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诗歌与小说
[课程标准]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经》
(1)内容: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约500多年的诗歌,分为____、____、____三部分。
(2)地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总集。
2.楚辞
(1)特点: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采用________方言,句式自由灵活。
(2)代表:屈原创作的《________》。
(3)影响: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____风格的先河。
3.汉赋
(1)背景: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2)特点:专重____________、文采华丽;吸收了《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________散文。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1.唐诗
(1)唐朝诗歌繁荣的社会原因
①繁荣、开放和文化的多元化,奠定了盛唐诗歌辉煌的基础。
②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给了来自中下层的文人施展抱负的机会。
(2)代表人物
①李白诗歌的特点:以非凡的气魄,充分体现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②杜甫诗歌的特点:体味着____________的痛苦,充满着忧国忧民的感情。
③白居易诗歌的特点:猛烈地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充满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
2.宋词
(1)发展的原因
①词更便于灵活自如地表达________。
②宋代文人和上层人物的提倡与创作。
③宋代城市生活丰富,娱乐生活的需要。
(2)代表人物
①“苏辛”:苏轼和辛弃疾的词主要用来表达自己豪放的思想感情,抒发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被合称为“苏辛”。
②李清照为婉约派的女词人;北宋________成为婉约派代表。
3.元散曲
(1)含义
它是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的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____________。
(2)原因
在元朝,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常用散曲来抒发人生失意和理想幻灭的愁闷情怀。
三、明清小说
1.发展原因
(1)新兴__________城镇和________阶层兴起。
(2)明清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风气。
(3)明清社会政治黑暗、官场腐败。
2.主要成就
(1)“四大奇书”:《____________》《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2)“三言”:《警世通言》《____________》《醒世恒言》。
(3)“二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批判现实作品: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____________》。
知识点一 《诗经》、楚辞与汉赋
1.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以过端午节的方式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在各国为他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出现上述现象是由于屈原( )
①热爱祖国和人民 ②在困境中不断探索,对理想执著追求
③在文学上的突出贡献 ④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关于汉赋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汉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
B.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的表现手法
C.其突出特点是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
D.主要描述了下层人民的生活疾苦
知识点二 唐诗、宋词与元曲
3.郭沫若称赞唐代的一位文学家“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人是( )
A.韩愈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4.“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 )
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
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D.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5.下列有关散曲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宋代兴起于宫廷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②宋代兴起于民间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③便于抒情和叙事 ④庄谐杂出,可雅可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知识点三 明清小说
6.明代冯梦龙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叙述了名妓杜十娘想要从良,被负心汉李甲捉弄、出卖,含恨而死的故事,读来使人潸然泪下。这主要反映了( )
①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 ②明代小说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③做妓女的下场悲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7.下列四部名著在明清时代最有可能被列为“禁书”的是( )
A B C D
知识点四 综合考查中国古代文学
8.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9.下列历史情况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密切相关的是( )
①《诗经》的问世 ②词的兴起和流行 ③元杂剧的繁荣 ④明清小说的蓬勃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文学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文学自身的调整
C.中外文化的交流 D.主流思想的演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屈原《离骚》
材料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材料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1)以上三位人物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著名诗人,请分别指出其文学作品的体裁。
(2)从材料二、三看,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从中能得到哪些认识?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刻本《水浒传》——
李逵负荆请罪 明刻本《荷花荡》插图
材料二 “二拍”中的《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一节主要写在国内经营破产的商人文若虚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跟着“几个走海泛货”的朋友出海,靠着“一两银子买得百斤有余”的“洞庭红”橘子,赚了“一千多个”重有“八钱七分”的银钱,又在荒岛上捡了个宝贝,卖得了五万两银子。从此,“做了闽中一个富翁”,“子孙繁衍,家道殷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故事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知识清单
一、1.(1)风 雅 颂 (2)诗歌 2.(1)楚国 (2)离骚 (3)抒情浪漫 3.(2)铺陈排比 带韵
二、1.(2)②国破家亡 2.(1)①情感 (2)②柳永 3.(1)新诗体
三、1.(1)工商业 市民 2.(1)三国演义 (2)喻世明言 (3)初刻拍案惊奇 续刻拍案惊奇 (4)儒林外史
对点训练
1.D [“上述现象”是指屈原作为世界名人被各国纪念、颂扬。其原因自然应该从屈原的贡献和伟大品格中寻找。]
2.D [汉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主要是在当时的盛世下一些歌功颂德的作品。]
3.C [由题干“诗中圣哲”“民间疾苦”即可知是“诗圣”杜甫。]
4.D [“井水饮处”反映出柳词贴近市民生活,受到市民喜爱的特点。]
5.B [散曲是兴起于宋代民间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而非宫廷艺术。]
6.A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主要以揭露和批判封建礼教为主题,对人物的刻画细腻、逼真,使读者身临其境,说明明代小说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做妓女的下场悲惨”并不是作者的着眼点。]
7.A [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趋向于衰落,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严厉镇压人民的反抗,而《水浒传》主要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所以最有可能被列为“禁书”。]
8.A [主流文学表达形式演变中有更易于表达感情,更适合市民大众需求的特点。]
9.C [①与商品经济发展联系不密切,而②③④都与市民阶层的壮大密切相关。]
10.A [经济的发展是文化繁荣的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这就要求文化要走向下层民众,更加贴近群众生活。]
综合运用
11.(1)屈原:楚辞;李白:唐诗;辛弃疾:宋词。
(2)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国家分裂、政府苟且偷安、外族侵扰的特征,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认识:诗歌体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
12.(1)信息:反映了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以及明清时期木刻版画盛行。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书肆迅速发展;为了使小说、剧本读起来更为有趣,刻书坊便用木刻版画作为其中的插图。
(2)现象:明清社会弥漫着拜金逐利风气,传统的轻商思想开始淡化。材料反映了当时追求财富、敢于冒险的风气。
教材问题解答
阅读与思考
导致中国古代小说流变的原因:一是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和人们社会生活的丰富;二是小说自身的发展。
自我测评
1.《诗经》保存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的大量诗歌,内容丰富,以四言句式为主,反映了周代宗法分封制下的社会规范。
楚辞,句式灵活,反映了社会变革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唐诗,既体现唐前期繁荣盛世,也反映了唐后期的动乱与衰落。
宋词,既反映城市繁荣、文化发展的社会特征,也反映了南宋的民族矛盾。
元散曲,反映了汉族文人的失意和社会危机。
2.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章回体裁小说成为明清文学的主流,反映商人和普通民众生活的小说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对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明清小说中也有一批以《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为代表的批判现实的力作。主要原因是明清社会繁荣的背后也蕴藏着深刻的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