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过程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2.教材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难点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第一章第四节
2.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承上”是因为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说“启下”是因为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体会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
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 测量时间、路程,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2)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4.教学重难点
难点: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设计、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
重点: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说教法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结合学生实际,为了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借助已有的实验设备,在实验室完成教学。
三.说过程
教学环节一、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1、【演示】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
2、设疑,提出问题:小车前半程运动的快,还是后半程运动的快?
3、教师总结:要知道哪一段运动的快,就要比较平均速度。
教学环节二、 共同思考讨论
1.实验目的:
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v=s/t
3.实验器材:
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木块
教学环节三、 实验设计
【第一步】如何测量路程和时间
【第二步】明确实验步骤:
首先各小组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各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
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实验步骤:
教学环节三、 实验设计
【第三步】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全程s1= t1= V1=
前半程s2= t2= V2=
后半程s3= t3= V3=
【第四步】明确实验分工和配合
一个实验的成功需要大家的密切配合,你们商讨一下,每个同学负责哪一个工作。
组内分工建议:一人释放小球并下达计时指令,二人负责记录小车撞击金属片的时间,一人负责记录数据。
教学环节四 、进行实验
分组实验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老师强调小组分工,有操作的,有记录的,并巡视指导。
汇报实验结果,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教学环节五、交流与评估
【引导启发】
请同学们反思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请大胆提出来。
1.操作中出现过什么失误或故障?
2.还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
3.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学案1-10题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s/t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实验步骤: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全程和上半段的路程S1和S2,用停表分别测出所用的时间t1和t2,用v=s/t求出平均速度
实验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六、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测量平均速度》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过程肯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