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和米 教案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厘米和米 教案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4-10-18 18:5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厘米和米
第六单元计划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能在一些简单的图中识别线段,会数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联系具体情景认识厘米和米,建立初步的1厘米和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能估计它们的长度,会画指定的线段,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认识线段、会画线段。
1、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
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寻找生活中的线段,数线段。
教学准备
一段线、练习纸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认识线段
1、感受线段的“直”
请同学拿出一根线,把它随意摆在桌上,看它是什么样子?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端,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学生猜)
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
提问:这样拉出来的和原来的那根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
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线段)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请小朋友再捏住线的两端拉紧现在我们手上拿的 是一条。。。(线段)
手捏住的两端就叫线段的两个端点(板书)
两端之间的这段线是。。。(直的)
小结:所以线段必须要有两个端点,并且两端之间的线是直的。
3、线段可以这样 表示(老师板书 : )
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有几个端点。
4、小结线段的特点
二、实际应用
1、其实平常学习、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线段:?
你能说出生活中其他地方有线段?同桌说一说然后交流。
完成 想想做做(1)
2、完成 想想做做(2)
(1)黑板有4条边,它们都是什么?黑板是什么图形?
(2)拿出长方形纸,摸一摸互相说一说有几条线段围城?然后交流。
(3)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略)
学生相互数一数,指出端点在哪?
三、画线段(想想做做 3、4、5)
1、刚才认识了线段,你能画出一条线段吗?学生自由画。然后交流,
2、归纳几种画法。
3、给你两点能画出一条什么?(两个点能连成一条线段)
4、三个点连成几条线段,画出什么图形?
5、4个点呢?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他有什么特点?
还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线段 : 直的
2个端点
教学反思
2、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52页上半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
动中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认识尺,会用厘米量和画。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掌握用米尺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
线、尺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认识刻度尺
1、 你们有尺吗?那出来看看。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尺和这把大尺比比,找找有那些地方是相同的?
2、在学生回答都有数字时,让学生从左到右按顺序读一读。引导学生看一看长刻度之间每一大格的长度是不是一样。
二、认识厘米
1、出示米尺观察:尺上有什么?同桌说一说,然后交流。
2、0到1表示1厘米,1到2呢?每一大格就是1厘米。
学生看尺: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画一下。 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3、看一看:2厘米有多长?从尺上指出,同桌讨论。5厘米呢?
相互找一找3厘米,6厘米。
三、量一量
1、出示P51铅笔刀长多少,线段长多少?
2、量一量食指的宽度,手掌的宽度(想想做做第4题)
四、估一估
1、完成书52页 第5题
2、你还能估计出身边的哪些东西的长度?
五、画一画
你能画出一条4厘米的线段吗?学生自己尝试画。说一说怎样画的?
小结:画线段要注意什么?
再画一条7厘米的线段。
哪条线段长?长多少?怎样知道的?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教学反思
3、认识米
教学内容
教科书52-5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使学生经历用米尺和铅笔、身高及桌面长度相比的活动,
体会1米的实际长度,认识米尺,知道1米=100厘米。
2、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1米的实际长度,认识米尺,知道1米=100厘米。
2、体会1米的实际长度,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教学准备
一米的线 米尺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回顾导入
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哪个单位?你能比画一下?
2、分组用你的尺量一量1、你的课本。2、教室的长。
3、通过刚才的量,你们有什么想法?
指出: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作单位。
二、认识厘米
1、出示米尺:这是什么?它的长度就是1米。
2、比画:1米有多长?
3、你见过大约1米的物体吗?(身高 桌子等)
4、看看米尺你能发现什么?(1米=100厘米)
5、还见过什么尺吗?(卷尺等)
三、估一估
1、教室的宽大约有( )米。
2、教室的门大约有( )米。
3、黑板的长大约有( )米。
四、量一量
1、量一量上面这些长度。
2、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大约是( )米。
用卷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大约是( )米。
走10步 大约是( )米
立定跳远 大约是( )米
米你还想量什么,然后汇报。
五、比一比 说一说
1、在( )里填上米或厘米(出示小黑板P53第4题)
床长2( )
粉笔盒高8( )
c)铅笔长20( )
d)旗杆高15( )
六、全课总结
今天你认识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米
1米=( )厘米
教学反思
4、量一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54-55页
教学目标
1、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在实际生活能选择工具,进行正确测量物
体的长度。
2、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3、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培养合作
教学重点难点
在实际生活能选择工具,进行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正确使用长度单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尺,米尺,卷尺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认识尺
1、你们见过哪些尺?出示各种尺学生认识。
学生尺、米尺、卷尺。
2、介绍各种尺。
学生用来量比较短的物体,用什么单位?
米尺用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用什么单位?
卷尺有什么优点呢?
二、量一量(学生尺)
、(出示长方形的纸)要量出一张长方形的四条边,你准备用什么尺?
2、学生量四条边:
纸上面的一条边大约长( )厘米。
纸下面的一条边大约长( )厘米。
纸左面的一条边大约长( )厘米。
纸右面的一条边大约长( )厘米。
通过量你发现什么?
3、把纸任意折一次,再打开,折痕大约长多少厘米?
汇报:怎样折的?有多长?
怎样折?折痕最长?小组讨论。
如果用米尺或卷尺量方便吗?
三、各种尺量
要量自己的一乍、一步、一庹大约是多长?你准备用什么尺?同桌合作。
汇报:用什么尺?怎样量的?
四、实践活动
讨论:
1、量一量篮球场的长大约几米?用那种尺量比较好?
2、如果给你一根3米长的绳子能量出篮球场的长吗?
3、你还可以量出篮球场的哪些线段?用什么工具?
学生实际操作。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量一量
教学反思
1)、测量的正确方法是本课的重点。
(2)、在测量一步有多长时出现错误,有些学生测量的不是前脚和后脚的垂直长度,是倾斜的,不够准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