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地
球
的
自
转
目录
1、地球自转的特征
①方向:自西向东
②周期:太阳日,恒星日(真正周期)
③速度:角速度,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现象
②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地偏力)
③产生时差(时区的换算、日期和国际日界线)
自转轴——地轴
地轴与北极星:
地轴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以北半球为准,观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赤道地区,北极星在正北的地平线上。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
※北极星是看起来在天空中唯一不动的天体,在北半球观察,恒星似乎围绕北极星附近的某点作逆时针圆周运动。
地球围绕其自转轴不停地旋转。地球的自转轴叫作地轴
北极星
1
2
3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北半球晴朗的夜晚,把照相机固定好,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星空照片,照片中的每一段弧线均为不同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完成1~2题。
照片中北极星的位置应在( )
A.左上角附近 B.中心附近 C.右上角附近 D.左下角附近
A
B
地球的自转方向
-02
北极星
地 轴 E-axis
北半球俯视图
逆时针旋转
南半球俯视图
顺时针旋转
S
N
(一)侧视图
(二)俯视图
(三)方格状经纬网图
(圆柱投影图)
北极
南极
北极
北逆南顺
90oN
90oS
地球的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数越来越大,西经度数越来越小
东经度数越来越大,西经度数越来越小的方向就是自转方向
1、判断图中A、C的地理坐标
0°
90°
90°
180°
D
C
B
A
W
E
A(0°, 45°W)
C(66.5°N, 0°)
N
地球的自转周期
恒星日:天空中某一恒星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太阳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
太阳日是昼夜更替周期。
恒星日:地球自转360 ,时间23小时56分4秒。
太阳日:地球自转360 59 ,时间24小时。
太阳日:连续两次看到太阳的时间间隔
恒星日:连续两次看到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
区别 转过度数 所需时间 应用价值 太阳日 24小时 恒星日 3600
360059′
23时56分4秒
日常生活
真正周期 科学研究
地球自转的速度
α
α
l1
l2
0°
60°
1、什么是角速度?说出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分布规律。
2、什么是线速度?说出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
角速度
线速度
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除极点为0外,地球上任何地方的角速度都为15°/h
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1)在不考虑海拔的情况下,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
注意:地势越高,线速度越大
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2)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
①纬度;②海拔
(1)纬度: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2)海拔: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
地球的运动速度
纬度 线速度(千米/时)
0° 1670
30° 1447
45° 1180
60° 837
90° 0
总结:
(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
(3)60°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4)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每小时15°,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的对应点的线速度。
(5)在地球表面上,同纬度的地点相比,地势越高,线速度越大;地势越低,线速度越小。角速度都相同。
(6)航天发射基地应选择在自转线速度较大、纬度低、海拔高的地区,并且向东发射。
(7)其他各纬度(φ)的线速度(vφ)与赤道线速度v0的关系为vφ=v0cos φ。
A
A
B
C
物体做水平运动时,会受到一个力的作用,使它的运动方向发生偏移,这种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1、含义:
2、偏转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
3、大小:
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上不偏
地转偏向力
※垂直作用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只改变方向,不影响速度。 ※纬度越高,水平运动速度越大,地转偏向力越大。
4、特征:
5、影响:
地转偏向力是微弱的,能影响长时间远距离运动的物体。
(1)工程技术方面:发射远射程炮弹和火箭时,如果不计算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就不会有效地命中目标。
(3)造成河流的不对称性。——港口码头的选址,河流沙中淘金
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在北半球,流水加重对右岸的侵蚀,以致大河右岸通常比较陡峭,是侵蚀岸(凹岸),为主航道,适宜建设港口;而左岸则较为平坦,是堆积岸(凸岸),适宜挖沙、淘金等。南半球则相反。
(4)改变风向与大气环流。
(5)导致洋流的偏向。
(2)在北半球,机车的右轮通常比左轮磨损得更快。铁轨右侧磨损严重
长沙港
湘江
N
西岸
堆积岸
:凸岸
侵蚀岸:凹岸
东岸
0°
面向物体的原运动方向,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南“左”北“右” ,纬度越高,偏向越明显
在赤道上运动的物体,以及静止的物体,则不偏向
规律:
①
②
③
地转偏向力
、
图2是两幅大河河口示意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淤积而扩展,按一般规律,最终将与河流的哪一岸相连 ( )
①甲岸 ②乙岸 ③丙岸 ④丁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图 2
c
南北半球分别有一物体自西向东运动,下列有关其偏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向高纬偏转 B.都向低纬偏转
C.都向南偏转 D.都向北偏转
B
地球不透明
昼夜形成的原因
地球不发光
有太阳照射
地球不断地自转导致昼夜更替
昼夜更替的原因
昼夜交替和晨昏线
夜 昼
晨线
昼 夜
昏线
昼夜交替与晨昏线 Alternation of day and night and twilight line
晨昏线: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AB)
晨线: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要跨越的半边线
昏线:从昼半球进入夜半球要跨越的半边线
昼夜交替和晨昏线
晨昏线
D
D
地球自转的方向
一、地方时
3
各地因经度不同而时刻不同。同一时刻,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
1、地方时的计算
地理位置越偏东,地方时越早
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2、计算公式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或“-”(经度差/15°)
3、步骤
1)求经度差(同减异加); 2)求时间差(经度差/15°); 3)求时间(东加西减)
产生时差
例题:
已知:90°W是8:00
求:30 °E, 150°W, 15°W的地方时
练一练:说出图中蓝色小点及黄色、绿色经线的地方时。
注意:
①同一经度地方时
②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③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6:00
18:00
6:00
6:00
6:00
S
N
0:00
12:00
12:00
24:00
12:00
0:00
12:00
18:00
18:00
18:00
6:00
6:00
④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
⑤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
⑥晨昏线与纬圈的切点地方时为
相同
6:00
18:00
12:00
0:00或24:00
12:00或0:00
傍晚18:00
早晨6:00
午夜
0:00
正午
12:00
太阳光线
A
B
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每个时区占经度15度
整个时区共用中央经线的时间
中时区以0 经线为中央经线
以东为东1区,依次类推
中央经线刚好都是15的整数倍
东12区与西12区均为半时区
相邻时区刚好相差1小时
180 的东边是西12区
求所在时区
经度值÷15
若余数<7.5,商即时区号
若余数>7.5,商+1为时区号
求中央经线
时区号×15
乘积即该时区中央经线的经度
求时区差
同号减之,异号加之
二、时区
产生时差
求经线所在时区:
70°E, 77°W, 135°E
求中央经线:
东三区,西九区,零时区
0°
7.5°E
7.5°W
15°E
零时区
22.5°E
30°E
东一区
东二区
37.5°E
45°E
60°E
52.5°E
75°E
90°E
105°E
120°E
135°E
150°E
165°E
180°
67.5°E
82.5°E
97.5°E
112.5°E
127.5°E
142.5°E
157.5°E
172.5°E
东三区
东四区
东五区
东六区
东七区
东八区
东九区
东十区
东十一区
15°W
30°W
45°W
60°W
75°W
90°W
105°W
120°W
135°W
150°W
165°W
180°
52.5°W
37.5°W
22.5°W
67.5°W
112.5°W
97.5°W
82.5°W
172.5°W
157.5°W
142.5°W
127.5°W
西一区
西二区
西三区
西四区
西五区
西六区
西七区
西八区
西九区
西十区
西十一区
东西十二区
东西十二区
二、时区
产生时差
1、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统一时间,又称标准时。
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零时区的标准时,为国际标准时间。
2、同一时期内,东早西晚。
3、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地区时±1小时×两地时区差
4、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中国地区默认时间)
5、伦敦默认为零(中)时区
产生时差
三、区时
6、求区时:已知西五区20:00
求东九区,西二区,西八区区时
拓展练习
1、北京时间2011年11月14日20时(东八区区时)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第二次成功对接,远在伦敦(零时区)的华人收看中国中央电视台实况转播时,伦敦的区时是( )
A.11月14 日12时 B.11月14日10时 C.11月15日4时 D.11月15日22时
2、我25日7时(北京时间)乘国际航空飞机从北京到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东五区),飞行7小时到达目的地,当地时间是( )
A.25日0时 B.25日11时 C.24日17时 D.26日0时
3、王老师某年1月1日乘坐航班从上海出发,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下图示意在互联网上查询到的该航班信息。本次航班飞行时长约( )
A.5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9小时
日界线
变更方法:
国际上规定以180 经线作为地球上日期的分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
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东十二区
西十二区
180
减一天
加一天
西
东
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日期变更线
180 经线
跨过180 经线的国家拥有两个日期,给行政管理和人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因此日期变更线并不完全与180 经线重合,而是有几处调整,成为一条不规则的折线。
因此日期变更线并不完全与180 经线重合,而是有几处调整,成为一条不规则的折线。
实际应用中,日界线还有一条,即地方时为0钟点的经线。
6月2日
6月1日
日界线
N
0°
180°
90°E
90°W
120°E [12:00]
60°W [0:00]
180°
人为[固定]日界线
自然[变动]日界线
9月7日
9月8日
0时(半夜)
(自然日界线)
180°
(人为日界线)
10月10日
10月9日
10月9日
日期 +1
日期 -1
当180°与0时重合时,全球会处于同一日期
当0°与0时重合时,全球会平分为两个日期
现实中,国际日期变更线并不是完全和180°重合的
“一天24小时”是某地所经历的时间,日期范围是不同的空间
1.①、②两地的时差为( )
A.2小时 B.22小时 C.24小时 D.18小时
A
B
2.飞机从上海飞往洛杉矶,日落时正好飞跃日界线,此时120°E地方时为8日下午2时整。此时,新的一天占全球范围的( )
A.1/2 B.2/3 C.3/4 D.无法确定
3. 飞机继续飞行5小时到达,则到达洛杉矶时间(西8区)是 ( )
A.8日3时 B.9日3时 C.7日19时 D.8日7时
东十二区的区时是几点,则新的一天即占几个时区
C
D
A
下图中D地此时是2018年12月21日的正午时刻,此时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航行6天后到达B地,然后又继续航行10天,到达目的地C地(32°N)。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本节课堂作业
5. 轮船出发时,与A地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 )
A. 等于1/2 B. 大于1/2
C. 小于1/2 D. 全球同在一天
【答案】图示时刻,180°经线为12时,0°经线为0时,0时经线与国际日界线相对,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故选:A。
下图中D地此时是2018年12月21日的正午时刻,此时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航行6天后到达B地,然后又继续航行10天,到达目的地C地(32°N)。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本节课堂作业
6. 轮船到达C地时,该地的时间为( )
A. 2019年1月6日16时 B. 2019年1月5日8时
C. 2019年1月5日16时 D. 2019年1月6日8时
【答案】结合图可知,D地此时是2013年12月21日的12时,此时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向东到C地需要经过日界线,因此日期减一天,C地为西八区,与出发地的区时相差20小时,因此出发时C地的区时=2013年12月21日的正午时刻-20小时=2013年12月20日16时。航行了16天,因此到达时间为2014年1月5日16时。故选:C。
地球自转的方向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