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教皇的权威

文档属性

名称 挑战教皇的权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18 20:4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程标准] 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背景
(1)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席卷欧洲以后,各国的____________思想十分活跃。
2.序幕:1517年,为反对教皇兜售________,马丁·路德发表了《关于赎罪券的功效》,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
3.主张
(1)强调____________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2)宣称____________的功效微不足道,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
4.性质: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5.意义
(1)宗教改革运动在________拉开了序幕。
(2)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会与____________、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二、加尔文宗教改革
1.背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
2.著作:1536年出版《______________》。
3.主张
(1)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对__________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2)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为__________,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4.意义
(1)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_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为以后的______________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知识点一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右图反映的是1517年教皇以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大量出售“赎罪券”的情景。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                   
 出售赎罪券
①这是罗马教会无耻的谎言和明目张胆的搜刮 ②罗马教会已变得十分腐败 ③成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 ④直接促成了加尔文宗教改革的进行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马丁·路德身上的是(  )
A.正在兜售赎罪券
B.正在演讲中呼吁“信仰耶稣即可得救”
C.正伏案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D.正与一修女举行结婚仪式
3.马丁·路德认为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得救。这表明宗教改革者(  )
A.具有无神论思想
B.否定君主权威
C.排斥教会这种组织形式
D.肯定人的智慧和能力
4.宗教改革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  )
A.反对教皇的权威,主张“因信称义”
B.反对耶稣基督,主张无神论
C.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D.文艺复兴推动了宗教改革的进行
5.马丁·路德指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其实质意义在于(  )
A.否定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作用
B.打破了宗教对人们的束缚
C.维护了德意志各个阶层的利益
D.把矛头对准了封建专制制度
6.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7.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教皇出售赎罪券 B.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C.建立“廉价教会” D.出版《基督教原理》
知识点二 加尔文宗教改革
8.加尔文教认为:上帝自创造世界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A.封建贵族的世袭思想
B.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
C.人文主义思想
D.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
9.马丁·路德改革和加尔文改革的相似点是(  )
①都主张“因信称义” ②反对罗马教皇的权威 ③都创立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 ④改革都在德国进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10.加尔文创立的新教之所以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流行,主要是因为(  )
A.加尔文的新教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B.加尔文教符合资产阶级积累财富的需要
C.加尔文教否定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D.加尔文教反对封建专制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被丑化的神父    图二 兜售赎罪券
请回答:
(1)图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图二反映的事件引发了什么运动?斗争矛头指向谁?这场运动的领导人提出了哪些主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反映的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12.阅读下图: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图一人物强调什么学说?他代表当时哪些人的利益?
(2)图二人物的代表作是什么?该人在宗教改革中有何称誉?
(3)两个人物主张的相同点是什么?
(4)图二人物比图一人物更为激进的主张是什么?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知识清单
一、1.(2)人文主义 2.赎罪券 3.(1)因信称义 (2)赎罪券 5.(1)德国 (2)天主教
二、2.基督教原理 3.(1)天主教 (2)先定论 4.(1)发财致富 (2)资产阶级革命
对点训练
1.C [④中“直接促成”叙述错误。]
2.A [马丁·路德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领导了宗教改革。]
3.D [A、B、C三项明显错误。马丁·路德认为,人的灵魂只要依靠个人的虔诚信仰即可得救,不需要教会神职人员的干预,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肯定了人的价值和作用。]
4.A [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独裁统治,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5.A [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主张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而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这样就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作用。]
6.D [材料主要强调了世俗政权和世俗权力的地位,当时欧洲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体制,天主教皇在欧洲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马丁·路德这样说就是对教皇权威的最大挑战。]
7.B [A项只是宗教改革的导火线,C项是宗教改革的内容,D项是加尔文的改革活动。]
8.D [题干材料即加尔文主张的“先定论”,它一方面肯定了获得财富是上帝对“选民”的赐予,另一方面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作用,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积累财富的要求。]
9.A [加尔文是在日内瓦进行的改革,④不符合史实。故包含④的选项均错误。]
10.B [加尔文宗教思想的核心是先定论,其主要目的是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作辩护,符合资产阶级积累财富的需要。]
综合运用
11.(1)天主教会和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受到质疑和挑战。
(2)宗教改革。天主教会。主张: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以得救,而不是靠善行来赎罪;简化宗教仪式,认为僧侣也可以婚配和还俗;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君主拥有上帝赋予的权力,可以处罚教士甚至教皇。
(3)不再迷信教会,要求摆脱教会控制,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12.(1)“因信称义”学说。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2)《基督教原理》。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3)都否定罗马天主教会权威,都主张信仰得救。
(4)把信仰得救解释成先定论。
教材问题解答
阅读与思考
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信”是与生俱来的根植于人的内在经验中的东西,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解析与探究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因行称义”、“因信称义”和“信仰得救”三学说有以下异同:
相同点:三者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目的都是为了使灵魂得以进入天堂。
不同点:“因行称义”注重宗教仪式和教徒的严格修行,包括购买赎罪券,实质是要求加强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因信称义”认为只单纯依靠个人的信仰即可灵魂得救,不必购买赎罪券,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给教徒以极大地解放。“信仰得救”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是对后者的继承和发展。
自我测评
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从而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加尔文提倡先定论,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两人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但并不迷信传统、陈规,他们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