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良知与悲悯
第三阶段 体验悲剧人物
情景设置
(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戏剧作品中的悲剧
,
既包含戏剧的共性特征,又在戏剧语言、戏剧冲突、人物
等方面展现出独特性。
悲剧呈现的是人与人、人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以主人公的受难与毁
灭使人产生怜
悯
、痛苦的体验
,
同时出乎其外
,
对人物的抗争精神感到敬佩和震撼,
从而获得沉痛的快
感,
感
受到崇高以及对生命的超越
,
这是悲剧精神的审美价值所在。艺术是对生活典型化的加工
,
戏剧
作品不再
是现实本身,而是基于现实的艺术品,这使得戏剧难免与日常生活产生距离。且经过变形
加工的悲
剧作品,往往不能被轻而易举地欣赏,它需鉴赏者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
,
站在一定的高度去
窥探其内心和本质。加之现实生活
的节奏加快、压力增大,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选择情节铺设
简单、语言通俗
直
白的作品,倾向于欣赏更加轻松的作品
,
用以消遣、寄托
,
或作为放松的工具。
基于这样的现
状
,
本单元的学习意在让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了解戏剧知识,阅读优秀的悲剧
作品,了解悲剧人物并进人他们的情感世界
,
唤起审美共同感,领
会悲剧的价值所在。
)
学习目标
目标 1 揣摩剧本,或者编写新剧本,排演话剧
目标 2 结合参演或者观看的经验,撰写心得体会,理解悲剧的意蕴
学习环节
今 环节一:编写剧本,排演话剧
活动一
在《雷雨》或《哈姆莱特》中选择一个片段,进行排演和演出。所选片段应是相对完整的经典片段(如
“周朴园逼蘩漪吃药”“哈姆莱特复仇”等),可以不局限在课文内容,也可根据演出需要,在保持作品原意的 前提下,对剧作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改编。
(一)制定排演流程
阶段 学习活动 活动重点
(二)评价表
表演评价表
评价项目 分值 得分
1.对剧本的创新 10
2.人物形象塑造 整体形象 10
台词表达 15
表情动作 10
3.表演特色 5
总分 50
(三)人员分工
剧目
导演
主要角色及表演者
道具组成员及分工
排演时间
排演地点
剧本研讨
今 环节二:分享心得,撰写手记
活动
学生根据排演时的分工,分小组交流演出心得,分享对人物、对剧情的思考与发现。
借助排练、演出等学习活动,学生可更全面、细致地把握剧本内容,并进一步从导演、演媒东员、观 众等不同的角度去实践体验,丰富和加深对戏剧人物、戏剧内涵的理解感受。
写作演员手记、导演手记或观演心得,对人物的悲剧意义、剧作的悲剧价值进行归纳,总结排演经验, 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今 拓展:
《雷雨》中繁漪的悲剧根源和现实意义
作为《雷雨》这部剧整个悲剧的灵魂,繁漪被曹禺先生称为“最为炫目的一道闪电”,她敢爱敢恨、与 命运抗争的突出个性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繁漪一直以来就受到众多学者关注和研究,对这个形象及其 性格也是众说纷纭, 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她是可爱的,既有旧式女性的保守和温顺, 又
有新时代女性的果敢和智慧,全身上下都流着热情的血。只是, 不公的命运让她生在了那个时代, 嫁进了周 家,连原本美丽的心灵都受到了压抑和扭曲,以至最后一步步地走向了悲剧。
一、繁漪的悲剧根源
(一)社会根源 1.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繁漪的悲剧是没有爱情的婚姻悲剧, 她嫁给周朴园完全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结果,所以说, 包 办婚姻是她悲剧命运的起因。在中国,长期以来都是高度男权制,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在爱情里,女人就是弱 者,依附于男人而生存。一个没有恋爱自主权利的女孩,还没有体会过爱人的滋味,就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做一个与自己以前的生活完全没有交集的男人的妻子, 她的心情是复杂的,虽然爱情和家庭都让她新奇和向 往,但同时也会有些遗憾和恐慌。命运弄人,丈夫一一-周朴园凶横而又强权, “他说一句就是一句的”,在 周公馆里,繁漪失去了自由,没有爱情,一直饱受他的压抑和折磨,所以,更谈不上生活幸福,她精神上受到 了摧残,在无爱的婚姻里渐渐被磨成了一个石头样的人, “安安静静地等死”。
虽然,繁漪已经尝到了包办婚姻的苦,她作为不幸婚姻的牺牲品令人同情,但是,作为一个母亲,她明 明知道自己的儿子喜欢四凤,却对他的选择大加阻挠,并提醒他说: “她始终是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下等 人”,并决然地说, “我的儿子要娶,也不能娶她”,她仍在以门当户对的封建标准设计周冲的幸福。这恰怡 反应了繁漪真实的封建贵族意识、等级观念、门第思想和家长意识,可以看出她的意识深层还潜伏着某些 软弱的、妥协的因素,仍然备受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
2.经济上的不独立
繁漪的不幸还与经济情况密切相关,经济上的不独立直接导致了她人格的不独立。自从嫁入周公馆后, 她与外界的联系就渐渐减少, 在家里做起了“阔太太”,在经济上依附于周朴园。尽管她对周朴园的禁铟和 摧残感到痛苦,并且不遗余力地进行反抗,但却从没想过与骗了她 18 年的周朴园彻底决裂,也没想过以独 立的意志一个人逃脱这令人窒息的牢狱,寻找新的出路。也正是因为经济的不独立,她只能在家里呆着,时 间久了,对爱最基本的判断力也就减弱了。当她需要一个人来依赖时,阴差阳错的,周萍出现了,她以为这 就是自己盼望已久的爱,以至于她为一份不值得的爱丧失了心智,在爱情里面失去了方向,迷失了自我,酿 下了大错。
(二)人性根源
1.人性的自私
周朴园是自私的。心里惦记着曾经爱过的女人,但又娶回另外一个人,仅仅是作为自己展示家庭完美 而有序的工具, 没有爱情, 没有温暖,给她的只有空洞和绝望, 将她置之于冰冷的周公馆里, 不理不问。就
是在这样一个压抑又没有自由的空间里,繁漪开始了从文弱顺从到果敢阴鸷的转变。
周萍是自私的。他像他父亲一样冷酷和自私, 激情过后他害怕了, 于是他开始逃避, 寻求一切可以“拯 救”自己的方法,不仅在酒精中麻痹自己,还在四凤身上寻找自己需要的“青春”和“美”。可是,他从始 至终都没有想过繁漪的感受,他拒绝回忆和她在一起的一切事情,从骨子里抗拒她,当繁漪向他哀求,表达 自己的心愿时,他大叫“你是我想不到的一个怪物”“你真是一个疯子”。如果说是周朴园让繁漪开始变得阴 鸷,那么他就加剧了这种转变,就是他的绝情和冷漠打碎了繁漪心中的梦想和期待,让她彻底变成了一个无 爱的人。
繁漪也是自私的。为了周萍那自以为是的“爱”,她丧失的不仅是名誉、地位,还有人格和尊严,最终使 自己处在了一个“母亲不是母亲,情妇不是情妇’的位置。缺乏责任感的周萍离开她,摆脱她,这对繁漪来
说无疑是五雷轰顶。没有周萍,就意味着又要置身于坟墓一样令人窒息的生活。她毫无办法,所以只好抓住 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救出自己。为了抓住眼前唯一可信的人,为了自私的爱, 这个被困在大 家庭的女性,反叛常规道德,果敢地使出全身的解数,挽留、乞求、威逼以至于抗争。面对周萍的毫无反应, 她选择采取疯狂的报复,甚至不惜牺牲亲生儿子的性命,也只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
2.人性的软弱
虽然繁漪对周朴园的反抗,带有个性解放思想和跟封建专制斗争的性质,可是她性格中的封建性,使 她的反抗不能不带有旧式女人的痕迹,具有软弱无力的特点。也可以说,繁漪对压迫的反抗,对人意志自由 的追求,完全出于她身上原始的野性,她对周公馆既有心理上的排斥,也有事实上的依赖。她对周朴园的禁 铟和摧残感到痛苦,使出一切力量进行反抗,却从没想到要与周朴园彻底决裂,到周家以外去呼吸更为自由 的社会空气。她的反抗带有某些苍白的病态。这正是她无法摆脱的性格弱点。
二、繁漪悲剧的价值和意义
悲剧是残缺的美,人性的弱点,人生的苦难,是生命悲剧性存在的必要条件。朱光潜认为: “悲剧往往使 我们觉得, 宇宙间有一种人的意志无法控制, 人的理性无法解释的力量, 这种力量不是善恶是非的区别,是 把好人和坏人一起摧毁。”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曹禺先生和他是有共识的, 因为他自己也说, 《雷雨》所显示 的,是他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 ;他表现的是对宇宙自然法则的憧憬。作为《雷雨》中“最为炫目的一 道闪电”,繁漪的悲剧人生充分展示出这样的特点。解读这一形象,留给我们的审美感受无疑是多方面的。
首先,繁漪的悲剧让我们感觉到一种生命力。在她出场的时候,作者是这样介绍她的: “她是一个中国 旧式女性,有她的文弱, 她的哀静,她的明慧她对诗文的爱好,但她也有最原始的一种野性。”无疑,繁漪是剧 中最“雷雨的”,她身上的雷雨性格与自然中的雷雨现象遥相呼应,她的每一次出现都会让空气更加烦闷, 是她将整部剧推向了高潮。在最后一幕彻底和周萍决裂后,她选择了同归于尽。不仅拉来周冲, 还在众人面
前宣布自己和周萍的关系: “指周萍就只有他才要了我整个的人,可是他现在不要我,又不要我了”, “是你 才欺骗了你弟弟,是你欺骗了我,是你才欺骗了你的父亲。”彻底揭露了周萍的虚伪, 这种场面让人觉得撕心 裂肺,如雷轰顶!此时,繁漪的身上敢爱敢恨的烈火烧到了极致,她生命里“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迅速 爆发。在压抑和专制之下,繁漪选择了反抗,在与命运的较量中,她身上所爆发出来的生命力让我们敬畏。 虽然,她最终还是走向了毁灭, 但是她在命运面前的渺小和无力, 又怡怡展示了她生命力的伟大和崇高, 她 身上有种不同寻常的生命力在抗争,哪怕面对最后的毁灭也绝不屈服。
其次, 繁漪的遭遇让我们有悲悯感。正如作者所感: “我想她应该能动我的怜悯和尊敬, 我会流着泪水 哀悼这可怜的女人的。我会原谅她,虽然她做了所谓‘罪大恶极’的事情,一一抛弃了神圣的母亲的天责。” 我们知道,繁漪不是天生就这样阴鸷和乖戾,同当时许多女性一样,她们有着美丽的心灵,但又都是封建礼 教的受害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把她送进了悲惨命运的门内,让她曾经美丽的梦想破灭,繁漪呼喊着:
“我的心并没有死。”“我的心,我这个人, ,还是我的。”她因爱而勇敢,也因爱而脆弱。在抗争中,她燃烧了 自己也在所不惜。这样一个有个性、有追求的、敢于抗争的女性,在一个畸形的环境中性格被完全扭曲,所 以, “她的不幸更让我们怜悯和尊重”。
恩格斯指出: “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尺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繁漪对自由和个性解放的 追求以悲惨的结局而告终,这是女性的自由意志在封建社会伦理道德束缚下遭到的厄运。从表面上,她失 败了,但是她敢于同命运顽强抗争和不屈的精神却深深印入读者心中,震撼着每一个人。
学习评价建议
阶段 评价内容与要点
第三阶段 1.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方面:能判断出最能体现人物关键品质与特征, 或矛盾冲突最典型集中 的片段;能对剧本进行合理的修改、删减;能理解并还原人物的潜台词;能根据实际情况,构思表 现方式和演出细节,对舞台提示进行补充;能阐发对剧情、剧中人物的理解;能用合适的方式塑 造、表现人物;能在海报设计中,表现出剧作最突出的特征或最吸引人之处,传达必要的演出信 息要素;能对演出进行合理的评价、反馈。 2.学习方法方面:能设身处地进入人物的视角,体验人物的处境和情感;能借助不同版本的舞台 演绎和相关的书面资料,加深对人物的理解;能在借鉴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对表现人物方式的 思考;能合理地表现作品或人物。 3.学习态度方面:能参与小组合作,完成对台本的写作; 能积极参与排演, 主动表达自己对作品
的分析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