沫若的评价
1927年,白色恐怖最高潮的时期,时任国民党政治部中将副主任的郭沫若,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发表文章《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痛批蒋介石“背叛国家,背叛人民,背叛革命”,随后被通缉。
同年,郭沫若前往江西,参与了著名的南昌起义,被蒋介石悬赏五万银元。1937年7月,抗战爆发,郭沫若立即回国,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武汉抗战文化运动,发动一切力量宣传抗战,创作了大量鼓舞士气民心的作品, 1945年飞机在东京撒下的劝降材料也是郭沫若写的。
建国之前的郭沫若,算得上爱国人士楷模,货真价实的革命家。建国后,郭沫若牵头组织创办了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建国后的人文社科发展和高等教育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知识加油站
1、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休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
2、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与绝句的通称,在字数、句数、平仄、押韵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3、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相对于古诗,新诗是古体诗与近体诗的结合,它既有古体诗散文的特点,又有近体诗抒情的风格,形式上不拘泥于平仄,又不像古体诗那样开放、无拘无束。
“新诗”“古诗”“古体诗”,几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呢?
二、明文体
  新 诗
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蝴蝶》
胡适《尝试集》1917
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只忽飞回。
剩下另一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中国第一首白话文诗歌
胡适先生对他的《尝试集》这样评价:
我现在回头看我这五年来的诗,很像一个缠过脚后来放大了的妇人,回头看她一年一年的放脚鞋样,虽然一年放大一年,但是年年的鞋样上总还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因为缠过脚的妇人永远不能恢复她的天然脚了。
言辞中对自己诗作中留下的新旧时代交错的影子感到很是无奈。
知识补充
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国第一部新诗集。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
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
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01
02
03
五四运动 (1919年青年学生组织的爱国)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所谓“和平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取消列强在华各项特权、取消“二十一条”、归还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但“和会”不仅拒绝了中国的合理要求,而且要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迅速激发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强烈反对。(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19
三、背景简介
五四运动 (1919年青年学生组织的爱国)
5月4日,北京高校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和约签字”“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要求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强烈要求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北京的学生运动很快得到其他地区学生的积极响应和广大工人的支援,形成了一场由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发起,各界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把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到了一个高峰。
1919
背景简介
五四运动的意义
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序幕,是中国青年的一次伟大觉醒。毛泽东曾鲜明而深刻地指出,“‘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
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1919
背景简介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然后试着放声朗读课文。
2.听名家诵读,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注朗诵重音,记录诗歌朗读中的情感变化。
诵读诗歌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朗读辨境
“火山喷发式的情感。”
问题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怎么读,怎么理解 诗人为什么要放号?
三、研问题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háo

Hào:号角 ,号令
Háo:大声叫唤,大声哭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Rhythm哟!
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什么?
宏伟
朗读辨境
强力
壮丽
炽热
三、课文解读
这句诗的意象是“白云”,背景是晴朗的天空,与下文的北冰洋相映照。北冰洋上晴朗的天空,无数的白云翻卷,正在空中怒涌,与寒冰皑皑的北冰洋相呼应。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三、课文解读
句首抒情,意象是“北冰洋”,背景是天地间一片晴朗,洋天一色。啊,啊!好一幅壮丽的画卷——北冰洋的晴空美景,美在大自然哟!展现了大自然宏伟壮丽的图景。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三、课文解读
“ 太平洋 ” 是这句诗的意象, “ 无限 ” 形容太平洋之大,面积广,力量大,要把地球推倒。广袤无边的太平洋,他要提起全身的力量来把地球推倒。与下文的 “ 力哟 ” 相呼应。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到。
思考1.诗的前三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诗的前三行描绘了一幅海涛汹涌、海天之上白云怒涌的宏伟壮丽的图画。
三、课文解读
三、课文解读
句首抒情, “ 洪涛 ” 是诗句意象,
“ 滚滚的 ” 形容波涛的动态形象,与下文的 “ 力哟 ” 相呼应。啊,啊!我眼前洪涛哟,滚滚向前,强大无比,无坚不摧!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到。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诗中展现了空中云海,描绘了北冰洋、太平洋的滚滚洪涛,充分表现出大自然的雄奇、壮阔、瑰丽、博大,气势磅礴。
诗人把整个大自然当作生命的化身,对大自然的描绘、歌颂渗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诗人面对大自然表现出来的如此强烈的情感,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反映。
三、课文解读
抒写对眼前景观的强烈主观感受。
1、说说“晴”“提起、推到”的含义
①“晴” 五四运动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驱散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的黑暗,迎来光明的世界。
② “提”字,表现了“太平洋”汪洋浩瀚的万顷波涛横扫旧宇宙的力量。
③“推”字,表现了“太平洋”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发起的猛烈冲击。
诗句充溢着对力的崇高美的歌颂,表达了诗人内心摧毁旧事物、创造新世界的激情。
三、课文解读
2“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为什么要将地球推倒?
“推倒地球”——这象征对旧世界的摧毁。
三、研问题
3、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诗歌为什么要描绘滚滚洪涛?
滚滚洪涛
“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
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
三、研问题
体会青春之“力”的情感
问题4:诗人立在地球边上,看到了什么景物?
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
问题5:诗人赋予这些景物以怎样的特点?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这些意象都是写实的吗?
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像。
营造了一种恢弘大气、雄浑壮阔的氛围,为下文对力的赞美与歌颂做铺垫。
三、课文解读
意象组合方法
1、并置:将单个的意象以并列的形式互相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全诗整体的复象美,即组合美。(《天净沙·秋思》)
2、串连:诸多意象按照事物逻辑和情感逻辑串联起来,组成意象链,以开拓诗歌空间的纵深。(《沁园春·长沙》)
3、叠加:一个意象投影到另一个意象里,两个意象叠印而产生一个新的意象。(《诗经·关雎》)
4、对比:这种组合的意象之间在语义或感情上是相反和矛盾的,它通过意象之间表层的对立冲突,表现深层意义上的相互碰撞、冲击、交叉、甚而融合而产生情感张力,使读者在矛盾情景中寻求更深刻的“真”。(杜牧《泊秦淮》)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句首抒情,诗歌的主体形象是 “ 巨人之力 ” ,用三个 “ 不断 ” ,形容巨人力量之大,无坚不摧。
“力的毁坏”是毁坏旧世界、旧中国、旧社会、旧文化;
“力的创造”是创造新世界、新中国、新社会、新文化。
并置的短句急促有力,显示出一种被阳刚之气贯穿的力的世界。
三、课文解读
诗句抒情,三个短语加强了抒情的力度, “ 力哟!力哟! ”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 “ 力 ” 的呼唤,也就是对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的呼唤。
啊啊!力哟!力哟!
三、课文解读
问题7:诗人由这些景物想到了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
色彩
形态
神韵
节奏
内涵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对力的歌颂和赞美
诗句的意象是 “ 力 ” ,这也是全诗的主要意象。诗句运用排比与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了 “ 力 ” 强大与曼妙,抒发了诗人对 “ 力 ” 的赞美之情。诗人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去歌颂时代精神,这种歌颂是全身心的,激情澎湃,不可抑止。
主体形象
横跨两大洋的巨人
诗人的自我形象
地球边上
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放声呼唤、纵情高歌,为“五四精神”而呐喊。
8、题目《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谁立在地球边上(你觉得本诗的主体形象是谁?)?地球边上是哪?放号是什么意思?
动荡的时代
对旧世界的破坏
蕴蓄已久的力量
破坏与创造
对力的赞美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四 意蕴解读
思想内涵
郭沫若的这首诗,呼唤“大破坏、大创造”,也是“五四”精神的表现。所谓“大破坏”,就是要反帝反封建;所谓“大创造”,就是要建设民主与科学的新中国。
四 意蕴解读
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
通过对自然的抒写,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窥视到他充实的内心,感受到他如沸的激情,而抒情形象所显示的这种独特感情、心理,正反映了被“五四”时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共同特征。
四 意蕴解读
主旨
这首诗的描写的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其实都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如何抒情的?直接还是间接?
一系列抒情句是诗人的直接抒情,抒发对这种破坏力的呼唤和赞美。这种直接抒情可以充分彰显诗人充实的内心和如沸的激情,这种独特感情、心理正反映了被“五四”时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共同特征。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直抒胸意的抒情方式
立于地球之边缘呼号
无数白云空中涌, 一幅北冥晴景生。
太洋竭尽全身力, 要把地球翻个身。
毁坏努力还创造, 绘画舞蹈伴乐音。
力之伟兮真壮美, 让我为之来呼号!
改写成格律诗
四 手法探究
1.排比
内容
热烈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
情感
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国家现状的强烈愿望
效果
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2.叠词、反复
直抒胸臆,抒写对“力”的赞叹,增强艺术感染力
问题8:与格律诗相比,你觉得此诗的情感浓烈吗?作者怎样做到的?(提示:修辞、句式、标点方面)
3.句式自由
4.象征、拟人
长短句式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自由、奔放没有约束
使全诗更加形象、感人。
5.叹号
使感情抒发得更加淋漓尽致。
问题9:与格律诗相比,你觉得此诗的情感浓烈吗?作者怎样做到的?(提示:修辞、句式、标点方面)
这首诗在写作上还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想象奇特。诗人把自己想象成站立在地球边上的一个巨人,北冰洋、太平洋的景色也就尽收眼底了,由此诗人才可以自由地调用这些本来宏大的意象。
强烈的抒彩。全诗直抒胸臆,运用了四组“啊啊”、六个“哟”宣泄诗人热烈奔放、雄壮豪迈的情感。
语言形象生动。诗人将描写对象人格化,写白云在“怒涌”,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滚滚的洪涛在“毁坏”“创造”“努力”,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四 手法探究
浪漫主义
创作自由(形式,格律不受限制)
描写自然
重奇特而轻平凡
大胆的想象和夸张
塑造非凡独特的形象
澎湃的激情
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你觉得郭沫若这首诗属于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
思考探究
课堂小结作者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这首诗意境壮阔,充斥着浪漫主义色彩,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看到:白云、太平洋、洪涛想到:毁坏、创造、努力、北冰洋、晴景力的赞歌写到: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感到:怒涌、推倒 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宏伟、强力、壮丽、炽热。诗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使人惊赞、仰慕,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起人们以全部生命的力去努力创造,去追求光明,去获取力的艺术,力的美。这是崇高与壮美的统一,作者唱出的是一曲表现崇高美的激情洋溢的赞歌。
小结
问题10:我们这个时代,有哪些爱国形象?
①钟南山,疫情爆发,84岁的钟老以医者之责,担当救国大任。他呼号:重病号都送我这来!
②袁隆平,植根沃土,几十年如一日,以学者之责,担当救贫大任。他呼号:稻穗如冠,世界无饥!
③南仁东,志开天眼,从壮年到暮年,以天文学家之责,担当探太空之大任。他呼号:外星人,我们来啦!
④屠呦呦,⑤黄文秀,⑥林俊德等等
课堂拓展
问题12:我们应该怎样去爱国?1、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歌德2、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3、责任感与机遇成正比。--威尔逊4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心有睛天5、真正的责任是相信自己。课堂拓展青春时代生命跟时代的崇高责任联系在一起就会永垂不朽。--车尔尼雪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